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上传人:hs****5 文档编号:56225707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2、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3、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二)能力目标:1、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三)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红军(长征精神)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2、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三、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从长征

2、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有两部分内容:即“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需要授课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教材过程又过于简单,所以,在课上有必要提供一些资料来充实本课。教学重点:1、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2、分析长征胜利的意义。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长征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主要是关于红军长征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借鉴)教学准备:1、老师制作课件;2、布置学生阅读有关的红军长征故事,有关资料等。四、教学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2、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使用图,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

3、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4、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如结合语文课学过的强渡大渡河金色的鱼钩等课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长征电视视频)配合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复习: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没能直接占领大城市,还遭到严重挫折。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根

4、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布置学生集体朗读“导入框长征” 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5963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导入新课:播放诗词七律长征,由此导入。师:刚才我们听到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你们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要想理解这首诗歌,还须学习长征的历史。师:谁能给我们说说红军长征的故事?(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学生阅

5、读课文后,教师出示视频:)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2、中央红军从哪年开始长征?出发点在哪里?打算向哪里转移?经历了怎样的历程?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学生阅读课本后,老师展示幻灯片。(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首先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而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血战湘江,是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斗。从出发时的8万6千多人,

6、渡过湘江后,只剩三万多人。渡过湘江之后,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并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下列提示,分层启发:A. 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14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14年。)B. 比较这前14年与后14年党的历史,有什么重要变化?(

7、前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后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C. 由此可见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长征的胜利1、遵义会议召开以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还经历了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大事?(学生继续阅读课文,老师用幻灯片展示经过)2、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它有何历史意义?(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的会宁胜利会师。意义

8、:学生集体回答。)(三)课堂小结:师:请同学说一说学完本课后有什么感想?“你认为长征精神具体包括哪些精神 ?”“长征精神已过时的观点你认同吗? 为什么?”先让学生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课堂小结。(红军长征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留下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红军的不怕艰险、勇往直前、乐观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向前,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等。(四)课堂训练:(幻灯片展示)1、相关基础知识练习(略)2、指导学生完成63页“练一练”(教师在黑板上依据长征路线画示意图,突出瑞金、遵义、吴起镇三个地点,组织学生对照着课本标注出来。)A. 红军经过哪

9、些省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B. 请对号入座地说出黑板上这三点的地名。(瑞金、遵义、吴起镇)3、“活动与探究1想一想”,(提醒同桌学生要互相配合,一个找课文,一个找图例,共同完成任务,然后在教师主持下进行“接龙”游戏:A. 湘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硬仗,损失惨重。B. 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C. 赤水河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D. 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圈。E.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4、“动脑筋”: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 困难和问题?(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

10、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还缺少粮食给养等。)六、教学反思这堂课,我确定了三个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力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在课堂设计上,我力求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占领课堂,学生在讲讲议议,试试说说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升华了情感。授完本节课后,反思课堂达到的成效,使我感触颇多: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这节课时,我首先引领学生们朗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因为学生们在以前就学过,所以非常熟悉。略加解释后,提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会取得长征的伟大胜

11、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启发思维。这样,一首七律诗把师生共同带进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重温那段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诗歌的引用使这节课的教学气氛变的活跃,学生们积极主动,师生之间互动和谐,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二、充分展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当讲授红军长征路线及过程时,我播放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如讲到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展示泸定桥及十三根铁链,讲到红军过雪山和草地时,展示白雪皑皑的雪山和荒无人烟的草地的图片,使学生耳闻目睹红军在长征中的艰难险阻,为学生创造了较直观、生动的情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思想受到感

12、染,从而很好的完成了本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三、由史及今,延伸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所以,我在长征讲完后,设计了两个问题,“你认为长征精神具体包括哪些精神?”学生讨论回答后,又问:“长征精神已过时的观点你认同吗? 为什么?”可以提示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内化课堂学习内容,使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从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突破课堂难点。诚然,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整堂课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上欠妥:新课导入时教师讲得不够生动、自然;学生参与程度不够活跃;课堂组织讨论的有效性还有待加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应点到领导人路线的错误上;新课讲授时与前面知识联系的不够密切,从而历史的延续性体现的不够突出,力争在以后的工作中弥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