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教学设计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56164899 上传时间:2022-02-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武陵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武陵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武陵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武陵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陵春》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武陵春教学设计武陵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诗词,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之他们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因此对爱、恨、情、仇的文章感兴趣,因此通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之愁;其次,之前已经学习的词的有关篇章,所以对词的理解上要来的比较

2、快;再次,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具体表达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通过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好的表现愁绪,使得学生更好掌握表达感情的手法的多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让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教学难点:鉴赏词作的意境。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二、教学新课: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2、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

3、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2)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3)“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4)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3、重点解读: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4、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三、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词。2、练习第一二题。板书设计武陵春愁国破家亡之恨丈夫痛死之苦船载不动(夸张、比喻)文物散失之痛

4、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到位?有多少还存在差距(小组做统计)2、与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愁表现在几个方面能否回答完全或者更多(小组统计有多少能回答完整)3、作者运用的哪些方法来表现这种愁(小组统计有多少能回答完整)4、通过统计结果由小组内部消化不完整原因是什么,并相互交流,做出总结。教学反思九年级学生已经对词这个概念掌握比较到位,对词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了解比较透彻,通过作者时代背景及作者自身的了解,更能看出当时的社会给作者造成的痛苦学生通过积极探讨表现出对当时代发生这种现象在一个女人身上的体现的愁,意境的挖掘比较深入,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痛和悲。基本能掌握本课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但是

5、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联系时代背景看问题,思想比较单一,只能通过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的悲愁无法完全掌握作者为什么出现这种心境,通过老师的指点后才能疏通,但是对时代背景还是有很大不解。这个也许与我们现时代大环境较之作者生活的时代不同的空间差异造成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因此觉得在授课当中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很好的把社会时代风貌特点贯穿给学生,因此引起学生极大的困惑,所以在今后讲授诗词的过程中应该都传授点当时社会时代背景的特点及知识,这样学生理解诗词也许会更加顺手。武陵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

6、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她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豪气,也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万种柔情,她就是被人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更有人赞誉她: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万古愁心”。2、走进作者,知人论世: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

7、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赵明诚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已经53岁了,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二、教学新课1、读一读( 1)听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2)跟读,注意读准词的节奏。( 3)自由朗读,体会词人在词中流淌的情。(愁)( 4)请一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愁情。( 5)请学生以4人一小组用最能表现愁情的方式来演绎这首词。(

8、、品一品(品味词的意境和体会作者的感情)(1)提问: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学生回答:愁(2)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作者是怎样写愁的?学生回答:“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儿停了,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己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阑珊的季节。这句交待季节特征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此句是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通过妇女特有的生活细节倦于晨妆,反映了词人的满怀愁绪。(3)提问:“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闻说”、“也拟”只恐表达词人一种什么心理?学生回答:“闻说”、“也拟”、“只恐”欲抑先扬,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

9、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4)提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比喻。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3、说一说。李清照的生活状况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晚期,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李清照的愁情诗在其诗中占绝大多数。4、赏一赏:拓展迁移赏析

10、如梦令、醉花阴其离愁表达的是一个卓异女性在封建时代满腹愁怨的生存状态;表现家国之愁的词倾吐的是一个女性对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5、理一理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6、唱一唱歌曲:武陵春演唱:王笑微三、结束语:教师总结:此文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

11、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不久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四、教后反思:回想自己以前对诗歌的教学,基本上没有这么精细过。换句话说,以前教学诗歌主要是就诗歌论诗歌,要么简要讲解诗意及情感,要求学生背诵;要么是我句句赏析,学生动笔批注,不敢放手让学生动脑赏析。而今天教此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一是让学生交流关于李清照的资料,为学习该词作铺垫。二是让学生自由吟读,赏析一句话。三是让学生自我

12、商量朗读处理方式,课堂上由现了亮点。四是让学生自己回顾赏析的方法,自己总结表达愁绪的写作方法。可以说,一切是在我的引导下进行的,但一切又都是学生自我完成的。本节课,我差不多成了一个听众。原来,我以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不过,为了这节课彻底地交给学生,我还是在前两天学习诗词的时候,用心良苦地作了一些铺垫的。例如,让学生学会根本诗歌描绘画面,学会作相关诗句近似联想,学会品析一个妙词等。正是因为在前面课堂上已经略有接触,所以,我让他们赏析时,先把钥匙交给了他们,他们终于在摸索中打开了大门。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本课至少有这样几个收获。一是了解了李清照其人,并感受了她的艺术特色。二是学得了一点赏析诗词的方法

13、。三是积累了一批写愁的名句。武陵春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词。2、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借景抒情、化虚为实、比喻夸张,学会运用诵读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3、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借景抒情、化虚为实、比喻夸张。难点:学会运用诵读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生疑发问,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生唱八年级所学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营造氛围。二、学习武陵春1、导入课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交流对李清照的了解,教师适时点

14、拨补充。2、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评读教师的优点与不足。明确字音、节奏,学生自读,小组推荐成员朗读。3、理解词句。先请一名学生完整地交流自己的理解,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价,教师适时点拨。4、感悟感情。用“我喜欢读句,读出了情景或感情”的句式来交流。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的作用,引导学生赏析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5、体验意境。启发学生联想想像,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词中的意境,进一步感悟词人抒发的感情。三、教学望江南(采用学习武陵春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学习)1、导入课题。简要介绍作者、作品。2、指导朗读。听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点名读

15、,评读,正字音、明节奏。全班齐读。3、理解词句。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词的意思。检查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适时点拨、强调重点词句。4、感悟感情。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品味语言。用“我喜欢读句,读出了情景或感情”的句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蕴含的思想内涵。5、体验意境。展示能概括表现这首词的内容明片。多媒体展示画面,启发学生联想想像,豉励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特定场景下思妇的思想变化过程。四、比读两词。灵活引导学生探究处理以下问题:1、两首词中都写到船这个载体(“千帆”“轻舟”),表达的心情是不是相同的呢?2、两首词都

16、写到情感的变化,二者有什么不同?五、聆听心曲,感悟情愁。六、布置作业运用修辞手法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情感,如“思念”“兴奋”“沮丧”等。附:板书设计词两首反复朗读理解词句感悟感情体验意境武陵春教学设计4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o1、鉴赏词作的意境。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1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二、教学新课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2、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由本词创设的意境。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

17、”,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3、重点解读: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4、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三、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词。2、练习第一二题。武陵春教学设计51、反复诵读,锻炼学生诗词诵读的能力。2、引导学生用反复诵读、品析字词、对比、联想、想像等方法赏析诗词。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18、之情。感情诵读,品词赏句,理解词人内心世界。诵读法品析法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今天和同学们初次见面,老师想用中国传统的方式送给大家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大家猜这幅对联中“女儿花”指的是谁?李清照(学生回答)。对,她就是人们喜欢的,被人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课件出示图片)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她以超群的才华凭借存世的70多篇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她为“乱世中的美神”,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用李清照的名字来命名了

19、水星上的一座环形山,这是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来命名天体,这极大的荣耀,也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旷世才女,学习她的一首词武陵春。(请同学板书课题并评价)二、朗读诗词感知形象1、学习诗歌,诵读使我们的必经之路,老师首先把这首诗歌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注意字音、节奏、重音、感情色彩。2、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读优美的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下面先请学生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注意轻重缓急,高低升降,读出情感。)3、老师从大家的表情上看到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那谁先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先来读),请学生评价,追问:你

20、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感情,用词中的哪一个词语来表达?引导学生抓词眼“愁”(板书)4、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再来练读,选择一种方式来展示。学生小组互读,并展示,师生评价。(明确词中塑造了一个充满哀愁的老妇人的形象)三、品词赏句体会情感过渡:下面请学生们齐读一遍诗词(课件出示品词赏句体会情感)尽量读出词人满腹的愁思。大家通过反复的诵读,我们已经感觉到了词人的满心愁思,老师不禁对这位满腹忧愁的词人有此一问?1、一问清照,你因何而愁?结合词句“物是人非事事休”,理解词人哀愁的原因?(学生发言,师生交流,结合背景重点理解“人非”,穿插背景资料,理解词人过去的美好生活消失之后的愁苦之情,抓“倦梳头”、“泪先流”

21、两个动作进一步体会词人情感。)2、二问清照,你见何生愁?结合词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理解词人见何景而生愁?(引导抓住“风”“尘土”“落花”等意象描述词句所描绘的景象。结合结合词人早期作品如梦令对比理解,景物依旧,看景之人心情全非的愁苦之情)4、女生齐读上阙,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5、三问清照,你如何排愁?结合词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理解词人准备如何排解满腹愁思。(引导抓住“闻说”、“也拟”、“泛轻舟”体会词人欣喜的心理)6、四问清照,你为何不去解愁?结合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理解词人为何不去解愁情?(理解李清照化无形的“愁”为有形的物,语意新奇、想象奇特,引导学生结合古人写“愁”佳句,对比品味该句的妙处。)7、男生诵读下阕,请男生齐读下阙,要读出感情的起伏和愁的分量。8、全体深情诵读这首词。五、联读欣赏清照其他词作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代表作品(课件出示)。六、分享感受1、学了武陵春,了解了李清照你想说些什么,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受。2、师生深情诵读永远的李清照。七、课堂小结学法小结(知人论世、反复诵读、品析字句、联想,想象、对比)多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传承传统文化八、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