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梁平移毕业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na****u 文档编号:56065151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步进梁平移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步进梁平移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步进梁平移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步进梁平移毕业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进梁平移毕业设计说明书(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摘 要 本次设计主要针对国内外近十年来新建步进式加热炉的设计特点及运行况,从攀钢轧钢车间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原理分析,根据现场使用的经验,从液压系统设计和元件的优化配置人手,提出设计方案,分析其优缺点和可行性。本设计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根据液压系统要求确定设计方案。(2)对系统主要零件液压缸结构设计和主要参数的确定。(3)确定液压系统和原理图的绘制。(4)液压钢装配图的绘制。 本设计很好的解决了步进式加热炉在上升和平移过程中对坯料平稳运行、轻托轻放等问题,从而保证生产工作顺利进行,满足加热车间的要求,从而使本液压系统达到结构合理可靠、经济效益高、利用率强的特点

2、.关键词: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缸;液压平移系统;设计方案Abstract This design at home and abroad over the past decade mainly aimed at the new step furnaces.a design characteristic and operation condition, from steel rolling workshop pangang step furnaces.a principle analysis, hydraulic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site use experience

3、, from hydraulic system design and components, puts forward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design scheme with,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analyzed and feasible. This design research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1) according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design scheme of hydraulic system

4、 requirements for system. (2) main parts - the hydraulic cylinder structure design and major parameters determination. (3) sure hydraulic system and the principle chart drawing (4) the assembly drawing of hydraulic steel. This design is very good solved step furnaces.a move in process of peaceful ri

5、se blank running smoothly, light, light put torre to ensure the production work smoothly,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heating workshop so that the hydraulic system to achieve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reliable, economic efficiency, high utilization strong characteristic.Keywords:Walking beam reheating

6、furnace; Hydraulic cylinder; Hydraulic translation system; Design proposal目 录前 言11 系统设计方案确定31.1 主要技术参数31.2 系统工作情况分析32 设计计算32.1 液压缸设计计算32.1.1 油缸的设计原则32.1.2 油缸的选型32.1.3 油缸参数计算42.2 泵的选择计算52.2.1 泵的选择计算原则52.2.2 流量计算52.2.3 泵的参数计算52.3 液压泵的驱动功率及电机的选择62.3.1 驱动功率计算62.3.2 电动机的选择72.4 阀的选择计算72.4.1 电液比例换向阀的选取72.4

7、.2 单向阀的作用82.4.3 单向阀的选型参数82.4.4 电磁溢流阀的选取8 2.4.5 溢流阀的选取8 2.4.6 截止阀93 辅助元件的选择计算93.1 管路93.1.1 壁厚的计算103.1.2 内径计算103.1.3 软管123.1.4 管接头123.2 油箱的设计计算123.2.1 油箱设计原则123.2.2 油箱参数设计计算133.2.3 油箱容量的计算133.2.4 油箱内工作介质体积估算13 3.3 系统发热功率计算143.3.1 液压泵的功率损失143.3.2 阀的损失功率143.3.3 管路以及其它功率损失143.3.4 系统总的功率损失14 3.4 蓄能器的选取14

8、3.4.1 蓄能器的作用14 3.5 过滤器的选择15 3.5.1 过滤器的配置153.5.2 压油过滤器153.5.3 回油过滤器15 3.6 循环过滤器的选择16 3.7 热交换器的选择163.7.1 计算散热面积163.7.2 冷却水量的计算173.7.3 加热器173.7.4 压力表的选择183.7.5 液压工作介质的选取184 控制阀阀块的设计19结束语20参考文献21致 谢2324前 言众所周知由于步进式加热炉有着推钢式加热炉无法比拟的优点,诸如不拱钢、不粘钢、氧化烧损小、加热时问短、加热操作灵活、易于和轧制节奏相匹配、加热过程中不划伤、炉子长度不受限制(从理论上讲)、自动化程度高

9、、易于采用计算机控制等,因此尽管步进炉一次投资费用高,但自从1967年4月由美国米德兰公司设计的二面供热的步进梁式炉,首先在美国格兰那特城钢铁公司问世以来,接着由日本中外炉公司为名古屋钢铁厂设计的世界上第二座步进梁式炉,又于同年5月相继投产以后,步进式加热炉在世界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近十多年来,随着轧钢技术向着连续化、大型化、自动化、多品种和高精度的方向发展,步进式加热炉也朝着大型化、多功能、优质、高产、低消耗、无公害和操作自动化的方向迈进1.1.1 采用大型化、多功能的炉子(1)大型化。目前步进式加热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为了适应轧机小时产量的提高向着大型化方向发展。我国80年代从法

10、国斯太因引进的2050热轧厂用步进炉,炉子有效长50m,炉内宽126m,炉子额定产量350th,最大产量400th,步进行程500mm,升降行程200mm,运动周期45s。1990年国外报道的由意大利IT公司为加拿大道菲斯克公司设计的二座步进梁式炉、加热料坯时产量为400th,加热装坯时产量为550th,该炉内长47396m,炉内宽12m,装有快速装出料机,能使每座炉子产量达lO00th,步进周期为30s。该炉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如热滑道水管汽化冷却,分离的二段式步进梁,二级计算机控制,高效换热器,火焰长度可调烧嘴,换热器后安装余热锅炉等,炉子热效率为706 考虑余热稍炉后的全炉系统热效率可达

11、755 ,炉子单耗为137MJkg钢。(2)多功能现代步进式加热炉除了高产,低耗以外,还要求它适应性要强功能要多这是日前步进式炉发展的又一大特点,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为轧机服务的加热设备,不仅能适应加热各种坯料,如原板坯,薄板坯,热装坯,冷装坯,冷热混装坯,根据坯料的不同出炉温度采用不同的加热方法,同时还应满足在轧制节奏和待轧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它应具有适应连续出钢和间断出钢的能力,具有和连铸相匹配的能力除此以外,还能满足一些特殊钢种对加热方面提出的要求,如对脱碳温差,氧化烧损的要求等(3)二段分离式步进梁。为了使炉子能达到适应性强,具有多功能二段分离步进式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二段步进炉就是在炉子

12、长度方向上,将炉子步进梁(底)分成二段,后一段步进梁(底)位于炉子的低温段,前一段步进梁(底)位于炉子的高温段,分界处就是高低温度的交界处从交界处起,坯料的间距就可以加大了。二段步进梁(底)各由单独的托辊支承,以便单独升降(亦能联动升降)当二段同时升降和一起进退时,它们就同一个整体一样,炉内坯料都以相同的步距前进同样的距离。只要低温段步进梁(底)降到固定架底面以下,那么只有在高温段炉底上的坯料随步进梁(底)前进,而没有提升的低温段上的坯料仍停留在固定梁(底)上,温段的步进梁(底)在坯料下面空移过去。这样低温段步进梁(底)每空移一步,进入高温段步进梁(底)上的坯料间跨便增加一倍,空移二步,增加二

13、倍增加后的坯料问跨根据坯料的尺寸和产量选定图4就示出了坯料所走的步距和产量的关系进入高温段的钢坯量,不超过出料速度所要求的钢坯量,从而防止了脱碳值的增加 当只有高温段炉底动作而低温段炉底留在低位时,则可将高温段上的坯料底部出空,而低温段上的坯料仍留在炉内这种结构上的灵活性,对轧机长时间的停轧,对冷热坯混装,对减少和避免坯料的脱碳都有很强的适应性。当炉予供热能力大时,一出现事故必须保护已处在加热段的钢坯,这时使钢坯逆向运行回到许可温度处,同时还可以使高温段的钢坯出空。所以炉底分段的步进梁(底)式炉,在实现控制各段炉温制度方面的灵活性特别大从而满足了不同规格,冷热混装不同轧制节奏以及待轧等方面的要

14、求,大大减少和避免了脱碳和氧化烧损,提高了产品的表面质量。1 系统设计方案1.1 主要技术参数 液压系统工作压力:20MPa; 升降时间分别为14s,位移650mm; 负载90t;1.2 系统工作情况分析 系统分析 步进梁实现3种工艺动作:正循环、逆循环、踏步。对液压系统而言,无论执行哪种动作,该液压系统均可定义为开环速度控制系统,采用比例控制技术。步进梁的动梁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分别设置编码器,反映动梁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置。升降油缸、水平油缸根据不同位置时的工艺要求,实现加速、减速、匀速,从而实现动梁对热坯的轻托、轻放,以及通过加、减速有效降低动梁因运动惯性引起的机械冲击。要保证在钢坯分布不

15、平衡、载荷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系统能够继续按预设的动作曲线动作,保持步进梁和出钢节奏的稳定。因此,确定系统采用阀控形式 2 设计计算 2.1 液压缸设计计算2.1.1 油缸的设计原则 根据主机的动力分析和运动计算,确定液压缸的主要性能参数和尺寸。液压缸的推力,伸出回缩的速度,作用时间,内径,行程,及活塞杆直径等。根据选定的工作压力和材料进行液压缸的结构设计,如液压缸的壁厚,缸盖的结构,密封形式,排气与缓冲等。2.1.2 油缸的选型 油缸的选型中,应通过所给定的技术参数来计算油缸的基本参数,进而选型。油缸的基本参数有:液压缸的内径,活塞杆的外径,油缸的公称压力等。计算出基本参数,根据液压传动设计手

16、册油缸参数综合比对进行选型。油缸按作用类型非为:单作用油缸和双作用油缸,本设计中油缸是由伺服阀控制振动缸,液压缸上装有位移传感器,将活塞杆的位移传至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而控制双缸的同步振动。考虑到液压缸的高温工作环境,为了防止粉尘颗粒等杂物进入液压缸,对于液压缸的密封方式也要特别注意。根据主机的要求,按设计手册表23.6-39(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手册),选择的液压的类型,按表23.40选择液压缸的安装方式。根据主机的动力分析和运动计算,确定液压缸的主要性能参数和尺寸。如:液压缸的推力,伸出回缩的速度,作用时间,内径,行程,及活塞杆直径等。根据选定的工作压力和材料进行液压缸的结构设计,如液压缸的壁

17、厚,缸盖的结构,密封形式,排气与缓冲等。2.1.3 油缸参数计算液压缸内径 : 其中 代入数据得出 : 由(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据表37.5-6可得: 由(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据表37.5-7可得: 代入数据计算得: 活塞杆直径: ,代入数据得出 由(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37.5-8选取液压缸参数:内径: 由(液压元件及选用)表3.56可得活塞杆直径:d=180mm液压缸的行程(表23.6-35)选取 S=650mm2.2 泵的选择计算2.2.1 泵的选择计算原则 泵的选型主要根据系统的工况来选择液压泵,泵的主要参数有压力、流量、转速、效率。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和泵的使用寿命,一般在固定设备系

18、统中,正常工作压力为泵的额定工作压力的80%左右;要求工作可靠性较高的系统或运动的设备,系统工作压力为泵的额定工作压力的60%左右。泵的流量要大于系统的最大工作流量。为了延长泵的使用寿命,泵的最高压力与最高转速不宜同时使用。2.2.2 流量计算 进入(流出)液压缸的流量()即为系统的流量。 由公式 和公式 得 其中 为液压缸活塞的速度()为液压缸内径()为单个液压缸伸缩时所需流量()其中: 代入得: 2.2.3 泵的参数计算 液压泵的选择: 泵的选择 : 根根据经验 : 所以 : 初步定泵的转速为: 可计算出泵最大流量为: K取值为1.2所以: 工作压力为: P=20MPa 由此(液压元件及选

19、用)选择泵,选择泵的类型为轴向斜盘式柱塞泵, 型号为: ;排量:;额定转速为:;容积效率 2.3 液压泵的驱动功率及电机的选择2.3.1 驱动功率计算 由于泵的选择中选择了排量比实际要求排量要大的泵,而缸的运动中所需的功率比按泵的额定排量计算出的功率要小,因此要按泵的实际工况来选择计算泵的驱动功率。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公式: 其中:为泵的额定工作压力();为泵的额定流量();为泵的总效率,由液压设计手册查出其中 ,取 带入公式计算得出 2.3.2 电动机的选择 在电动机的选择中,为了避免系统临时出现故障所出现的系统所需功率突然增大的现象,一般选择电机功率时考虑比实际需求功率较大的额定功率

20、,按照系统计算所得出的驱动功率做参考进行选择。根据西门子电机样本选型:电机型号为:Y132M-4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机的额定功率: ;转速: n=1440r/min效率: 2.4 阀的选择计算2.4.1 电液比例换向阀选取组成:比例电磁铁替代普通电磁换向阀中的普通电磁铁即可。工作原理:输入一I,得到一个运动方向,并且还可改变输出流量的大小;改变电流信号极性,即可改变运动方向。缸的负载流量为: 其中为液压缸活塞面积 代入数据得出 电液比例换向阀最大工作压力:;计算负载流量: 选择Rexroth公司电液比例换向阀产品: 电液比例换向阀机能符号:图 1电液比例换向阀电液比例换向阀型号:H-4WEH10

21、D4X/6EW230ETK4QMABG24/B10D3型最高工作压力: 最大工作流量: 输入信号: 2.4.2 单向阀的作用 单向阀在伺服阀的两端分别控制两端的油路的通断,进而可以实现备用伺服阀的在线切换,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2.4.3 单向阀选型参数系统高压油最高工作压力为20MPa,参看Rexroth 公司产品样本,选取单向阀型号为:SV10PA2-4X;最高工作压力为:,最大流量为:2.4.4 电磁溢流阀的选取 电磁溢流阀是电磁换向阀与先导式溢流阀的组合,用于系统的多级压力控制或卸荷。为减少卸荷时的液压冲击,可在电磁阀或溢流阀之间加装缓冲器。 参看Rexroth公司产品样本,选取电磁溢流

22、阀型号为:DWB10AG1-4X/315-6EW230K4W65,最高工作压力为315MPa,最大流量:q=65L/min。2.4.5 溢流阀的选取 定压溢流作用:在定量泵节流调节系统中,定量泵提供的是恒定流量。当系统压力增大时,会使流量需求减小。此时溢流阀开启,使多余流量溢回油箱,保证溢流阀进口压力,即泵出口压力恒定(阀口常随压力波动开启)。 安全保护作用:系统正常工作时,阀门关闭。只有负载超过规定的极限(系统压力超过调定压力)时开启溢流,进行过载保护,使系统压力不再增加(通常使溢流阀的调定压力比系统最高工作压力高1020)。实际应用中一般有:作卸荷阀用,作远程调压阀,作高低压多级控制阀,作

23、顺序阀,用于产生背压(串在回油路上)由以上计算出的经过溢流阀的平均流量:,溢流阀在系统中主要起调压作用,将系统压力稳定在,避免大的波动。当考虑全部流量经溢流阀流回油箱时,对应的最大流量为: 根据设计手册选取溢流阀的型号为YFB10 额定流量为:100L/min;额定压力:32MPa;通径为:15mm2.4.5 截止阀截止阀属于强制密封式阀门,所以在阀门关闭时,必须向阀瓣施加压力,以强制密封面不泄漏。当介质由阀瓣下方进入阀门时,操作力所需要克服的阻力,是阀杆和填料的摩擦力与由介质的压力所产生的推力,关阀门的力比开阀门的力大,所以阀杆的直径要大,否则会发生阀杆顶弯的故障。近年来,从自密封的阀门出现

24、后,截止阀的介质流向就改由阀瓣上方进入阀腔,这时在介质压力作用下,关阀门的力小,而开阀门的力大,阀杆的直径可以相应地减少。同时,在介质作用下,这种形式的阀门也较严密。我国阀门“三化给”曾规定,截止阀的流向,一律采用自上而下。 截止阀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制造和维修比较方便。2、工作行程小,启闭时间短。3、密封性好,密封面间磨擦力小,寿命较长。根据(机械设计手册)截止阀的型号:CJZQ-H10L3 辅助元件的选择计算 在液压系统中,液压辅助元件是指那些既不直接参与能量转换,也不直接参与方向、压力、流量等控制的但又必不可少的元件或装置,主要包括滤油器、蓄能器、液压导管和管接头、油箱等。虽然它

25、们起辅助作用。但由于数量较多,辅助元件的故障可能造成整个液压系统的故障。因此,对辅助元件的选择计算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3.1 管路 在液压传动中常用的管子有钢管、铜管、橡胶软管以及尼龙管等。内径和壁厚是选择液压导管的重要参数。导管内径尺寸应与要求的通流能力相适应,壁厚应满足工作压力和管材的强度要求。管道内径主要由油液的流速与液体流量来确定,直径小,流速高,压力损失大,甚至产生噪音;直径大,难于弯曲,体积和重量都会增加,显然,合理的选择计算导管内径是很重要的。导管内径按照通过的最大流量和允许的流速确定: 其中对于金属管内油液的流速一般的推荐值为:吸油管路取 ;压油管路取 ;短管道及局部收缩处取

26、;回油管路取 ;泄油管路取 。3.1.1 壁厚的计算计算公式 钢管: 铜管:其中 为工作压力 为导管内径为许用应力为抗拉强度为安全系数,当时,;时,;时,3.1.2 内径计算 管路最大流量 吸油管路,取 内径: 压油管路,取 内径: 回油管路,取 内径: 泄露管路,取 内径: 壁厚的计算参看液压设计手册第8章表()选取。按照液压设计手册表()选取油管列表如下:项目类别内径(mm)外径(mm)管接头连接螺纹(mm)壁厚(mm)吸油2534M33x24.5压油1018M16x22回油1522M20x22.5泄露1522M20x22.53.1.3 软管软管是用于连接具有相对运动部件或为减少振动的传递

27、而使用的管件,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高压软管是以钢丝编织或钢丝缠绕为骨架的橡胶软管,用于压力油路。低压软管是以麻线或者棉线编织体作为骨架的橡胶软管,用于压力较低的回油路或气动管路中。本设计中的软管主要是用与电机吸油口与油箱实体相连接处,以减少电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油箱。3.1.4 管接头 管接头是油管与油管,油管与液压元件间可拆卸的联接件,应满足联接牢固、密封可靠、液阻小、结构紧凑、拆装方便等要求。按其与油管的联接方式可分为焊接式、卡套式、扩口式、扣压式和快速接头等。在液压系统中,管子与元件或管子与管子之间,除外径大于50mm的金属管一般采用法兰连接外,对于小直径的油管普遍采用管接头连接,

28、管接头的形式和质量直接影响油路阻力和连接强度,而且其密封性能是影响系统外泄漏的重要原因。3.2 油箱的设计计算3.2.1 油箱设计原则 油箱的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中的重点之一,油箱在液压系统中除了储油外,还起着散热分离油液中的气泡,沉淀杂质等作用。油箱可分为开式和闭式油箱两种,开式油箱中,油箱液面与大气相通,在油箱盖上装有空气过滤器,开式油箱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本设计中采用开式油箱。油箱的设计中必须有足够大的容积,首先要满足散热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容纳系统中所以工作介质;吸油管和回油管要插入最低液面以下,以防止吸油或回油飞溅产生气泡,管口与箱底箱壁距离一般小于管径的3倍;吸油管和回油管的距离

29、应进可能的远些,中间应设置隔板,以加大液流循环的途径,这样有利于散热,达到分离空气及杂质的效果;隔板高度为液面高度的2/3到3/4;为了保证油液清洁,油箱应有周边密封的盖板,盖板上装有空气过滤器,注油及通气一般都由一个空气过滤器完成;为了便于放油和清理,箱底要有一定的斜度,并在最低处设置放油阀,对于不易开盖的油箱,要设置清洗孔以便油箱内部的清洗;油箱底部应距地面150mm以上,以便于搬运放油和散热等实际工况需要。3.2.2 油箱参数设计计算1系统损失功率(发热功率): 2不考虑管路的散热,油箱的散热面积为: 其中:是散热系数,考虑通风条件良好,为液压油与周边环境的温差,取油温,计算散热面积:3

30、.2.3 油箱容量的计算油箱容积的确定:V=a*Q*v据(机械设计手册)表37.5-12可取:a=10 V=165L 3.2.4 油箱内工作介质体积估算 油箱中油的液位一般为油箱总体高度的倍,从而可以计算出液压油在油箱的体积 3.3 系统发热功率计算3.3.1 液压泵的功率损失() 其中为泵的输入功率,为泵的效率3.3.2 阀的损失功率() 其中为系统工作压力,为经过溢流阀的流量。泵向系统中提供的流量: 可得通过溢流阀的流量为: 可得 3.3.3 管路以及其它功率损失() 3.3.4 系统总的功率损失,即发热功率为: 3.4 蓄能器的选取3.4.1 蓄能器的作用1、吸收系统的压力震荡2、积蓄能

31、量,在泵排量不足时补充流量3、保压作用,夹紧机构常用,4、安全作用,充氮气是因为氮气稳定,不会引起火灾或其他危险因素。充气压力约为工作压力的65%左右。根据(机械设计手册)蓄能器的确定:NXQ1-L0.633.5 过滤器的选择3.5.1 过滤器的配置 在油箱的回油口设置系统所要求的回油过滤器以保持返回油箱的油液具有允许的污染等级;在油箱的排油口(即泵的吸口)为了防止意外落入油箱的污染物,设置一个吸油网式过滤器;在压油管路设置系统工作要求过滤精度的过滤器。对于回油过滤器和液压泵出口的过滤器均采用带有污染等级指示和自动报警装置的过滤器,而且采用过滤器并联的方式,设置一个过滤器备用。 过滤器是清除液

32、压系统工作介质中的固体污染物,使工作介质保持清洁,延长元件的使用寿命,保证液压元件工作性能可靠。液压系统故障的75%左右是由介质的污染造成的。因此过滤器对于液压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辅件。过滤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有过滤精度,过滤能力,纳垢容量,工作压力,允许压力降等。过滤器的选择要考虑使用的目的,安装形式等因素。过滤器应具有足够大的通油能力,并且压力损失要小,过滤精度要满足所使用介质的要求,并且有足够的强度。过滤器的强度和以及压力损失是选择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安装过滤器后会对系统造成局部压降或产生背压。选择过滤器的通油能力时,一般应大于实际通过流量的2倍以上。3.5.2 压油过滤器 过滤器最大工作

33、压力为:;一般压油过滤器的额定流量应选择为系统流量的两倍左右:q=125L8/min。 根据液压设计手册过滤器产品中选择高压管式过滤器:型号为:WU-40x180;额定工作压力:P=32MPa;额定流量:q=160L/min。3.5.3 回油过滤器 一般回油路压力不高,工作压力取P=1MPa,流量q=125L/min; 根据液压设计手册过滤器产品中选择低压过滤器:型号为:ZU-A160x20S;额定工作压力为: P=1.6MPa;额定流量q=160L/min3.6 循环过滤器的选择工作压力为P=0.6MPa,取过滤器流量为:q=230L/min;参看液压设计手册,选择低压线隙式过滤器,型号:;

34、通径为,额定流量为:q=250L/min;额定压力为:P=1.6MPa。3.7 热交换器的选择 液压系统在工作时,如果油液温度过高(80)将影响系统的工作,一般规定液压用油的正常温度范围是1565。对于冷却器一般有水冷式、风冷式和冷媒式,本设计方案采用的式波纹板式水冷方式,这种冷却方式散热效果好,热传系数可达230815。为了防止油温过低(15),可以在油箱内部设置电加热装置,在冷却器和加热器之间采用温度自动控制器,以便实现油温自动控制。3.7.1 计算散热面积 其中:为系统总的发热功率, 值为冷却器的散热系数W/(m2K),与冷却器的种类、型号有关,具体计算时可查样本或手册,取 液压油和冷却

35、介质之间的平均温度差 代入数据得出:在循环冷却系统中,一般选择工作压力为:,参看液压设计手册表选择热交换器,型号为:2LQFW-A0.5F;散热面积为:。3.7.2 冷却水量的计算 采用水冷式冷却器时,冷却器中冷却水的吸热量应等于工作介质释放的热量,由此得出需要的冷却水流量为 式中、油及水的流量()、油及水的比热容;液压油的 ;水的 ,油及水的密度,液压油的=900kg/m3,水的=103 kg/m3。代入数据得出 按上式计算出的冷却水量,应保证水在冷却器内的流速不超过1.2 m/s,否则应增大冷却器的过流面积。通过冷却器的油液流量也要适中,以便使油液通过冷却器时的压力损失在(0.050.08

36、)MPa范围内。一些冷却器的产品样本中,给出了不同规格的冷却器中油和水的流量及压力损失,计算出的冷却水流量和油液流量与它相差不能太大,流动速度过低会降低传热效率。3.7.3 加热器 在生产现场中,油箱中的油温,一般在范围内工作比较合适,最高不大于,最低不小于,过低,油泵起动吸入困难。当油箱中的油温过低()时,因油液粘度较高,不利于液压泵的吸油和起动,因此需要加热将油液温度提高到以上。液压系统常用的预加热方法有:采用蛇形管蒸汽加热、利用电加热器加热。本设计中采用电加热器加热。加热器所需要的功率 式中 为系统的发热功率;为加热器的效 代入数据得出 参看液压设计手册表()选择电加热器型号为,数量选择

37、5个。3.7.4 压力表的选择 在整个系统中,压力表主要安装在阀台的控制架上,显示系统工作时的压力状况,方便工作人员较容易的观测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实时压力。 参看液压设计手册表(),选取压力表型号为3.7.5 液压工作介质的选取 液压工作介质的要求粘度合适,随温度的变化小,润滑性良好,抗氧化性能,剪切安定性良好,防锈和不腐蚀金属,同密封材料相容,消泡和抗泡沫性,抗乳化性性,洁净度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本设计中液压工作介质环境恶劣,属高温高压场合,工作压力为。根据液压设计手册选取液压工作介质型号为:的工作介质,运动粘度为:4 控制阀阀块的设计 阀块的选用材料一般为铸铁或锻钢。低压固定设备可用铸铁

38、,高压强振场合要用锻钢,整体结构加工成正方体或长方体。P油孔,液压泵输出的压力油经过调压后进入公用压力油孔P,作为供给各单元回路的压力油的公用油源。T油孔,各单元回路的回油均通过公用回油孔T流回油箱。阀块结构尺寸设计原则 外形尺寸要满足阀件的安装,孔道布置及其它工艺要求。为减少工艺孔,缩短孔道长度,阀的安装位置也要仔细考虑,使相通油孔尽可能在同一水平面或是同一竖直面。各油孔的内径要满足允许流速的要求,油孔之间的壁厚不能太小,一方面要防止使用过程中,由于油的压力而击穿,另一方面避免加工时,因油孔的偏斜而误通。对于中低压系统,壁厚不小于5mm,高压系统壁厚应选择较大值。结束语 通过这一阶段的毕业设

39、计,我受益匪浅,不仅锻炼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弃而不舍的求学精神和严谨作风。回顾此次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很好的总结。 此次做液压系统设计复习了过去所学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新的内容。相信这次毕业设计对我今后的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我很用心的把它完成。在设计中体味艰辛,在艰辛中体味快乐 本次毕业设计是我们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最后一次学习与实践。设计的步骤从翻译、找资料、计算、绘图直到完成设计。整个设计其间,查找资料,老师指导,与同学交流,反复修改图纸,每一个过程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检验和充实。 通过这次实践,我感觉我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的学习,在这次设计当中,我

40、学到了许多以前没有学过的东西,比如油箱的设计当中,包括了油箱的尺寸以及其他辅助元件的位置尺寸,还有油箱自身的各个操作部位。都要经过精细的计算。 油缸的设计中,应通过所给定的技术参数来计算油缸的基本参数,进而选型。油缸的基本参数有:液压缸的内径,活塞杆的外径,油缸的公称压力等。计算出基本参数,根据液压传动设计手册油缸参数综合比对进行选型。 此次毕业设计是对我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一次实际检验和巩固。 毕业设计收获很多,比如学会了查找相关资料相关标准,分析数据,提高了自己的绘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参考文献的查询,同时也是对自己资料查询的一次锻炼。绘图的过程中,自己通过相关文献的查询,了解到制图当中

41、各个尺寸细节的标注,和相关的形位公差的标注。 但是这次毕业设计也暴露出自己专业基础的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对元件的性能特性不了解等等。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一定会以这次设计过程做借鉴,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改正自己的不足。 参考文献1 A coupled-oscillator model with a conservation law for the rhythmic amoeboid movements of plasmodial slime moldsPhysica D: Nonlinear Phenomena,Volume 205, Issues 1-4,1 J

42、une 2005, Pages 125-135 A. Tero, R. Kobayashi, T. Nakagaki2 Emergence and transitions of dynamic patterns of thickness oscillation of the plasmodium of the true slime mold Physarum polycephalumPhysica D: Nonlinear Phenomena,Volume 237, Issue 3,March 2008, Pages 420-427Seiji Takagi, Tetsuo Ueda3 Spon

43、taneous switching of frequency-locking by periodic stimulus in oscillators of plasmodium of the true slime moldBiosystems,Volume 76, Issues 1-3,August-October 2004, Pages 133-140A. Takamatsu, T. Yamamoto, T. Fujii4 The influence of oscillator configurations on performance of solid-state dye laser me

44、dium prepared by a new mould fabrication techniqueMaterials Letters,Volume 57, Issue 3,December 2002, Pages 660-665Yu Yang, Minquan Wang, Guodong Qian, Zhiyu Wang, Zhi Hong, Xianping Fan, Jun Chen5 Vibrator of the mould of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ry based on electro-hydraulic servo controlLi, Yunh

45、ua (Beijing Univ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Wang, Zhanlin; Chen, Dongliang; Shi, Yongmin; Gan, Yong Source: Jixie Gongcheng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 35, n 1, 1999, p 72-756 Hydraulic oscillation drive for resonance moldsKlingelhoefer, Hans-Juergen (MANNESMANN DEMAG

46、Huettentechnik); Pletziger, Guenter; Wetter, Jakob; Schubert, Ingo Source: Steelmaking Conference Proceedings, 1996, p 287-2967 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8 杨培元,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 史宸兴等,实用连铸冶金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10 陈新元 陈奎生 曾良才 付连东 电液伺服激振系统设计与仿真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11 王春行,液压控制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2 雷天觉主编,新编液压工程手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3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主编,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液压传动与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14 杨培元,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5 陈奎生,液压与气压传动,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致 谢 在本次设计中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许老师,他对我的毕业设计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我的毕业设计才得以顺利完成。同样我也要衷心的感谢教育过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朋友们,谨献上我最真挚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