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集散中心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56061849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85.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旅游集散中心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旅游集散中心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旅游集散中心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旅游集散中心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集散中心设计说明书(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金华山双龙风景旅游区旅游集散中心设计入围单位设计说明一、前言旅游集散中心是风景区环境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车辆换乘、旅游咨询、休闲购物、业务接待等功能,直接体现风景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和综合服务水平。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日益发展,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游客的数量越来越多,要求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日俱增。集散中心在风景区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是游客首先到达的地方,直接影响到游客对风景区的第一印象。旅游集散中心成为风景区整体空间环境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时甚至成为一个风景区的标志。二、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有利于景区规范化管理金华双龙风景区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共有8个

2、景点,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部分景点之间相隔较远,高峰期私家车和大巴车经常拥堵在各景区道路,造成游客时间浪费,旅游体验差。管理部门精力分散,资源浪费。本项目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景区的交通压力,减轻管理成本,极大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受。2、有利于更好的服务游客金华山双龙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立足民生、服务游客,俱备车辆换乘、旅游咨询、休闲购物、业务接待等功能,用一系列的服务,为游客全方位、全过程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提供保障。3、有利于当地旅游市场档次的提升区做好一定的基础,为当地旅游市场档次的提升添砖加瓦。本项目的建设为整个景区的配套服务补上了短板,树立了形象,为打造5A级景4、有利于区域经

3、济健康快速发展通过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既可以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产生的就业、消费和购物,税收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三、项目地理条件设计地块位于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和罗电线交叉口东北部。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金华山西南山麓,国家AA/W旅游区,距金华市区15公里,总面积79.7平方公里,素有“双龙胜景,大仙圣地,禅学中心,浙中凉都”之美誉。分双龙洞、黄大仙、家园里、赤松山、大盘天、尖峰山六大景区,有300多处景点,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景观、道教胜地为特色,以观光度假、康体休闲、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的风景名胜区,也是黄大仙传说、举岩贡茶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

4、。金华市境的东、东北有大盘山、会稽山,南属仙霞岭,北、西北接龙门山及干里岗山脉。仙霞岭山脉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义县、婺城区南部和永康市境,向东北延续为大盘山和天台山脉,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体多由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金华山雄踞浙中大地,自然风光秀美奇绝,人文积淀深远厚重,历经两千多年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龙文化、茶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帝王文化兼收并蓄,道、释、儒文化曾经璀璨一时,成为荟萃古婺文化的重要宝库,承载着婺州文化的历史传承,是少有的集“儒、道、佛”三教为一体的文化名山。该地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丰富,干湿两季明显。春季气

5、温回升快,但气温变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时有冰雹大风;夏季长而炎热,且雨热同步上升,常有干旱;秋季凉爽,空气湿润,时间短;冬季晴冷干燥,大气层结稳定。年度总的光热水条件优越,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垂直差异。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四、用地条件分析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位于金华上理由度假区的核心区域,与周边各景点非常接近,辐射范围合理。设计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农田和绿地,有一条河流从东侧地块内穿过,整体地势平坦开阔,与周边市政道路有一定的高差。五、现状条件分析1一现状分析一一综述金华山旅游集散中心位于金华市迎宾大道和罗电线交叉口处,西侧有

6、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和罗店镇中心小学,北边有金华山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和双龙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整个区域主要为绿地和农地,整体环境尚可。2一现状分析一一水体此次设计范围内有一条河流从中穿过,水体质量整体较好,两岸植物生长自然,部分水塘水生植物长势良好,不过品种较为单一,景观一般。3一现状分析一一建筑、小品设计范围内的西北部有居民区,大部分地区比较空旷利于改造。4一现状分析一一交通站、S103,S314附近,与建德市、兰溪市,桐庐县比邻,大交通非常便利。附该项目金华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位于杭金衢高速公路、G33Q铁路金华近市政道路主要有迎宾大道和罗电线两条交通干道。六、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7、市规划法2008年1月实施;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设计规范(GB50282-92);4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年)5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8 .国家有关的技术规范与规定9 .其它相关的设计规范、规定、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10 .金华山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招标文件11 .用地红线图以及现场调研七、设计目标根据金华山双龙旅游度假区风景的特点和文化特色,并满足旅客对现代生活的要求,利用

8、原有的自然资源。打造成一个休闲娱乐和文化特色景观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将旅游集散中心的绿化设计定位为以自然、生态为先导。将旅游集散中心中原有的水网、湿地等原有资源和建设用地内的绿化环境相互融合。打造成一个休闲娱乐和文化特色景观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1 .立足民生、服务游客集散中心最主要的作用是服务从外地来的游客,提供给游客全面的配套设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给游客一个美好的游玩体验。2 .弘扬文化、打造5A级景区景区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佛教文化。集散中心的建筑、广场和景观设计充分结合当地人文风俗,通过这些特色元素的表达,使游客能够深刻了解当地的文化,增加游客对当地文化的印象;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双

9、龙景区打造5A级景区做好基础。3 .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在功能和基础设施上补短板,后期对整个景区的智慧化管理作用巨大,通过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八、设计理念及定位总体设计理念:禅意山水、情系双龙。神奇的溶洞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神秘的道教、佛教文化与森林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双龙景区不仅是古代骚人墨客寻幽探胜的世外桃源,更是现代海外侨胞寻仙访迹、朝觐膜拜的圣地。设计定位:打造成一个集车辆换乘、旅游咨询、休闲购物、业务接待为一体的生态化旅游集散综合体。提供一处换乘便利、休闲娱乐,体验当地文化的场所;营造一个富有当地文化气息的特色景点;形成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旅游服务综合体。九

10、、设计原则1、人本主义原则:以人为本,保持游览空间的公共性和人居环境的私密性。2、注重实施原则:本设计高度关注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在建筑设计、开发时序、投资节奏等方面形成可操作的运作思路;同时,充分结合规划区内的资源特点与地形特征,进行科学的用地布局、合理布置空间。从始至终地对集散中心的景观造价进行宏观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3、文化创新原则:以“特色化、差异化”为本项目的基本设计思路,在项目定位、空间布局、设施建设和景观塑造等方面充分体现人文要素的同时,结合旅游休闲需求的特点,进行大胆创新,形成鲜明个性。4、景观打造原则:契合文化主题,打造以水景观和禅文化为主体的创意景观系统,力求达到”虽由人

11、作、宛自天成”的境界。5、低碳环保原则:倡导低碳理念,打造低碳建筑、环保风景旅游区。十、设计思路1 .旅游集散中心的设计要充分挖掘风景区的特色,使其成为风景区的引入点,成为人性化的娱乐场所。因此在设计集散中心时,我们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使当地的文化浓缩到景观当中,设计出该地区,该文化环境下,风景区背景下的集散中心;2 .集散中心最终为游客服务。集散中心的布局、空间规模及其美感、愉悦感都要以能满足广大游客的活动需求为衡量标准,因此,以人为本是集散中心的最基本功能之一,也是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设计理念应着重发展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化空间,要努力创造一个富有生气

12、、具有人情味的休闲娱乐环境;3 .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自然环境、交通环境的协调与统一。集散中心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周围环境融入其中非常重要卜设计主要内容本次设计总体分成六大功能区:1、换乘中心:在地块迎宾大道北侧分别设置了两处集中换乘点,游游客创造良好的游憩、交往场所。观为辅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关系来体现景观的层次感;同时各种主要在外地高度的地形,才能更加充分地体现环境的层次感。客小车先入地下停车库后,通过地下指示通道引导到两个换乘点集中换乘,换乘中心同时俱备旅游咨询接待、游客休整等待等功能。2、双龙广场:在整个地块的中心轴线区域,设置了一处游客集散广场,面积约6000平

13、方米,里面的水景和铺装、小品为游客营造休闲交流空间,同时该地块结合商业及公共服务,俱备大型活动汇演的功能。3、民宿风情街:位于中间地块沿东西向往西北布置,集民俗风情体验、特色产品(活动)观赏和购买、古戏台实景表演为一体的功能区。4、双龙客栈(酒店):定位精品酒店、高端接待场所,俱备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务活动和文化展示交流区。5、地下车库:为完善车辆集中统一管理,本区块地下一层大部分考虑游客换乘车辆的集中停放,同时满足酒店配套停车。6、 景观休闲区:在广场和酒店四周和地块重要几个出入口,重点进行景观设计,利用原有的水系,打造高档、精致的酒店环境;结合道教文化、当地文化设计双龙广场。十二、绿化

14、体系1 .绿地与人关系密切,对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有: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遮阳、隔声、防风、防尘、提供户外活动场地,美化环境等。一个优美的绿化环境,有助于人们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可为(1) 功能性原则植物种植在总体上考虑到生态效益,及通过立体多层植物群落复合结构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绿地量,使之最大程度地提升地区生态环境品质。(2) 文化继承原则在人类与自然交流与对话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产生了颇具精神审美作用的植物栽植文化。本案的植物种植必须要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与寓意,反映本地区在植物鉴赏中的精髓。(3) 多样性原则接待中心不仅在改善接待中心气候

15、,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城市提供了多样性的景观和娱乐场所。另外增加软地面和植被覆盖率,种植高大乔木,以提供遮阴和减少热辐射。在种植规划方面考虑多采用自然化设计,植被的搭配一一地被花草、低矮灌丛、高大树木的组合层次,尽量符合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4) 公共绿地规划区内规划公共绿地包括原生态公园(5) 防护绿地规划区内的防护绿地包括道路防护绿地、水域防护绿地。防护绿地的规划控制要求依据平坝政府有关部门要求确定。快速路两侧控制宽度为302 .景观规划原则尊重自然景观,合理设计人工景观,采用自然景观为主,人造景米。十三、道路分流说明遵循合理分流、大小车规范化管理的原则:1 .出入口:

16、沿迎宾大道及罗电线设置主要出入口,地块东南侧作为主要出入口,游客车分别可驶入双龙客栈或者地下停车场:大巴车在迎宾大道北侧分别有两个集中换乘点;在罗电线上设置两处小车地下车库出入口和一个商业街内院出入口。各类出入口及通道设置均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2 .交通流线:集散中心主干道宽7.5米,组团道路宽6米。换乘车辆和酒店车辆合理分流,互不干扰,独立运作。3 .停车方式:迎宾大道设置两个地面停车场,设有大巴停车位和小车停车位,主干道上设置小车停车位,并设有地下停车场,根据使用便捷需要设置少量分散地面停车。十四、竖向分析1 .道路竖向规划道路标高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沿线地形地物、地下水位、排水坡度、敷设地

17、下管线、构造物和附属设施净空、道路纵坡要求。道路竖向规划时结合了人车分流的交通流线设计思想,规划科学严谨。2 .各区块地平标高规划根据基地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宜采用台地式处理。台地内各区块竖向处理上,遵循土方量整体平衡的原则,力求顺应地形,道路纵坡大部分控制在3溢右,局部稍大。在保证整体土方量较小的前提下,使此区域的场地与周围地形在竖向上有较好的衔接。对于基地的地形,尽量采取半填半挖的处理方式,争取土方量的平衡十五、公共设施说明在本次设计中还配套有公共设施,如:照明、指示系统、座椅、音箱、垃圾箱等。照明设计1 .布置原则(1)以人为本,光线以柔和为主,照明使空间和景观人格化;(2)照

18、明范围仅限于游览区、灯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干扰强度之内。2 .灯光效果夜景瑰丽动人、温馨舒适。以大自然、碧水和灯光编织成金华山旅游风景区地标位景。3 .灯具形式新材料、能耗少、高科技产品、冷光源。如太阳能灯具、光纤等。灯具造型体现现代金华山当地居住特色,并和周边环境风格相统一,灯具形式将成为公园的另一道极为重要的景观,也是提高夜晚游客使用的重要手段,同时高科技的冷光源的运用,不会造成烫伤人的事故,也有利于环保、节能。4 .布置形式(1)在各入口处灯光照明采用主题景观灯、光纤等高科技、新型式灯具,使场景活跃,用于衬托城市的繁荣和美好生活;(2)公园内采用太阳能路灯作为主照明,提倡环保、节

19、省电能,并同普通照明电路有机结合,以便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正常使用(3)小品、绿化照明采用聚光灯、泛光灯等来突出重点,用“光”和“影”将所表现的艺术化,使“光”和“影”结合产生艺术感染力;(4)大面积的绿地采用点光源,用点光源设计成各种拼图,或设计成可变化的各种拼图;(5)其它区域布置光线柔和的灯具,以满足照明要求为主。光线的基调采用冷色调,并点缀少量点光源,在夜里产生格调高雅、韵味独特的味道;(6)雕塑和小品照明依靠光和影,以及亮度的差别,将它的“形”和“体”显示出来,各式灯具的布置应防止眩光。十六、人性化设计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设计物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

20、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就在于以有形的物质态去反映和承载无形的精神态。1 .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的变化,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2 .通过对设计物功能的开发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渗透人类伦理道德的优秀思想如平等、正直、关爱等,使人感到亲切温馨,让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款款真情,可谓是设计中的“以义感人”。3 .借助于语言词汇的妙用,给设计物品一个恰到好处的命名,往往会成为设计人性化的点睛之笔,可谓是设计中的“以名诱人”。十七、电气设计1.本项目有:一层接待换乘中心2栋、一层厕所2栋、三层西商业街建筑单体1栋、局部三层东商业街1栋、局部三

21、层精品客栈1栋等一系列服务功类功能建筑。2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项目地面所有建筑物供电电源等级均为三级。3 .负荷统计:本项目均为商业,旅馆类建筑,按80w/m估计用电负荷10400KVA4 .由县电力网引来一路10KV高压电源,区块内设置10KV开关站一座,变配电所五座。5 .区块内高低压电源线均采用电缆埋地敷设。6 .接待及会议中心、客栈、商业建筑等公共场所设置疏散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八、给排水设计1 .设计依据(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

22、置规范GBJ140(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2 .工程概况本工程是旅游集散中心,给水是用于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水景用水和养护用水排水是生活污水和雨水3 .供水方式本建筑采用下行上给的供水方式本工程生活污水汇集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餐饮废水汇集经隔油池统为低压系统7.消防给水设计用水项目名称使用人数或单位数单位用水量标准(L)小时变化系数(K)使用时间(h)用水卡最大时贵(m3)最高日客栈600每人每日3502.42421210餐饮600人每人每次501.4123.530商业20000m/每日51.51212.5100.给水用水量计算详见下表统用水量

23、:系统室为消火栓系统3自喷系统30L/S消防用水量标准20L/S15L/S.排水系统的设计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污废合流的方式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本工程雨水由屋面雨水斗和道路雨水口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雨水重现期根据当地标准,按3年取值。6.生活热水系统设计(2)室外消火栓管道布置成环状,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室外消火栓系本工程客栈设置生活热水供应,根据分布特点,采用分户集热分户储热并用电作助热源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板结合坡屋面设置在屋顶,集热面积根据热水定额00L/(人.d)经计算确定。(3)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喷系统为临时高压制,供水火灾延续时间一次灭火用水量备注2h

24、144m3由城市管网供2h108m3由消防水池供1h108m3由消防水池供360m3由屋顶水箱-消防水池-消防泵联合十九、建筑设计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1)设计依据:1)初步设计总说明中引述的主要设计依据文件;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6)国家、省、市相关法令、法规(2)规划条件配套设施要求:1)须安排好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面积由有关部门按相关规范要求确定。2)地块内各类工程管线布置由用地单位向有关主管部门衔接,实施方

25、案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各类工程管线在本用地范围内均须埋地、埋墙敷设。2.单体建筑设计(1)双龙客栈:由1栋3层建筑组成,为传统型客房区,并集合了办公、健身、餐饮等功能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要。(2)风情商业街区:由3栋3层建筑组成,该区作为度假区重点组成部分,也是高端休闲区的补充,突素,采取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融合,形成一片颇具规模的“现代构造、传统空间、乡土风情”的小镇建筑群落。(2)细节处理原汁原味的中式坡屋顶,或气势磅礴,或乡味十味。立面则融入了现代处理手法,追求古韵新貌的视觉效果。材料上强调资源合理化、高效利用,采用淡红色石材砌筑与白色外墙涂料、仿木金属漆结合,屋顶采用江南水乡风格的

26、小青瓦。4.消防设计(建筑)(1)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的划分:客栈及配套公建:耐火等级为二级。按自然层划分防火分区。地下室:耐火等级一级。(2)楼梯及疏散:设封闭楼梯,疏散楼梯直通室外地面。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出休闲、购物功能。3.立面造型(1)立面风格为强调“风情小镇”的空间体验的功能,与周 边传 统建筑风格相吻合,令人们感觉传统江南古色 古香的风情,在新核心区内部形成以 2-3层为 主、局部多层为点缀的建筑群落。建筑风格上与城 镇肌理相 呼应,不盲目追求复古。采用“粉墙黛 瓦”建筑形式,较多地吸取当地民居建筑构成元本工程建筑物均按无障碍要求设计,出入口均设有残疾人坡道,

27、方便轮椅进出;电梯项目名称单位备注用地面积平方米60000约合90亩建筑卸积平方米54988地上建筑卸积平方米18700东商业街平方米4200西商业街平方米7600内商业街平方米400客栈平方米5700接待中心平方米8002个厕所平方米1422个产品应按无障碍标准订购。二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无障碍设计地下建筑卸积平方米36500车位1052个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9000绿化面积平方米15200水域面积平方米4200硬质铺装面积平方米20700容积率0.31建筑密度%15绿地率%25二十一、结构设计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设计荷载荷载取值除特别要求外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基本风压取值0.3KN/m2基本雪压取值0.55KN/m2楼面使用荷载取值商铺 2.0 KN/m 2办公室 库房2.0 KN/m25. KN/m2其余设备用房等按实际情况。主要结构材料混凝土:均采用C30混凝土。2 HPB235 fy=300 N/mm普通车冈筋:HPB235fy=210N/mm预应力钢

29、筋:高强度低松弛钢较线Fptk=1860kpa墙体:承重墙采用多孔砖MU15框架填充墙或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材料。结构设计沿街商业楼采用砌体结构,砖砌体承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其它各建筑均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计算采用PKPM:件的计算作为结构设计和配筋的依据。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空间杆系模型分析软件TAT进行计算。金华山双龙风景旅游区旅游集散中心设计入围单位投资估算表项目项目数值单位单价(万元)投资估算(万元)备注第TS分建筑安装工程11381.55一土方工程5191场地重塑600002m0.00160七通一平场地平整2地下室开挖14600m30.015219地

30、下室面积36500平方米,根据场地实际平均按深度3m计开挖3景观水域1200m0.2240利用原有水系改造二绿化工程5481绿化面积152002m0.0253802土方改良30000m30.004120含地下室顶板上部土方回填3地下室顶板基层透水处理60002m0.00848陶土颗粒及阻根层三建筑工程8966.571东商业街建筑单体42002m0.156302西商业街单体76002m0.1511403内商业街单体4002m0.15604双龙客栈57002m0.1810265接待中心8002m0.161286厕所1422m0.1521.37地下室停车场365002m0.165840含标志标线二十

31、二、项目投资估算8停车位建设12332m0.0336.99地面生态彳?车位(68个)9道路面积30102m0.02884.28柏油路面四景观工程834.981铺装175002m0.03525景观铺装、含侧石2景观置石500T0.04203景观雕塑10组880小品、钢构架5等候长廊160米0.0812.86景观照明1项80807户外音响设备1项20208标志标牌1项8810河边堤岸加固及景观处理274米0.0719.18河道填挖驳岸处理11景观树池400个0.052012其他景观小品1项5050五配套设施建设5131水电设施1项2802802环卫设施1项553通讯设施1项884消防设施1项20205环境保护工程1项5050污、废水处理等6智能化建设1项150150监控、视觉智能停车灯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13一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5631项目建议书可研等编制费1项10102交通影响评价费1项553环境评估费1项664建设单位管理费2年4080建设期2年5设计费1项2802806审查费1项557招标代理咨询费1项26268工程监理费1项1601609竣工验收试验检测费1项1212二预备费1项5050共计11994.55第一十二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