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止动垫圈倒装复合模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na****u 文档编号:56060673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8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双耳止动垫圈倒装复合模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双耳止动垫圈倒装复合模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双耳止动垫圈倒装复合模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双耳止动垫圈倒装复合模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耳止动垫圈倒装复合模设计说明书(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双耳止动垫圈倒装复合模设计集 美 大 学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题目:双耳止动垫圈倒装复合模设计 姓 名: 专 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 级: 1211班 学 号: 201221136011 指导老师: 2 0 1 5 年 7 月 15 日集 美 大 学专 业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设计题目: 双耳止动垫圈倒装复合模 设计任务:设计一简单冲压零件,并根据该零件设计一副冲压模具。制件年产量:50万件完成的任务:1. 冲压工艺过程卡一份;2. 产品零件图一份;3. 冲压模具装配及模具成形零件工程图各一份;4. 设计说明书一份。时间安排:1. 借资料、产品的结构设计及

2、绘制零件图;(1天)2. 确定零件冲压工艺方案,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1天)3. 零件工艺性分析及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毛坯排样方案设计及材料利用率计算;冲裁力及压力中心计算;选择压力设备;模具总体结构设计,包括送料方式、卸料和出件方式、凹模板外形尺寸的计算、其它模板尺寸的确定和模架的选择;凸、凹模零件设计,包括刃口尺寸计算、凸模结构及凹模型腔结构设计;卸料和顶件装置设计;模具结构三维设计。(3天)4. 绘制模具结构装配图、模具成型零件工程图;(2天)5. 编写设计说明书;(2天)6. 答辩。(1天)参考书目:1翁其金.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黄毅宏.模具制造工艺

3、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王新华.冲模结构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陈锡栋.实用模具设计简明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郑家贤.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杨玉英.实用冲压工艺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指导教师: 2015年 07月 15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2 级 1211 班 学生: 学号: 201221136011 2015年 07月 15 日双耳止动垫圈倒装复合模设计摘要 本设计是对双耳止动垫圈的冲孔落料复合模的设计,完成的内容为:对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模具发展历史与现状,未来模具的发展

4、前景做了概述。进行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工艺分析,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确定毛坯尺寸,合理排样,计算材料利用率,绘制排样图,并计算冲裁力、推件力、卸料力,确定压力中心。确定凸、凹模间隙,计算落料、冲孔的刃口尺寸。确定凸模、凹模和凸凹模的结构,并绘制零件图,设计定位,压料、卸料、出件零部件,选择模架标注紧固件。最后绘制模具非标准零件图,用Solidworks画出三维装配图,并在AutoCAD对装配图进行修改。本设计运用模具使钢料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最终需要的零件,这是一种少切削、无切削、多工序重合的生产方法,并且利用复合模生产零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相似工件的大批量生产具有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 双耳

5、止动垫圈;倒装复合模;凸凹模;弹性卸料目录引言1.零件工艺性分析及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1.1冲裁件造型1.2冲裁件工艺分析1.3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2.毛坯排样方案设计及材料利用率计算2.1排样方法的确定2.2布置方式的确定3.冲裁力及压力中心计算3.1冲裁力的计算3.2其他冲压力计算3.3压力中心计算4.选择压力设备5.模具总体结构设计5.1送料方式5.2卸料和出件方式5.3凹模板外形尺寸的计算5.4其他模板尺寸的确定5.5模架的选择6.凸、凹模零件设计6.1刃口尺寸计算6.2凸凹模结构设计6.3凸模结构设计6.4凹模型腔结构设计7.卸料和顶件装置设计7.1卸料装置设计7.2推件装置设计8.其他

6、零件设计8.1模柄的设计8.2螺钉的选择8.3圆柱销的选择9.校核模具高度10.模具结构三维设计工艺卡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引言冷冲压式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形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零件(俗称冲压件或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因为它通常是在室温下进行加工,所以称为冷冲压。冲模是将材料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一种工艺装备。冲模在冷冲压中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不具备符合要求的冲模,冷冲压就无法进行;先进的冲压工艺也必须依靠相应的冲模来实现。由于冷冲压所用原材料多是表面质量好的板料或带料,冲件的尺寸公差由冲模来保证,所以产品尺寸稳定、互换性好。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

7、广泛。相当多的工业部门都越来越多地采用冷冲压加工产品零部件,如机械制造、车辆生产、航天航空、电子、电气、轻工、仪表及日用品等行业。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冲压件所占的比重都相当大,不少过去用铸造、锻造、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现在已被质量轻,刚度好的冲压件所代替。可以说,如果在生产中不广泛采用冲压工艺,许多工业部门的产品要提高生产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是难以实现的。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行业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近十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已知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有3.5万余家冲压模具生产企业,100万120万冲压生产从业人员,全

8、年产值达700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模具产业必然将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得到高速发展。1.零件工艺性分析及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1.1冲裁件造型 冲裁件为双耳止动垫圈 根据GB /T 855-1988,得到规格24mm的双耳止动垫圈尺寸。具体尺寸如图1-1所示。图1-1 双耳止动垫圈1.2冲裁件工艺分析(1) 材料 选用20号钢。20号刚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塑形,因此冲压成形性能好。并且选用钢板时,应保证其表面质量与厚度公差。 由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表1-9可得,牌号为SM400A的20号钢(2)结构与尺寸 零件形状规则,但不对称。 零件孔边距5.5mm,大于冲裁钢板

9、要求的最小孔边距(22.3mm);最小圆角R=0.5mm,大于规定值(0.35t=0.35mm);凸出悬臂的宽度为20mm,大于规定值(2t=2mm)。适合冲裁加工。(3) 精度 零件精度按照GB /T 855-1988所规定的双耳垫圈尺寸,未注尺寸的公差根据IT14制定。小于普通冲裁所能达到的最大精度(IT11)。 综上,该零件具有良好的冲裁工艺性。1.3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1)单工序模:先落料,再冲孔,分布冲压 (2)级进模:冲孔落料连续冲压 (3)复合模:落料冲孔同时冲压 其中方案一模具制造容易,且价格低,但生产效率低,难以

10、完成50万件的生产要求;方案二对条料宽度有严格要求,而本工件尺寸较小,一定情况下,为了能使用边角料进行生产,不推荐方案二;若采用方案三,需校核凸凹模的最小壁厚要求。零件最小壁厚为5.5mm,大于凸凹模要求的最小壁厚值(c(1.52)t,即c1.52mm)。零件符合采用复合模进行生产的要求,最终确定冲压工艺方案为采用复合模进行生产。2.毛坯排样方案设计及材料利用率计算2.1排样方法的确定排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1)有废料排样(2)少废料排样(3)无废料排样 考虑到零件形状的特殊性,无法采用无废料排样。由于采用手工送料,无法精确控制步距,出于保证冲裁件精度与模具寿命,确定排样方法为有废料排样。由冲

11、模设计速查手册表3-28可得,板厚为1mm的低碳钢材料的最小搭边值: 圆形件及r2t: 矩形件及边长L0.5mm),平面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弹压卸料装置的卸料力小,但它既起卸料作用,又起压料作用,所得冲裁零件质量较好,平面度较高,适用于板料较薄的场合(t(16+16+10+14)mm=56mm, L(45+16+16+10+14)mm=101mm 根据JB/T 7650.6-1994,选用长度为65mm的卸料螺钉。 综上,卸料螺钉的规格为M1265 JB/T 7650.6-19947.2推件装置设计7.2.1推件块的设计 推件块的外轮廓与冲裁件的外轮廓一致,与凹模之间按照的配合公差制造,为了保证

12、推件块的推出可靠,推件块与凹模配合的部分要比凹模略长1mm,即 设计推件块的凸缘部分时,要保证板料分离时,推件块离凸模固定板仍有10mm的安全距离,已知限位板厚度为16mm,推件块已比凹模厚度略长1mm,材料板厚1mm,因此凸缘的长度。 要完全包络推件块外轮廓,于是将凸缘的表面尺寸设计为5572mm的矩形。同时,为保证推出平稳,无偏心载荷,矩形的几何中心位于工件的压力中心。7.2.2推杆的设计 为确保推出的平稳,选用四根推杆,分别布置在推件块的四周。 为了推出可靠,推杆的长度要略大于推杆固定板、凸模固定板、限位板的厚度之和。再减去推件块的凸缘厚度。 即 根据中国模具设计大典表22.5-61中J

13、B/T 7650-1994 ,确定推杆的规格为635。7.2.3推板的设计 考虑到推件块的大小与推杆的布置情况,推板选择直径为80mm,厚度为6mm的圆板7.2.4弹性元件的选择1)初定弹簧数量n 为确保推件平稳,拟选n=62)计算每个弹簧的预压力 3)由估算弹簧的极限工作载荷 由国际标准模具弹簧ISO10243,选定SJM201025,其规格为: 由于是进行推件的弹簧,则不需要进行校核。8.其他零件设计8.1模柄的设计 模柄主要分为旋入式、压入式、凸缘式。考虑到上模座的尺寸较小,而凸缘式的面积较大,故不符合要求;并且模柄下的垫板开有推板孔,故压入式也不符合要求,所以选定模柄为旋入式模柄。 根

14、据最新冲压模具标准及应用手册表8-3.4中JB/T 2862.2-2008,由压力机J23-16的模柄孔尺寸(直径为40mm深度为60mm)与上模座的厚度35mm,选定规格为4095的旋入式模柄。 由于需要设置打杆,故选择B型模柄。其模柄孔尺寸为直径13mm,模柄高度为95mm,所以选定打杆直径为12mm,长度为120mm的打杆,8.2螺钉的选择 考虑到最小孔边距与螺钉长度,上模选择内六角螺钉M10X100,下模选择内六角螺钉M6X60。8.3圆柱销的选择 考虑到最小孔边距与螺钉长度,上模选择圆柱销M10X100,下模选择圆柱销M6X60。9.校核模具高度 为确保设计的模具能正确地安装到压力机

15、上,需对模具进行高度校核。 模具高度等于各板的厚度加上留出的安全距离10mm与板厚1mm。 压力机最大闭合高度220mm,闭合高度调节量45mm。 由于,故模具高度满足要求。10.模具结构三维设计图10-1 模具装配图1-内六角卸料螺钉 2-滑动导柱 3-弹簧 4-凸凹模 5-凹模 6-推件块 7-凸模8-滑动导套 9-内六角螺钉 10-模柄 11-上模座 12-销 13-滑动导套 14-垫板15-推杆固定板 16-凸模固定板 17-限位板 18-卸料板 19-凸凹模固定板20-垫板 21-下模座 22-滑动导柱 23-内六角螺钉 24-固定挡料销25-推板 26-弹簧 27-打杆 28-销

16、29-推杆 30-固定导料销 31-销工作原理:图中为倒装复合模,凸凹模装在下模,落料凹模和冲孔凸模装在上模。模具工作时,由手工送料,条料沿两个固定导料销送至固定挡料销处定位。冲裁时,上模向下运动,因弹压卸料板与安装在凹模型孔内的推件板分别高出凸凹模和落料凹模的工作面约1mm,故首先将条料压紧。上模继续下压,同时完成冲孔和落料。冲孔废料直接由冲孔凸模从凸凹模内孔中推下,无顶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卡在凹模中的冲件由弹性推件装置推出,打杆来确保推出的可靠性。工艺卡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加工简图工艺设备1下料601200mm剪床机2冲孔落料冲内孔与落外形J23-16开式可倾压力机冲孔落料倒装复合

17、模3检验凸凹模按零件图纸检验检具结论这次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给了我一个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模具设计的机会,在这过程中,在进一步掌握了模具设计的标准与方法的同时,更是对之前所学的机械制图、AutoCAD、Solidworks等进行了复习与巩固。从中不仅收获了成功设计出模具时的那种成就感,对模具设计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其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更深入地了解了模具设计制造的思维方式。因为模具的作用就在于生产,所以模具设计就一定要和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书本上的案例大多都由于过于典型而脱离生产实际,所以我们设计时不能完全照搬书本上的设计结构与布置,只能从书本中体会设计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以

18、模柄中的打杆为例,书本中为了让推出更加平稳,在打杆与推板接触的地方做了宽大的平面,虽然这可以达到增大接触面积,使运动平稳的目的,但这提高了加工打杆的难度,导致材料浪费,同时也限制了打杆的安装方向,使打杆只能从模柄的下方装入。若将打杆做成直杆就可以在整个模具装配完成后,从模柄上方装入,使整个装配过程更加高效。(2) 在遵循标准和寻求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设计模具时虽然要遵守各种行业标准,但不能被行业标准限制了思维。某些必要的时候,为了制造的便捷和生产的高效,可以和标准有一定出入。如果永远盲目遵守标准,那么技术就永远不会得到革新,新的生产方式就永远不会出现。在技术发展的历史洪流中,每次新的发展都伴随着

19、对旧规则的突破。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我们在遵守标准的同时,一定要怀着一颗敢于开拓探索的心。(3) 设计时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不仅要考虑到生产效益,同时也要考虑到操作工人的安全与便利,尤其是在选择送料方式为手工送料时,尽量能让工人站在远离刃口的位置进行操作。并且最好选择可倾式压力机,让从上模落下的工件自动从板上滑下,省去了取件的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工人的安全。 但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1) 选取参数时,考虑问题时不够周全。在选取参数时,往往仅是根据标准给定的数值极限取中间值,而忽视了其对后续设计的影响。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对凹模的周界的选择时,由于未考虑到排样方

20、式,直对排时步距较大,导致送料方向的距离和步距不匹配,影响了定位元件的布置。(2) 在工程图的表达上还有待提高。在工程图的表达上过于繁琐,表达不够简洁,不能很好地传达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在工程图上应该少用局部剖的方式,因为这让人不好判断出截面的位置,不如阶梯剖的说明性强。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设计出一套模具,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符合生产中的要求,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的认真学习积累之下,一定能做出真正实用的模具。致谢在这次课程设计的尾声,我想衷心感谢一下各位给我悉心指导的老师和同学。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书本并不总能给我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时周围的同学们总能热情

21、地加入到问题的讨论中,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解决问题。通过这个过程,不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还让我有机会掌握到许多平时被忽视的知识点,对书本的掌握又更近了一步。然而当遇到同学们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们总能悉心给我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中,我真正跳出了书本,了解到更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例如陈怀民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弹性推件与打杆共同使用的倒装复合模在实际生产中的优势、打杆常用的安装方法、避让孔的加工方式,李波老师介绍的生产中倒装复合模导料、定位的一般方式、关键零部件的配合要求,以及胡志超老师指导了我们装配图的简洁表达方式和张燕红老师传授的AutoCAD绘图技巧。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我才能圆满地完成这次

22、课程设计,并且让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难以涉及的知识。最后,再次向陈怀民老师、李波老师、胡志超老师以及张燕红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1翁其金.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2魏峥.solidwords 2004冷冲模设计实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3李奇.模具材料及热处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84俞汉清.金属塑性成型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胡世光.板料冷压成形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6肖景容.冲压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7丁松聚.冷充模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刘心治.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9张毅.现代冲压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10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1杨玉英.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肖祥芷.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三卷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洪慎章.冲模设计速查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4王树勋.冷冲压模具结构图册大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