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南京城池和北京城池的异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964762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明南京城池和北京城池的异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明南京城池和北京城池的异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明南京城池和北京城池的异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明南京城池和北京城池的异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南京城池和北京城池的异同(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明南京城池和北京城池的异同文化张宁宁约4126字明南京城墙和北京城墙,都是在前朝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前朝的旧城,修筑而成。明南京城,在南朝和南唐的城址基础上,向东扩建了皇城,同时向北扩大,形成了明都城范围。市区的东、南、西三面,从东水关经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到石头山一带,利用了南唐、南宋都城,在旧城墙的基础上加高、增固和甓面。 南唐的南门在明初也被直接利用,直到洪武十九年(1386年)才重新建造,改名为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也是利用了南唐原有的城门,在1386年重建。 后来又增修了外廓城。建成后的南京城分内外四重。明北京城也同样如此,充分利用了元朝的城市结构,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经逐

2、步改建和扩建,并增修外城。明代北京城初建于1368年。明军进入大都后,把大都的北城墙向内缩进了2.5公里,到了安定门和德胜门一带。1419年,明成祖永乐17年,去除了北京南城墙,向南推移到前门一带。改建后的北京城,较之元朝的大都城,缩小了三分之一。洪武初年,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督修北京城时,在城墙城体构造上,“创包砖甓”。即仿照南京城墙的砌筑经验,在原来土城内外表面砌筑了一层特制的城砖,砖城不需要经常维护,强度大大增加。在组成上,明北京城沿袭了元大都原来的内外三重。为了不沿袭前朝宫城,把宫城向东移动了150米。明朝中叶后,北方边患几次逼近北京城,外城修建迫切。嘉靖32年(1553年)又在北京城的

3、南面修筑外城,使得北京城变成了“凸”字的形状。外城也为砖城,结构上与内城相同。北京城的组成和南京城一样,分内外四重。明朝北京城对于元大都城的继承与改建,终于将北京城建设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突出的都城范例。古代中国的都城格局是有讲究的,这些规矩是,第一,皇宫必须安排在全城的中心位置上,这是都城格局的一个重心。都城的核心地带是皇城,而皇城的核心地带则是皇宫。皇宫居中,以其南北中轴线作为整个皇城以及都城规划的中枢;南北中轴线还是象征政权的三朝依次排列的所在,由此体现皇宫的主导地位。第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是都城格局的两个基本点。左祖右社,就是说,皇城的左边是太庙,也就是帝王们祭祀祖先之处;皇

4、城的右边是社稷坛,也即帝王们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前朝后市,就是说,皇城的前部是朝廷,是帝王上朝听政之处;皇城的后面是市场,是都城的商业交易之地。围绕皇城中心所安排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用意在于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尊严。第三,都城的道路必须按中轴线对称铺开,形成经纬交叉式道路网。居中的皇宫位于中经中纬大道的交汇之地。城门则直对着主干道,并由此衔接城外的道路。城内外纵横交错的道路体系构成了京畿通畅的交通网络。都城格局的基本要求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它源自于西周时的“井田制”思想。由此衍生出的都城格局设计理念集中体现在成书于春秋晚期的齐国官书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

5、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明南京城和北京城,在形制外观上,不同之处在于:南京城为世界上最大的城,不规则的城,而北京城为长方形的城;在都城布局上,南京都城不拘泥于古制,皇城偏于城东一隅;北京皇城则遵循封建伦理的教义,“皇城居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相同之处在于:形制设防上,都分为内外四重。在外观上,明南京城垣不拘泥于古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我国列朝列代的都城,以矩形为主。明南京城垣包含了南朝和南唐矩形城址,同时向东扩建的皇城,也为矩形,向北避开玄武湖,向西错开,扩大形成了另一个矩形,沿着三个矩形组合体的外缘,把城西一系列小山丘,如八字山、华严岗、古平岗、清凉山包

6、含在内,沿着自然山水走势筑城,将清凉山、四望山、卢龙山、鸡笼山、覆舟山、富贵山等山制高点全部括入城内,并把玄武湖、琵琶湖和前湖分别作为护城河,依山傍水,筑成了一个葫芦形的城市。周长33.676公里,城门13座。不规则的形制,成了南京城的独特建筑风格。南京城皇城偏于城东一隅,距外城很近,不利于防守。通常的说法是朱元璋采纳了刘基意见,为了占据钟山之阳龙头所在的风水宝地。实际上,朱元璋及其幕僚在规划南京城时,应该是经过缜密思考的,不仅仅只考虑风水一项。朱元璋对于在原有的市区即六朝及南唐城区城内建设皇城有所忌讳;同时,当时元残余势力仍固守顽抗,群雄割据的斗争尤为激烈,自然灾害不断,人民处于水火之中。原

7、有的市区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区,在明初力求恢复经济的情况下,也不宜在此修筑皇城;把皇城建在城西,则离长江太近,于军事防守不利。所以,只有在城东造皇城,把燕雀湖填平,这里虽在湖心低洼之处,但填平后地形在全城是较高的;同时皇城之后有富贵山,山下设小教场,可驻扎禁军驻守。为了弥补距外城太近的缺陷,加大了南京城在东南方向的梯次配置,明设有48卫所,屯驻重兵控制城外险要地段,这对南京城的防守是有重要作用的。后来又建造外廓,增加了防御的纵深性。明南京城在中国都城史上是一个上下不连接的特例。与京城不规则形状有鲜明区别的是,宫城、皇城的布局却是整齐划一,十分壮观的。并且总结了前代经验,做了划时代的改变。著名考古学

8、家徐苹芳先生认为:“第一,宫城的东、西华门和两门之间的横街,从宫城的中部移向南部,放在前朝的南边,东西两旁配文华、武英两殿,封闭了后宫,加强了中轴的对称感。第二左祖右社更加明确,置于午门外宫城内两侧,突出了它的地位。第三、皇城承天门至洪武门之间设千步廊,两侧布置中央官署。”北京皇城的设置,完全仿照南京。据明实录太宗实录记载:“营建北京,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明朝拆毁了元大都城的皇宫“以杀王气”,另行建造了皇宫紫禁城。由于此时北京城的范围相比元大都城有所变化,全城格局的中心亦相应地南移。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就成了北京城中轴线的新起点。中轴线仍然是用于设计

9、北京都城格局的依据,紫禁城内象征皇权的前后六大殿也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两个基本点依然保持为都城格局的要点。皇宫左边建了太庙,即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皇宫的右边建造了社稷坛,即今中山公园。同时,又把皇城的南、北、东三面的城墙略微外移,使得太庙、社稷坛以及新开凿在太液池南端的湖泊,均纳入皇城的自然风光之中。在正南方的郊外对称兴建了东西两组建筑群,即皇帝祭天的天坛和祭山川之神的山川坛(后改称无农坛);在城东、西、北分别建了日、月、地坛。明朝北京城计有36坊,其中,内城有28坊,外城8坊。坊内外棋盘式的道路网络仍是北京城交通体系的整体格局,仅有个别地方因为自然条件的局限或历史发展的要

10、求形成一些斜街。在形制设防上,明代南京和北京均设四重城垣设防,增强了防御的坚毅性和纵深性,明南京城由外廓城、都城、皇城和宫城组成。明北京城由内城、外城、皇城和紫金城(宫城)组成。明南京城外廓呈圈形,为南京城的警戒阵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为了控制城外的制高点,把一些山岗连接用土筑城,周长60公里,并在通向都城的交通要道上,设置关卡,开筑城门16座,城门和两侧用砖砌筑,派部队戍守。而北京外城,则是一道长约15.5公里的防线,位于内城城南一面,与内城连接,呈“凸”形。是为了保护商业区,实行坚壁清野而设置的。为内城增加了一道防线。加深了南面的防御纵深。外城城墙的外面用砖砌筑,中间用土夯成。城

11、高6.5米,城墙上设雉堞9487个,炮窗88个,设城门7座。在细节防御上,南京城和北京城有很大的不同。南京城门除神策门外,都是内瓮城,而北京城门都设置外瓮城。这和都城城墙的形制有很大的关系。南京京城城墙呈不规则的弯曲形,各段城墙间容易组织侧防,便于通过地形关系或城门附近的城墙弯曲,组织侧射掩护城门。而聚宝门、通济门、三山门等门地处城南濒临秦淮河地势平坦处,因而设置了数道内瓮城来加强防御,依靠俯射来掩护入口部位,加强入口部位的纵深。并利用藏兵洞、千斤闸门等把城池入口薄弱部位,变为强项,有利于防御作战。北京内城城墙呈规则的长方形,周长22.5公里,全城设城门九座,城门上设有城楼。北京城墙虽然和南京

12、城墙一样构筑于洪武年间,但北京城门都沿袭了元代的外瓮城进行改建,瓮城外包上城砖,并筑了箭楼、角楼和闸楼等。外瓮城突出于主城墙,依靠侧射来掩护城门入口部位。而外瓮城城门则视交通状况和需要掩护的程度而开设,从便于互相呼应掩护来设制。北京城的瓮城有一个特点,就是在瓮城上设置了箭楼,居高临下直接控制城门。对于瓮城门,则设闸楼进行掩护射击。城墙的四角是死角,则设角楼来使防线弱点变为城墙骨干支撑点。南京城墙呈弯曲状,有利于侧防,因而南京城没有构筑敌台(马面),也未设置角楼,箭楼。北京内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敌台。敌台分虚台和实台两种,北京城采用的是实台,实台设有三面女墙,可向正面和左右两侧方向进行射击。

13、敌台突出于城墙,间距配置,是城墙沿线的重要防御点,可用侧射交叉火力对付各段城墙死角。南京城的城墙高、宽均因地制宜,根据地形,重要程度而设置。因而京城城墙有高有低,有宽有窄。视各段所处地势,采取不同的结构和材料。高14-21米不等,顶宽4-10米不等。北京城墙初期徐达督修时,高低不一,宽窄不一。但在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时,对城墙进行改造,宽度高度都一致起来。南京城的护城河大都利用天然湖泊河流,但不是环绕全城,在靠钟山之麓便将山坡劈成陡峻,使攻者难以逾越。南京京城的护城河,平时用作环城水运干道,战时则起障碍和迟滞攻者的作用。宫城和皇城的护城河是防御性的,而军事区中的水道,则还流经各仓、卫、负责供给军队运输给养。市区中秦淮河除了供给两岸市场运输外,还是一条城市游览水道。城内水系和城外水系相通,主要靠东西水关沟通。而北京的护城河,是环城而筑,离城墙50米左右,宽约30米、深5米以上。战时城墙上的箭矢和火器能有效地掩护护城河,以杀伤接近的敌人。凡水道通过城墙处,均跨水道设置水关。平时用作环城水运干道。南京和北京城,同是明代的都城,明南京城在中国都城史上是一个上下不连接的特例。明北京城是中国都城史上历代都市的传统典范,两者都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和气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性和高超的艺术才能。(作者单位:南京市城墙管理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