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教学的角色定位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55932381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诗歌教学的角色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诗歌教学的角色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诗歌教学的角色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诗歌教学的角色定位(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诗歌教学的角色定位文章作者:邹铁锋来源:语文报教师版初中总第154期2009-11-3 8:45:10 专家博客: 张玉新: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但不是唯一的 董一菲:热荐王东华的发现母亲 祝禧:文化,语文的一面旗帜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体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里共选有诗歌48首,总20课,占课文总数的12%。其中古诗30首,现代诗11首,外国诗歌7首,另外要求背诵课外古诗60首。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

2、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上好诗歌教学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诗歌教学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处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遇,远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审视诗歌教学的现状,改变教学心态和方式,让诗歌教学真正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一、尴尬的现实地位 1中考背景下的“默写”地位 每年的考试说明中都明确地列出了三十多首诗歌背诵的篇目,考试要求也不过是默写课程标准规定的三十几首古诗中的名言佳句。在中考中,诗歌的考查呈现形式也无非就是以默写为主。 在这样的中考背景下,诗歌教学自然被教师功利地

3、还原为纯粹的背诵和默写。不仅毫无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可言,更不必说教学策略,教学艺术了。学生对诗歌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背诵和默写,失却了诗歌的审美欣赏和文化熏陶。 2教学过程中的“鸡肋”地位 初中诗歌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之一,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初中诗歌教学中累积的病症日益凸显。一方面是中考只要求默写的功利背景;一方面是教师自身诗歌教学功底的浅薄,使初中的诗歌教学日渐走入了可教可不教的尴尬的“鸡肋”境地。所谓的诗歌教学基本上沦落为“画出重点句、名句”的过程,这种肤浅的教学远离了诗歌本有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灵性和美感。具体而言,目前的诗歌教学有以下几种不良趋向。(1)读背式教学。诗歌教学

4、沦落成了最简单的“读几遍”“背过关”“默写出来”。最易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诗歌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中变成了失去灵性的干瘪的仅用来考试背诵的文字。(2)政治图解式教学。初中诗歌教学最难把握的是对诗歌思想内涵及艺术特点的解读,教师由于自身人文素养的不足,往往只是对诗人及时代背景进行例行公事的介绍,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教师自己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或者只是对着教参照本宣科,忽视甚至抑制了学生对诗歌的个人感受与评价。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教师对诗歌政治化的解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造成了对诗歌欣赏的“失语”。诗歌教学毫无赏析可言,毫无优美可感,陷入“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境地。(3)

5、技术分解式教学。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语言高度凝练,极其精美。由于相距年代甚远,古典诗歌中的遣词用字,在很大程度上为今天的学生所不屑,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诗歌虽短小,但并不好教”,这是许多教师共同的感受。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诗歌教学中只限于对字训诂,那么课堂必定陷于枯燥,索然无味。学生也是“此境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失去了诗歌教学本该有的美感享受。 二、期待的审美地位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必须摆脱以前诗歌教学中存在的尴尬地位,探求更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

6、生的文化品位,是当前初中诗歌教学应追求的正确定位。 1培养语文素养的主体地位 北师大李道英教授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少女恋歌,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亦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更有“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的伤世悲音古诗词意境优美语言精炼,是初中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初中诗歌教学应以欣赏、积累、运用为主线,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

7、文素养为目标。 2熏陶文化修养的教化地位 脍炙人口的诗篇佳句,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多“读”古诗词如同漫步于古诗苑中,体会着中华诗文的灿烂辉煌,含英咀华,如同接受着一次次美的洗礼,使心灵净化;多“读”古诗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能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意境中熏陶情操,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多“读”古诗词,还可以更深地感受文学形象,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别林斯基指出:“情感是诗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可见,情感是诗的生命。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吟诵经典诗词中得到更好的情感熏陶,使学生的感情逐渐得到升华,并逐渐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完善。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引领学生理解诗歌内涵,深入把握诗歌情感,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体会乐观豪迈,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体会高洁品性,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感悟浩然正气,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领略爱国深情,通过诗歌教学涤荡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市白河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