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长春人民“战天斗地”的结晶新立城水库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55912462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半个世纪前长春人民“战天斗地”的结晶新立城水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半个世纪前长春人民“战天斗地”的结晶新立城水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半个世纪前长春人民“战天斗地”的结晶新立城水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半个世纪前长春人民“战天斗地”的结晶新立城水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个世纪前长春人民“战天斗地”的结晶新立城水库(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半个世纪前, 长春人民 “战天斗地” 的结晶新立城水库!半个世纪前,长春南郊,人们凿山挖石,推土填河,在 伊通河上游拦河筑坝。 四年后, 2630 米长的水库大坝胜利合 龙,1970 平方公里的新立城水库开闸蓄水。 在物资匮乏的年 代,是什么让长春人民下定决心修建这座大型水库?激情燃 烧的岁月里,水库建造者们怎样完成一个又一个艰难任务? 半个世纪的风雨磨砺中,新立城水库又是如何化解危机,日 夜守护这样一方水土?科学选址 大势所趋 1958 年夏,在长 春市二道河子区的街头巷尾,人们都在口口相传着一个好消 息:二道区和铁北地区要通自来水了!消息灵通的人士说, 长春市要修建一座大型水库,建成后可以

2、解决全市市区居民 的用水问题。 1958 年 7 月 20 日,这个传闻在媒体上获得了 证实。当天,伊通河畔锣鼓喧天,红旗飘扬,数万名长春市 民奔向长春市南郊伊通河边,他们要在这里亲身参与和亲眼 见证长春市第一个水利设施新立城水库的建设,每个人 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与憧憬,在他们心中,这座水库将是自 己未来生活用水的保障。在这个火热的夏季,究竟是一个怎 样的机缘让长春人民下定决心在新立城修建一座大型水 库?其实,从 1952 年国家决定将第一汽车制造厂建于长春 起,就已经要求长春市从城市发展前景考虑,着手解决水源 问题。 1952 年, 长春市城建局邀请东北地质调查所对伊通河水源进行了地址调查,

3、提出了长春市新立城一带地质预查 报告。随后,吉林省水利局和长春市城建局又沿新立城 下窑谢家山加官屯伊通边门五间房莲花泡新 立城线路进行了初步勘察,于 10 月 20 日提出新立城水库 初步勘察报告 。报告将调查资料与伪满资料作了比较,认 为解决长春市水源应当考虑在饮马河取水。 1954 年 9 月,经 过数次踏查,长春市建设局提出饮马河赵寡妇沟水源计划 任务书,国家计委批示,要求在 1955 年底前提出饮马河、 伊通河、地下水、伊通河和地下水并用等四个水源建设方案。 1956 年 7 月,东北地质学院提出了地下水勘察报告, 得出了 地下水不适于饮用的结论而否定了地下水的方案。而关于新 建饮马河

4、水库方案,由于库区上游有冶金工业部预定新建矿 山两座,须向饮马河排出有毒性的污水,每日为26 万立方米,因此,不能利用饮马河作为给水水源。基于上述情况, 长春市的水源工程只能在伊通河流域选址。到了 1958 年, 长春市刚刚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结构和城市面貌都发 生了较大的变化,正逐渐向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城市转变。进 入第二个五年计划后,国家先后在长春建立了客车厂、机车 厂、七九三厂、光学仪器厂等一大批中型企业,地方也同时 建起了自行车厂、灯泡厂、钟表厂等,还发展了一批街道工 厂。但长春市当时的供水能力,已远远满足不了迅速发展起 来的工业和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的需要,而此时的水库选址 问题也进

5、入了倒计时。最终经过科学考察、论证, 1958 年 2 月 28 日和 4 月 9 日,国家计委和国务院分别发文,批准新 立城水库一次建成方案,并批示新立城水库建设应该以保证 城市供水为主,尽可能满足伊通河流域农业排洪、防涝和灌 溉方面的要求。 就这样, 长春市第一个水利设施定置新立城。 位于松花江水系饮马河支流伊通河的中上游,北距长春市中 心 16 公里,南距伊通县城 41 公里。众志成城 全民筑坝 1958 年 7 月中旬,上万名水库建设者陆续到达工地,为即将迎来 的大面积施工做最后的准备。在新立城水库,有一条小路叫 生产路,在水库修建期间,大多数土方和石料都是从这条路 运到大坝上的。 小

6、路下面的鱼塘和房屋, 在修建水库的时候, 是工人居住的地方,由于没有时间和资金修建工房,那时这 里是一片延绵的席棚子。席棚子是一种简易住房,主体框架 由木头构成,屋顶和四周墙壁都是苇席。夏天不能完全遮风 挡雨,冬天更是抵挡不了严寒。简陋艰苦的生活条件没能阻 挡建设者们的热情。建设工地上,几万名长春市民夜以继日 地挖土拦河,伊通河两岸到处都是穿梭往来的施工者。当初 选择筑坝的地点,其中一个原因是现在大坝两侧各有一座小 山,按照当地居民的叫法,分别是“东山”和“西山” 。原 本,修建大坝的坝基应该用石料,但是新立城水库大坝的主 体却是土料。如果填筑长达 2600 米长的大坝,土料的需求 量是非常大

7、的。大坝从两侧向中间修建,显然,从大坝两侧的东山和西山分别取土是最为方便的。但问题是,两座小山 虽然相隔只有几里地,土质却截然不同。西山上的土是红色 的少黏性土,吸水性差,不适合填筑大坝。而东山上的土是 黄色的亚黏质土,有很好的吸水性和稳固性。所以,筑坝只 能选择东山上的土。工人们用轱辘马子把东山上的土推到大 坝上。“轱辘马子”是当时对“轱辘马车”的习惯叫法,这 是一种在轨道上靠惯性行进的简易运载工具。在修建新立城 水库的那个年代,这条从东山土料厂到大坝的“轱辘马子” 轨道虽然尚属先进,但运量远远不能满足大面积作业的需 求,大多数土料运输还需要用柳条筐人工挑土,为了提高运 土的效率,工人们自己

8、动手,试制了一种木轮手推车。木轮手推车试制成功的新闻报道还刊发在新立城水库报 试刊号第一版上,为什么一个简易木轮手推车的试制成功, 可以引起这样的轰动?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可以用来制作手推车的钢铁已经很难见 到,在工地上,人们只能根据可以找到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 手推车。当时修筑大坝的工人们经常是昼夜开工,高强度的 劳动使得一些工具很快被损坏,在物资匮乏的形势下,这些 工具能修的修,不能修的就收集起来重新制作。劳动工具的 循环利用为水库建设节省了大量资金。在水库建设工地的众 多劳动者中,义务劳动的占了大多数,他们来自长春市各个 县、区以及各个单位组织, 按县、区分成

9、若干小队,打起“青年突击队”的红色旗帜,展开争先创优的工作竞争,表现突 出的可以得到流动红旗插在自己小队的工段上,这在当时是 一种非常令人羡慕的荣誉。新立城水库建设工地上,工人们 互相较着劲儿干,各项劳动成绩都会产生最高纪录,而纪录 保持者往往会获得表扬,并通报整个工地。义务劳动大军是 流动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工人来到工地上,当时长 春市所有成年人几乎都在水库工地上劳动过,包括正在读书 的大学生们。长春市新立城水库的修建,在当时已经不是一 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长春市市民的事情。在 水库修建期间,省内省外的演出团体也多次来到工地上为工 人们义务演出, 这成了工地上难得的片刻休闲

10、时光。 1959 年 11 月 9 日,新立城水库大坝胜利合龙开始蓄水, 整个水库最 重要的主体工程完工,大坝全长 2630 米,坝高 15.3 米,防 浪墙高 1.2 米。1962 年,水库全部工程竣工, 水库总容积 5.92 亿立方米, 贮水面积 97.5 平方公里, 正常水位时贮水量 2.88 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 22 万吨。在长春市工业发展、居民 增长的关键时期,新立城水库开始逐渐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 用。位于亚泰大街净水路附近的原南岭净水厂, 成立于 1932 年,是日本在长春进行伪满洲国国都建设时与净月潭水库同 时配套修建的, 1936 年初开始供水。在之后的 40 多年里, 长春

11、市的成品水全部由南岭净水厂制造生产。1960 年 12 月9 日,新建成的新立城水库开始向长春市区提供源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可以供水 22 万立方米,但在当时,南岭净水厂的日制水能力还不到 10 万立方米,新立城水库输送提 供的源水,有一半以上无法得到处理。针对这种情况, 1960 年,国家投资 128.65 万元开始扩建长春市南岭净水厂。 同年, 一座向二道河子与铁北地区输水的二级泵站建成。之后,国 家又投资 1196.72 万元增设了向这两个地区供水的管网。1960 年新立城水库向长春市区供水前, 长春市日供水能力为 9.92 万立方米, 用水人口 62.4 万,用水普及率为 80%,日

12、人 均生活用水量 55 公升。到了 1962 年末,长春市日平均供水 量达到 10.43万立方米, 用水人口发展到 86 万人,用水普及 率达到 89.9%,日人均生活用水量 73 公升。在当时长春工业 建设全面开花、工业用水量激增的情况下,日人均生活用水 量还能有较大幅度地提升,这完全得益于新立城水库为长春 市区提供的充足源水。新立城水库一直是长春市区源水输送 的最大水源地,直到长春市另一座水库石头口门水库建 成。 1977年 10月,我省有关部门在长春市城市用水增加的 情况下,规定石头口门水库每天向长春提供源水 22 万吨。 从此,新立城水库与石头口门水库一起,成为长春城市供水 的两大水源

13、地。兴利除弊 水清鱼肥 1963年 7月 3日,省给 水排水勘察设计院的办公室里突然接到险情报告:新立城水 库大坝发生管涌。管涌又称潜蚀、流土,是指在汛期高水位 情况下,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细颗粒沿大坝骨架孔隙随渗流 水从大坝内部逐渐向外流失,形成管状通道的现象。管涌发 生时, 大量涌水翻沙, 使堤坝土壤骨架被破坏, 基土被掏空, 会引起堤坝塌陷。新立城水库大坝发生管涌,如果处理不及 时不得当,一旦水库大坝决口,洪峰将以每秒 17 万立方米 的流量冲进长春市区,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在新立城水 库大坝后侧大约 60 米的地方,有许多很深的井,它们并不 是一些普通的水井,而是针对大坝管涌专门预设的

14、,叫减压 井,它们的作用就是解决给水库大坝带来致命威胁的管涌问 题。为了尽快开凿减压井,设计人员和施工队伍 24 小时工 作在管涌现场,不到半个月时间,成功开凿了 43 眼减压井, 解决了这次大坝管涌事故,新立城水库成功度过了 1963 年 的汛期,抵御住了自建成以来的首次威胁。 1975 年 8 月初, 前所未有的暴雨突降河南驻马店平原地区,连续几天的强降 水不断地刷新着以往全国乃至世界单日降水量的纪录。 1975 年 8月 8日凌晨零时四十分, 河南驻马店地区板桥水库溃坝, 九县一镇东西 150 公里、南北 75 公里范围内顿时一片汪洋。 几天时间, 全地区大小 26座水库相继溃坝, 40

15、0 多万群众被 洪水围困, 300 多万间房屋倒塌,数万人死亡。这次灾难过 后,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水库除险加固热潮。 1975 年 11 月, 水电部全国防汛和水库安全会议将新立城水库列为全国重 点险库之一。 1976 年,吉林省革命委员会紧急召开了新立城 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会议,确定了 1976 年的防汛要求: “必须 低于吉林省已经出现过的三日降雨量 400 毫米的洪水,需要 开挖非常溢洪道一条。 ”所谓溢洪道,就是指为宣泄超过水 库调蓄能力的洪水或降低水库水位,保证工程安全而设置的 泄水建筑物。从设计到建成使用,新立城水库只开辟了一条 溢洪道。 1975 年河南驻马店地区 26 座水库相继

16、溃坝,让远 在东北的长春人意识到,新立城水库只有一条溢洪道将无法 对抗最大洪水。但是在 1976 年的汛期又没有充足的时间来 修建新的溢洪道, 只能在西坝头的西面, 开一个临时溢洪道, 等于又扒了一个口子,要保证洪水来时大坝地安全。临时溢 洪道修建完成后, 1978 年 6 月省给水排水设计院完成新立城 水库保坝工程初步设计,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了这次保坝工 程完整的设计说明和图纸,并向国家申请资金支持。这次保 坝工程除了把原有的大坝加高 1.35 米,新建正常溢洪道、 加 固原溢洪道、加做坝后盖重、新设减压井和坝基灌浆等除险 加固措施。1982 年,国家计委批准新立城水库保坝工程概算, 决定国

17、家补助 1200 万元。经过了这次保坝工程,新立城水 库原来比较薄弱的防洪功能得到了加强。水库抗洪能力从原 来可以最多抵御千年一遇洪水提高到可以抵御可能最大洪 水的程度。这次保坝工程之后,新立城水库又陆续进行了几 次除险加固工程,曾经泛滥成灾的伊通河在流经新立城水库 时,变得温婉和顺。作为一个调节型水库,除了汛期需要泄 洪外,在保证源水供应的同时,新立城水库还需要在丰水年 份将河水贮存起来,以防枯水年时无水可供。长春市第三净 水厂成立于 1966 年。在 1966 年以前,第三净水厂的水源全 部来自深井中的地下水。 1996 年 5 月,新立城水库开始同时 向长春市第一净水厂和改造升级后的长春

18、市第三净水厂提 供源水,供水量超出了每天 22 万吨的核定水量。同时向两 个净水厂供水,新立城水库几近干涸,最少的时候水库只有 几十万立方米的存水。 1999 年 12 月,石头口门水库向第一 净水厂供水,新立城水库绝大部分的源水只供给长春市第三 供水厂,并将原有的明渠供水方式转为地下管道供水。为了 保证水质,新立城水库在库区周边的山上种植水源涵养林 3000 多公顷。 2008 年,经国家投资,新立城水库实施了水 土保持规划,在水库库区周边安装上了防护栏,并且在水库 上游建造了 1200 多公顷芦苇湿地,这也是长春市在北方内 陆地区首家实施“生物治水”模式。通过芦苇的生物降解, 氮、 磷等被

19、吸收, 净化的水再流入库区内, 使市民的 “水缸” 水质明显改善,湿地生态效益已初步显现。每天凌晨,都有 几条渔船从水库大坝西坝头的码头出发,在水库库区的水面 上起网捕鱼。随着水质越来越好,水库里的鱼也逐渐增多, 并且已经形成了品牌。除了水产养殖,旅游业也是新立城水 库逐渐发展的一个产业。早在建成之初,新立城水库就成为 了长春地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区,虽然是水源地,没有人工 的景点建筑,但天然的山水风光已经足以让人流连忘返。2002 年,新立城水库被水利部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从 1958 年开工建设到今天,这座由千万长春市民亲手建造的宏伟水 利工程,愈发坚固雄伟,水清鱼肥,松青草绿。在经历了半 个世纪的风雨磨炼后,新立城水库唯一不变的,是为长春市 民始终服务的如一情怀。记者 刘庭庭 通讯员 袁秋实编辑 于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