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1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5886546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1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郭沫若诗歌特点,体会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诗歌主旨的理解。 一、导读识人 1.对下句,猜人物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由于对句不凡,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对句:他

2、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人物:郭沫若。 2.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3.人物评价 你是歌德,

3、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周扬 淡抹浓妆总入时,两朝恩遇鬓成丝。 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词。 考古偏能剽甲骨,后今何癖注毛诗。 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梁漱溟赠郭某 二、朗读辨境 1.指名朗读。 2.问题: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3.播放朗诵视频。 4.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示例: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

4、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5.教师小结: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三、研读析旨 1.再次指名朗诵诗歌,其他同学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背景介绍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

5、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3.问题讨论:诗歌为什么要描绘滚滚洪涛?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

6、”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从第二个更宏观的思想层次说,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 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比如诗人在同年写的笔立山头展望一诗中曾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种新兴的生产力:“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

7、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 4.问题讨论:“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5.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这首诗的描写的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

8、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据作者说,在那段时间里,“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我的作诗的经过)这首诗,正是这种惠特曼式的“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 四、拓读明技 1.对比阅读炉中煤:这两首诗的主体形象各是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轻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9、?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明确:炉中煤的主体形象是炉中煤,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炉中煤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2.归纳概括郭沫若早期诗歌的特点。 诗境想象的奇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

10、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直抒胸臆的特色。炉中煤通篇都是以炉里燃烧着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的。所谓“炉中煤”,已经由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所点明,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就是指诗人自己眷念祖国的那种感情。而诗里一再谈起的那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祖国的象征。由于对祖国的强烈思念,诗人的内心燃烧得象旺盛的煤火一样。全诗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是复叠形式,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 3.拓展阅读:课外阅读郭沫若的天狗,感受郭沫若早期诗歌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