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一课时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5886272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一课时(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教学设计设计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归纳课文内容并梳理层次结构; 3、学习本文选材的特点; 4、理解百团大战的插曲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在残酷的战争中坚守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 2、学习本文选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解题:“大战”指的是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

2、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从一九四年八月二十日开始,出动兵力从二十余团发展到一百零五个团,在群众的配合下,向华北敌后主要的交通线和沿线据点发动攻击,取得重大胜利。在八路军抗战史中,百团大战有极特殊的历史地位。 “插曲”指的是中国人民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体现出对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坚守。 2、聂荣臻(聂双全,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出生于重庆江津吴滩镇,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3、深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荣臻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在忻口会战中,与林彪共同指挥所部进行了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坂垣师团一部10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击毁汽车100多辆,马车200余辆,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1992年5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

4、。 3、背景:1940年10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侵华日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3团1营奉命进攻井陉煤矿。战斗结束后,井陉煤矿日籍站长加藤清利和妻子在战斗中死亡,留下2个女儿:6岁的加藤美惠子和还在吃奶的加藤琉美子。虽然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造成中国人的重大伤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穷凶极恶的日军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但中国军民面对2个日本幼儿,绝不可能像日军一样残忍。最终加藤美惠子和妹妹被八路军战士救助。聂荣臻元帅听说后,随即命令将两个孩子送到晋察冀军区指挥部,细心照顾收养2个日本孤儿。由于加藤琉美子年纪尚小,聂荣臻元帅特地下令找到附近村庄还在哺乳期的妇女,帮忙喂养加藤琉美子

5、。姐妹二人在聂荣臻元帅照顾下逐渐稳定,加藤美惠子也慢慢熟悉了聂荣臻元帅,把他当作父亲一般,天天跟在身后。 二、初读课文,归纳内容,梳理结构 问题1,概述这篇回忆录的主要内容? 明确:聂荣臻元帅回忆在抗日战胜时期的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把她们送回日本以及美穗子在战后回访聂帅的故事。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控诉,这个“大战中的插曲”也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问题2,梳理本文的结构? 一、(1)点明事件,写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二个日本小姑娘。 二、(2-10)回忆救起日本小姑娘的过程; 三、(11-13)聂帅惦念并寻找救起的日本小姑娘,以及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

6、。 四、(14-15)点明事件的意义:这段大战中的插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结构上是首尾呼应; 在记叙的顺序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顺叙、倒叙、插叙。从整个文章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回忆录,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中间叙述救起日本小姑娘的事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是顺叙;在第9自然段,插叙了在晋察冀军区俘虏的叫中西的日本兵的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晋察冀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兵留下来,组织成“反战同盟”。 三、选点读析: 问题1,“大战中的插曲”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在叙述事件前交代背景? 明确:背景:(在原文的前两个自然段) 背景:1)日本侵华战,1940年1

7、0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侵华日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3团1营奉命进攻井陉煤矿。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deg;扫荡?plusmn;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 2)小姑娘的状况: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亲一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我们的医务人员及时抢救和治疗,她脱离了危险。 作用:日本小姑娘的遭遇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使得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正是反映

8、了战争的残酷,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这种灾难都是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这是对日本人侵华罪行的控诉,而中国人民理智地救起日本战争遗孤表现出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问题2,聂帅为什么救助这两个日本小姑娘?是如何救助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原因:聂帅认为“孩子是无辜的,应当很好地安置他们”,“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的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lsquo;杀光、烧光、强光rsquo;的政策,不知杀害来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 救助的过程: 1)给受伤的小姑娘包扎好伤口,并嘱咐医生和警卫员

9、好好护理; 2)找附近哺乳期的妇女给在襁褓中的孩子喂奶; 3)给大一点的小姑娘拿梨子吃; 4)用小勺喂稍大一点的孩子; 5)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挑子送小姑娘。 作用:通过完整事件的叙述,八路军对日本小女孩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体现出中国人民伟大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日本小女孩的关怀更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日本侵华的“三光”政策正好形成对比,体现出残酷的战争不仅是中国群众遭受苦难,而且日本人民也没有幸免于难。这是对日本侵华战争罪行的控诉! 问题3,聂帅在回忆录里记叙了送日本小女孩回国的同时写信给日本官兵的内容是什么?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 明确:内容上,日本侵华战争给两国人民带

10、来深重灾难,介绍所送回的日本小姑娘的悲惨状况,表明中国人民对于日本士兵及人民的态度是既要坚决打击侵略者,也要实行人道主义精神。 目的:(第7自然段) 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涉及军心的问题。就是将来不论同任何侵略军作战,都不能忽视这项工作。在战争中间,如果你拿着枪同我们打,那我们绝不客气:但是,一且解除了你的武装,我们就坚决执行?deg;宽待俘虏?plusmn;的政策。用实际行动表明我们的态度:绝不姑息侵略者,也对同时受害者的日本人民给予人道主义的救助和关怀。 效果:1)书信没加封,在日本的下层人员中传递

11、,他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此有了很大的反响,被俘虏后要求留下来,帮助我们使用武器,愿意留下来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们组织了“反战同盟”在我方表现很好,没有逃跑的,战后回到日本还加入了日本共产党。他们还回来信,表示感谢。 2)他们深受感动,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表示要道歉,要感谢,赞扬了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3)他们发电报和书信,还带来了礼物; 4)美穗子及其全家访华,带来了日本人民的祝福. 问题4,聂帅在回忆录里插叙了一个叫中西的日本兵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个插叙,以一个名叫中西的日本兵被俘虏之后留在根据地并为根据地教中国士兵使用掷弹筒的事迹,来证明日本的侵华战争是极其野蛮和残酷的,

12、是不得人心的,是侵略战争,而我们这是正义的战争,从敌军的角度来放映出日本是不义的战争,正是对主题的最好诠释. 四,这篇回忆录的特点: 1,语言朴实.这篇回忆录没有华丽的语言,把事件的经过如实地进行描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像在与人交谈,娓娓道来.如救助小姑娘的过程: 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两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小孩子还挺有意思,开始肯吃,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把两个孩子安

13、顿下来,我让炊事员做了盆稀饭, 把那个稍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 2、态度鲜明:在这篇回忆录里聂帅表明了救助小姑娘是出于人道主义救援,这两个日本小姑娘同样是战争的牺牲品,而我们的救助正是证明侵华战争的罪恶。 例如:聂帅在给日本官军的书信第1段中如是表述: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

14、以坚持抗,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 3、条理清晰:文章按照“总分总”的顺叙,先是开篇点名事件-在大战中救助了两个日本小女孩的插曲,就下来就回忆起救助小女孩的过程,以及后续美穗子及其全家的访华,聂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最后表明这个事件的意义,称为中日人民友好发热一段佳话。 4、材料运用恰如其分:行文运用了多种记叙方式,既有顺叙、倒叙还有插叙,如在回忆录里收录了致日本官军的书信内容,使得回忆录具有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能够深化主题,引起读者思考。 五、挖掘主题: 问题:“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什么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明确:1)从中国人民的角度来说,对待战争遗孤的救助,体现出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证明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实质就是不正义的战争,也促进了中日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好往来。 2)从日本人民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民的义举证明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抗日战争实质上是维护和平和主权的战争,我们的战争只是针对那些入侵者而言的,而不是对日本人民的,是我们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而以美穗子为代表的日本民众的态度,更加体现了我们中日友好的主题。 3)个人而言,美穗子回访更加证明了中日人民的友情,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同是战争受害者的中日人民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美穗子就是一个事实的例子,美穗子的回访以及日本人民的表现更是体现了中日友情。 六、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