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发耳井田矿区水文地质报告

上传人:ning****hua 文档编号:55875131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贵州六盘水发耳井田矿区水文地质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六盘水发耳井田矿区水文地质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六盘水发耳井田矿区水文地质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贵州六盘水发耳井田矿区水文地质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六盘水发耳井田矿区水文地质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水文地质资料之三:某矿区水文地质报告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据1:20万水城幅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勘探区位于北盘江汇水型水文地质单元之迳流一排泄区,包括碳酸盐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水三大地下水类型,见区域水文地质图(图1-1)。图1-1 区域水文地质示意图ABC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AAABBBCCC发耳井田位子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南部,行政区划属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耳乡、鸡场乡、都格乡,面积约45km2。勘探区位于贵州高原西部、水城县南部的杨梅树向斜东翼,属中高山地貌、地形高差大,呈北高南低状。北面山势魏峨,层峦叠峰,沟深谷峡、成为矿区北面的天然屏障、南侧为阳新灰岩组成的山

2、峰,标高在2000m以上、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呈单面山展布,含煤地层成为较宽阔的走向谷及缓坡地形;出露标高一般在9001300m,最高海拔标高1915.6m,最低791m,一般相对高差300400m,最高点在勘探区北端杨家岩,标高1915.6m,最低标高为北盘江侵蚀基准面+900m。1水系勘探区内主要河流有北盘江及其支流发耳河(亦称湾河),河坝小溪等,属北盘江水系。图1-2 发耳河与北盘江交汇处北盘江:位于井田边界为一长年性河流属珠江水系,由北向南,流经区内长约6km,比降5%左右,河流不对称,阶地不发育,(见图1-2)据贵州省六盘水市水文水资源局提供的北盘江大渡口水文观测站1991年至200

3、4年观测资料:最大流量1500m3/s,最小流量8.55 m3/s,年度水位差3.47.4m,水质类型:HCO3-Ca、HCO3CaMg,CO3SO4CaMg等,PH值7.02-8.5,河水混浊,含砂量大。为井田排泄区。发耳河(亦称湾河,见图1-3):该河发源于勘探区东侧玄武岩地层,横穿煤层及其上覆地层,由东向西在向斜中部汇入北盘江,该河在勘探区内长约9.6km,比降1%,沟深谷窄,局部发育一级阶地,为长年性溪河,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最大流量6.813m3/s,最小流量仅0.017 m3/s,一般流量0.118 m3/s。上述两条河流属山区型河流,夏、秋雨季,洪水暴发,流量陡增,河水奔腾咆哮,

4、声震山谷,久晴或枯水季节水势大减,河床中露出累累乱石。此外鸡场小溪,河坝小溪受降雨控制,属季节性河流,流量变化大,具有明显的山区河流特征,两条河均汇入北盘江中。马场水库,位子勘探区东南部边缘煤系地层中,水库沿山间洼地筑成土石坝水库,面积约0.05Km2,据水城县水利局介绍和现场调查:水库建于1957年,设计蓄水量30万m3,由于年久失修,在坝体下方距坝体约10米处有4个长年性渗水点,流量约3.4L/S,为一病害水库,水库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为主,其次为老窑水和水库北面一泉水补给,水质类型SO4-Ca,或SO4-CaMg,PH值3.5-4.32,有害元素氟离子严重超标,达1.45mg/L。2气候特

5、征 矿区位于贵州高原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据水城县气象局提供的20022005气象资料:年降雨量757.21192.2mm,年蒸发量1478.51838.3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平均气温13,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6.3,冬季有积雪,降雨集中在59月,最大降雨量195.1mm/d(2003年7月),这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图1-3 发耳河(湾河)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1地层的富、透水性 区内出露地层为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和龙潭组(P2L)、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及第四系(Q4)等地层,含水层主要为碳酸盐岩溶裂隙水或层间裂隙水

6、,隔水层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等(见插图2.1)。各含水层的地下水位标高随含水层出露的地形高度及沟谷切割深度变化,一般山脊部分较高,山坡及沟谷岸边较低。现将井田内地层的富水性概述如下。1)第四系(Q4)由坡残积物,冲洪物等组成,厚约038.74m,一般厚约20m,由黄褐、淡紫色,亚粘土及砂砾石组成,不整合于三叠系地层之上。冲积物主要分布于北盘江,发耳河两岸,坡积物主要分布在同向坡中的老高寨、酒店子、江西坡等地的含煤地层中,透水性较强,往往有泉水出露,流量在0.050.28L/S之间,动态变化大,受季节性控制。2)永宁镇组(T1yn)主要出露在井田北侧,总厚平均408m,该组分上、中、下三段。上段

7、(T1yn3):厚度24.0152.70m,分布于妥倮屯、棋盘屯一带,地貌上形成桌状山,岩性以灰岩为主夹泥岩及砂岩,灰岩岩溶发育,岩溶主要有洼地、落水洞、天然竖井、漏斗等地貌,泉水流量一般在1-4.5L/S,井田内共调查8个泉水,总流量12.62L/S,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中段(T1yn2):厚度154185m,平均148.3m,分布同上,多形成斜坡或台阶,岩性以泥灰岩为主,该段浅部含少量的风化裂隙水,井田内共有7个泉水点出露,一般流量0.03L/s左右,总流量仅0.19L/s,多属季节性泉水,枯季易干枯。富水性弱。下段(T1yn1):厚137.1162.8m,平均160

8、.4m,岩性以薄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地貌上多呈悬岩陡壁,地表溶蚀沟、裂隙发育,井田内共有泉水点6个,一般流量0.14-4.54L/S,总流量11.09 L/S。含岩溶裂隙水;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HCO3-Ca型。3)飞仙关组(T1f)本组总厚629m,分上下两段。上段(T1f2):平均厚474.8m,岩性以砂岩为主。多成垂直走向的山脊和冲沟,岩石 易风化,裂隙较发育,地表出露风化裂隙水,泉水受大气影响明显,动态变化大、流量小,一般0.03-0.50 L/S,如21号泉,1974年4月4日1975年4月4日长观流量0.053.46 L/s,此次补勘工作实地调查该泉已完全干枯,本段除有少数钻

9、孔发现涌水现象外,(如501号孔涌水量为0.044 L/s);多数钻孔冲洗夜全漏失,如602号,J1203、J1100、1111、1110、J1205、J1107等孔均发生严重漏失,回次水位深达300余m。上述情况说明该段含少量的裂隙水,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HCO3-Ca型。下段(T1f1):厚102.0199.8m,平均154.2m,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分布在山坡前缘的缓坡地形中,泉水出露较少,流量小且随季节性变化大,枯季多干涸,钻孔穿过该段时出现漏水现象,但漏失量明显比上段(T1f2)小。上述情况说明本段几乎不含水,属隔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CaO型。4)龙潭组(P2l)岩性主要为细砂岩、

10、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及煤层组成,岩性软、易风化,地面出露面积大,但多被坡残物覆盖,地貌上形成缓坡和沟谷,井田内共出露泉井点128个及废窑68个,一般流量0.050.5 L/s,动态变化明显,椐本次补勘时对221号泉长期观测:流量0.241.15 L/s(2004年11.122005.11.29)钻孔穿过该组岩层时多数钻孔漏失,仅少数孔涌水,地下水具承压性,如J1105号井口涌水量0.004 L/s。含水性不均一,浅部由于覆盖层较厚,含水性较强,深部含水性遂渐减弱,本次补勘施工4个抽水孔,单位涌水量为0.0000057L/s.m0.041481L/s.m,上述情况说明该组含裂隙水

11、,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HCO3-CaK+Na型。5)峨嵋山玄武岩组(P2)分布于井田边缘,大多呈顺向坡展布,局部地方呈耸立的山峰,山间冲沟发育,地表大部份被风化物覆盖,精查勘探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共调查泉水点30个,一般流量小于1L/s,总流量4.36L/s,动态变化显著,据268号泉长期观测:流量为0.998.17L/s(2001年12月8日2002年11月10日)。本次工作对该泉继续进行长观工作,流量1.387.29L/s(2004年11月27日2005年11月27日),本次施工钻孔均未揭露该组地层,精查勘探施工的钻孔中有少数钻孔发现漏水现象,个别钻孔涌水。如J150

12、1号孔经放水试验:水位+7.53m,水位标高1166.62m,涌水量为0.0112L/s,单位涌水量0.00149L/s.m,上述情况说明该组含裂隙水,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6)滑坡体(Q4del)富水性井田内共有4处大的滑坡体;分别为芭蕉塘滑坡、王家寨滑坡、尹家寨滑坡及大寨滑坡,这些滑坡面积大小不等,最小者0.50km2。其中尤以芭蕉塘滑坡为最大,面积约3km2,精查勘探钻孔揭露该滑坡体时厚度230m。滑坡体成分主要为T1f、P2l岩层,北厚南薄,在滑坡体前缘往往有泉水出露,而且流量较大,终年不干,此次补勘,分别对111、112、174、196等滑坡泉进行长达一年的动态观测,4个泉水累计最小

13、流量3.07L/s,最大流量11.62L/s。钻孔揭露滑坡体时,孔内严重垮塌,冲洗液漏失,如J1303号孔揭露尹家寨滑坡体厚度达40.87m,孔内漏失量20m3/h。每当雨季来临,滑坡体常有滑动现象,今后应对这些滑坡体引起足够的重视。2断层带的富水性及导水性 井田内共发现断层18条,落差大于20m的11条,主要集中在9勘探线两侧及井田北东部,一般为正断层,井田内主要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从简易水文观测资料,地表泉水流量调查及对断层抽水资料分析:区内断层大多富水性弱,导水性亦弱,如F2断层有3个钻孔(J1202、J1403、J1502)揭穿断层时,水位及消耗量均无明显变化,极

14、少数断层具有一定的富水性,如F907、F908、F909等断层,在这些断层的地表附近均有泉水出露,但流量不大,导水性弱。当采矿穿过这些导水断层时,地下水必然通过裂隙进入矿井。表1 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编号地层落差(m)延伸长度(m)切割地层水文地质特征F906正断层T1f2-1301500P2l地表出露泉水一个,流量0.03L/S,906号钻孔在井深461.87见断层,岩芯较破碎,水位消耗量变化不大,含水性弱F910正断层T1f2-1381552P2l910号孔井深371m见断层,岩芯较破碎,水位消耗量变化大。含水性弱F2正断层T1f2-120502500P2l地表无泉、井出露,J1502、J1

15、4.03、J1202号钻孔均见断层、岩芯破碎、水位、消耗量变化不大,含水性弱F909正断层T1f2-1403656P2l地表见泉水一个,流量0.03L/S,J902号孔17#煤底板以下地层岩芯破碎,裂隙发育,冲洗液全漏失,水位一般8.0米。断层含水性弱F908正断层T1f2-115353472P2l地表见泉水三个,流量0.0020.7993原910号孔见该断层终孔后井口涌水,898号钻孔在井深215见断层井深214.72-217.44米的泥质粉砂岩破碎,裂隙发育,水位10.59-10.63米,消耗量0.09-0.04m3/h,含水性较弱F907正断层T1f2-150803848P2l地表见泉水

16、三个,总流量为0.81L/S,最大0.8L/S,J904号孔断层,井深384.69-386.90米间的岩芯破碎,全漏失,316.04436.10米的水位超过200米,终孔水位186.10米,断层含水性较弱3地下水、地表水动态特征根据长期观测资料分析,区内地下水动态受季节变化控制,流量表现为枯季变小,甚至干枯,雨季增大的特点,属极不稳定型,见动态观测成果表(略),浅部上层滞水受降雨影响显著,动态变化与降雨基本一致;而深部地下水动态变化则往往具有滞后现象详见动态观测曲线图(略)。4水文地质类型本井田分为两个采矿区煤洞寨煤矿(一采区)和发耳主斜井(二采区),因两矿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其水文地质类

17、型亦有所差异。一井区:首采标高+980m,矿床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900m)以上,地表切割强烈,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未来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含煤地层本身的裂隙水和滑坡中的上层滞水及老窑水,富水性由浅到深明显减弱,富水性弱。矿区内多数断层富水性弱,仅有少数断层富水性中等。该矿为裂隙含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二井区:主采标高+700m,大部分矿床位于当地基准面(+900m)以下,河流、冲沟发育,有利于自然排泄,在降落漏斗未形成之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差,北盘江位于井田西部边缘,距矿区较远,对矿井首采区影响不大,但发耳河自西向东横穿矿区,对未来矿井开采会带来影响,矿床主要充水因素为

18、含煤地层本身的裂隙承压水,富水性弱,矿区内多数断层富水性弱,第四系覆盖面积小,厚度薄。本矿区为裂隙充水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综上所述,本井田构造简单中等,主要充水含水层由浅部到深部逐渐减弱,断层富水性弱,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故该井田属于以顶板进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三、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矿区主要充水因素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滑坡水、老窑水、断层水和封闭不良钻孔水,现就矿区充水因素简述如下。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不仅是矿区地表水、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还可直接沿地表裂隙、采矿塌陷裂隙及孔隙渗入矿井中,特别是在一井区大部地段处于采矿塌裂带影响范围内,因此一井区矿坑涌

19、水量直接受大气降水控制,且影响迅速,同时还可以通过老窑采空区蓄集,给矿井开采带来危害,特别是雨季暴雨期,地表水暴涨,容易造成淹井事故,因此矿井生产时应加强防洪工作。二井区由于上覆地层厚,且有T1f隔水层阻隔,因此二井区受大气降水影响是间接的,缓慢的且不明显。2地表水北盘江和发耳河是井田内的主要地表水体。北盘江:为矿区内最大的长年性河流,根据贵州省六盘水市水文水资源局在矿区西北设立的水文观测站大渡口水文站的观测资料:2004年5月4日最小流量8.55m3/s,同年8月25日测得的最大流量为1500 m3/s。北盘江流经矿区时河床最低标高+900m,矿井井口和首采区距北盘江甚远,对矿井首期开采影响

20、不大。发耳河:该河由东向西流经全井田并穿越发耳斜井,本次补勘工作对发耳河在井田内流经地段作了较为详细调查,未发现明显的漏水现象。据J1202、J1009等水文孔抽水资料证实:J1202号孔距发耳河约60m,静止水位高于河床水位约2m;J1009号孔距河床3m,静止水位达73.26m,涌水量仅0.00152L/s,抽水前和抽水中对发耳河水流量观测结果证实,未发现发耳河水变化;1011号孔距发耳河40余m,抽水前静止水位+9.40m,但流量仅为0.0079L/s。以上事实说明在正常情况下河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微弱,但在矿井生产过程中穿越以上两河时,由于井田内7煤层以上有1#、3#、5-2#、5-3#

21、-等煤层平均总厚8.56m,其冒落带高度及裂隙带高度分别为:冒落带高度 裂隙带高度 式中 M 煤层总厚度,采用8.56(17号煤平均厚度之和);K岩石碎胀系数,采用1.3。而7煤层至煤系顶界厚度一般仅75m,在一采区上覆地层的厚度155.47m的区域占整个采区的大半面积,因此采煤塌陷裂隙为矿坑充水的主要通道。3地下水矿区内主要含水层(见图4)永宁镇组(T1yn),与P2L间隔有厚约350余m的飞仙关组(Tf)隔水层相隔,对矿井生产影响甚微;下伏地层峨嵋山玄武岩组(P2)富水性弱,对矿井生产影响亦不大;而对矿井涌水量影响最大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含煤地层本身含裂隙承压水,根据此次补勘工作对井田内生产

22、井调查;进水方式主要以顶板淋水、滴水和底板渗水为主,总出水量不大,如发耳煤业公司的小矿(原双福煤矿)2004年12月11日实测流量仅0.221L/s,新龙煤矿总出水量为0.912L/s(2004年11月26日),最大出水量1.82L/s,攀枝花煤矿为1.245L/s(2002年9月5日)。虽然含水层含水性弱,但具承压性质、采煤时一旦揭露顶板中的裂隙出水点,其涌水量也不能忽视,因此,采煤时应提前做好疏排工作。4滑坡水矿区内地表滑坡较多,仅面积大于0.5Km2的就有4处,富水性中等,而且都具有透水性强的特点。按冒落带和裂隙带有关经验公式计算,导水裂隙带影响高度达150余m,因此,在开采滑坡体下的煤

23、层时应注意冒落带的影响高度,以免沟通滑坡水。造成淹井事故。5老窑水矿区内老窑甚多,开采历史悠久,巷道一般长30-40m,少数可达300余m,开拓方式为斜井或平硐,外溢水较少,多有积水,水量在0.102L/s以下,最大流量2.715L/s(252号窑),近年来这些老窑大多被强行关闭,因此对老窑中巷道积水等情况现已无法查证,这一隐患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与老窑水沟通容易造成淹井事故,为此,建议矿井开采时宜采用先探后采的采煤方法。6断层水区内断层以正断层为主,逆断层次之,断层两盘大多为含煤地层中的泥质岩组成,因此富水性不强,仅少数断层具有一定的富导水性,如F907、F908、F909等断层,因此在

24、该断层附近采煤时应采取探水措施注意断层水的涌入。7封闭不良钻孔1974年详勘共施工钻孔66个,其中有12个钻孔未参加验收,对当时经对1002号钻孔起封检查验证,尚有部份砂浆未凝固。本次补勘施工的31个钻孔,亦未进行起封检查,因此在钻孔附近采煤时应引起重视。综上所述,一井区矿坑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龙潭组裂隙含水层地下水通过采矿塌陷导水裂隙、断层、裂隙及封闭不良钻孔进入矿坑;而地表水体通过留保安煤柱有效地预防矿坑突水,在接近煤层露头部位为防止老窑突水,应先探后采或留出足够保安煤柱,以防老窑突水。二井区充水因素则主要为煤系地层及下部玄武岩组裂隙含水层地下水通过导水裂隙、不良封闭钻孔进入矿

25、坑。四、矿井涌水量预算本次矿井涌水量预算以发耳河为界分为2个采区,即发耳煤矿一井区和二井区。一井区分别预算+980m水平和+700m水平,二井区预算+700m以上水平。一井区范围西为北盘江,东南以7#煤露头线为界,北以7煤+980m等高线、发耳河为界,走向长度约3.8km,宽约2.6km,面积9.9Km2,二井区范围:西为北盘江,南以发耳河为界,东以7#煤露头线为界,北以7#煤+700m标高为界,走向长度5.3km宽1.5km,面积7.9km2。1比拟法据调查矿区邻近生产矿井(发耳湾子煤矿,新龙煤矿)的排水资料,新龙煤矿开采水平+810m,开采面积0.15 Km2,水位降61.80m;涌水量1

26、57m3/d;而湾子煤矿地处一易汇集大气降水的槽谷中,且上覆有厚达200余米的滑坡体的透水性强、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与本井田整体的水文地质条件不相符,因此比拟法计算时,采用新龙煤矿的矿井生产及排水资料作为计算参数。采用单位涌水量公式:q=Q/F0 S0比拟 Q=q0F0 S=Q0(F/F0)(S/S0)式中 Q、Q0为设计和生产矿井的涌水量,m3/d; F、F0为设计和生产矿井的开采面积,m2; S、S0为设计和生产矿井的水位降深,m。比拟法选用参数及预算结果见表2。表2 比拟法选用参数及预算结果矿井名称计算水平(m)开采面积(Km2)水位降深(m)实际涌水量(m3/d)预算涌水量(m3/d)

27、湾子煤矿+9000.11123720新龙煤矿+8100.1561.80157采用0.1561.80157一井区+9802.90339.707116+7009.9619.7032813二井区+7007.90396.24209372地下水动力学法(大井法)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分析:含煤地层中的层间裂隙水为今后矿井生产时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故预算涌水量参数采用含煤组中的含水层参数,计算方法用“大井法”,依据稳定流承压井公式:Q=2KMs/m(R/r)参数采用:H=1319.70m式中 Q预计矿井涌水量,m3/d;s水位降低值,m;m含水层厚度,m;K含水层渗透系数,m/d;R引用影响半径,m

28、,R=10sK+ r(r井半径,m)含水层厚度选用地质鉴定厚度并综合计算井田范围内的含水层厚度,根据本次勘探的抽水试验及以往的抽水试验分析:一井区的渗透系数选用J1103孔试验成果比较合理,二井区采用J1103、J1302二孔平均值比较合理,区内其它抽水试验孔,由于所处地段岩层完整、裂隙不发育,试验值不具代表性。渗透系数一井区选用J1103抽水试验资料,二井区选用J1302、J1103两孔抽水试验平均值,水位标高采用原勘探和本次勘探抽水钻孔和单层水位标高的算术平均值。(一井区)范围:东南以7#煤露头线为界,北为发耳河,西以北盘江为界,浅部为+980m标高,面积2.9km2,深部+700m标高,

29、面积约9.9Km2,二采区范围:东以7#煤露头为界,南以发耳河为界,西为北盘江,北以7#煤+700m标高为界,走向长度约5.30km,宽约1.5km,面积7.9 Km2。根据“大井法”公式预算:一井区+980m水平:参数采用:K=0016394(J1103孔抽水试验值) H=1319.70 m=105.40s=339.70 R=1290 r=894预算结果:Q=2kMs/ln(R/r)=10044m3/d一井区+700m水平:参数采用:K=0.016394 H=1319.7 s=619.70 M=139.40 R=2707 r=1934预算结果:Q=2kMs/ln(R/r)=26470m3/d

30、二井区+700m水平:参数采用:H=1319.70 M=139.40 K=0.014102(J1302J1103两孔抽水试验平均值)s=396.24 R=2003 r=1586预算结果:Q=2kMs/ln(R/r)=20994m3/d3预算成果评价及设计推荐值根据前述二种方法预算的矿井涌水量成果,二种方法结果相差不大,说明采用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基本合理,通过与盘江地区各矿涌水量比较,预算结果较为符合实际,建议采用水动力学法预算结果作为各矿井正常涌水量。据前述的矿井充水条件分析,一井区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直接补给直接充水含水层,或直接成为矿坑水,受大气降水影响非常大,根据该区降雨的最大值,与年

31、平均值的比值1:2.3,确定一井区最大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的2.3倍,即一井区+980m以上最大涌水量:23101m3/d,全一井区最大涌水量60881 m3/d,二井区由于含水层补给区与矿井直接充水层距离远,大气降水对矿井涌水量变化影响不大,故本次仅推荐二井区正常涌水量,各井区涌水量设计推荐值见表3。表3 涌水量设计推荐值井区 方法比拟法(m3/d)水动力学法(m3/d)正常涌水量 (m3/d)最大涌水量(m3/d)一井区+980m以上7116100441004423101全一井区32813264702647060881二井区+700m上209372099420994/矿井涌水量受各种因素影响

32、,在矿井建井及生产中应根据实际观测的涌水量,及时对各井田的涌水量进行修正。指导生产。特别是在巷道或采煤接近地表水体时应先探水,后生产,在接近煤层露头附近时,也应先探后采,以防突水事故。五、供水水源在井田范围内,供水水源的选择有2种方案,一是利用泉水,二是利用发耳河或北盘江水,可利用的泉水有112、196及268,这三个泉的枯季流量仅3.7L/s,水质虽符合要求,但分布零散,大多为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用水,不宜利用。在井田内东南边有一马场水库距矿井直线距离约5km,库容量30万m3,该库始建于1957年,由于年久失修,坝基渗水,属一病害水库,水质类型:SO4-Ca型,但有害元素F含量达4.15m

33、g/L,超过饮用水标准达4倍,不宜饮用。发耳河枯季流量10.3L/s,但由于有新建的发耳电厂和矿井生产,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入该河,水处理难度大;且枯水季节流量小,不宜利用。图4 岩层、含水性示意图唯有北盘江可作为矿井生产,生活的水源地,北盘江源远流长,水源充沛,距矿井直线距离约4km,经水质全分析和卫生细菌、毒理化指标检验结果见附表(略),水质类型HCO3-Ca型。除浑浊度、色度、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超标外,其它指标均符合生产、生活用水标准,不足之处是该河水长年浑浊,含砂量重。该河水与马场水库水或发耳河水比较,选择北盘江作为供水源地是矿井唯一的最佳供水方案。水文地质资料之四:1991年国家技术统计

34、局批准发布(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划分(一)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划分方案根据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将充水矿井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 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井,简称孔隙充水矿井。第二类 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井,简称裂隙充水矿井。第三类 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井,简称岩溶充水矿井。本类又可按岩溶形态划分为以下三个亚类:第一亚类 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井。第二亚类 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井。第三亚类 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井。各类充水矿井按煤层与主要充水含水层的空间关系,充水方式分为以下三种:1直接充水的矿井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

35、(含冒落带和底板破坏厚度)与煤层直接接触,地下水直接进入矿井。2顶板间接充水的矿井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煤层冒落带之上,煤层与主要充水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一般指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0.001L/s.m的岩层)或弱透水层,地下水通过构造破碎带、导水裂隙带或弱透水层进入矿井。3底板间接充水的矿井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煤层之下,煤层与主要充水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承压水通过底板薄弱地段、构造破碎带、弱透水层或导水的岩溶陷落柱进入矿井。根据主要煤层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地表水与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第四系覆盖情况,以及水言

36、语地质边界的复杂程度,将各类充水矿床勘探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型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井。主要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至中等;或主要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无地表水体,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很少或无第四系覆盖,水文地质边界条件简单。第二型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主要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至强,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或主要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地表水不构成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

37、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差,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薄,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塌陷,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第三型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主要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并具较高水压,构造破碎带发育,导水性强且沟通区域强含水层或地表水体;第四系厚度大,分布广,疏干排水有产生大面积塌陷、沉降的可能,水文地质边界复杂。(二)各类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应查明的水文地质问题1.孔隙充水矿井孔隙充水矿井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山前平原和河流冲积平原,如内蒙的扎赉诺尔、吉林舒兰煤矿等。这些煤矿的主要充水岩层埋藏浅,多数矿区的主要充水来源为降水,部分受地表水补给,矿井涌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矿井

38、充水程度取决于疏松岩层的厚度和岩性结构特征,地表水体的规模及其与含水层的联系程度,以及开采方法。由于煤层顶、底板和露天采矿场边坡稳定性能差,常产生流砂冲溃与边坡滑落,开采时的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水文地质勘探时应着重查明含水层的成因类型、分布、结构、粒度、磨园度、分选性、胶结程度、富水性、渗透性及其变化;查明流砂层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含(隔)水层的组合关系,各含水层之间、含水层与弱透水层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评价流砂层的疏干条件及降水和地表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2.裂隙充水矿井裂隙充水矿井大多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区,如华北煤田开采的二迭系山西组和石盒子组煤层的一些矿区。矿井充水以裂隙水为主,充水

39、岩层的富水性受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当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有地表水体,并有巨大的构造破碎带或采空塌陷裂隙与水体沟通时,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水文地质勘探时应着重查明裂隙含水层的性质、规模、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充填情况及其富水性;岩石风化带的的深度和风化程度;构造破碎的性质、形态、规模,以及其与各含水层和地表水的水力联系;裂隙含水层与其相对隔水层的组合关系。3.岩溶充水矿井岩溶充水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比较复杂,矿井涌水量大,开采这类矿井时常发生突水事故,且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水流通道较畅,排水影响范围大。但其富水不均一,各向异性明显,常以集中突水为主要充水方式,有时还有井下突泥、突砂

40、、地表岩溶塌陷的现象发生。这类矿井在我国分布较广,如开采华北型煤田太原组煤层和开采华南晚二叠世煤层的矿井。水文地质勘探时应着重查明岩溶发育与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关系,岩溶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充填深度和程度、富水性及其变化,地下水主要径流带的分布。以溶隙、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井应查明上覆松散层的岩性、结构、厚度,或上覆岩石风化层的厚度、风化程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在疏干排水条件下产生突水、突泥、地面塌陷的可能性,以及塌陷的程度和分布范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对层状发育的岩溶充水矿井,还应查明相对隔水层和弱含水层的分布。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井,应着重查明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的位置及其与暗河之间的联

41、系;暗河发育与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关系;暗河的补给来源、补给范围、补给量、补给方式及其与地表水的转化关系;暗河入口处的高程、流量及其变化;暗河水系与矿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矿井开采的影响。各类充水矿井,当其充水方式为直接充水时,应着重查明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边界、补给途径和地段;直接充水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地表水、导水断裂的关系。当直接充水含水层裸露时,还应查明地表汇水面积及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强度。当其充水方式为顶板间接充水时,应着重查明直接顶板隔水层或弱透水层的分布、岩性、厚度及其稳定性、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裂隙发育情况、受断裂构造破坏程度,研究和估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分析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进入矿井的地段。当其充水方式为底板间接充水时,应着重查明承压含水层径流特征,直接底板的岩性、厚度及其变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以及断裂构造对底板完整性的变化程度,分析、论证可能产生底鼓、突水的地段。- 14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