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课件系列(21)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部分天津卷北师大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5829037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系列(21)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部分天津卷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系列(21)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部分天津卷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系列(21)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部分天津卷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系列(21)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部分天津卷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课件系列(21)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部分天津卷北师大版(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诗词鉴赏的过程与方法诗词鉴赏的重点和难点1)理解内容,体味意境。要读懂诗歌的内容,首先,最好能要读懂诗歌的内容,首先,最好能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了解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状况;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状况;了解有关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其次,有关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内容、意境,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内容、意境,弄清借景所抒之弄清借景所抒之“情情”,托物所言,托物所言之之“志志”,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诗,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含义。词的含义。2)把握风格,分清流派。 “风格”是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

2、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质、趣味和创作特色,如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流派”指思想观点、艺术见解和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唐诗中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宋词中有豪放派、婉约派。能了解并分清这些风格流派,就有助于对诗词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3)咀嚼语言,领会精要。 古代诗词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首先,我们可以联系诗词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角度切入作品,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捕捉重点意象,抓住关键词句,深入

3、理解诗词要旨和艺术特点。4)学会比较,明辨手法。古代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两种,其中,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言情、托物言志、因事即理、缘情设景、情景交融等;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手法、对比手法、象征手法、小中见大、虚实结合等,还有动与静、声与寂的相互映衬。诗词鉴赏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看标题。它与诗词的中心内容有关,把握中心,可以提高鉴赏的准确程度第二步:看作者。了解作者人生经历和思想性格及其艺术风格特点,可以推人及诗第三步:读诗词。根据诗词含蓄凝炼跳跃等特点,反复品读推敲琢磨关键词,整体感知抓意象,辨明手法,把握诗词的意境第四步:看问题。有针对性地

4、选择突破口或切入点,有侧重点地对诗词做赏析评价(1)从题目、作者、小序、注释等方面获取解读作品的信息。 示例:春日 南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泗水,水名,源出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四源并发,故得此名。 如果有人说:“朱熹的这首诗是写他游春踏青所见所感。”你同意吗?我们都知道朱熹是南宋诗人,著名理学家,他所处的时代,山东省已在金人掌握之中了,朱熹不可能北上,真的到泗水一带去游春,还写下这首诗来记游。那么我们大概都会同意下面的说法:泗水暗指孔门,因为孔子曾在泗水一带教授过弟子,“寻芳”即求圣人之道。“等闲”中体会到儒学的真谛,便有了从万紫

5、千红中感受到春天的那种感觉。这里,作者和注释就是我们理解诗歌创作意图,解读作品主旨的一个重要信息。(2)注意作品中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弄清作者用典的意图。 诗歌是一种跳跃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内容高度概括,往往使人感到作品语意上前后不相衔接,而意象(形象)的转换和过渡也常常略去一些说明性的中间环节。但是一首好诗必有一个“以一贯之”的东西,这就是诗人在写作时确立的“意”(主题思想)。在通常情况下,诗人的“意”往往是通过“诗眼”表现出来的。所谓“诗眼”,往往就是诗词中最能表明主旨,显得特别精彩传神的字词或句子。如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过香积寺(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句中,“咽” “冷”两字

6、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再如我们学过的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琵琶行(白居易)的“诗眼”分别是这两首诗的主旨句。 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婉曲表达作者意图的手法。它的使用不仅扩充了诗句的容量,深化了诗的内涵,有时还有助于诗人表达某种不便正面表达的旨意。 如我们学过的宋词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主要运用了四个典故拓展了思想情感的表达空间。(3)整体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作品中具有的情趣、理趣。 欣赏诗很重要的一点是从整体上体悟其意趣,即审美趣味(或称之“艺术趣味”),主要是“情趣”和“理趣”。所谓“情趣”是诗人以诗的语言描绘出来的赏心悦目的景观画面或是生动有

7、趣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与细节。情趣的产生需要读者参与。所谓“理趣”恃诗中蕴含的哲理性。其实诗人并不是有意识地借助客观事物以明理,而是自然而然地从具体物象、事象中生发出生活的哲理,寓“理”于现象之中,作者绝没有明示。唐诗气象万千,意趣横生者居多,常以“情趣” 胜,如大小李杜,王孟诗派,高岑诗派等;宋诗探幽发微,语意晦涩者居多,常以“理趣”胜,如苏轼朱熹等。(4)熟悉诗歌常见的修辞格和表现手法,积累一些鉴赏常识。 古代诗词形象性很强又十分强调音乐性,所以诗人在写景状物、抒情言志时都十分注意运用修辞格,像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叠字、反复、对仗、互文等都是诗词曲中最常见的修辞形式。另外像渲染、衬

8、托(即反衬与烘托) 、白描、象征以及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动静相衬等亦是作品中惯用的表现手法。由于诗词多以抒情为主,对抒情方式更应细致了解:是直抒胸臆还是借事言情(或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是情景交融?平时多比较就会有更清楚地认识。由于高考采用主观题型,因此我们必须理解积累一些鉴赏术语,诸如质朴、绮丽、明快、简洁或用语平易、含义隽永、高旷超俗、纤巧轻柔等,掌握这些术语,有助于答题时能简洁明了的表述。还有诗词的相关知识也需全面了解和积累,如诗歌的题材分类、体裁分类、作家风格及艺术特点等,了解越全面,答题时就越有把握,也就能避免在表述中犯常识性错误,更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和

9、语文素养。诗词鉴赏的特点(1)鉴赏者始终伴随着诗的形象,融合着自己的感情。 感情是诗的生命。鉴赏者在欣赏一首好诗时,总是伴着诗的形象并被其吸引和感染,因而引起感情上的反应。这是因为诗歌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思想及态度。而在抒情时,则往往借助于精心选择的能够传递思想情感的外在客观事物,将内心深处郁积的高兴、喜悦、愤懑、忧愁加以具体描绘,寄情于物,借物载情,尽可能避免脱离形象直接抒情和议论。这种特点直接影响着诗的阅读者,读者在鉴赏诗歌时,也绝非站在诗外,无动于衷,而是感情贯穿于世中,也同作者一样,注入了喜怒哀乐之情。 (2)鉴赏者总

10、是充满着联想和想象,带着主观色彩。 读者在阅读诗词作品时,表面上似乎总是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由于读者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思想等主观的认识能力,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以及意到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宋祁的一首词木兰花,其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被誉为“千古卓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此句著一闹字,境界全出。”如何领会这“境界全出”?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景如诗的意境,这一“闹”字,不仅使读者“看到了”杏花开得繁盛的情状,而且还可以想象得出花丛中有蜜蜂嗡嗡叫,黄莺儿枝上啼,蝴蝶翩翩飞,鸟语花香,有声有色,似乎领略到新春来临的一派生机勃

11、勃的景象。这就把境界写活了。“春意”本是无形无声的,著一“闹”字之后,似乎就形声俱出,使我们在视觉和听觉中同时获得了感受,从而产生了春的意象。 (3)鉴赏者总是在美感享受中,进行对形象的思考。 示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至安西 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这是唐代的两首送别诗,前一首诗头两句,写朝雨浥尘,客舍柳色,已见一种离愁别绪,令人愁肠百转,然后把重点放在把盏劝酒、殷切嘱咐上,一个“劝”字,含蓄蕴藉,写出了朋友间的惜别心情。后一首,诗人以黄云暗日、风雪弥天、群雁哀鸣来衬托别董大的伤感,然后

12、笔锋陡转,把别情写得明白豁达:不要为前程发愁,凭你的才华和名气,到哪里会不被人赏识呢!这两首诗都是以情景交融见长,以真挚而强烈的情谊动人。尽管前一首写得悲怆凄婉,后一首写得昂扬豪放,两首格调如此不同,但鉴赏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同样会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和美的享受,伴随着对形象的思考和认识,还会作出肯定与赞赏的评价,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诗词鉴赏的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词的语言含义,咀嚼字词,分析诗眼。(2)必备的诗歌格律知识。(3)捕捉情感,体味意境。(4)艺术形式的把握。(5)分清类别,区别风格。(6)诗歌语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7)诗歌的风格。1 理解诗词的语言含义,咀嚼字词,分析诗眼2 必备的诗词格律知识3 捕捉感情,体味意境4 艺术形式的把握5 分清类别,区别风格6 诗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7 诗歌的风格(1)鉴赏诗歌的形象(2)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1总结归纳:鉴赏古代诗词的过程与方法有哪些?2近5年来,高考在诗词鉴赏方面有哪些变化和特点?3探究讨论:如何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研究性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