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题目怀素大草的章法类型以《自叙帖》

上传人:少*** 文档编号:55801496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题目怀素大草的章法类型以《自叙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题目怀素大草的章法类型以《自叙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题目怀素大草的章法类型以《自叙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题目怀素大草的章法类型以《自叙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题目怀素大草的章法类型以《自叙帖》(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清 华 大 学 综 合 论 文 训 练题目:怀素大草的章法类型 以自叙帖为中心 系 别:美术学院 专 业:艺术设计学 姓 名:李楷文 指导教师:邱才桢 讲师 2008 年 6 月 10 日 中文摘要 怀素是唐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他的草书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对他的草书,尤其是草书中最为重要的层面章法研究甚少,而自叙帖是最能体现怀素草书章法特质的作品。本文拟以自叙帖为中心,探讨怀素草书的章法特色。 以往采用的研究方法很难对草书章法获得深入细微的认识。而现代书法理论家在形式构成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使得对这一具体个案的深入研究得以进行。 、 本文从自叙帖的章法分析开始,结合对怀素大草

2、千字文小草千字 、文论书帖等草书作品的研究,获得对怀素草书章法的整体认识。同时,将怀素草书置于整个草书发展史的链条上,进行整体观照,进一步发现怀素草书在书法史中的位置。 通过分析,可知自叙帖的章法在草书章法史中是形态最丰富、动态最强烈的章法形式,在取法王羲之、张旭等前人草书章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对黄庭坚、王铎等后代草书家产生影响。 关键词:唐代 大草 章法 怀素 自叙帖 I ABSTRACT Huai Su w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alligraphers in the Tang Dynasty ofChina. His cursive hand

3、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handwriting. For along time researches on his cursive hand especially on the art of composition werereally deficient. This paper centers on quotZi Xu Tiequot to discuss the art of compositioncharacteristic of Huai Sus cursive hand.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4、methods cant play effect. However the new researchachievement on the constitutions of handwritings enables this in-depth study on aspecific calligrapher.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analysis of quotZi Xu Tie associated with quotDa Cao QianZi Wenquot quotXiao Cao Qian Zi Wenquot quotLun Shu Tiequote

5、t al to achieve a general awarenesson the art of composition of his cursive works. Meanwhile this study reviews HuaiSus cursive hand from the view of the entire cursive hand developing history toexplore furthermore the position of Huai Sus cursive hand in the calligraphy history. Through the analysi

6、s it shows that the art of composition of quotZi Xu Tiequot wasmeaningful and strongly dynamic following the example of former cursive hand suchas Wang Xizhis and Zhang Xus as well as greatly influencing the future cursive handcalligraphers such as Huang Tingjian and Wang Duo. Keywords:Tang Dynasty

7、cursive hand art of composition Huai Su Zi XuTie II 目 录第1章 引 言 . 1 1.2 研究现状 . 1第2章 自叙帖章法分析与比较. 4 2.1 自叙帖章法分析 . 4 2.1.1 分析 . 4 2.1.2 小结 . 8 2.2 怀素其他草书作品章法特点 . 9 2.2.1 与大草千字文比较 . 9 2.2.2 与小草千字文比较 .11 2.2.3 与论书帖比较 . 13 2.2.4 小结 . 15 2.3 书法史中的自叙帖章法 . 16 2.3.1 与东晋陆机 平复帖比较 . 16 2.3.2 与东晋王羲之丧乱帖比较 . 18 2.3.

8、3 与唐张旭古诗四帖比较 . 20 2.3.4 与宋苏舜钦补自叙帖前六行比较 . 22 2.3.5 与宋黄庭坚诸上座帖比较 . 23 2.3.6 与清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比较 . 25 2.3.7 小结 . 27第 3 章 结论 . 28插图索引 . 30表格索引 . 32参考文献 . 33致 谢 . 34声 明 . 35 III 第1章 引 言1.1 研究内容 本文要研究的内容是:以怀素自叙帖为起点,探讨怀素大草章法的整体特色,以及在书法史中的位置。 草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最初隶书的草写形成草隶,现存的如居延汉简等。草隶进一步发展为章草,章草在脱去了隶书波磔的笔画和字字不相联缀的形迹后,形成了

9、今草即小草。而大草则是在小草的基础上,线条更加灵活,章法更加自由,突破了书法中单字的束缚。在技巧上,大草比其他书体包含了更多的可能性。线条上,大草可以使用其它所有书体的线条和笔法形式;章法上,大草也更为自由。大草在唐代发展到顶峰,怀素就是其中代表书法家。 怀素 以大草最为知名,影响最广。 宣和画谱载怀素有八十七种一百零一帖。现存墨迹本有 7 种 ,刻拓本有 12 种 ,为。其中自叙帖大草千字文 、为大草, 、 小草千字文论书帖为小草,本文分析的中心作品就是其大草代表作自叙帖。 对书法作品进行形式分析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线条、笔法、空间以及章法,对章法进行精心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即

10、:单字轴线连缀、分组轴线连缀、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以及字结构与分行布白的破解。 1.2 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自叙帖 的研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真伪鉴别方面,傅申对其真伪有过研究,除了通过印章鉴定、题跋研究还使用了先进仪器对其分析,研 怀 素 ( 737 799) , 俗 姓 钱 , 字 藏 真 , 湖 南 零 陵 郡 人 。 曹 娥 碑 题 记 ( 768 年 ) 、 自 叙 帖 ( 777 年 ) 、 四 十 二 章 经 ( 778 年 ) 、 小 草 千 字 文 ( 799 年 ) 、 食 鱼 帖 、 苦 笋 帖 、 论 书 帖 。 藏 真 帖 ( 772 年 ) 、 律 公 帖 ( 772 年

11、 ) 、 大 草 千 字 文 ( 777 年 ) 、 圣 母 贴 、 真书过钟帖等。 邱 振 中 : 中 国 书 法 : 167 个 练 习 ,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5。 邱 才 桢 : 书 法 鉴 赏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 2004。 自 叙 帖 , 纸 本 墨 迹 , 纵 28.3 厘 米 , 横 775 厘 米 , 126 行 , 698 字 。 书 于 唐 大 历 十 二 年 公 元 777 年 ,现 藏 台 北 故 宫 博 物 院 。首 六 行 早 损 ,为 宋 苏 舜 钦 补 书 。内 容 为 自 述 写 草 书 的 经 历 经 验与当时士大

12、夫对他书法的品评。 1究其流传过程 ,李郁周对自叙帖真伪鉴别的分析也是通过印章、题跋等 。对自叙帖艺术性进行分析的文章非常少,那寥寥的几篇也多是进行了线条、笔法方面的分析,而从其在书法史上最主要贡献的章法方面进行分析的文章更是极少。冯景昶对自叙帖的线条笔法以及章法都有所研究,除了对线条笔法进行了研究,还对自叙帖的章法构成有了简要的分类,研究并不深入 。对怀素本人的研究也大多为生平研究,例如朱关田 、殷荪 、王元军 等。1.3 研究方法 构成书法系统的线条、笔法、空间以及章法,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对书法的情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四者相互作用于书法,在对书法进行评析研究时无论缺少哪一项都无法探求到艺

13、术的真谛。自古对书法的研究多局限于线条、笔法,但古人对章法的重要性也有认识,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以前由于没有适合的分析手段,对章法的研究总是处于弱势,尤其是以章法的变化多端而著称的大草作品,以至于大草在人们心中总是带着最神秘的面纱。现在用形式构成的方法可以对大草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与研究,解开大草的神秘之处。 要对章法进行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来完成对总体结构的把握: 1、单字轴线连缀 2、分组轴线连缀 3、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以及字结构与分行布白的破解 对以上方面的分析,可以采用轴线图的方法将要进行分析的书法作品做出单字轴线、分组轴

14、线、行轴线以及侧廓线,进一步对章法中含有的单字轴线连缀系统与分组线连缀系统进行归演分析。以期对大草纷繁复杂的章法构成做出精微细致的分析。 傅 申 : 书 法 鉴 定 兼 怀 素 自 叙 帖 临 床 诊 断 , 台 北 : 典 藏 艺 术 家 庭 , 2004。 李 郁 周 : 怀 素 自 叙 帖 鉴 识 论 集 , 台 北 : 蕙 风 堂 笔 墨 有 限 公 司 出 版 部 , 2004。 李 郁 周 : 怀 素 自 叙 帖 千 年 探 秘 :以 故 宫 墨 迹 本 为 中 心 之 研 究 ,台 北 :蕙 风 堂 笔 墨 有 限 公 司 出 版 部 , 2003。 冯 景 昶 : 怀 素 自

15、叙 帖 书 法 解 析 , 长 沙 : 湖 南 美 术 出 版 社 , 1984。 朱 关 田 : 怀 素 自 叙 考 , 书 法 研 究 1986 年 第 4 期 , 上 海 : 上 海 书 画 出 版 社 。 殷 荪 : 论 怀 素 , 书 法 研 究 1989 第 4 期 , 上 海 : 上 海 书 画 出 版 社 。 王 元 军 : 怀 素 评 传 , 西 安 : 三 秦 出 版 社 2000。 邱 振 中 : 中 国 书 法 : 167 个 练 习 ,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5。 2 本文先通过对自叙帖本体进行章法分析,得出自叙帖本身章法特点, 、 、再将自叙

16、帖章法与怀素其他草书作品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论书帖进行比较,得出怀素大草章法的特点,进而将其与书法史上著名草书作品丧 、乱帖古诗四帖 诸上座帖赠张抱一草书 、苏舜钦补自叙帖前六行、 、诗卷进行比较,得出怀素大草的章法特点在历史上的地位。 3 第2章 自叙帖章法分析与比较2.1 自叙帖章法分析 2.1.1 分析 自叙帖为长卷,前半部分为每行 5-7 字不等,偶有 4 字,后半部分字形较大,每行 2-4 字,偶有 5、6 字。 自叙帖藏锋入笔,露锋出笔。采用不加提按的中锋运行,这样省去了笔法其他形式的运动,获得了其他作品所不及的速度和线条运行的变化。这种笔法形成的线条多为细劲流畅的长线条,转折处多

17、为圆转,线条中含有篆书的成分,偶尔可以看到简化了的绞转。 自叙帖采用了简单的笔法,放弃了线条的丰富性,在得到书写速度的同时,把重点放在章法的布局上,以章法取胜。 自叙帖使用的章法类型多样,通过轴线图分析: 图2.1 唐怀素自叙帖前半部分轴线图(25-43行) 图2.2 唐怀素自叙帖后半部分轴线图(115-126行) 4 1、单字轴线样式丰富、各有偏侧,无统一方向,大多呈斜向,也有少数为垂向。轴线是结构上的一种辅助线,它把一个结构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同时标示出这一结构倾斜的程度。单字轴线是一个单字的重心线,斜向单字轴线体现了动态书体的特征,单字轴线的倾斜角度越大单字的动势就越强。自叙帖中的斜向单字

18、轴线倾斜方向不一、角度不一,于是单字轴线形成交点,单字轴线的相交连缀组成了折线行轴线,部分相邻单字轴线由于角度原因并不能相交而形成断点。斜向行轴线能够有交点说明它们的运动趋势相互衔接,具有很好的连贯性,少量的断点能调节作品的节奏,使人在欣赏作品时产生视觉上的跳跃以及新奇感。 图2.3 第43行 图2.4 失声看不及 图2.5 精心草圣 图2.6 绢素 2、还存在分组轴线连缀的方法,分组轴线的连缀方法也不尽相同。 (1)绵延连缀,绵延的几个字字形简化连缀在一起,这种连缀方式是大草作品中最常见的连缀方式。如图(2.3) (2)有些字突破了字形的限制,两字或三字的结构穿插一起难以辨别,也无法随意将其

19、中单字断开。 , 如 108 行“失声看不及”中的“声看不”三字(图 2.4)“声”字的下半部分脱离了上半部分的趋势,与看字的上半部分结合在一起,开辟了一条从右上向左下的新轴线,而“看”字的下半部分与“不”连在一起,纳入看字的半包围结构之中,构成了行轴线连接中字结构穿插的形式。此三字皆打破了字本身的结构, 5拆分为偏旁部首又以新的结构相互连接结字,三字的单字轴线皆不能以整字划分而是以新结构为准,三字势成一体。 (3)有的字与字的断开之处并不是字间距而是字内空间,连缀的两字从其中一字从中断看,单字的空间破裂,随着行势扭转着轴线的结构。 如 25 行第 2、3 字“心草” , (图 2.5)“草”

20、字的上半部分“心”连为一体,下半部脱离自成一部分,一字之内行势有了转折,从这里可以看出,怀素在写自叙帖时并不是以单字为基点来构成通篇,而是以行势行气作为考虑的对象,文字是它的载体,为了通篇的结构与气势,单字是可以在控制范围内随意拆分组合的,这就是怀素大草的境界。 (4)有的行中存在二重轴线,还有奇异连接。 (图 2.6)便是奇异连接, 如 13 ?械?1、2 字“绢素” “绢”字以右边偏旁承接下字,如作轴线图可以看出,这又存在二重轴线,“绢”字从中间做轴线分为左右两部分,又可从右边偏旁部分再做轴线来承接下字。 3、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以及字结构与分行布白的破解 图2.7 唐怀素自叙帖轴线图(36-

21、40行) (1)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包括行轴线之间的关系、行侧廓线以及行间距与 字间距之间的关系。 6 分组轴线中的行轴线之间有着多种的变化,部分行轴线呈平行渐变趋势,相邻行轴线的逐渐改变,可以使数行之外的行轴线与最初的行轴线形状完全不同,这种渐变使作品空间节奏变得非常微妙。 如 36-40 行(图 2.7),总体行轴线波动呈垂向,但一行之中几乎每字都朝着同一方向有不同角度的倾侧,大多向右下倾侧。 从这里可以看出怀素在书写时,右手执笔,由于纸面纵向较短,不到 30 厘米,书写速度又极快,手臂移动较少,随着笔势的下行,手腕内扣,容易将笔势带入右侧,但偏侧角度并不明显,从各行轴线的曲折上可已看出,虽然

22、总体呈右倾趋势,但各轴线又有曲折将行势带回,并不显出倾侧之过,反而丰富了章法形态。 图2.8 唐怀素自叙帖后半部分行侧廓线图(115-126行) 行与行之间的行侧廓线也对作品情调和风格带来影响。侧廓线指字结构两侧笔画边缘所暗示、控制的图形,它对作品的风格具有重要影响。自叙帖由于字的大小错落绝,行侧廓线形态各异,无任何两行相同,每相邻两行关系便也随着侧廓线的动势也动荡起来,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形态。 相邻两行侧廓线呼应形成了书法作品中生动的空间关系即行距。自叙帖的行间空间也有丰富的表现力,两行不断趋近,行间距比较窄。 (2)字结构与分行布白的破解由行间距与字间距离相互作用而形成。 7 图2.9 唐

23、怀素自叙帖局部轴线、行侧廓线图(94-96行) 由于自叙帖行间距较窄,迫使行间空间与字间空间融合,增加了全文的内在联系。行间距也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很好的做到了相邻两行的间隔作用,使行与行之间交待明确,作品层次更为丰富。 如 94-96 行(图 2.9),这三行的行轴线近乎垂直,没有多少变化,由于“翻”字大于周围字数倍,行侧廓线就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在行首两侧扩线相隔还很远,行距还很宽,到了行末侧廓线就已经靠在一起,两行后段之间几乎没有行距,在轴线几乎垂直稳重的情况下,这三行依靠着行侧廓线以及行间距的作用,给这个局部带来了变化。行轴线的扭动与字形的大小差别造成间距的起伏变化,形成很强动势。 2.1

24、.2 小结 自叙帖采用单字轴线与分组轴线并存的连缀方法。单字轴线样式丰富、各有偏侧,无统一方向,大多呈斜向,也有少数为垂向。单字轴线的相交连缀组成了折线行轴线,部分相邻单字轴线由于角度原因,并不能相交而形成断点。分组轴线连缀的形式为绵延连缀、字结构穿插、二重轴线、奇异连接。自叙帖的行轴线之间有着多种的变化,部分行轴线呈平行渐变趋势,行间空间也有丰富的表现力,两行不断趋近,行间距比较窄,迫使行间空间与字间空间融合。 自叙帖章法布局不仅让作品从形式上疏密有致、蜿蜒流畅,宛如一幅抽象画,每根线条都跃动着作者的情感,这幅作品最高明之处在于不是无病呻吟, 8章法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附着于内容,内容舒缓

25、则形式舒缓,内容紧张则形式动荡,章法布局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内容在形式上的情感体现。 自叙帖所采用的章法在怀素草书作品中是最丰富的,也是整个草书史上最能打动人的章法形式。2.2 怀素其他草书作品章法特点 2.2.1 与大草千字文比较 图2.10 唐怀素大草千字文轴线图(1-8行) 1、单字轴线连缀 大草千字文为碑帖,单字轴线变化较为丰富,倾侧方向较为明显,倾角较大,各单字轴线连接多为交点,也有少量断点。 2、分组轴线连缀 有分组轴线连缀,多为笔画绵延的两字连缀。 3、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以及字结构与分行布白的破解 9 图2.11 唐怀素大草千字文行侧廓线图(1-8行) 行轴线有较为明显的起伏,但总体趋势为垂向,并无偏斜。各行距宽窄不一、差距较大,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