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55776946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3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中国历史上,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矛盾斗争的同时, 皇权也在不断加强。 中央集权的确立 并非一帆风顺,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 唐中期的安史之乱及其以 后的藩镇割据都说明了集权的坎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一、汉代的集权制(一)汉高祖的郡国制汉高祖建立汉朝,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性王为诸侯来巩固王室,于是剪除异姓王或功臣,分封同性王为诸侯来驻守各地, 之后王国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诸侯国内经 济发展、势力权力膨胀,与中央发生矛盾,威胁着中央集权。(二)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诸侯王实力膨胀,威胁中央,汉景帝就采纳晁错的意见进行剥夺诸侯王的封地, 结果引

2、发了以吴王为首的“七国之乱”,汉景帝面对叛乱形式企图杀死晁错平息叛乱,哪知吴王叛乱的目的另有其他,不但不退兵,反而称帝,汉景帝才决心以武力平叛, 经过三个月,终于平定叛乱,诸侯王的军事、政治权力收归中央。(三)汉武帝集权措施1、建立中朝2、设置刺史3、实行“推恩令”虽然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通行诸侯王的势力大大削弱, 但是汉武帝还是不放心诸侯王的存在,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于是采取主父偃的建议“推恩令”。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后, 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有郡守统辖。”之前诸侯王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际上与割据无异,现在从王国中分出的列侯就相 当于县,无治民权,

3、受郡监督,这样后果越来越多,王国越来越小,诸侯王国实际上使自行 解体。而郡县日益扩大,郡县是拥护中央统治的,所以就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4、金夺爵影响:A、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和发展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由于皇权过于集中,容易导致宦官和外戚专权现象的产生,致使政局混乱。东汉时期,皇帝多为幼小昏弱,多为宦官、外戚辅政,皇权的过于集中,导致宦官和外戚专 权现象产生,致使政局混乱。二、动荡时期唐时期的割据:唐朝为了加强对周边少数民主的控制、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设立 节度使,唐初,节度使不能久任,但是到唐玄宗时期,误听杨国忠,使边将十年不换

4、,这就 使节度使兵权重握, 而唐朝中央兵军备废弛, 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由于政治腐败,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唐朝借助回鹘的力量平定叛乱。安史之乱使经济破坏、边防空虚,唐 代宗为了得到暂时的安定,分安史降将为节度使, 节度使的增多形成了藩镇林立的局面,藩镇在政治上有自主权(节度使的位置传给儿子或部将,不受中央委派)、经济上有财权、军事上有强悍武装,藩镇的林立,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最终使唐朝灭亡。出现了动荡分裂的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正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的必然结果。(实质)虽然这一时期,分裂割据带来了连续的战争,关卡林立,制度不一等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因素,但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

5、得了较大发展。(思想认识五代十国期间割据政权之间混战不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局部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说明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政权更迭频繁,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其部下为其 黄袍加身,后周恭帝退位,赵匡胤正式成为皇帝,建立宋朝。经过宋太祖、宋太宗的努力, 终于结束了五代以来中原江南分裂割据的局面,但未能统一中国,在北宋之外还有辽朝、 以及党项、吐蕃等几个较大的民族政权。北宋建立以后,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武人跋扈、君弱臣强、不利于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统治的局面,宋太祖、宋太宗在进行统一的过程中,相继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 权的措施。三、北宋

6、集权措施目的:结束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专制皇权。提示赵匡胤自己作为权臣取而代后周,同时希望后来者不会效仿其如炮制。 措施:1、收精兵 a杯酒释兵权(通过怀柔政策解除曾帮他取得政权的禁军将领的兵权,提拔一些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充当禁军首领)b将禁军统领权权力一分为三c设置枢密院,拥有调兵权,不直接统领军队,使军队的统兵权和调兵权 分离,使二者互相牵制。有利于皇上控制军权D.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统领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实 现了统兵权于调兵权的分离,防止武将专权,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E.将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入选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 地,“强干弱支”,“内外迁制

7、”。2、削实权中央:相权一分为三地方:州郡直属中央,文臣担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不得有武将担任,以免佣兵作乱)设通判,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3、制钱谷在各路设立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 使全部运送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影响:使军权完全控制在皇帝手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使军队数量猛增, 但军队的作战能力下降,不利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肖U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削弱了藩镇的行政权,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但导致官僚机构重叠,人员庞大,形成冗官、冗费现象。消除

8、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造成地方财政困 难,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建设和社会发展。自汉以来,通过从汉武帝打击诸侯王势力到北宋的削弱武将权力、分割地方官权力,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斗争, 中央集权处于绝对优势, 政治体制上使皇 权相权这对矛盾凸显出来。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不时卷入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甚至可 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丞相同样位高权重、十分骄 横。为此明太祖采取措施来对大权独揽。四、明朝皇权加强1、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虽然明朝设中书省,但是宰相多不满园,明太祖时常裁撤

9、官员,宰相胡惟庸权重,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他, 并废除丞相制,达到自己集权的目的。下令不允许后代设立宰相。宰相制度是“贤人政治的体现”,可以适度弥补君主世袭带来的一些弊病, 废除宰 相机构之后,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机能大为削弱, 政治正常运作受到严重影响, 其恶果在 明朝中、后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故后人云“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2、设立内阁原因:丞相制度被废除以后,重要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政务繁忙,而且遇到重大问题也无人可以商量,不利于决策。过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权力变化:明太祖时,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 策;明成祖时期,内阁成员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日益提高;明中期以后,内阁大 臣有了票拟的权力。五、清朝皇权的加强1、设立内阁处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仍然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2、设军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