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感言随想句子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55768556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柏坡精神感言随想句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柏坡精神感言随想句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柏坡精神感言随想句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西柏坡精神感言随想句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柏坡精神感言随想句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柏坡精神感言随想句子1. 西柏坡,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让世人感到无比自 豪的革命故居;西柏坡,一个响亮的名字,曾经铸就多少辉 煌令人神往的革命圣地。有幸,我踏上了这片堪称共和国摇 篮的圣土。2.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 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 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 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这就是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团结一致; 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民创业;艰苦奋斗,不 断革命为主要内涵的西柏坡精神。3. 西柏坡的迷人不仅仅在于她的秀丽风光,更为重要的 是

2、她是新中国的摇篮,有人比喻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充分说 明了她的重要历史地位。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 央、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 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从这 里走向北京,建立了新中国。从此,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不再默默无闻,她的名字响彻了全世界,她成为人们心中 的圣地,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曾到这里参观瞻仰。4. 弘扬西柏坡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坚守中 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与基本经 验。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 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 个目的所必不可少的顽

3、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 战胜的。” 63年前,当中共中央机关即将从西柏坡迁入北京 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赶考”的著名论断。5. 西柏坡精神是加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的生动 教材。西柏坡时期,共产党人面对由战争到和平、由乡村到 城市、由革命到建设、由夺取政权到全面执政的历史性转变, 积累了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经验。比如在学习 上,不仅重视并善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强调要学会 原来不懂的东西;在培养党的骨干上,既重视理论的教育, 又注重实践的锻炼,使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 锻炼。6. 重踏西柏坡红色路,对我感触颇深。当前,有些党员 干部还是不能保持“两个务必”,

4、整天沉湎于灯红酒绿,在 金钱、权利、女色面前,经不起考验,蜕化变质,跌入腐败 泥坑,丧失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懂 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 我们所做的一切背离党的宗旨,背叛自己的入党誓词,怎能 对起无数地下革命先烈的呢?因而全党进行保先教育就显 得更加必要。7. 凝结在西柏坡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的是我国 传统美德的反映,如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有 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如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等; 更多的则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汇集和发 展,如坚定信念、敢打必胜、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服从大 局、联系群众等。这些精神对夺

5、取三大战役的胜利,对解放 全国大陆,对顺利实现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对建 立和巩固新生政权,对恢复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8. 置身西柏坡,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油然而生;回首再 望西柏坡,怎不想起昨日的艰辛;是历史的洗炼和凝重,是 民族精神的升华和汇集。在这里,我注视着那巍峨的纪念碑上,江泽民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题词,那题词意味深长,启人深思,催人奋进。9. 现在,我长久地徘徊着,徘徊在滹沱河的渡口,我要 寻找当年那些动人的点点滴滴的故事,我要在西柏坡的高处,种下一棵棵青柏。我反反复复地走在西柏坡,走过毛泽 东捉过鱼的滹沱河、插过水稻的稻田,走过朱德打

6、过野鸭的 苇地,听一听西柏坡一带还在流传着的民谣:“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一粒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亲骨肉,含泪 上战场。”为什么人民的军队勇无敌?为什么人民的领袖受 拥戴?西柏坡的小路会告诉我,庄院里的灯光会告诉我,山 谷的炊烟会告诉我。我不由得胸怀激荡,有泪欲倾,我感慨 当年的西柏坡,军民一心,鱼水情深,那时,上自毛泽东, 下至每一个战士,全凭的是一种精神,为革命、为人民无私 奉献的精神。10. 参观西柏坡,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又深刻的课。 我常想:这里所展示的一切,尽管它没有北京故宫博物院的 文物那样价值连城,然而、它所体现出来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两个务必”的西柏坡精神,

7、则永远是激励 共产党员和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 国梦而团结奋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啊。11. 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 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们作为不朽的丰碑,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振 兴中华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12. 西柏坡精神是在战略决战的殊死搏斗中产生的,是 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夜产生的,是党中央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 所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西柏坡精神有大决战硝烟的 洗礼,有迎接胜利喜悦的撞击,有摧毁旧政权、建设新政权 的各种困难的挑战,有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得心应手、炉火纯 青经验的升华。这一历史

8、阶段虽然短暂,但由于这是决定中 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历史上最生动、最活跃、最威武 雄壮的一幕,因而,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革命精神更具有创造力和表现力13.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毛泽东同志提出 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 风”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两个务必”的核心是鞭策共产党 人面向未来,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4. 西柏坡精神是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动力 源泉。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 实际上是对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永恒要求。如何 在夺取全国政权后

9、经受住执政的考验,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中国共产党 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两个务必”所体现出的“赶考”意识, 是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纯洁性的永恒借鉴。15. 西柏坡,毛主席住房前面院内的磨台,周恩来作茶 缸盖用的粗瓷碟子,董必武和夫人何莲之用过的纺车,刘少 奇用过的旧木箱,朱德的扁担这一件件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 熠熠闪光的珍贵文物,告诉了我们“草创为难”、“得之至艰”的道理。据说,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张治中、付作义、黄维等国民党的昔日将领来这里参观后,禁不住喟然 长叹:真没想到,凭着在这里指挥的几间简陋平房,共产 党竟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的几百万现代化的

10、正规军!蒋 介石当败,国民党当败啊!年3月23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也就是被毛泽 东称为进京“赶考”的日子。当年早春西柏坡,满山柏树变 得翠绿,村里村外杏花绽放。毛泽东在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后,没睡多久就醒来,用膳后即迈出了进京的历史步伐,他 对身边的周恩来及其他人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 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 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及 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回应:“退回来就失 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是毛泽东对西柏坡的告别辞, 也是一代伟人凝视久远、力盖千钧的历史叮咛!17. 西柏坡精神于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

11、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 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 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 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 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 精神的延续和发展。18. 西柏坡精神是应对考验、化解危险的强大思想武器。西柏坡时期,全国胜利在望,全新的任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

12、醒的头脑,为在夺取全 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做了充分的政治准备、思想准 备和组织准备。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 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西柏坡精神中汲取经验智慧和精神力量,教育引导党员干 部始终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19. 尽管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 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 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几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 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 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 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

13、时代光芒的 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 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 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20. 西柏坡,这平凡而又伟大的小山村,曾是我党由农 村转移到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最后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 这里,共和国的缔造者们,以运筹帷握,决胜千里的豪气, 指挥了举世瞩目的三大战役,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 利,也给后人留下了革命的宝贵财富;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 七届二中全会,同样以它伟大的战略地位,为新中国的诞生 描绘了灿烂的前景,它所倡导的革命精神,也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追求和平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21. 西柏坡,一幅泼墨的彩画,神工绘就;碧树、清波、 小舟、翔鱼一一西柏坡用它那坚实的臂膀托起了共和国的冉 冉升起的太阳,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那典雅古朴的书法石刻 园,威武的五大书记像,风光宜人的领袖典范园,碧波荡漾 的岗南水库,一切的一切都记载了共和国诞生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