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55745516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0.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页眉内容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一、内容提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以简单的粗放型为主,投入大效益低,科技含量也不足,农业的发展收到了极大的制约,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产品市场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国提出了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农业,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业产业化开始逐步形成,虽然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其前景依然是光明的。本文希望通过对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宏观环境进行PEST分析和对目前我国存在的各种农业产业组织模式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一个简单的模型进行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

2、路:以市场竞争为主导,政府协调为辅助,金融服务为支持的产业模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大家探讨如何寻找一条中国的,并且能保持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模式。二、实现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PEST分析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需要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这四大类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通过PEST分析,将有助于了解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整体环境。(一)政治因素2010年,我国政府发布了2010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历年我国政府的政策执行

3、等方面,认为,农业农村经济在变化无常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经受住了气候极端异常、灾害多发等不利影响,依然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供求基本平衡,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七连增,且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未来的政策将适应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新形势,从而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然而,我国地域宽广,国家级的政策基本上只是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更多详细的实施方法需要各级政府针对所辖区内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从实际出发来制定,才能发挥政策的效用。(二)经济因素农业经济的发展,除了政策上的引导,更离不开市场这个无形的手。目前,

4、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供求形势看,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供求基本平衡;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趋势明显,但受到气候异常变化、通胀预期增强、成本上升拉动以及国际价格传导、游资炒作等因素影响,部分品种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市场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容易造成市场失灵,既打击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又给农民的增收带来困难。在市场仍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却缺乏金融支持,许多银行因为无法在农村得到足够的业务量支撑而选择撤离,农民由于无有效的贷款抵押物而无法贷款进行扩大生产又白白浪费了发展机会。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乡镇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将带动针对农业产业的金融

5、产品的开发,而金融产品的开发又对农村农户和乡镇农业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三)社会因素我国人口数量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且文化素质低,在土地资源匮乏的客观条件下,大部分人还存在着小农意识,认为小富即安,存在着传统农业、温饱农业、封闭农业的思想,许多的农民依然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难以形成规模。政府需要想方设法将新的农业发展观念传递给广大的农民群众,必须牢固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闯市场的理念,帮助农民走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条件不可或缺:一是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二是优质高效的服务,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现在农民无法把握市场的行情变化,无法了

6、解和预测种植什么能赚钱,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中国众多的人口也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由于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我国人口众多且多为农村人口,一方面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必备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素质普遍不高,农业技术水平不高,从而导致农业的产出效益低下,最后,人口众多超出了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使得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备受考验。(四)技术因素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仍然不够高,许多地方仍然使用人工耕种的方式,这样就大大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随着我国不断推行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同时配合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我国农业机械化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

7、态势,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持续高涨,农机装备保有量快速增长,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超过了50%。但是我国在农业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制和推广十分薄弱,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较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较少。我国农业产业的从业人员在市场信息的获取上较慢,缺乏必要的行业分析、市场分析的技能,在市场经济逐步开放,以及中国加入WTO等客观条件下,获取市场信息,预测市场走向,从而进行耕种结构的改变,不失为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式。三、现有各种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分析在我国探索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产生了不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目前,发展得较好的组织模式有“

8、公司+农户”、“社区合作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批发商+农户”。不同的组织模式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一定都是缺点,也不一定都是优点,只有符合当地农业产业实际情况的组织模式才是最有效的。在“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中,公司负责提供农产品品种、生产技术、和生产服务,公司在农产品收购上采取保护性的价格收购,从而保障参与生产的农户获得必要的收益,而后,又在农产品加工产销的收益中提取一定的分成返回给农户,提高农户的收益。这种组织模式相对稳定,并且对公司对农户都有好处。公司由于财力较为雄厚,其技术人员也能给农户带来各种的技术指导,同时也能够给予农户带去市场信息,在各种信息资讯获取较慢

9、的农村中,“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和生产的不对称情况。在“社区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中,社区合作社同公司一样,也对会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同时这种服务也是其形成、稳定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之一。由于社区合作社具有农村社区的文化传统和亲缘、地缘关系,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就会很自然地与农户形成“同甘共苦”的利益分配机制。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自于农民自身,对自身实际情况的确切把握也就使得其技术支持更具有针对性,这种模式一开始集中在生产技术的交流上,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其技术的支持也逐渐从单一的技术交流发展到面向农业生产过程的综合化服务,甚至转化为“公司+农户”的模式。“

10、专业批发商+农户”又被成为“专业市场带动型”,农户根据农产品批发商提供的各类市场信息安排生产,然后批量卖给专业批发商,然后再由专业批发商批发出去。专业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大,销售半径长,可以带动地区的农业规模化生产,并促进生产的内部分工。由于专业批发商在整个农产品市场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因此其的市场信息的反馈速度很快,农户也能迅速把握市场信息,相对于“公司+农户”的模式,“专业批发商+农户”的组织模式在农业的生产技术支持上就有所欠缺。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其资源组合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进行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资源组合寻找合适的结构和组织模式,政府在推广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11、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如市场信息传递的速度,农户的技术水平教育素质,相关农业企业的经营状况等条件因素,指定适合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组织模式。四、如何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农业企业和农民增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产业已经不能走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而需要走集约型的,集约型的增长,就以为着要提高农产品的单位产出量和减少单位产出消耗量,这样一来,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推进,就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高科技的研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首先,政府需要对农机生产研发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助或者金融服务上的帮助,让其有动力改良和研发新型的农机设备,保证农机设备的技

12、术发展不滞后,另一方面,由政府牵头,农机生产企业定期或者不定期得举办一些讲座培训,发放操作指南,发放技术简报等形式从基础入手,切实得改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看法,鼓励他们实践,消除对农机设备的陌生感。坚持扶持有潜力的乡镇企业,根据当地农产品的种类和特点,开发高附加值的食品加工业或者着食品包装业。食品加工业可以使用“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一方面公司对食品加工产品的市场信息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容易捕获市场机会,从而决定生产的农产品品种,而农户只需要按照公司的要求,种植好公司所需的农产品,就可以获利,而不需要自行寻找市场,双方各自进行各自擅长的工作,将极大限度的压缩成本,在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之后又压缩了

13、生产成本,对于公司和农户来说都是有益的。五、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型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就是要解决产供销3个环节的衔接问题,从整体把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笔者在此提出一个模型,供参考:图示中,“农业科技研发组织”既包括了农机生产厂商,也包括农业技术的研究机构,如以农业为主要学科的大学、科研机构,还包括了化肥、种子等生产原料的提供商;“农业生产者”可以指个体农户,也可以指以集体为单位,单纯以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农民组织;“中间商”指公司、社区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批发商还有食品加工企业等;终端市场指的是超市、非自产自销的蔬果档铺、农产品出口商等。整个模型建立于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中,该模型

14、中的政府只履行监管和调控的职能,而对于各个方面的竞争和发展问题,完全交由市场进行优胜劣汰。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整个农业产业市场就可能向寡头垄断方向发展,此时,又需要政府对寡头企业制定相关的制约政策,防止其由于独大,利用其行业地位来获取与农户谈判的优势地位,扶持一些小型的公司参与竞争,盘活整个市场。政府的介入会造成市场竞争不够充分,因此又需要政府的介入有个度。政府在整个模型里扮演的是一个协调者的角色,仅需要在一些需要政策引导,法规制定等方面提供服务即可。在这个模型中,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工具的支持,最常见的金融工具就是贷款,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可以融入模型中的各个环节,对于生产环节,金融支持可以使得

15、农业生产者购买农业科技成果,由于农业生产者拥有资金购买农业科技成果,那么靠农业科技成果生存的各类公司,科研机构,就能获得更多的资金进行科技的研发、更新等。而金融支持作用于农业科技研发组织,则能促使其研发出更便宜效果更好的科技产品,从而减轻农民负担,增大农民接触优质农业科技成果的机会。金融支持作用于中间环节,仍然是以贷款为主,辅以其他理财形式协助进行资产管理,增加资金的利用率。金融支持作用于终端市场也是通过贷款对整个销售市场进行资金的支持,协助终端市场获得收益的同时,让银行也获得收益。对于模型中间部分,主要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互过程,对于生产部门到中间商再到市场终端,双向流动的包括了资金流和信息

16、流,市场信息从市场终端一层层反馈到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反馈到的信息进行行业发展的预测,从而调整生产的结构,以求自身效益最大化;而生产部门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又会通过模型反馈到市场终端处,市场终端就能通过反馈的信息制定自己的收购计划,市场投放计划,以求自身的效益最大化。六、关于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本文所提出的模型较为简单,各个地方政府需要结合自己地方的资源条件,在模型上进行延伸,从而探讨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更加具体化的产业模型才能有效的解决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国家的战略基础,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整个产业的发展思路仍然不

17、够清晰,加之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农业产业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各不相同,因此也无法都使用一套发展模式,更多的需要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协调规划,而充分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辅以政府的协调和金融服务的支持,将有效的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也能推进产业的结构转变,加强产业链中各个部门的联系和交流,从而达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洪级曾。新中国农业60年成就、经验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2周林章简述邓小平发展农村经济建议的宏观指导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40-63413 孙曰瑶, 杨友孝 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源与环

18、境, 2005 , 15(5) 。4 林鲁生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分析5 张树俊 论结构调整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6 杜学芳走市场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7 丁力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点问题J。北京:中国人口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24(8)。J求是,2003,(17):41-42J财经问题研究,2003,(1):60-668 闫先东,魏晓丽:在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现代农村经济的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9 邓涛新经济背景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分析J农村经济,2009,(10)。10 何丹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吉林农业,2010,(8)。11 于斌,石铁,赵巍,高靖华农业产业化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农机化研究,2007,(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