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设计第九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5726634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0.9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市设计第九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市设计第九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市设计第九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资源描述:

《市设计第九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设计第九讲(1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 市 设 计 上篇 城市设计历史中篇中篇 城市设计理论城市设计理论下篇下篇 城市设计实践城市设计实践 第九讲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一、三种城市空间设计理论 作为城市设计研究理论,都是经过对传统城市空间以及近现代城市空间发展变迁的研究分析之后,提出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视角不同,思想各异,但综合归纳之后,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城市设计方法。 1、 图-底理论 (Figure-Ground Theory)2、 连接理论 (Linkage Theory)3、 场所理论 (Place Theory)二、图-底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1、 “空间即主体”(space-as-ob

2、ject)(1) 建筑实体-solid mass; 图-figure;(2) 空间虚体-open voids; 底-ground; (3) 城市空间的创造不仅是对建筑实体的研究,更是对空间虚体的研究;(4) “空间即主体”-城市的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2、 “诺利地图” (Giambattista Nolli,1748) (1) 传统城市的图-底关系中,私人肌理(tissue)与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的关系非常协调,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2) 传统城市中具有界定明确的实体与虚体系统。公共空间有建筑物的量体中分割出来延续并连接内、外部的空间及活动。 (3) 就整体关

3、系而言,城市空间研究中,虚体比实体更具实质意义,虚体(void就是实体(figural)。 3、 现代城市环境(1) 建筑空间设计-从重实体到重空间;(2) 城市空间设计-从重空间到重实体。4、 城市隙地空间 寻找失落的空间 5、 空间印象转变 (1) 传统城市空间-连续性的街道、围合性的广场、标志性的建筑以及整体性的街廓; (2) 现代城市空间-街道的空间连续性在降低、广场的围合性弱化、街廓的整体性消退,仅仅是建筑实体凸现在城市环境之中。(3) “当城市有水平方向改向垂直方向发展时,点状塔楼、集合住宅或现代景观中常见的摩天大楼,几乎不可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城市空间。” 6、 空间是传递城市体验的

4、媒介(1) 空间形式:格网形态、同心放射、中轴序列、折角形状、曲线形状、有机形态等; (2) 空间领域:公共、半公共、私密空间的有序组织是实现空间意义的重要内容; (3) 空间序列:应重视建立场所的次序和视觉方向性;(4) 整体印象:罗马帝国的有机变化,纽约城区的方形格网。 7、 图-底理论对城市空间分析的意义(1) 实体形态:纪念性建筑物或主要公共建筑物、城市街廓地区、具有方向性和边缘界定意义的建筑物等; A、 视觉焦点、配置在开放空间的主要位置、传达空间的社会及政治地位;例如:万神庙、圣彼得教堂、天使城堡。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天安门、钟鼓楼、世纪坛、东方广场。 B、 性质相近、肌理

5、相近;例如:佛罗伦萨传统街区、巴黎传统街区、北京四合院传统街区。 C、 线性结构、视觉连续。例如:圣彼得教堂广场柱廊、香榭丽舍大街沿街建筑、外滩建筑群。 (2) 虚体形态:重要建筑入口前庭、阶廓内虚体、街道及广场网格、公园、庭园以及线性开放空间系统等。 A、 私密性领域与可防卫空间例如:建筑前庭入口、西方私人庭院、中国合院住宅庭院。 B、 半私密领域与邻里的交往 例如:阶廓内虚体、中国的胡同与里弄。 C、 公共性领域与城市化生活 例如:城市广场、特色街道。 D、 自然化领域与生态性发展 例如:城市公园、河流水体等。(3) 图-底理论的意义:有机经营和组织城市的建筑实体和空间虚体,形成简明、完整

6、、网络化的建筑实体、空间虚体组织,创造整体和谐的城市空间环境。三、连接理论(Linkage Theory) 1、“集合形式的研究”(Fumihiko Maki, Investigation into Collective Form)(1) 连接是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特性,城市设计探讨的问题就是在不同的事物之中,如何达成整体性的连接。透过各个元素的组合形成一个庞大的整体。 (2) 城市空间的三种不同形态:组合形式(composition form) 超大形式(mega form)组群形式(group form) A、 组合形式:在二维平面上组合个别建筑物;空间的连接是内敛而非外显的;较重视主体建筑

7、物,忽视开放空间的边缘围合。例如: 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巴西利亚行政中心。 B、 超大形式:以层级开放的模式将个别元素连接成一个大架构,组成超大结构系统;连接是构成结构的实质因素;具有管理和工程上的优点。 例如:香港中环城市建筑群。 C、 组群形式:沿公共开放空间自然积累而成,具有自然和发展的特性; 其内在的联系及非法自于内也非生成与外,而是形成于有机发展的集聚过程中。 例如:传统的城市和乡村聚落、街道等。2、 连接理论对城市空间分析的意义两种倾向:(1) 技术主义的乌托邦思想:对城市整体虚、实空间环境有机整体背离;外在的连接;例如: 嵌入式城市(Peter Cook, Plug-in City

8、)。 (2) 城市空间整体性的思考:对大尺度城市环境中,城市空间结构整体性的追求;内在的联系。例如: 费城中心区再开发规划(Ed. Bacon, Downtown Philadelphia Redevelopment Plan)四、场所理论(Place Theory) 1、 场所理论的本质:场所理论是倡导依据城市实质空间的文化及人文特色进行城市设计。 (1) “空间”是由实体界定、有固定范围或有意义的虚体所组成。(2) “空间”之所以能成为“场所”是由于其文化或历史内涵赋予空间的意义所决定的。(3) 场所的特征是由两个方面内容所决定:外在的实质环境的形状、尺度、质感、色彩等具体事物;内在的人类

9、长期使用的痕迹以及相关的文化事件。(4) 人类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场所系统,使空间不再只是实质形式的表现。(5) 边界和边缘对于传达场所的意义非常重要。 “边界并非是事物的终点,.而是显现事物的开端。”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2、 “场所精神”(Norbeg-Shulz, Genius Loci) 场所就是具有特殊风格的空间。自古以来,场所精神就如同一个具有完整人格者,就建筑而言,就是如何将场所精神具象化、视觉化。 场所的自明性与场所感。 3、 场所理论对城市空间分析的意义(1) 城市设计师的工作目标:不仅仅是玩弄形式、制造空间,更在于塑造环境、创造场所;城市设计

10、的目标是在于实质环境与文化内涵的整体设计,在现代使用者的需求欲望与文化保护之间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一个成功的场所设计,通常是对社会及实质环境的干扰降到最低程度,避免进行激烈的变革。 (2) 城市更新与环境设计:文脉的连续与文化的弘扬; (3) 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环境的保护与场所的保护五、小结1、图-底理论:在研究城市形式时由分析建筑体量与开放空间的关系入手;在界定城市肌理组织、模式及其空间秩序问题时是一个有效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局限:二维空间、静态分析2、连接理论:这种方法是将动态交通系统是为创造城市形式的原动力,强调连接与运动的重要性。 局限:对于界定空间方向时,有一定局限性。3、场所理

11、论:是城市设计是逐渐认识到城市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对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性。 六、纷繁多样的分析方法形成的背景 1、物质形态决定论与城市环境的综合分析2、自上而下思想观与自下而上的设计途径3、单一学科的发展与多学科融合思想形成七、不同类型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1、 视觉景观秩序分析(1) 由来已久、深受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视城市环境为艺术作品,是现代城市设计学科重要基础之一; 整个城市应是一种激奋人心的、充满情感的艺术作品,城市设计者就是表达社会抱负、激情洋溢的艺术家。 -卡米罗. 西特(2) 在西方,至少在文艺复兴时期,追求和崇尚视觉秩序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设计师的一种自觉意识和实践力量。A、 西

12、克斯特斯的罗马更新改造设计:以城市作为尺度的、系统的和意向性的改造在形状和规划上明显表达出一种对意向性美学形态和理论假设的价值取向。B、 朗方的华盛顿规划:以城市的整体作为一个艺术品加以设计。(3) 在中国,元大都以后的北京城市建设,追求完整和谐的整体空间视觉景观秩序,体现封建都城营造的型制要求。(4)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影响:自上而下成为特定政体寻求物质表现的载体。 A、 莫斯科、平壤千里马大街:政治制度的表现。 B、 罗马EUR新城规划:独裁思想的表现。 (5) 特点:传统的学院派思想,注重城市空间体验的艺术质量,是城市设计思想的重要基础;对视觉艺术和形体秩序的片面追求也容易导致对城市空间结

13、构形成的丰富内涵的,以及对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的忽视。 2、 空间序列视景分析 (1) 城市空间体验是城市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 A、 心理学上的意义:城市空间体验的整体是由于运动和速度相联系的多视点景观印象复合而成,但不是简单的叠加。B、 生理学上的意义:视觉是最主要的感觉信息的渠道,约占人们全部感觉的60%。 (2) 具体过程:在待分析的城市空间中,有意识地利用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点,选择适当的路线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并进行图纸标注,对空间艺术特点和构成方式进行分析。 A、 拍摄序列照片B、 草图透视分析C、 电脑模拟分析 (3) 戈登.卡伦的城市景观(The Con

14、cise Townscape, 1961) A、 理解空间不仅仅在看,还应该通过运动穿过它。B、 城镇景观不是一种静态情景,而是一种空间意识的连续系统。 (4) 小结:过多的是强调专业人员的视觉感受,忽略了群众参与和社会活动。 3、 空间节点影响分析 (1) 空间节点-标志性建筑对城市的空间环境有相当的影响范围,对城镇景观、居民生活、心理感受和交通组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聚集效应。对空间节点的影响分析是对城市局部空间环境分析的重要方法。(2) 对标志性空间节点的空间影响进行空间调查。 A、 视觉影响范围B、 空间视角分析C、 空间视觉评价D、归纳总结分析 (3) 空间节点影响分析对城市中具有历史文

15、化特征的空间环境的保护与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A、 空间主题的保护B、 空间主题的强化C、 空间主体的弱化(4) 小结:偏重局部空间环境的分析方法。 4、 基地环境分析(1) 城市设计地段相关各种外部条件的综合分析。(2) 基地环境分析涉及到社会、文化、自然、地理、形体、心理等广泛的要素。 (3) 基地规划(Site Planning, 林奇)(总体设计,黄富厢译)(4) 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麦克. 哈格)5、 空间注记分析(1) 是现代城市设计分析中的重要方法,综合吸取了基地分析、序列景观、环境行为等环境分析的优点。(2) 通过对城市空间的体验,将各种感受要素

16、(视觉景观、建筑细部、人的活动等)用多种手段记录下来,进行系统的表达与分析。(3) 空间注记分析方法:全景式的、带有强烈行为主义色彩的空间分析途径。A、 无控制注记观察B、 有控制注记观察(4) 小结:开放式的城市设计过程中有效的群众参与途径之一。 6、 心智地图分析 (1) 从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吸取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还具体借鉴了社会学调查方法,是城市景观和场所意象的有效分析方法。 (2) 寻问、书面调查、画图-“心智的图”(Mental Map) -通过心智地图可以识别出对于体验者来说重要的和明显的空间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从而为城市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出发点。 (3) 心智地图分析方法有两个

17、基本特征:A、 建立在“外行”对环境体验的基础之上,具有相当的“原始性”和“客观性”。B、 居民是城市空间体验的专家,同样对城市设计和空间环境有深刻的理解洞悉。 (4) 心智地图分析方法可以从看似比较粗糙、逻辑性较差的表面意象中发现城市空间的彼此关联。 (5) 林奇城市的意象与心智地图的比较 (6) 小结:在主观意向的表面形式下有较高的客观性,对于外来的设计者可以迅速地理解当地的空间结构和环境特色,并形成设计人员与居民的信息双向传递。7、 认知意象分析 (1) 认知意象分析是建立在居民对城市空间形态认识和认知图式综合的基础上的。“意象可以定义为个人积累的、组织化的,关于自己和世界的主观知识。”

18、(2) 城市的意象(The Image of City, Lynch) A、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不仅仅是凭客观物质形象和标准,而且要凭人的主观感受来判定。 B、 由于意象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所以需要一些间接的方法使之外显出来。座谈或书面描述、默画城市意象和简略地图、作简单模型。 C、 认知地图和意象的概念运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与设计。对相当数量的受试者调查的归纳与分析,找出心理意象与真实环境之间的联系。 D、认知意象对城市环境的两个基本要求: 易识别性(Legibility)-基础; 可意象性(Imaginability)-目标。 E、 城市设计意象五要素: 通道(paths) 边

19、缘(edges) 区域(districts) 节点(nodes) 标志(landmarks) (3) 小结:是一种虚实兼备的城市设计研究方法,不沉湎于对传统城市设计分析方法的批判,以大量的实际调查和案例研究去进行总结与归纳分析,提供了居民参与的新的途径,易于在实践中加以采用。 8、 其它分析方法: 城市活力分析、 文化生态分析、 环境行为分析、 电脑辅助技术等。八、现代城市设计的方法论小结 1、城市设计方法的共性层面 (偏重理性的分析方法)(1)城市形态分析(类、型、期) -宏观的时空框架(2)城市结构分析(空间的、社会的、文化心理的) -中观的整体认识(3)城市空间分析(物质的、空间的、参与

20、的、心理的) -微观的环境文脉2、城市设计方法的个性层面偏重感性的设计方法城市设计手法、技巧(艺术的、创造学的) -个性的、具体的3、无论从哪个层次上说,城市设计涉及的客观环境都是十分复杂的。 但从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中我们依然可以以一种历时性的组织方式进行展开,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的次序,从城市形态分析到城市结构分析,再到城市空间分析直到最后具体设计决策的原则,寻求城市设计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性。4、城市设计方法研究的意义 现代城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乃是一种无终极目标的设计过程,其成果和产品具有阶段性意义,阶段性目标实现的同时,又激发产生新的设计目标。 与传统城市设计那种终极目标式的思想相比,我们现在所处的复杂城市环境与我们预见和确定未来的有限能力是不相一致的。在实践、反馈、调整、实践、在反馈的城市设计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现代城市设计“动态性”、“互补性” 和“开放性”的科学特征,这也是与传统城市设计思想的主要区别之一。 5、现代城市设计的双重复合过程 (1)、专业工作者:分析操作过程 -城市形态、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设计干预- (2)、多元决策参与者:合作协调过程 -机构组织、跨学科组织和群众参与-设计干预- -设计成果(产品) 6、“在城市设计中,具体形体的设计与社会系统的设计的界限几乎完全消失了” -:赫尔伯特. 西蒙(美国学者)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