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5716647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10.3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资源描述: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1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l一 农业推广及其功能l二 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l三 农业推广案例l四 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l五 雅安农业推广的现实与理念创新 l(一)农业推广的概念l(二)农业推广的由来l(三)农业推广的功能(一)农业推广的概念l农业推广是一种活动,是把新科学、新技术、农业推广是一种活动,是把新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通过试验、示范、干预、沟通新技能、新信息通过试验、示范、干预、沟通等手段,根据农民的需要传播、传授、传递给等手段,根据农民的需要传播、传授、传递给生产者、经营者;促使其行为的自愿变革,以生产者、经营者;促使其行为的自愿变革,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产品改变其生产条件,

2、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产品产量、收入,提高智力以及自我决策的能力,产量、收入,提高智力以及自我决策的能力,达到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最终目的的一种达到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最终目的的一种活动。活动。2、农业推广概念的拓展l(1)狭义的农业推广l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其经济收入。(2)广义的农业推广l广义的农业推广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广为流传的农业推广概念,它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农产品产量已满足或已过剩,市场因素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追求目标的产物。l广义的农业推广已不单纯地指

3、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等。这类推广工作的重点包括:对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对农家妇女的家政指导,对农村青年的“手、脑、身、心”教育,即“4H教育”(Hands,Head,Health,Heart)。l世界上许多摆脱贫困国家的农业推广,都是指广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范围包括:l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l农产品运销、加工、贮藏的指导;l市场信息和价格的指导;l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指导; l 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的指导; l家庭生活的指导l乡村领导人的培养与使用指导 ;l乡村青年的培养与使用指导;l乡村团体工作改善的指导;l公共关系的指导。(3)现代农业推广l当代西方发达国

4、家,农业已实现了现代化、企业化和商品化,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水平已有极大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条件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经营的效益。因此,农民在激烈的生产经营竞争中,不再满足于生产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指导,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科技、市场、金融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为描述此种农业推广的特征,学者们又提出了“现代农业推广”的概念。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农业推广农业推广:l“推广工作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l“推广是一种有意识的社

5、会影响形式。通过有意识的信息交流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做出最佳决策。”狭义农业推广 技术广义农业推广 教育现代农业推广 信息(二)农业推广的由来l1、人类的出现大约有100万年之久,但长期处于“食物采集”方式的原始社会。只是到了大约1万年前,人类才开始进入“食物生产”方式的原始社会。“食物生产”逐渐取代“食物采集”,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这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粗放的农业社会。l2、后稷教民稼穑相传后稷是周族的祖先,名姬弃,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异母兄弟。姬弃喜爱农业生产技艺,善于种植谷物,姬氏族的人愿仿效,于是尧帝便“拜弃为农师”,指导百姓务农。舜帝继位又任命弃主管农业,封赠官号为“后稷

6、”。“后稷教民稼搞,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猛子股文公上)。在后稷的指导下,百姓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获得丰裕生活,周族也日渐昌盛起来。这一传说反映了4000年前尧舜时代的农业和农业推广状况。经古籍传颂,后稷便成为我国古代从事农业推广的第一位“农师”,受到后世的崇敬和纪念。l3、各朝代的农业推广l1)据周礼地官司徒论述,周代官制中主管农业的是“地官司徒”,其职责为“教民稼桔树艺”。司徒以下还有分管专门农业项目的,“司稼”分管谷类作物;“遂人”分管土地分类利用;逗人”分管粪种、施肥;“稻人”分管水泽地种谷;“场人”分管瓜果、园艺;“山虞”分管林木。可见,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官办的劝农组织和官员

7、。l2)秦汉时期,我国就有了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劝农官的制度。l3)公元9世纪后期,宋太宗下诏,在全国各地设“农师”,配合地方督导农业的农官,指导农民务农。“农师”是我国最早的农业技术人员。l4)元代(公元1279一1368)颁布了劝农立社条例,50家农户为一社,社长承担“教劝本社农桑”的任务,农司还编辑了农桑辑要印发各地,用以推广各类种植、养殖技术。4、历史上农业推广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士l1)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任命赵过赵过为“按粟都尉”,改革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改“缦田”(满地撒播)为代田法”(宽幅条播、轮作);推广“新田器”,用牛拉犁代替人力耕地。他选择能工巧匠制作新田器,先在帝陵墓地间隙进

8、行“代田”试验,然后,通知各郡守派所属县令、地方小农官和老农,到京城现场参观,回去后推广。这不仅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业新技术项目的推广活动,而且创造了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的成功经验。l2)宋代以前,我国的“推广”一词多用于文学作品。到公元11世纪初,宋真宗实行养民政策,“推广淳化之制,而常平、惠民仓遍天下矣”。所谓淳化之制,就是宋太宗淳化年间(公元11世纪初),京畿农业丰收,朝廷派人在京城四门设置场所,收购粮食贮存,以备歉收时按平价出售。这种粮仓,称为常平仓、惠民仓。这是我国“推广”一词用于农业活动的最早记载。l3)公元16世纪末,明朝宰相徐光启写成了农政全书。这是他用毕生精力,对我国农业

9、生产政策和经验的总结。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西方科技知识,是最早传播西方农业科技的著作。l4)公元1594年,明代商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甘薯回福建,在家试种成功后,由其子陈经论向福建总督金学曾推荐。金学曾亲自撰文宣传,并下令在福建全省推广种植甘薯,帮助福建人民度过了一次特大旱灾。福建人民修“先薯祠”以示纪念。继后,陈振龙家族7代人奋斗150年,终于使甘薯在我国各地传播开来,被后人誉为农业推广世家。l5)公元1715年,清康熙皇帝在丰泽园发现和亲自选育出了特早熟水稻品种,称为“御稻”,并将良种一石赐予苏州织造李煦,令其在江苏试验种双季稻。李煦亲自主持“御稻”和本地稻的栽培试验。经过3年试验,取得成功经

10、验向双季稻区域推广。从试验到推广,经历了8年时间,既有栽培试验记录,又有简洁的总结报告,创造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试验、示范、繁育、推广程序。(三)农业推广的功能l1、技术传播l2、推广教育l3、信息咨询l4、桥梁沟通l5、农村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的农村发展概念l培养9字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l10字农业发展方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l20字发展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现代农业的特点 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二 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l(一)农民行为

11、改变原理l(二)农业推广教育原理l(三)农业创新扩散原理l(四)农业信息系统原理(一)农民行为改变原理l1、行为的定义和类型l 什么是行为?简单地讲,就是人类日常生活、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从心理学角度讲,行为起源于人脑神经的辐射,形成精神状态,即所谓的意识,由意识表现于动作时,便形成行为。人都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生恬和工作,其所作所为受生理和心理作用的影响。人在一定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称做行为。人的行为一般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是人们思想、感精、动机、需求、兴趣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方式。l依据行为主体下同,人类的行为可分为以下几类:

12、l (1)个体行为 主要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微观的考察和研究,它是从个体的层次上考虑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即个人对周围事物的知觉与理解,包括人的思维方法、动机、个性、态度、借盛、能力、价值观、各种儒耍等方面l (2)群体行为主要研究的是个体集合体朽为的特征、作用、意义,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信息传递方式,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个体行为对群体行为的作用等。l (3)组织行为主要研究组织变革的策略与原则、变革的力量及其成就衡量方法、变革的目标管理、个体与群体相互间的协调等。l (4)引导性行为(领导行为)主要包括领导的作用、领导艺术、领导方法等2、行为的产生在这一关系图中,行为者的需要是推动人的

13、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始心理动力,行为动机则是推动行为产生的直接力量,目标是行为者在行动前和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顶期结果它对行为者具有吸引拉动作用。行为发生过程马斯洛解释说,当一个人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耍,如果一个人的较低层次上的需要未得到满足,就有可能牺牲较高层次的需要比如一个处子饥饿状态中的人可能会不顾一切地去寻找食物,生命受到威胁的人可能会牺牲归属来确保安全、但是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并不是遵照“全或无”的规律,即不是下一级需要百分之百满足后,上一级需要才会出观,较高层次的需耍发展后,低层次上的需耍仍然存在,但其影响力已不再占主导地位。由于个体水平的差异,需要的水平、财需

14、要的满足程度的欲望都不相同需要层次2-1需要层次理论l2-2 动机理论 动机的形成,要经过意向形成、意向转化为愿望、愿望形成动机的不同阶段。l2-3 能力理论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行为效果使某一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有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从量、质和发展三方面来分析。l2-4农民心理场理论 农民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农民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的动态相互作用的结果,农民个体感知到的坏境因素相互作用可以视为一个力场。农民心理场理论可理解为:农民个体在其所处的环境,感到有些值得追求的东西,如高产、高效、优质等,于是他们调动起个人的力量争取实现这一目标;若发生了不利情况,如旱、涝、风、

15、雹等灾害,农民同样会调动个体力量,避免和减少造成的损失。l2-5认知理论 认知是一个过程,农民通过这一过程从环境中得到信息和刺激,然后将其转化为心理意识。l2-6 交往理论l2-7 学习理论l2-8 期望理论l2-9 激励理论l2-10 参与理论3、行为的改变l农民行为的改变,指的是行为变革者通过对人的行为研究,利用不同的外加手段,达到引导、优化农民行为的目的,又称农民行力改造其根本内容是对行为的强化、弱化和方向的引导。主要是通过期望目标的设定和行为的激励来实现农民行为的改变方法l行政命令的方式l农民自发式l建议和咨询方式l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改变农民态度,政变农民行为的方法l通过提供物资、资

16、金、技术和服务来引导农民行为定变化4、行为改变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l以理论指导农业推广l研究农民的需要l研究农民行为(个体和群体)的特点l研究农民行为改变的环境l研究促使农民行为改变的方法(二)农业推广教育原理1、农业推广教育原理内容l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有依存性。l 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知觉的产生,离不开客观现实。复杂的心理现象,思维活动和创造想象,观念和思想,同样依存干客观现实。l 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情感意志、能力和性格等,也却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社会实践活动,不会产生人的心理。l人的心理活动(即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人不像动物

17、那样消极被动地去适应环境,仅仅满足生物本能的需要,人能够积极地改造现实。人在从事某种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之前,已具有一定的心理水平,有主观映像,知识经验;有动机、需要、愿望;有自学的活动目的、行动计划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再加上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恩维品质等,因而推动人们在物质生产、科学技末、文化精神生洁等备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l环境和教育是农民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2、农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l促进农村经济形态转变需要农业推广教育l人类文明已经历了以土地和人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形态,以机器和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形态。伴随着新千年的到来,人类文明正在迈向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形

18、态。不同经济形态的生产力对资源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是不同的。l在农业经济形态中,生产力需求表现为对以土地为中心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劳动者体力)的依赖,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体力的消耗和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浅层次的消耗。在工业经济形态中,生产力需求表现为对大规模机器体系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主要表现为人类利用大规模机器体系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l在知识经济形态中,人类从以自然资源消耗为主转向以劳动者的智力(人才资源)消耗为主。正如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的:“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在知识经济中,

19、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上升,就业机会倾向于智力密集的群体,经济的分配也主要以对知识的占有量为基础。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其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广大的农村仍然处于农业经济形态,要使农村摆脱贫困,必须促使其经济形态发生转变。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实现其经济形态转变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和发展现代农村高等教育体系,深度开发和利用农村人才资源。农业推广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重要性l美国经济学家米凯吉瑟研究证明,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提高10%,将多诱导6%7%的农民迁出农业,按照净效应,它将把农业工资提高5%。

20、l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三)农业创新扩散原理l1、创新的概念 l创新可以指新技术,包括新的产品和设备,但也可以是新的方法和观念但创新并下一定或并不总指新的东西。有些所渭“创新”,与当时的观点和已有的实践相比并下一定是先进的,但它被人们主观地认为对于解决当时的间题是首创的、新的、适用的这同我们对适用技术的理解一样。因此,只要它对人们的反应是新的东酉,均可称之为创新换句话说;一个事物对一个人是新或旧下以它的传播时间的长短为衡量依据,而以人们的心理意识为依据。2、创新采用的规律l农业创新的采用是指农民获得新的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

21、、行为变化过程。l1)认识阶段l 农业创新采用的第一个阶段为认识阶段、农民从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与自己的生产发展及生活需要相联系,加以对比分析,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需耍,是否有较理想的效益,是否有能力采l用等,从总体上初步了解、认识某项创新。l2)感兴趣阶段l 农民在初步认识到某项创新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定好处的时候,其行为就会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即感兴趣阶段这时,农民就想进一步了解这项创新的方法和结果,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开始出现学习行为并初步考虑采用的规模,投资的程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初步做出是否试用的决定。l3)试用阶段l 农民对某项创新发生兴趣并初步决定采用之后,其行为就发展到第

22、三个阶段,即试用阶段。农民为了咸少投资风险,防止盲目应用,估计效益高低等,首先进行小规模采用(试用人为下一步是否大规模采用做准备。l4)评价阶段l 经试用后,根据试用结果对创新的各种效果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可以自己评价,朋友、邻里评价或诸推广人员协助评价,最后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l5)采用阶段l 通过试用、评价后,根据评价的结沦,得出是否采用的决策。如果某项创新对农民比较理想,其行为就发展到采用阶段。在消除了各种疑虑之后,便根据自己的财力、物力等情况,决定采用的规模,实施创新。3、农业创新的扩散规律l 创新的采用是指采用者个人如何采用一项创新的过程。而创新的扩散则是指一项创新从最初采用者或最

23、初采用地区向外扩散开,扩散给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刨新得以普及应用的过程这种扩散可以是由少数人向多数人的扩散,也可以是一个单位向另外几个单位或者一个地区向另外几个地区的扩散。1)S型曲线l起初绝大多数农民对革新措施持怀疑态度,因此在一项革新被首次引进时,只有少数农民对其产生兴趣并进行试验,随后才有更多的农民也试试看。他们的试验田对更多的人实际起着示范的作用因之采用者的百分就提高、等到大多数农民都采用了这项革新,以后采用者的百分率自然下降。2)创新扩散的规律l突破阶段l关键阶段l自我推动阶段l浪峰减退阶段3)农业创新扩散的特点l(1)阶段性:l 试验示范阶段:准备l 发展阶段:发展l 成熟阶

24、段:效益l 交替阶段l(2)交替性:l保证创新扩散的连续和发展;l选择适当的“交替点”交替点的选择l主要取决于:l前后两个同类创新成果的效益比较;l前一个刨新城果的运行情况和生命力;l后一个刨新成果推广的难易程度;l第三代成果的情况如何、两项创新的最佳交替点,应该是前一项创新扩散进人衰退阶段,后一项创新扩散进人成熟期。(3)时效性l 一项创新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因为创新从投人研究、发展、成熟到衰退是客观规律,原因主要有:无形磨损;刨新不及时推广使用就会被新的刨新项目取而代之而“过期新失效;有形磨损:虽然未被新的刨新取代,但创新本身的优良特性因使用年限的增加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了使用价值,如优良品

25、种混杂退化、种性退化或某种优良特性丧失(如抗病性的丧失等)都属干有形磨损。其他磨损;政策磨损,指国家家农业政策、法规法令及农业经济计划的调整所造成的农业创新早衰;价格磨损,指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农产品比较效益下降而造成的农业创新磨损;人为磨损(又叫推广磨损,指由于推广方法不当造成的农业刨新的旱衰。4、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l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l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把科学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l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包括产出成果-扩散成果-采纳成果。也就是说,包括成果产出系统(研究系统)、成果扩散系统(转化系统)和成果采纳系统(生产应

26、用系统)三部分。成果产出以后能否形成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成果采纳系统。l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三个阶段:l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论转化为生产上可利用的硬件和软件。l第二阶段,是硬件和软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l第三阶段,是科学技术转化为人的内在因素。l 最接近生产力形态的硬件和软件经过科技人员的传播成为农民群众的生产资料和操作技能后,一方面转化为丰富的农副产品,通过市场流通,转化为货币,从而实现了生产者的愿望;另一方面转化力生产者的内在因素,即成为农民群众新的素质包括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意识的增强,最终达到观念的更新。于是,又实现了由物质向精神的飞跃,为实现现农民自身的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

27、提高成果分布l成果分布的概念l分布模式l技术、经济水平差异(四)农业信息系统原理1、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l 国际农业发展的研究表明,为了健全推广体系,提高推广效果,仅重视应用有效的推广方法或沟通是不够的,要建立有效的推广体系,还应该注重农民、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农业企业和商业公司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观察评价这些相互依赖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个方式就是农业知识和信息系统。l1)研究、推广和农民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整体,三者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为知识和信息系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作为一整体,三者的协同作用大于部分之和,研究、推广和农民是构成农业知识和信息系统三个不同的亚系统,三个亚系

28、统在整个农业知识和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是相等的。l2)研究、推广和农民之间的联系机制是信息流。这种信息流不只是从研究到推广由推广至农民这种自上而下的线性关系,而且还有由农民到推广,由推广至研究或者由农业至研究的自下而上的反馈。研究与推广,推广与农民,研究与农民之间呈双向信息流的关系。2、农业信息沟通l 农业信息沟通就是农业推广人员应用行为科学原理,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在向农民提供信息,传授知识,推荐成果的同时,与农民互相交流信息,了懈农民的各种需要和要求,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更好地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交往活动。l 农业信息沟通活动贯穿于整个农业推广工作过程

29、中,体现在各种推广方法的具体应用当中。如推广人员向农民传播技术是一种沟通活动。3、农业信息沟通程序l1、农业信息准备阶段:确定农业信息内容,确定农业信息的接收者,确定农业信息传递的时机,l2农业信息编码阶段:l)准确选择表达恩想的符号;2)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l3农业信息传递阶段l1)择合适的辅助工具和渠道;2)控制传递的速度;3)防止农业信息内容的遗漏和错传l4农业信息接收阶段l5、农业信息译码阶段:是接收者将获得的信息进行译解,转换为接收者所能理解的意念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要求接收者充分发挥自已的理解能力,准确地掌握收到信息的全部含义,切忌粗心大意或想当然以致曲解传递者的原意。l6、农业信

30、息反馈阶段4、农业信息化 -1) 信息化及其特征 是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并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 1997年,全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概念。把国家信息化的内容归纳为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六方面的要素。 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一是它的高渗透性,表现为对一个国家、地区甚至全球范围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以及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刻影响或改变。这种渗透性决定了信息化发展的普遍服务原则,即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利与有能力享用信息化发展的

31、成果,从而彻底改变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生存状态。 二是是生存空间的网络化。 信息化发展的区域目标是建设数字社区、数字城市、数字国家乃至数字地球,进而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的智能、快速和高效。2)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 关于农业信息化,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 有学者认为,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时,就可认为农业实现了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层次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形成发达的农业信息产业,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它既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农

32、业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的形态;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经济活动由以手工操作和半机械操作为基础到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转变的过程。 农业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农业技术操作、农业经营管理、农业信息传播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并形成发达的农业信息产业。3)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l(1)市场经济下的农业需要信息支持 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是市场信息 首先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市场主体面临的第一位的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然后才是如何生产,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何种技术、管理手段进行生产的问题。当前农民增产不增收,不仅是农民的苦恼,也

33、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民对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首先表现为对市场信息的不能够主动把握,既不能获得有效的信息指导生产,也无法把自己的产品信息及时地发布、传播出去。加之农产品的生产季节性强、需求弹性低,在未来高度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农业经济中,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是否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准确、及时、系统的市场信息作为正确决策的前提,就成为在市场经济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首要因素。其次,基层政府、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也需要现代信息网络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作为作出决策、提出对策的依据。 l信息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 材料、能源、信息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如今,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处理技术

34、使信息在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生产力中最主要的因素,也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资源。l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信息贫困信息贫困”给世界带来的影响。l现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大,这除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距外,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信息贫困国家。在当今世界,信息是真正的力量,是财富、经济和技术。但现在,世界在机会、资源和科技力量的分配上十分不公平,科技方面的差距完全与富国和穷国之间信息的贫富有关。这种差距造成的信息贫困,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所谓信息精英国家的控制和霸权。宏观信息缺乏和市场研究不足,一直是困扰当地蔬菜出口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大葱产品

35、,日本不但对自己国家的种植面积有十分准确的统计,就连我国的种植情况也了如指掌。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化程度决定其获取信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化程度决定其获取信息的能力息的能力。 在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依照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极少量的农场与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企业,二是种养殖大户,三是大量的个体农户。一般说来,产业化发展程度越低,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就越差,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弱,处于劣势地位的小农经济就难以抵挡住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在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的状况下,国家为农业经营者提供所需的信息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 l(2)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业对信息化有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我国农业刚刚摆脱了

36、计划经济时代不久,对国内外市场的认识与把握还很肤浅;我国农业经营者与国外竞争对手实力悬殊太大。 l(3)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提出的新要求。农业作为弱质产业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措施。 WTO成员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多层次多样化的农业支持方式和方法,通过政府支持来不断地增强本国农业的竞争力。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项重要政府职能,世界农业大国像美国、法国、日本等都有完备的农业信息网络与信息服务体系。早在1917年,美国政府就开始发布农业信息市场报告。2001年美国政府用于农业信息技术经费支持的费用达到13亿美元。近年来,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其信息技术计划中开始提出一项农

37、村示范的计划,在5亿多每天生活费在1美元以下的农民中进行农村通信计划建设。 5、农业推广人员信息能力的培养(1)什么是信息能力?l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最为稀缺的资源;信息能力(包括信息采集、分析、存贮、加工、运用、交流能力)是衡量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之一,信息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社会财富和社会地位。l信息文化能力:信息文化主要是指企业中有关信息的一系列行为与价值标准:在企业中的人是怎样生成、传递、理解和使用信息的;组织内部对信息的价值观与信念问题;以及人对信息的支配权力,如集权与分权、共享等。而企业的信息文化能力就表现在它如何能对职员灌输并有效地使用这一系列行为与价值标准。 总的

38、来说,信息文化的培养就是培养企业中公平、公开、共享的信息氛围,让员工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员工,理解信息对于自身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扫除不符合信息时代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有形和无形的障碍,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企业信息化,勇于接受新信息、新事物、新转变,并做出积极反应。 l信息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 信息管理的能力是指企业的经理和员工们感知、收集、组织、处理以及维护有关客户、产品、操作、环境的信息以及依靠这些信息做出有效行动的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强就表现在企业清楚地知道自己具有哪些知识,能够有效地将这些知识显性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让员工在做出有关决策时,对信息的使用有信手拈来的感觉。 企业应该能够辨明什

39、么样的信息值得收集,值得组织和处理,应该保证这些信息是准确的,真实反映了客户的行为特征,让其成为决策的依据,还应该能够保证及时的信息更新,高效的信息重用等,只有这样,企业的信息化工程才不会成为一个漂亮的空壳,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效益。 l信息技术能力:l信息化的管理应该是由信息技术专家与业务经理一起来进行的。我们不能忽视交流的另一方,即企业业务人员,尤其是业务经理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作用。国外管理学界的研究表明,业务经理应该在信息化工程中处于领导地位。对企业来说,一个对信息技术一无所知的业务经理比一个对业务一无所知的IT专家更加糟糕。 l对个人而言,就是经理人员能够在各自的业务领域,表现出对应用信

40、息技术的领导能力的一系列显性和隐性知识的集合。 显性知识就是指与他们要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相关的一系列事实与概念,这些知识使得业务经理们可以方便而顺利地同IT人员打交道。这些知识主要包括: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掌握;对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的熟知;对信息资产的了解;对信息技术有可能产生影响的把握;对现在以及将来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认识等。 经理人员要掌握的显性知识还应该包括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打交道时所需的业务知识。因为这会使他们拥有一个比较广阔的视角,更好地把握好信息技术与整个组织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企业战略、组织结构、文化、流程、信息架构以及市场环境等。 l隐性知识可以通过实践经验来累积和形成。比如,个

41、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使用;参与完整的信息化项目,并且在某些阶段起领导作用;参与指导IT部门的运作(制定企业信息化远景和战略、规划和预算、政策等)。这种通过实践形成隐性知识的方法一要注意实践经验的广度,二还要注意实践经验的强度。 (2)信息能力的培养l学习有关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术能力l学习社会工作和调查方法,培养农民需要信息的收集能力l学习国际、国内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培养政策运作能力l学习风险分析理论,培养项目策划和运作能力l中国农学会的科教兴村l超大模式超大模式l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要尽快缩小城乡、工农、脑、体力之间的差别,是一场广度、深度的革命.待解决的三个本质性问题:

42、l难点农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建设l重点将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l热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科教兴村”计划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的一、中国农学会的科教兴村u“科教兴村计划”是“科教兴 国”、“科教兴农”的具体行动和重大举措它对推进农科教结合工作的深化、促进教育和科技的纵深改革和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一些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列举的许多事例说明,科技工作者扎根于村,依靠村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等社会服务,开发经济项目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评价社会评价u组织者:科教兴村有抓头u指导者:科教兴村有干头u实践者:科教兴村有奔头2000年12月6日摘自人民日报(一)重要 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用十年时间开展

43、新村运动,消除了贫困落后,使农村走向富裕文明之路.(1)”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理念理念 勤勉做事尽力,勉励使人努力自助自力自强,贫困不是罪恶,懒惰才是罪恶 协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奉献提倡对事业的奉献精神()新村运动的主要做法()新村运动的主要做法以人为本树立典型工作创新政府推动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借鉴“新村运动”有益的经验.l解决“三农”问题应落脚兴村l政府推进财政支持l指导者进村入户l精神和物质两力并进2.华西村发展之路 华西村位于江苏江阴市华土镇,原是江南农村一小村,面积0.96平方公里,380户,1520人.1961年农村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时建立华西大队.37年来(至

44、1998年)发生了八大变化: 1. 土地变化:实现了耕作机械化、排灌渠系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社会化. 2.道路变宽:农村水泥路面,通到家家户户.3. 村庄变新:农村户户都迁入了水、电、气配套的新楼房.新村内建设了公园、旅游宾馆、文化娱乐点及华西宝塔.每年约数万人国内外游人到此考察、游览.4. 人才变多:解放前没有一个中学生,现有大、中专生533人,工程技术人员360多人.5. 集体变富:成立了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下属纺织、化工、铝型材等六大生产系列.6. 贡献变大:37年来累计向国家卖粮1万多吨,集体拿出7000多万元,支持西部地区开发,为西部地区培训基层干部78期,4903人.7. 生活变好:

45、“八有”:小有教、老有靠、房有包、病有报、购有商、玩有场、餐有供、行有车.“八不”:吃粮不用挑、吃水不用吊、煮饭不用炒、便桶不用倒、洗澡不用烧、通信不用跑、冷热不用愁、雨天不用伞.8. 环境变美:绿化、美化、净化.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的乐园.华西村的三条宝贵经验:1. 好班子及好带头人2. 靠共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3. 靠人才、靠科技、会经营、 会管理(二)创新理念科教兴村计划概括为“计划”:n一个目标:建设经济、政治、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好的小康村n两个转变:加快农村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五条工作思路:五条工作思路:u依靠科技工作者u依靠培训和

46、教育u依靠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u依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u依靠县、乡、村一体化实施(三)重抓教育以人为本,教育为本,科教兴村着力对农民抓好三个层次的培训和教育1.实用技术培训据统计:农村劳力中文盲、半文盲占7.6,小学至初中文化程度占78.7%。职业教育不发达,农技推广队伍不健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增加培训经费投入2. “绿色证书”教育 “绿色证书”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初 创建的,国务院已发文.证书是农民从事 工作岗位资格的证明.该证书对广大初 中文化的青壮年农民按农业岗位,在1-2 年内,进行三、五门理论课程,并着重进 行实际锻炼,由县(市)政府颁发由农业部 印制的”绿色证书”.目前全国

47、获证人数达 一千多万.3.高中等人才培养l 据统计,农村高中文化程度仅占11%, 大专以上只有0.5%.人才是发展生产 力的第一资源,是建设农村小康的关 键.加快农村人才建设是当务之急.l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目前在 全国一些地方解决村后备干部、村技 术员、创业带头人的好办法.实施方法 是:政府重视(负担学费,负责毕业生安 置),学校培养(大、中专院校),学生、 家长自愿. 推进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的十位顾问韩国”新村运动”大学教授研究会 李质铉 韩国汉城大学 会 长 李秉东 韩国东国大学 会 长 朴淳永 韩国庆熙大学 会 长 金大渊 韩国汉城大学 会 长 李因敦 韩国汉城大学 教 授李得根

48、韩国农业协同组合大学 教 授 安秉基 韩国忠南大学 教 授 中国”三农”方面的专家 农 业 部 张世贤 教 授 中国农业大学 李志民 教 授 中国农业科学院 王跃林 研究员(四)实施方法 科教兴村计划立足于村,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项目,按科学发展观、系统工程方法实施。具独特的综合优势,具体实施方法:u 政府领导:按科教兴村计划要求,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采用分批,示范带动,辐射全县的方法。如全国第一个试点县河南方城县,创造了“3、6、9”工程,即在县先抓好三个示范乡镇,60个示范村,900个示范户。切实做到科教进村入户。u专家指导:依托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选派

49、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分期分批驻村入户进行指导。u 制定规划:根据村的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在专家指导下,与“村两委”、村民共同制定村域经济发展和小康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年度计划。u突出重点:重点培育和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创造条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u抓住关键: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小康村建设需求,着力抓好农民培训和人才培养,着力抓好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和提高对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五) 示范典型之一n 柴厂村全国实施科教兴村计划第一试点村n 位于河北易县太行山下梁格庄镇.是一个山区的小农村(303户、1140人).n 1996-2000年实施科教兴村计划,发生了十分可喜的变化,由

50、一个穷山村变成基本达到目标的小康村.主要变化: 农民人均收入由500多元增至3000多元 村的主导产业果树由6000多棵发展到人均100多棵,达20万株.产量由3万多斤增至100多万斤,品质大大提高.现该村重点发展果树和苗木生产. 村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家家用沼气,水泥路直通村、通户. “农家乐”旅游业已进村入户. 人的素质普遍提高,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增加了科技、市场、人才、竞争等新意识、新观念。 柴厂村成功的经验:u 中国农学会、河北农大的专家指导u 河北省易县、梁格庄镇政府的支持u 村领导和全体村民的努力u 韩国“新村运动”专家的关心和帮助u 抓住了以发展果树苗木生产为主的主导产业 柴

51、厂村正向高标准生态、旅游、小康村迈进.(五) 示范典型之二u 东排村全国首批科教兴村计划试点村u 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610户,2507人).原为该县十个贫困县之一.县里曾下派四任县干部驻村帮助工作,未能解决贫困落后的老问题.u 该村党支部书记赵海涛曾参加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教兴村培训班及多次研讨会,开阔眼界,改变观念,按照科教兴村计划思路,登门聘请了吉林省农科院的四位专家,带来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思路.并对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等进行指导,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u 5年时间(1996-2000),由原来人均收入仅500多元的贫困落后村,转变为人均收入达4000多元的小康示范村. 主要经验和做

52、法: 有一个为民服务的好书记赵海涛(现是全省劳动模范).n 依靠科研单位专家指导,制定村的规划和发展目标.n 依靠教育抓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n 依靠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走农业产业化道路.n 依靠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n 依靠政府协调、支持,推进科教兴村工作,全县已有37个村开展科教兴村工作. 1、含义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以“绿色生态产业链”为核心,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充分整合,经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致力于绿色农业科技研究、绿色生产资料开发、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栽培模式模式、绿色营销网络拓展,构建起一条从种子、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供应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到社区专卖、批发网络、出口创汇

53、完整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致富。(二)超大模式(二)超大模式 2、特点(1)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标准超大绿色有机蔬果企业标准 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2)二个权威机构认证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有机生产资料开发保障系统(3)三大保障系统 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持系统 遍布全国各地农产品生产供应系统 社区连锁专卖网络(4)四大分销网络体系 单位配送网络 电子商务批发网络 出口网络 统一的果蔬良种(超大提供) 统一品牌认证(5)五个统一栽培模式 统一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 统一栽培标准和技术规程 统一检测(分级、包装、品牌) 3、做法(1 )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与农民对接;(2

54、)公司基础农户的产业化形式; (3)自建基地和 13个省市、30多自营基地,面积达30多万亩 自控基地两种 13个省市、40个自控基地,面积达50多万亩(4)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5)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4、效益 (1)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人; (2)带动农户达2万户; (3)农民人均增收15002000元; (4)司年均销售收入达2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三)大连三级园区建设模式(三)大连三级园区建设模式1 1、含义、含义 大连市通过建立三级园区,充分强化与发挥农业科技园的优异功能,全面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使园区

55、真正成为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龙头” (三)大连三级园区建设模式(三)大连三级园区建设模式2 2、特点、特点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注重实效,高标准建设园区。重点坚持三项原则: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经济;分级示范、分类指导;高科技、高效益。加快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强化园区科技支撑能力 以农民自愿为原则,妥善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三)大连三级园区建设模式(三)大连三级园区建设模式3 3、做法、做法狠抓园区与市场的对接,提高园区的市场化、组织化、信息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引进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提高园区管

56、理水平(三)大连三级园区建设模式(三)大连三级园区建设模式4 4、效益、效益 大连市通过建立三级园区,有力带动了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涌现出一批规模化经营的经济作物区如万亩草莓园、万亩桃园、万亩葡萄园等;2003年上半年新增陆地工厂化养殖面积10万平方米,休闲渔业、观光渔业、海洋渔业全面发展,有效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外向型高效农业园珠海模式(四)外向型高效农业园珠海模式1 1、含义、含义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提高园区科技含量为主要手段,通过生产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来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在该模式中,园区的农产品生产主要是围绕出口创汇来进行。 (四)外向型高效农业园

57、珠海模式(四)外向型高效农业园珠海模式2 2、特点、特点建立企业化运行机制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 改革分配体制 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提高园区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以基地为载体进行优质农产品生产(四)外向型高效农业园珠海模式(四)外向型高效农业园珠海模式3、效益、效益园区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先后取得53项科研成果,其中“温室甜瓜深流液栽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珠农凸肚刺瓜、大头瓜、小型南瓜”分别荣获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银、铜奖,“冬季荷花反季节栽培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2004年,园区科技创收达80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1200万美元,农产品出口创汇收入占珠海

58、外向型高科技农业园区科技创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五)梧州模式(五)梧州模式1、含义、含义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通过“一个企业群、两大市场、四大中心、五大基地”的“1245”实验工程建设,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五)梧州模式(五)梧州模式(五)梧州模式(五)梧州模式2 2、效益、效益 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园区已形成了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的建设布局,外向型现代农业初具规模,构建了科技、流通与服务体系,建成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多元,比区外农民人均增收20%,园区建设有力推动了农

59、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六)高效农业示范园许昌模式(六)高效农业示范园许昌模式1 1、含义、含义在条件适宜的农村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区,在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创新机制,实行“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形成“高效农业园+ 机制创新 + 农户”的运行模式 (六)高效农业示范园许昌模式(六)高效农业示范园许昌模式2 2、特点、特点在农村土地联产承包的条件下,通过土地反租承包,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前提用管理工业的理念管理农业,把企业管理机制引入高效农业示范园运行过程,采用公司制运行,企业化管理,对园区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 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

60、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六)(六)高效农业示范园许昌模式高效农业示范园许昌模式2 2、特点(续)、特点(续)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立足当地特色,建立生产基地、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在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狠抓市场网络配套,把搞活流通,扩大销售做为园区建设的重要环节,推动农业市场化(六)高效农业示范园许昌模式(六)高效农业示范园许昌模式3、效益、效益 通过经营机制的创新,园区将13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农业复种指数由170%提高到260%,亩均收益提高1200元。建成农产品交易市场389个,形成了完善的市场网络,园区年总产值达到65.3亿元,农民人均增

61、收1500-3000元,平均增长26%,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七)寿光模式(七)寿光模式1 1、含义、含义以蔬菜生产为中心,以农业科技园建设为载体,以建设与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为龙头,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运行模式 (七)寿光模式(七)寿光模式2 2、特点、特点强化对园区的组织领导 注重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科研单位,引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和科技人才 抓好科技与农民的对接,突出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七)寿光模式(七)寿光模式3 3、效益、效益通过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寿光创造出全国闻名的蔬菜生产品牌,促进了寿光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园区推广了大棚高效种植、蔬菜无土栽

62、培、CO2气体施肥等新技术50多项,培训农民30万人次,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90亿元。通过各类农业科技计划在园区的有效实施,带动大批科技人员投身到农业生产一线,四年多来共育成13个优质蔬菜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00多万亩,新品种和新技术开发创收支持科研经费达500多万元。(八)平谷模式(八)平谷模式1 1、含义、含义立足当地实际,在充分考察市场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主导产业和项目,引进先进的技术成果与传统技术组装配套,通过农业科技园试验、示范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当地推广,以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八)平谷模式(八)平谷模式2 2、特点、特点确立技术依托单位在

63、技术推广过程中,注意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建立有效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八)平谷模式(八)平谷模式3 3、效益、效益大桃产业有效的带动了平谷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到2002年平谷大桃的总收入达到了2.71亿元大桃销鲜和加工制品每年创汇1000多万美元。同时,大桃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平谷区先后建起了泰华、平乐、华邦等几家果品深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占地380亩的大桃交易市场已投入使用;“百里果品绿色走廊”、“桃花节”、“采摘节”等特色旅游每年吸引100万游客;围绕大桃生产、销售、深加工,推动了平谷餐饮、住宿、包装、运输、中介组织等服务行业得

64、到发展,解决了1000多人劳动就业。(九)院地联营型唐河模式(九)院地联营型唐河模式1 1、含义、含义由地方政府充当农业科研单位与农户联系的纽带,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把农业科研单位的高新技术成果引入到农业科技园进行试验、示范,然后再把成熟实用的高新技术推广到农户手中,并使农业科研单位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运用利益机制来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对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建立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模式。即“政府+科技成果+示范园+农户”的模式 (九)院地联营型唐河模式(九)院地联营型唐河模式 2 2、做法、做法依靠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确立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科学规

65、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主攻效益”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实行灵活的管理与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如股份公司制、承贷承还制、股份合作制、私营业主制等 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示范点,带动规模开发 运用现代科技搜集信息,建立完备的服务体系 (九)院地联营型唐河模式(九)院地联营型唐河模式3 3、效益、效益通过园区建设,唐河的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三大主导产业(以无籽西瓜为主的瓜菜业、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以优质梨为主的林果业)已初具规模,成了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唐河县财政从科技兴农中净增4000万元,农民储蓄余额净增4亿多元,农民收入的50%和财政收入的35%来源于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66、 (十)四川彭州宝山村模式(十)四川彭州宝山村模式 宝山村:当年集体致富宝山村:当年集体致富 如今集体住别墅如今集体住别墅l科技推进农业基于两条:l其一,是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学高度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取得突破;l其二,是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组织体系,能够把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迅速有效地传输到广大农民手中,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体系,就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至少与农业科研一样重要,有时甚至更重要。因为农业科研成果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能否实现,则取决于技术推广工作的成效。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不对农业技术推广以高度重视,其农业均离不开一个上下沟通、体系完整、形成网络的技术推广体系的有力支撑。这一体系也已成为测定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l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政治动员”等行政手段来抓农业,没有把农业科技,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导致我国农技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导致我国农技推广事业发展极其迟缓,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国外相比,无论在推广机广事业发展极其迟缓,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国外相比,无论在推广机构设置、组织体系、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