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5712592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学第二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心理学第二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心理学第二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第二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第二讲(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感觉与知觉v感觉的测量v知觉的特性与种类v知觉的机制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一节第一节 感觉概述感觉概述v一、感觉一、感觉v(一)感觉的概念(一)感觉的概念v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性的直接反映。v 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一节第一节 感觉概述感觉概述v 感觉分类:感觉分类:v 外部感觉外部感觉 远距离感觉远距离感觉 视觉视觉 听觉听觉 近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 味觉味觉 嗅觉嗅觉 皮肤觉:触

2、觉、温觉、冷觉、痛觉皮肤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v 内部感觉内部感觉 机体觉机体觉 运动觉运动觉 平衡觉平衡觉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一节第一节 感觉概述感觉概述v二、感觉的生理机制二、感觉的生理机制v1 1、收集信息、收集信息v2 2、感受器、感受器v3 3、神经通路、神经通路v4 4、大脑加工信息、大脑加工信息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五种感受器神经元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一节第一节 感觉

3、概述感觉概述v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关系感觉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关系v(一)感受性(一)感受性v 感觉总是由外界物理量引起的。因此刺激的物理量必须感觉总是由外界物理量引起的。因此刺激的物理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引起感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引起感觉。v 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其范围可用刚刚能够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其范围可用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到最大刺激物理强度范围来表示。引起感觉的最小到最大刺激物理强度范围来表示。v感受性:感受性: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v感觉阈限: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和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

4、觉阈限.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v你知道吗?你知道吗?v可以听见的最轻的声音有多轻?v可以看见的最弱的光有多弱?v可以感觉到的触觉有多轻?v飞机控制板上的警示灯要多亮才能看起来比其他的灯亮两倍?波音777-200LR驾驶舱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v工厂中的火灾报警器要多响工人才能 在喧嚣的机器声中听到它?v咖啡中要加多少糖才能感觉到甜?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v 刺激的强度必须达某种程度,才刺激的强度必须达某种程度,才能引起感觉。最初,被试无从觉能引起感觉。最初,被试无从觉察有无刺激存在,以后逐渐增加

5、察有无刺激存在,以后逐渐增加声音刺激的强度,直到受试者确声音刺激的强度,直到受试者确定刺激存在为止,此时的刺激强定刺激存在为止,此时的刺激强度,称为度,称为阈限阈限。v 由于阈限是按被试的感觉经验判由于阈限是按被试的感觉经验判断的,而此种判断,是在没有其断的,而此种判断,是在没有其他刺激可资比较的情境之下,纯他刺激可资比较的情境之下,纯以单一刺激为根据的,一般也称以单一刺激为根据的,一般也称之为之为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阈限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v绝对感受性: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v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6、v两者关系: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RE1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一节第一节 感觉概述感觉概述v(二)绝对感觉阈限(二)绝对感觉阈限p 衡量绝对感受性。衡量绝对感受性。p 可觉察的最小刺激量。可觉察的最小刺激量。p 测量绝对感觉阈限的心理物理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的心理物理法:“50%”50%”的标准。的标准。v(三)差别感觉阈限(三)差别感觉阈限v 衡量差别感受性。衡量差别感受性。v 对两个同类一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对两个同类一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四)韦伯定律v韦伯定律: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

7、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相对不变。v公式: 韦伯常数(Webers fraction):刺激增量(j.n.d.): 原刺激量IIK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v两种重量判断的差异阈限为例 100克为标准刺激, 102克时恰能辨别两者的差异,故而2克为差异阈限 重量增为 200克时,必须加4克(204克),始感觉其差异 重量增为 1000克时,必须另加20克( 1020克),始能感觉其间的差异 K2/1004/2006/3008/400v如果将差异阈限视为感觉比较时的敏锐度,而此种敏锐度,将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低。重量判断的差异阈限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

8、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五)费希纳定律v G. H. Fechnerv 费希纳定律: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v 公式或:心理感觉量:物理刺激量和c:常数压觉(1个单位)=0.14logA+C压觉(2个单位)=0.14logB+CIKPcIKSloglog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 (六六)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感受性的变化规律v1、适应v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叫适应。v 如:明适应、暗适应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视觉与听觉视觉与听觉v第二节第二节 视觉视觉v第三节第三节 听觉听觉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

9、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v一、知觉的一般概念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v 知觉是人脑对知觉是人脑对直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整体属性的反映。的反映。 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同样是对直接作用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同样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认识。于感官的刺激的认识。 整合多个维度的信息,由一个或多个感官整合多个维度的信息,由一个或多个感官提供的信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提供的信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做出解释。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做出解释。 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知觉是在人的实

10、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v 二、知觉的种类二、知觉的种类v 1 1、依据起主导作用的感官,可分为:、依据起主导作用的感官,可分为: 视知觉视知觉 听知觉听知觉 触知觉触知觉 嗅知觉嗅知觉v 2 2、依据知觉对象的特征,可分为:、依据知觉对象的特征,可分为: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v三、知觉的特性三、知觉的特性v(一)知觉整体性(一)知觉整体性知觉组织原

11、则:知觉组织原则:接近性接近性相似性相似性连续性连续性封闭性封闭性良好图形良好图形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v(一)知觉整体性(一)知觉整体性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v(二)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选择性 v 对象与背景的分离。对象与背景的分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v(三)知觉的理解性(三)知觉的理解性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

12、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v(三)知觉的理解性(三)知觉的理解性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v(四)知觉的恒常性(四)知觉的恒常性v大小恒常性大小恒常性v形状恒常性形状恒常性v颜色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大小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v四、空间知觉四、空间知觉v 空间知觉是三维知觉。我们知道人眼的网膜是空间知觉是三维知觉。我们知道人眼的网膜是

13、一个二维空间的表面,但是在这个二维空间的网膜一个二维空间的表面,但是在这个二维空间的网膜上却能看出一个三维的视觉空间。也就是说,人眼上却能看出一个三维的视觉空间。也就是说,人眼能够在只有高和宽的二维空间视像的基础上看出深能够在只有高和宽的二维空间视像的基础上看出深度。这是因为人在空间知觉中依靠许多客观条件和度。这是因为人在空间知觉中依靠许多客观条件和机体内部条件来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和深度,这些机体内部条件来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和深度,这些条件称为条件称为线索线索(cuescues)。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v(一)来自刺激本身的线索(一)来自刺激本身的线索(1)遮

14、挡 (2)线条透视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3)相对高度相对高度 (4)纹理梯度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5)空气透视空气透视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v(二)来自视觉本身的线索(二)来自视觉本身的线索 v1 1、眼睛的调节、眼睛的调节 远处物体远处物体水晶体扁平水晶体扁平 近处物体近处物体水晶体凸起水晶体凸起 v 眼睛调节单独起作用时,只有两物体相距较眼睛调节单独起作用时,

15、只有两物体相距较远时,才能辨远近。但超过远时,才能辨远近。但超过1010米,调节无法发挥作米,调节无法发挥作用。用。 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v2 2、双眼视轴辐合、双眼视轴辐合v 双眼线索的一种。在看一个对象时,两只眼睛双眼线索的一种。在看一个对象时,两只眼睛的中央窝对准对象,以保证对象的映像落在中央窝,的中央窝对准对象,以保证对象的映像落在中央窝,获得清晰的视像。获得清晰的视像。远物体远物体视轴夹角小,肌肉放松视轴夹角小,肌肉放松近物体近物体视轴夹角大,肌肉紧张视轴夹角大,肌肉紧张在几十米内有效。在几十米内有效。第四

16、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v3 3、双眼视差、双眼视差 v 双眼视差是知觉立体和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重要双眼视差是知觉立体和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重要线索。线索。v 由于人的两只眼相距约由于人的两只眼相距约6565毫米,两眼的左、右视野是毫米,两眼的左、右视野是略有不同的。因而双眼注视同一三维物体时,在左、右眼视略有不同的。因而双眼注视同一三维物体时,在左、右眼视网膜上形成两个独立的网膜视像,而且这两个视像并不完全网膜上形成两个独立的网膜视像,而且这两个视像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到物体的左边多一些,右眼看到右边多一些。相同。左

17、眼看到物体的左边多一些,右眼看到右边多一些。这样在空间上是立体的对象造成两眼视觉上的差异,即双眼这样在空间上是立体的对象造成两眼视觉上的差异,即双眼视差。双眼视差经知觉分析后,形成立体(深度)知觉。视差。双眼视差经知觉分析后,形成立体(深度)知觉。 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v 3 3、双眼视差、双眼视差v 当我们看平面物体时,两眼的网像可以重合。当我们看平面物体时,两眼的网像可以重合。v 而当我们看立体物体时,两眼所成网像不对应,不能重合,而当我们看立体物体时,两眼所成网像不对应

18、,不能重合,左眼看到物体的左半边多一点,右眼看到右半边多一点。左眼看到物体的左半边多一点,右眼看到右半边多一点。而且距离越近,这两个网像差异越大。大脑把这种差异解而且距离越近,这两个网像差异越大。大脑把这种差异解释为深度或距离。释为深度或距离。v 同样,在听觉定向中,我们可根据同一声音进入两同样,在听觉定向中,我们可根据同一声音进入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音的方向。耳的时间差,辨别声音的方向。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v五、时间知觉五、时间知觉v1 1、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v2

19、2、四种形式:、四种形式: v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分辨 v对时间的确认:对时间的确认: v持续时间的估量持续时间的估量 v对时间预测对时间预测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 v3 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v感觉通道的性质:听感觉通道的性质:听 触触 视视v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数量和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数量和性质: 数量多、性质复杂数量多、性质复杂短估短估 数量少、性质简单数量少、性质简单长估长估v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短估短估 不感兴趣的东西不感兴趣的东西长估长

20、估 期待某物出现时期待某物出现时长估长估 不愿某物出现时不愿某物出现时短估短估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知觉感觉的整合感觉的整合v五、运动知觉五、运动知觉v1 1、对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加速度、减速度、对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加速度、减速度的知觉。的知觉。v2 2、运动知觉的线索为:、运动知觉的线索为:v网像的移动,非关键线索;网像的移动,非关键线索;v逼近物体,网像的扩大;逼近物体,网像的扩大;v头眼运动头眼运动v前庭与触觉信息前庭与触觉信息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五节第五节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v1 1、人类知觉加

21、工、整合的对象有两大类:、人类知觉加工、整合的对象有两大类:v自然界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各种信自然界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各种信息息物知觉物知觉。v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处于人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处于人际关系之中、担任一定社会角色的人、人与人之间际关系之中、担任一定社会角色的人、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人与人构成的群体、社会结构、社会的人际关系、人与人构成的群体、社会结构、社会事件等事件等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五节第五节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v2 2、社会知觉: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个人或、社

22、会知觉: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其知觉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和判断的过程。其知觉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v对人的知觉:对他人、自我的表情、仪表、人格、对人的知觉:对他人、自我的表情、仪表、人格、态度、动机的认知。态度、动机的认知。v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v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反感、疏远、亲近、关怀。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反感、疏远、亲近、关怀。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五节第五节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v3 3、社会知觉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23、v(1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v(2 2)社会知觉主体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主体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v(3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五节第五节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v社会知觉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社会认知:v 在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过程中,不仅有感知觉在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过程中,不仅有感知觉的参与,记忆、想象、思维等高级认识过程也参的参与,记忆、想象、思维等高级认识过程也参与到其中。与到其中。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五节第五节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v二

24、、社会认知过程二、社会认知过程v(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v1 1、信息获得途径;言谈举止,表情,言语,社会、信息获得途径;言谈举止,表情,言语,社会角色,群体关系,群体气氛。角色,群体关系,群体气氛。v2 2、信息选择:依据已有经验、需要、兴趣选择一、信息选择:依据已有经验、需要、兴趣选择一部分社会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部分社会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五节第五节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v3 3、影响因素、影响因素v刺激的强度及差异刺激的强度及差异v认知者的需要兴趣、动机认知者的需要兴趣、动机v根据已有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可用的

25、根据已有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可用的v个案信息,以点带面个案信息,以点带面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第五节第五节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v(二)信息的整合过程(二)信息的整合过程v 将多方面信息集中到一起,对社会认识对象的将多方面信息集中到一起,对社会认识对象的整体特点进行判断和推测,以便形成关于人和事物整体特点进行判断和推测,以便形成关于人和事物的完整印象。的完整印象。v1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v2 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v3 3、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刻板印象对教育过程的影响刻板印象对教育过

26、程的影响v 教师的刻板印象主是指教师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教师的刻板印象主是指教师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学生的固定形象。如认为男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强,一类学生的固定形象。如认为男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强,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朴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朴实刻苦,城市的学生灵活、见多识广等。实刻苦,城市的学生灵活、见多识广等。v 刻板印象也是一种社会认知的偏见,它普遍存在刻板印象也是一种社会认知的偏见,它普遍存在于人们意识深层。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是人们可驾简于人们意识深层。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是人们可驾简驭繁,教师可以把现实中的学生分类,因而在某种情驭繁,教师可以把现

27、实中的学生分类,因而在某种情况下,有助于教师概括地了解学生,借助于某一类学况下,有助于教师概括地了解学生,借助于某一类学生的共性,去想象某一个学生可能会有的典型特征。生的共性,去想象某一个学生可能会有的典型特征。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刻板印象对教育过程的影响刻板印象对教育过程的影响v 刻板印象的缺点是过度类化,有时会抹煞或忽视刻板印象的缺点是过度类化,有时会抹煞或忽视个体所具有的特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归类不符合学个体所具有的特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归类不符合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或者只是对某些学生的非本质特生群体的实际特点,或者只是对某些学生的非本质特征做出概括,就

28、会形成偏见,势必对现实的学生做出征做出概括,就会形成偏见,势必对现实的学生做出不正确的判断,从而给师生人际关系造成不必要的伤不正确的判断,从而给师生人际关系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教师要克服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避免群体害。所以教师要克服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避免群体认知对个体认知的消极影响,既把握学生所属群体的认知对个体认知的消极影响,既把握学生所属群体的一般特征,又应注意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性作深入分析。一般特征,又应注意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性作深入分析。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首因效应对教育过程的影响首因效应对教育过程的影响v 认识首因效应对于教师搞好师生关系有实际认识首

29、因效应对于教师搞好师生关系有实际意义。一方面,教师在看待学生时,要尽量避免受意义。一方面,教师在看待学生时,要尽量避免受第一印象的影响,以免对学生产生错误的看法。教第一印象的影响,以免对学生产生错误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第一印象也许往往来自于学生的表面的师对学生的第一印象也许往往来自于学生的表面的现象或偶然的发生的事件,因此第一印象可能是一现象或偶然的发生的事件,因此第一印象可能是一种比较肤浅的感性的认识,所以第一印象并不完全种比较肤浅的感性的认识,所以第一印象并不完全真实可靠,仅仅靠第一印象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理真实可靠,仅仅靠第一印象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学生。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的发展变化,用发

30、展的解学生。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全面评价学生。观点全面评价学生。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孙晓玲孙晓玲晕轮效应在教学中的影响晕轮效应在教学中的影响 v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评价中不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评价中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受学生的外貌、衣着、家庭、背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受学生的外貌、衣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就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等方面的影响,就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v 晕轮效应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评价,使教师不去深晕轮效应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评价,使教师不去深入细致全面地了解学生,凭主观印象出发,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入细致全面地了解学生,凭主观印象出发,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往往以偏概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缺乏公正,损伤往往以偏概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缺乏公正,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晕轮效应还有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人际关系了学生的自尊心。晕轮效应还有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克服晕轮效应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实实事的和谐。克服晕轮效应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实实事求是地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切忌一求是地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切忌一叶障目。叶障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