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PPT优秀课件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55699314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9.2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础心理学》PPT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基础心理学》PPT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基础心理学》PPT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PPT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PPT优秀课件(1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5/2612021/5/262第一节 绪 论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2021/5/263 一、心理学概述 中国:“人为万物之灵”。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3月9日15日,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 e e p M I n d 开 发 的AlphaGo(阿尔法围棋)4:1战胜韩国职业围棋选手李世石九段。 中国棋手柯洁认为,没有感情的AlphaGo有着类似人类的思维,“它的目的非常明显,哪个利益大走哪个,人类有时不会这么清晰。它在有些不利的地方还会拼,特别像人类的思维模式,越到后半盘,它的把控能力越强。”2021/5/264信 息 “信息”

2、一词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均是“information”,日文中为“情报”,我国台湾称之为“资讯” 。2021/5/265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 心理的本质是在人体中进行的信息处理活动过程。2021/5/266基 础 心基 础 心理学理学( (普通普通心理学心理学) )是是以正常成年以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对象象, ,总结心总结心理活动最普理活动最普2021/5/267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一)认知 (二)需要和动机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 (四)能力和人格 基础心理学2021/5/268 第二单元

3、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人类大脑是世间最为复杂的物质结构,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2021/5/2692021/5/26102021/5/26112021/5/2612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心理现实既是脑的功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2021/5/2613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只

4、有一短期的历史。” 古代人的探讨:人性、气质、个性 1840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差别感觉阈限定律。 1860年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开创了心理物理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021/5/2614 二、学派的纷争 (一)构造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张用内省法,来分析意识的内容和结构。强调意识的组织元素。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杜威,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2021/5/2615 (三)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 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

5、现象。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张心理学要抛弃意识,直接去研究行为。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 (五)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人的心理包含二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人的心理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平衡发展,则是一个健全的人格。2021/5/2616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二)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西蒙 (三)生理心理学 2021/5/2617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辩证发展原则 (三)理论联系的原则 二、

6、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个案法 (四)实验法2021/5/2618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神经细胞。 细胞体、树突、轴突。2021/5/2619 神经元功能:接受、传递、整合信息。 神经元种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2021/5/2620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由遍布全身的神经组成。 (一)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二)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021/5/2621 人 体 神 经 系 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7、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2021/5/2622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一)脊髓 (二)脑干 (三)间脑 (四)小脑 2021/5/2623 四、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部分。2021/5/26242021/5/2625 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大脑可分为三个机能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 皮层感觉区又分为视觉区(枕叶后端)、听觉区(颞叶的颞上回)和躯体感觉区(顶叶的中央后回)。皮层运动区位于额叶的

8、中央前回。皮层联合区是不直接与感觉过程和运动过程相联系,而是起着联络、综合作用的结构和机能系统,它在大脑皮层中执行着高级的心理功能。2021/5/2626大脑 皮层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区示意图左图:皮层躯体感觉 右图:躯体运动2021/5/2627 试题举例(单选) 27、大脑皮层各区域存在大致的功能分工,视觉功能区主要在( )。 (A)颞叶 (B)枕叶 (C)顶叶 (D)额叶 2021/5/2628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 2021/5/26292021/5/

9、2630 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 它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2021/5/2631 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兴奋: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抑制: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状态。 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回路。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神经中枢,使之及时获得信息,并有效调节

10、效应器活动。2021/5/26322021/5/2633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机体生来具有的、对保存生命具有根本意义的机体生来具有的、对保存生命具有根本意义的反射称作反射称作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 机体后天学得的反射则称作机体后天学得的反射则称作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外在世界和有机体之间形成联系的条件反射是外在世界和有机体之间形成联系的机制。机制。2021/5/2634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2021/5/2635 二、巴普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二、巴普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

11、二)扩散和集中(二)扩散和集中 (三)相互诱导(三)相互诱导 (四)动力定型(四)动力定型2021/5/2636 第三节 感觉、知觉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除获得外界的信息外,还反映有机体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 通过感觉,我们能够了解自身各部分的状态,获得自身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饱、劳逸、心跳等信息。2021/5/2637 感觉的作用: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法产生。 感觉和知觉具有适应生存的意义。2021/5/2638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

12、的心理现象。 没有了感觉会如何?2021/5/2639 二、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饿、渴、窒息、恶心、便意、性、疼痛) 2021/5/26402021/5/2641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刺激:客观事物对感受器发生的作用。 2021/5/2642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绝对阈限:刚能

13、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阈限:刚刚能觉察到刺激变化时的刺激强度变化最小量;或称最小可觉差。 太弱和太强的刺激都不会产生感觉。2021/5/2643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视觉:晴朗夜空30英里以外的烛光听觉:安静房间20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温冷觉:觉察出皮肤表面摄氏1度的差异2021/5/2644 韦伯定律:II=K。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就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韦伯常数,或者叫韦伯分数。 费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

14、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在增长 。2021/5/26452021/5/2646 第三单元 各种感觉 一、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0%来自视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760-38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即可见光。2021/5/2647 (二)视觉器官 视觉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5个光子可引起视觉。2021/5/2648 (三)颜色视觉 1、颜色的特性 彩色和非彩色 彩色:色调、明度、饱和度 由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引起。 2021/5/26492.颜色混合的规律色光混合:相加颜料混

15、合:相减 2021/5/26503.色觉异常2021/5/2651 二、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 听觉的适宜刺激:频率16-20000HZ的音波。2021/5/2652 (二)听觉器官2021/5/2653(三)听觉的特性声音有音调、响度、音色三种性质。音高 频率响度 振幅音色 音波的相互作用噪音的危害:85分贝以上会造成损害。2021/5/2654试题举例子(多选) 87、关于听觉,叙述正确的是( )A、人对204000HZ的声音最敏感 B、耳廓属于听觉器官C、人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D、决定音色的是波形2021/5/2655 三、嗅觉 四、味觉 五、皮肤感觉 六、平衡

16、觉 七、运动觉 八、内脏感觉 九、痛觉 每个人的感觉有较大差别。2021/5/2656 第四单元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对暗适应需要较长时间;约30-40分钟。对亮适应则很快,1-2分钟即能完成。 二、感觉后像 感觉后像: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会暂留一段时间。 后像有正负两类。2021/5/2657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红花配绿叶。2021/5/2658 四、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如:橙色和红色可以引起温暖的感觉,蓝色和绿色可以引起清凉的感觉。2

17、021/5/2659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 个别属性 知觉 整体属性,完整映象 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刺激物各种特性分别刺激各感受器,大脑皮层对获得的各种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并运用记忆系统中已有的经验对当前的刺激物进行辨别、认同、解释,从而得出对刺激物整体的反映。2021/5/2660 知觉 = 各种感觉 + 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的,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 注意:不能把知觉单纯地归结为感觉的总和,因为知觉除了以各种感觉基础外,还要借助于人的过去知识和经验。如经验、

18、语言、情绪、需要、兴趣等等。2021/5/2661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整体性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2021/5/2662 如果被感知对象是没有经验过的,知觉更多地将它组织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组织化。 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相似、闭合、好的连续、好的形态。 知觉的邻近性 知觉的类似性2021/5/2663 (二)选择性 在一个时间段内,人不能感受到所有的刺激,而仅能感受到少数刺激。 对象,背景。 对象与背景可以转换。2021/5/26642021/5/26652021/5/26662021/5/2667 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

19、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2021/5/2668 (三)恒常性(知觉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了稳定性。2021/5/2669 (四)理解性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领会。 言语具有指导作用。2021/5/2670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知觉是由多种分析器和感觉器官联合活动的结果。在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中,总有一种分析器的活动起主导作用。 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活动,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摸觉等。 2021/5/2671 一、空间知觉 视知觉起主要作用。 (一)大小知觉 (二)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

20、和大小知觉靠视觉、触觉和动觉来实现。形状知觉要有一个亮度不同的清楚轮廓。 (三)方位知觉 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和方向的知觉,靠视觉、触觉、动觉、平衡觉、听觉所获得。 (四)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深度知觉和立体知觉)依赖形成深度知觉的各种条件。2021/5/26722021/5/2673试题举例(多选)88、空间知觉包括( )A、大小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距离知觉2021/5/2674 二、时间知觉 通过某种媒介来进行。如:时钟、日历。2021/5/2675 三、运动知觉 1.真动知觉 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在实际运动。 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网膜各点所产生的运动知觉。 物体太

21、快或太慢的运动,人都不能察觉到它的运动。2021/5/26762021/5/2677 2.似动知觉 一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 物体实际上并没产生运动。2021/5/2678 运动幻觉 诱导运动: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 自主运动: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这个光点不停地动。2021/5/2679 四、错觉 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错觉是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视错觉、形状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2021/5/26802021/5/26812021/5/2682 第四节 记忆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

22、过程 我们所做或所说的一切,都依赖于我们记忆系统的有效运作。2021/5/2683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一个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2021/5/2684 三、记忆的过程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 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 识记是记忆的开始,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识记和回忆之间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2

23、021/5/2685 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 意义识记是指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不理解意义,单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 实验证明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 美丽的西湖 的湖丽西美 2021/5/2686 识记的效果受识记材料的性质、难易和其它属性制约。 识记直观的、形象的材料比识记的抽象的词要好些; 识记视觉的材料要比识记听觉材料的效果要好。 成人对文字材料识记较好,而儿童对直观材料的识记常优于文字材料。 材料的数量对识记效果的影响也很大。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的水平,材料愈多,识记所用的平均时间和次数也就愈多。 2021/5/2687 第二单元 遗忘及遗忘规律 遗忘:对识记

24、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1850-1909)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规律:在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较快,以后遗忘的速度下降,到后来遗忘停在一定水平上不再发展,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他描绘出一条遗忘曲线(或称保持曲线),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021/5/2688试题举例:56.遗忘的进程通常是(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2021/5/2689 适当的超额学习是合理的。 所谓超额学习,是指记忆一种材料的学习次数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序的次数。20

25、21/5/2690 遗忘的原因 病理性原因:脑退化、损伤和神经衰弱。年纪大了,脑萎缩,或由于血管硬化,脑的供血不足,使脑慢慢退化;中枢神经系统受了感染(象梅毒侵入了脑、脑炎等)或中毒(如酒精中毒),使脑受了伤害;车祸等原因的脑部受伤。这些原因引起的遗忘是很难恢复的。 神经衰弱是神经机能紊乱的疾病,这种病人大脑易兴奋,注意力常常不能集中。但只要治好病,记忆力是可以恢复的。2021/5/2691 非病理性原因: 1.记忆痕迹的“消退”。由于长期没有复习,知识没有得到使用(生理学上称之记忆痕迹没有得到强化),使记忆痕迹逐渐减弱,以致于最后消退,产生遗忘。 2.记忆痕迹受到“干扰”而发生抑制。 3.大

26、脑产生了“超限抑制”,即大脑神经细胞长期过度疲劳引起的超负荷,产生保护性抑制,这样也会产生遗忘。2021/5/2692 第三单元 以往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 遗忘的原因 自然衰退 干扰 位置效应 首位效应 新近效应2021/5/2693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思维是在感知觉基础上,对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属于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思维过程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2021/5/2694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思维是一个

27、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要通过几种操作活动来实现。2021/5/2695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分析可以通过动作进行,也可以通过头脑的表象和概念进行。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分析和综合这种思维操作活动贯串在整个思维过程。2021/5/2696 (二)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抽取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概括就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抽象和概括紧密地联系着,没有抽象就不可能进行概括。通过抽象和概括,认识就从特殊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2021/5/2697中国人2021/5/2698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

28、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它是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 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抽象思维:又称抽象的逻辑思维或理论思维。它是借助语言作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2021/5/26992021/5/26100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辐合思维: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这种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形式。 分散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

29、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2021/5/26101 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2021/5/26102第三单元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概念形成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外延 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关键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概念是对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客体、观念、事件的心理表征。 (二)概念的形成 2021/5/261032021/5/26104 概念形成:是人类思维长期发展的产物。 概念掌握: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与应用人类已有的思维产物

30、。 概念掌握是一个主动、复杂的综合过程。 概念掌握的途径: 1.日常实践活动; 2.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学习。 2021/5/26105 三、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一)问题解决的定义 问题解决: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 2021/5/26106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 知识概括化的水平越高,越容易迁移。 2.原型启发的作用 3.定势的作用 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2021/5/26107 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 1.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工具。 2.语言是社会现象

31、。 3.言语是心理现象。 4.语言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 5.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 2021/5/26108 二、言语活动的形式 (一)外部言语 对话,独白,书面言语 (二)内部言语 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一)运动性言语中枢 (二)听觉性言语中枢 (三)视觉性言语中枢 (四)书写性言语中枢2021/5/26109 第五单元 表象和想 象 一、表象和想象的定义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可叫表象。 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1.表象是对事物形象的记忆。 2.表象是对事物形象的不稳定的记忆。 3.表象在头脑中是可以被操作的。 4.表象具有概括性

32、。 2021/5/26110 想象是在头脑中把表象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使人不仅能根据别人的描述在头脑中构成自己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而且能够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或不可能的事物和现象。 2021/5/261112021/5/26112 二、想象的种类 按照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计划性,可将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一)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例如,当我们观察天空中的浮云时,有时突然觉得云象人头像,有时又觉得它象一匹奔腾的马,各种想象形象会不自觉地浮现出来。 (二)有意想象 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 这种想象活动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方向性

33、。 有意想象是进行学习、工作、劳动,特别是创造性活动所必须的心理过程。2021/5/26113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2021/5/26114 幻想是创造想象特殊的形式。 幻想与一般创造想象的不同点在于: 1. 幻想不与目前行动直接联系,而是指向未来的活动,但它可以成为创造性活动的启迪和准备。如科学幻想,表达人类对将来的种种创造性想象,它开阔了人们的思路,经过实践和探索,科学幻想有可能变为现实。 2. 幻想所创造的形象总是体现着个人的愿望,表达个人的向往。 幻想可以分为积极有益的幻想和消极无益的幻想两类。2021/5/261152021/5/261162021/5/261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