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工艺规程第一册剖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55681923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3.0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工艺规程第一册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工艺规程第一册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工艺规程第一册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资源描述:

《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工艺规程第一册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工艺规程第一册剖析(1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唐洛河发电厂热控专业检修规程中国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工艺规程第一册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热控分场2011年10月i大唐洛河发电厂热控专业检修规程一一目录5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洛河发电厂4*300MW+2*600MWl组的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热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质量检验。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形成本规程的部分内容,所示标准版本现在均为有效的。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DL/T590-1996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DL/T591-1996火力发电厂汽轮发

2、电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DL/T589-1996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DL/T656-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8-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774-2001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DL5004-1991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SDJ279-199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DL5000 1994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JB/TS2341991工业

3、控制计算机系统验收大纲电建1996159号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计量管理工作规定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工作条例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热工技术监督制度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振动管理工作规定洛电二十五项反措实施细则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3 编制说明为适应我厂6台机组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规范化检修的需要,在厂部和有关技术主管部门的关 心和支持下,洛河发电厂热控检修规程终于出版了。本规程在原有检修规程的基础上,对原规程中 缺少的内容进行了增补,规程力求准确并切合现场实际,满足电力行业的各种技术标准、规程。由 于电力行业热控自动化技术发展更新较快,在使用中如有新技术、新工

4、艺,请及时反馈给我们,我 们将不断对本规程进行完善,在此我们深表感谢。本规程自批准之日起执行本规程解释权归洛河发电厂生技部编制:李景阳、唐杰、徐健、张毅、徐柳、丁延军、蒋明达、陈红军、孙晓敏、高明、辛晓洁、刘朝安修订:黄广生、唐海中、李 雷、邱文伟、梁东初审:吴永权、王云进、审核:鲁叶茂、赵仕剑、兰汉平、刘冰、王鸣批准:顾生红批准日期:二0一年十月第一册第一章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工艺通则第一节总则第二节温度第三节压力第四节流量第五节物位检出元件和检测仪表第六节开关量仪表第七节特殊测量第八节火焰监视检出元件第九节执行器及执行机构第十节盘装显示仪表第十一节成分分析仪表(氧量)第十二节热控电源第十

5、三节 电气线路安装第十四节仪表管路及盘台第十五节 防护工作第二章热控仪表第一节温度仪表第二节压力仪表第三节流量测量物位测量第四节氧化错氧量计第三章热控阀门电、气动执行机构检修工艺第一节电动执行器第二节气动执行器第三节阀门电动装置第四章控制装置检修工艺第一节锅炉点火装置检修工艺规程第二节锅炉安全门控制装置第三节微机闪光报警器第四节 锅炉全炉膛火焰电视及汽包水位电视第二册第五章热控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检修工艺通则第一节总则第二节DCS的体系结构及组成第三节XDPS及WDPF系统结构及组成第四节 分散控制系统检修第五节分散控制系统各功能子系统的传动、试验第六章DEH(MEH)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检修

6、工艺规程第一节控制系统概述第二节工作站检修程序工艺规定第三节系统设备检修程序工艺规定第四节 系统应用(程序)功能检修程序工艺规定第五节系统设备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第七章XDPS-400分散控制系统检修工艺规程第一节系统概述第二节硬件检修第三节 远程处理单元应用(程序)功能检修第四节 异常处理的内容、步骤、质量标准第八章WDPF-n分散控制系统检修工艺规程第一节系统概述第二节硬件检修第三节远程处理单元应用(程序)功能检修第四节异常处理的内容、步骤、质量标准第九章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ET9检修工艺规程第一节系统概述第二节控制原理功能简介第三节使用说明:第四节故障显示及处理第五节检修流程与工艺标准第三

7、册第一章总论 1第二章热控仪表检修规程 11第一节温度测量仪表 11第二节压力测量仪表 18流量测量仪表 25液位测量仪表 33其它仪表设备 42第三章热控阀门、执行器检修工艺规程 52第一节二次风门电动执行器 52RQ(列电动执行器 58PS渊能定位器检修 62瑞基R原列电动执行机构安装检修 65一体化电动执行器 75第四章 辅助网络和PL讯控检修工艺规程 87第一节 辅网 87程控系统 91执行元件 102其它控制系统 108第五章 DCS、FSSS T/BSCS MCS(统检修工艺规程 114单元机组DC醛制系统 114机组公用DC醛制系统 120单元机组数据采集系统 123FSS源制系

8、统 129单元机组BSCS/TSC颗序控制系统 142单元机组MC院制系统 154单元机组DC舞作员站 178单元机组DCST程师站 183DEH MEH ETS TSI系统检修工艺规程 187DE银制系统 187ME腑制系统 194ETSIS制系统 197METSS制系统 201TSI监测系统 204大唐洛河发电厂热控专业检修规程一一目录第一章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工艺通则 第一节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集团公司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条例等有关文件,建立健全检修质量管理体系,使机组检修的施工、传动试验、质量验收等工作程序化、 规范化

9、、标准化。1.1.2 规范我厂热控计算机控制系统、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工艺标准,适应当前推行检修工程 业主负责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进行工程监理、质量 监督的需要,特制定此工艺规程。1.1.3 火电机组的检修是对长期运行的设备进行全面或部分检查、保养,采用修复、更换手段消除设 备缺陷,恢复其原有功能;通过技术进步对设备进行改造,提高设备的控制功能,改善设备技术性能, 确保设备长周期安全可靠运行。1.1.4 校验和调试用的标准仪器、仪表、必须合格,符合仪器、仪表等级规定。1.1.5 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测量、安装符合被测对象及介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单

10、体调校、回路调 校及系统传动技术指标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需要。1.1.6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测量设备、执行机构、电气线路检修,按照“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工艺规程”内容规定执行;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功能处理单元等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除按照国家颁布的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检修、验收标准执行外,还要遵守生产厂家规定的控制系统电子设备的工艺标准、技术规范。不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安装、软件装载、模件校验、系统调校等是有很大区 别的,要根据生产厂家具体的操作规范、技术要求进行。1.1.7 对隐蔽的热控检测元件(如孔板、喷嘴和温度计等)等一次元件,必须拆卸检查,并做好详细 的技术记录,待检验、检定、计

11、算合格后方可回装。1.1.8 高温、高压部件安装及焊接工作应遵照部颁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J56-79、(火力发电厂焊接篇)SDJ51-82的规定进行施工和检查验收。1.1.9 热控仪表及控制装置使用的各种接线号头、设备标牌等的文字应正确、清晰,防脱落、褪色。1.1.10 热控机柜与仪表盘台底部的电缆孔洞必须严密封闭,防尘、防火,必要时复盖绝缘胶皮。1.1.11 热控仪表在主设备投入运行前,应进行回路检验系统联调,其系统综合误差应符合要求。1.1.12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主设备投入运行前,应进行回路检验、传动试验、系统联调,质量验收其各项指标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1.1.13

12、 13热控自动调节系统在主设备投入运行后应及时投入运行,并作各项扰动试验, 其调节质量应符合“热工自动调节系统运行质量指标”要求。1.1.14 热控程序控制系统、工艺信号、保护联锁,应进行系统检查和传动试验,重要机组保护必须实际传动,确认正确可靠,方可投入运行。1.1.15 检修记录、测试报告、校验报告和传动试验报告等各种技术记录,应在检修过程中记录详细及时归档,更改的图纸和技术资料应整理完毕归档。1.1.16 热控设备检修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必须严格贯彻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1.1.17 建立制度:a、 岗位责任制度;b、检修工作票和验收制度;

13、c、现场定期试验、校验和抽检制度;d、现场巡回检查及清洁制度;e、试验用仪器仪表管理制度;f、热工设备缺陷和事故统计管理制度;g、工具、材料、备品备件管理制度;h、技术资料、图纸管理制度;i、技术考核培训制度;j、热工保护运行、试验、管理制度;k、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l、设备质量监督检查签字验收制度;mr热工技术监督告警制度1.1.18 资料档案:健全热工设备清册及技术档案资料,努力做到档案管理规范化、微机化。建立健全以下技术资料档案:a、热工检测仪表及控制装置设备的清册、台帐及出厂说明书;b、热工计量标准仪器仪表清册;c、热工检测仪表及控制装置系统图、原理图、实际安装接线图和电源系统图;d、

14、主要仪表测点实际安装图;e、流量测量装置(孔板、喷嘴)设计计算原始资料及常用部件的加工图纸;f、备用热工设备及零部件清册;g、各种技术改进图纸和资料;h、 DCS系统硬件配置清册;i、热工设备运行日志;j、热工设备缺陷及处理记录;k、热工设备异常、障碍、事故记录;l、机组热工检测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检定和试验调整记录;mr试验用标准仪器仪表维修、检定记录;n、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备份;o、 DCS系统使用、维修、故障及死机记录。1.1.19热控检修规程应包括:a、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调校规程;b、热工检测仪表及控制装置运行维护规程;c、试验用仪器仪表使用操作规程;d、安全工作规程;e、

15、施工质量验收规程。1.2 主要热控仪表装置及控制系统1.2.1 热控主要仪表1.2.1.1 锅炉:汽包水位,汽包压力,汽包壁温,主蒸汽压力、温度、流量,再热蒸汽温度、压力、主给水压力、温度、流量、排烟温度,烟气氧量,炉膛压力,磨煤机出口温度,煤粉仓煤粉温度、过热器 管璧温度,再热器管壁温度。1.2.1.2 汽机:主蒸汽压力、温度、流量,再热蒸汽温度、压力,各级抽汽压力,监视段蒸汽压力, 轴封蒸汽压力,汽机转速,轴承温度,轴承回油温度,推力瓦温度,排汽温度,调速油压力,润滑油压 力,供热流量,凝结水流量,轴承振动,发电机定子、转子冷却水流量,轴向位移指示,差胀,汽缸膨 胀,汽缸与法兰螺栓温度,发

16、电机定子线圈及铁芯温度;凝结器真空等。1.2.1.3 辅助系统:除氧器蒸汽压力,除氧器水箱水位,给水泵润滑油压力,高压给水泵轴承温度,汽 动给水泵转速、轴向位移、轴振,机械密封水温度;吸、送风机及电机轴承温度以及公用系统的重要检 测参数。1.2.2 热控主要保护1.2.2.1 锅炉保护:总燃料跳闸(MFT保护包括:炉瞠火焰保护,燃料全停保护,送风机全停保护,引风机全停保护,通风量低于25皴30琳护,炉膛压力保护,手动紧急停炉保护,机跳炉保护、汽包水位高/低保护、电跳炉保护。1.2.2.2 汽机、发电机保护:汽机轴向位移保护,汽机超速保护,润滑油压保护,凝汽器真空保护,高压加热器水位保护,抽汽逆

17、止门保护,汽机旁路保护,发电机断水保护,汽机轴系振动保护,炉跳机 保护,发电机跳闸保护、发电机断水保护,发电机跳闸保护。1.2.2.3 汽动给水泵转速、位移;除氧器器水位高、低保护,前置泵停保护。1.2.3 主要自动调节系统协调控制,汽包水位控制,主汽温度控制,再热器温度控制,主汽压力控制,送风控制,吸风控 制,汽轮机转速、负荷控制,汽机轴封压力控制,汽机旁路控制,汽机凝汽器水位控制,高、低压加热 器水位控制,除氧器压力及水位控制,二次风控制。1.2.4 主要辅助程序控制锅炉吹灰程序控制系统; 输煤程序控制系统; 空气预热器间隙控制系统;凝汽器铜管胶球清洗程序控制系统;精处理程序控制系统;补给

18、水程序控制系统,燃油泵房设备程序控制系统。1.2.5 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DCS西屋公司的 WDPF虹型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新华电站控制设备公司的 XDPS-400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1.3 检修工作内容1.3.1 控制设备进行全面(对已掌握规律的设备可以有重点地进行)检查、清扫、测量和修理。1.3.2 消除设备和系统的缺陷。1.3.3 进行定期的监测、试验和鉴定,更换已到期的、需要定期更换的零部件。1.3.4 对设备老化情况进行检查、修理、更换。1.3.5 主要参数检测装置、调节系统、保护装置、热工信号的一次元件检修、调校及其整定核对。1.3.6 隐蔽的热工检测元件(如:孔板、喷嘴,温度计保

19、护套管,推力瓦块温度元件,轴向位移、相 对膨胀、转速等探头)解体检查其磨损情况,并作出记录,归档保存。1.3.7 仪表管路、阀门及防堵装置吹扫及紧接头,重要仪表取源管路系统进行严密性试验。1.3.8 电、气动执行机构清洗,磨损情况检查,易损坏部件的更换及加注新润滑油。1.3.9 操作开关和按钮解体检查,接点清洗。1.3.10 保护继电器、输入/输出继电器接点烧损情况检查,动作电压及释放电压测试。1.3.11 显示仪表和变送器的检修、调校和易损件更换。1.3.12 热工信号装置传动检查。1.3.13 热工专用电源系统检查、试验。1.3.14 机柜、台盘、接线端子箱内部清扫卫生,电缆接线整理,端子

20、紧固。1.3.15 机、炉热控保护系统、程序控制系统、大(小)汽机电调控制等系统进行全功能模拟传动操作 检查,尤其对机组异常工况时使用的功能应着重检查。1.3.16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编程软件核对,软件备份。1.3.17 计算机控制系统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抗干扰测试及计算机控制逻辑传动试验。1.4 热控设备调校一般规定1.4.1 热控实验室环境指标:a )室内清洁、安静、光线充足;c )无振动和强磁场干扰;b )室温 203C;d) 相对湿度不大于 80%e)具有上下水设施;f) 校验用电源电压(交流 220V10%直流24V5%)稳定;g )校验用的气源压力为 0.7Mpa,无油、无水、干净气

21、源。1.4.2 校验用标准仪表和仪器应具有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其基本误差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的要求。1.4.3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单体调校1.4.3.1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安装前,应进行单体调校或检定,以保证仪表和控制装置本身的准确度,并符合使用要求。1.4.3.2 设备单体调校的“检验指标”、“质量标准”、等内容,若系指特定型号的,应根据仪表实际型号,参照规定,进行适当增减和修改。1.4.3.3 仪表单体调校的通用检验指标:a )外观完整无损、无锈蚀和划痕、名牌标志清楚、符合设计要求;b )内部机械固定件齐全、清洁、牢固、可动件动作灵活;c )内部电气插件无

22、松动、元件无发焦;d )电动执行机构信号回路绝缘电阻20MQ ,电动执行机构电源回路绝缘电阻 50MQ ;e ) 一般地区电动门电动机绝缘电阻1MQ ,潮湿地区电动门电动机绝缘电阻0.5MQ ;f )测量仪表绝缘电阻符合表3.3要求。g )调整电位器或调整螺丝、锁紧螺母等要紧固、并用漆点封;h )仪表用途标志清楚、试验记录字迹清楚、数据准确、项目齐全。1.4.4 热工测量和信号回路调试1.4.4.1 回路调试的“检验指标”、“检验方法和器具”等内容,若指特定测量和信号回路,应根据实际需要,参照规定进行适当增减和修改。1.4.4.2 回路调试的通用检验指标:a )设备铭牌、用途标志清楚、符合设计

23、要求;b )电源熔丝容量符合设计要求;c ) 接线正确率必须100%d ) 用500V兆欧表测量一般地区回路绝缘电阻1MQ ,潮湿地区回路绝缘电阻必须0.5MQ;e )信号电缆屏蔽层接地良好;f )热工仪表和信号回路在投入运行前,应进行调试,使其达到投入运行的要求;g )回路综合误差为回路中各单元仪表允许基本误差的方和根值;h )仪表气动管路吹扫,气源应干燥、洁净,无油、无水,压力不低于0.7Mpa,符合使用要求;I )调整螺丝或电位器的锁紧螺母须紧固、并用漆点封;j )试验记录字迹清楚、数据准确、项目齐全。第二节温度2.1 测温元件安装2.1.1 汽、水、油管测温元件a )测点位置环境无剧烈

24、振动,测点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检修方便,测孔位置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外,两测孔距离应D (被测管道外径)且大于200mmb )测温元件外观检查完好;c )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100MQ ;d )光谱分析,垫片材质必须符合表3.1要求;e )高温高压蒸汽测温热电偶或热电阻插入深度:D250 mmm寸,宜100 mm D500 mm寸,宜300 mm DD (被测管道外径)且200mmb )测温元件外观检查完好;c )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100MQ ;d )光谱分析,垫片材质必须符合符合表3.1要求;e )测温元件装配必须紧固、严密且无渗漏;f)在烟、风、煤粉管上插入深度:(1/31/2)D(D

25、 被测管道外径);煤粉仓测温元件安装应从顶部 垂直插入,按设计规定分层安装。g)测孔边缘光洁度应光滑无毛刺,保护罩凸边应迎着介质流向安装,固定要牢固;h)用风压试验方法检查插座安装严密性应无渗漏。i )烟、风、煤粉管道测温元件安装工艺流程为:插座复查确认-测温元件校验合格-测温元件安装一紧固密封一挂牌。2.1.3 测量金属壁温无固定装置的铠装热电偶a )测温元件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检查完好;b )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1000MQ *m,用欧姆表测量接地电阻,其值应符合设计要求;c )热电偶插入必须紧密、牢固,测点保温良好;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d )用校线工具查对线端连接必须正

26、确、牢固,接线号标志正确、清晰、不褪色;e )汽机内缸热电偶安装与缸壁固定应牢固,汽机内缸热电偶的引出线出口密封应严密、无渗漏,校验合格;f)固定装置与被测金属壁表面光洁程度应光滑、无毛刺,焊接应严密、牢固。g)工艺流程:热电偶检验合格一复测测点部位表面测孔一打光金属表面或测孔内壁一复测绝缘电阻与极性一安装固定装置一安装热电偶-复测绝缘电阻一整理、排列固定热电偶一出线口密封一挂牌。h)工艺方法:核定金属壁测点部位-打光金属壁测点表面一安装焊接固定支架-安装热电偶-复测接地电阻(对接壳式铠装热电偶)-保温一挂牌。2.1.4 测量金属壁温带可动卡套装置的铠装热电偶a )检查测温元件型号规格符合设计

27、要求,外观检查完好;b )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1000MQ *m,用欧姆表测量接地电阻,其值应符合设计要求;c )插座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焊接应牢固,热处理符合(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焊接篇。d )插座材质符合设计要求;e )在过热器管壁上垂直安装保护管材质用不锈钢,过热器管壁上垂直安装保护管弯曲弧度130,保护管长度应伸出炉顶护板;f )铠装热电偶卡套装置安装应牢固,热电偶插入保护套管必须与过热器管壁接触紧密、牢固;g)接线端连接必须正确、牢固,线号标志正确、清晰、不褪色。h)工艺流程方法:热电偶检验合格一核定测点部位一打光测点表面一安装保护套管一复查热电偶 型号规格-复测

28、绝缘电阻及极性一安装插入热电偶一安装卡套装置并紧固一测接地电阻一挂牌一接线。2.1.5 测量金属壁温的专用热电阻a)测温元件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检查完好无损伤;b )用100 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Pt电阻绝缘100MQ , CU电阻绝缘50MQ ;c )推力瓦测温元件测孔直径偏差应0.2d(热电阻外径),测孔边缘靠乌金面距离应为0.5mm,测孔深度应在2530mmd )测温元件引出线的材质应耐油、耐温绝缘线;引出线焊接固定,导线固定留有余量,标志牌正确、清晰、不褪色;e )轴承测温元件与轴承座螺纹应一致,测温元件插入深度符合设计要求;用校线工具查对线端连接必须正确、牢固,接线号标志正确

29、、清晰、不褪色;f)电机绕组测温元件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符合制造厂规定,测温元件的电阻值及线路电阻必须符合制造厂规定。2.2 测温元件及仪表调校2.2.1 测温元件调校2.2.1.1 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调校。a)使用仪器:标准温度计和恒温槽;b )用比较法调校,室温点读数误差必须w允许基本误差,示值误差必须w允许基本误差绝对值, 回程误差必须w允许基本误差绝对值;c)上升、下降全行程示值动作必须指针无跳动或卡住现象、示值平稳;d)将信号指针整定后,改变恒温槽温度校对信号动作误差必须w允许基本误差绝对值,用校线工具查对接点接触良好。e) 一般检查:表盘上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应保持透明,不

30、得有妨碍读数的缺陷。零部件的保护层影牢固、均匀和光洁,不得有锈蚀和脱层。表盘上的刻度线、数字和其他标志应清晰准确。5.2.1.2 热电偶、铠装热电偶检定5.2.1.2.1 构成热电偶的电极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GB2903-1998的要求。热电偶焊点应牢固,表面光滑,无气孔,焊点的直径约为电极的2倍。不应有机械损伤、裂纹、气孔、腐蚀和脆化变质,极性标志、型号及用途标志清楚符合设计。5.2.1.2.2 用500V兆欧表测量热电偶绝缘电阻100MQ ,铠装热电偶绝缘电阻1000MQ .m。5.2.1.2.3 用比较法检查热电偶性能,使用仪器:管式炉和标准钳铐一钳热电偶。a) I 级钳铐 10-钳(

31、S):误差为士 1 或 1+0.003 (t-1100 );b) n 级钳铐 10-钳(S):误差为土 1.5 或 0.00251t| ;c) n级钳铐 30-钳铐6 (B):误差为土 1.5或 0.00251t| ;d) 出级钳铐30-钳铐6 (B):误差为 4或 0.005|t| ;e) I级铜一康铜(T):误差为土 0.5或 0.004|t| ;f)n级铜康铜(T):误差为土1 或 0.00751t|;g)出级铜一康铜(T):误差为土1 或0.00151t|;h)I级铁康铜(J):误差为土1.5 或 0.004|t|;i )n级铁康铜(J):误差为土2.5 或 0.00751t|;j )

32、 I级馍铭一康铜(E)、馍铭一馍硅(K)、馍铭硅一馍硅(N) k) n级馍铭一康铜(E)、馍铭一馍硅(K)、馍铭硅一馍硅(N)出级馍铭一康铜(E)、馍铭一馍硅(K)、馍铭硅一馍硅(N)误差为土 1.5 或土 0.004|t|;误差为土 2.5 或土 0.00751t|;误差为土 2.5 或土 0.15|t| 。5.2.1.3 热电阻、铠装热电阻检定5.2.1.3.1 用100V兆欧表测量 Pt绝缘电阻100MQ ,测量Cu绝缘电阻50M1Q ,检查感温元件装配 无短路、开路;感温元件不得破裂,不得有显著的弯曲现象(不可拆卸的热电阻不作此项检查);保护 管应完整无损,不得有凹痕、划痕和显著锈蚀;

33、外表涂层应牢固;热电阻应有铭牌并具有以下标志:制 造厂或商标、型号、分度号、允许偏差等级、使用温度范围、出厂日期及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5.2.1.3.2 用比较法测试 Ro标称电阻误差,使用仪器:水槽与二等水银温度计a) A 级 Pt100 (R=100Q )钳热电阻误差为土(0.15+0.0021tl ) C;b) B 级 Pt100 (K=100Q)钳热电阻误差为土(0.3+0.0051tl ) C;c) Cu50 (R=50Q)铜热电阻必须土( 0.3+0.0061tl ) C;d ) A级钳热电阻的 R100/R0电阻比值:1.3850 0.0005 ;e ) B级钳热电阻的 R1

34、00/R0电阻比值:1.3850 0.0012 ;f) 铜热电阻的 R100/R0电阻比值:1.428 0.002。2.2.2温度测量仪表调校2.2.2.1 温度变送器调校a)按制造厂规定的接线方式和方法进行检验输出电流符合制造厂规定,热电偶温度变送器断偶保护输出电流最大,热电偶温度变送器冷端温度补偿误差w允许基本误差绝对值;b)输入信号检查零点迁移符合工艺规程对测量的要求,检查示值误差必须w允许基本误差,回程误差必须w允许基本误差绝对值。2.2.2.2 测温辅助装置检验2.2.2.2.1 外观无撕裂、短路,型号、极性标志清楚。2.2.2.2.2 热电偶补偿导线性能检验a)检验普通SC型(配S

35、热电偶):误差为土 5C;检验精密SC型(配S热电偶)误差为土 2.5 C ;b )检验普通KCH及KX型(配K热电偶):误差为 2.5 C;检验精密KC型及KX型(配K热电偶): 误差为 1.5 C;c )检验普通EX型(配E热电偶厂 误差为 2.5 C;检验精密EX型(配E热电偶广 误差为必须土 1.5 C ;d )检验普通JX型(配J热电偶):误差为 2.5 C;检验精密JX型(配J热电偶):误差为土 1.5 C;e )检验普通TX型(配T热电偶):误差为 2.5 C;检验精密TX型(配T热电偶):误差为土 1.5 C;f ) 检验普通NC及NX型(配N热电偶):误差为 2.5 C;检验

36、精密 NC及NX型(配N热电偶):误 差为土 1.5 C。3.2.2.2.3冷端补偿盒及冷端恒温箱检验a)检3会S分度号冷端补偿盒平衡点误差、补偿范围内误差必须符合制造厂规定;b )检3K分度号冷端补偿盒平衡点误差、补偿范围内误差必须符合制造厂规定;c )检3E分度号冷端补偿盒平衡点误差、补偿范围内误差必须符合制造厂规定;d)通电检查冷端恒温箱恒温误差符合制造厂规定。2.2.3 温度测量回路调试a )热电偶工作端加热检查热电偶测量回路极性正确,用校线工具查对切换开关接触良好,观察切 换开关标志清楚;b )用单臂电桥测量热电偶、热电阻数字或电子显示表输入端外部电阻许可值符合制造厂规定;用 单臂电

37、桥测量显示调节仪表输出端外部电阻许可值符合制造厂规定;c )温度测量回路加模拟电量信号检查回路综合误差必须w允许综合误差;d )记录仪表打点、划线、走纸符合JJG74 - 92的规定;e )显示仪表阻尼特性、报警动作值符合工艺流程要求;f)施加模拟电量信号检查巡测显示、报警、记忆及自检功能运行正常。第三节压力3.1 测量装置及就地仪表安装3.1.1 汽、水、油管路压力取样装置a)汽、水、油管路压力取样装置的测点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测孔应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外;压力与温度测孔的位置按介质流向,压力测孔必须在温度测孔前,压力与温度测孔的距离应D (被测管道外径)且200mm在倾斜或水平管上测孔方向

38、,对蒸汽管测孔应在水平中心线以上或以下 45o夹角内,对 气体管道测孔应在水平中心线以上,对液体管道测孔应在水平中心线以下45o夹角内;b)取源装置的取压短管(或压力插座)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测孔光洁度应光滑、无毛刺,测孔直 径与取压短管(或压力插座)内径偏差应 0.5-1mm,取压短管(或压力插座)(或压力插座)垂直偏差w 2mm取压短管(或压力插座)插入管内位置与管内壁必须平齐,焊接及热处理应符合(火电施工质量检 验及评定标准)焊接篇c)取源阀门位置要求维护操作方便,进出口方向正确,安装固定要求端正牢固,与管路连接应牢固、无渗漏,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垫片材质符合表3.1要求。3.1.2

39、烟、风、煤粉管道压力取样装置a)测点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且维护方便,测孔应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外,两测孔的距离应=D(被测管道外径)且200mm测孔位置要求左右侧对称;b)取源装置测孔直径与取压管内径偏差应0.5-1mm ,测孔光洁度必须光滑、无毛刺;分离器取源装置垂直偏w 0.5mm差炉墙取压管伸入位置与炉墙内壁必须齐平,炉墙取压管倾斜度 3045,焊接应符合(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焊接篇工艺要求,且严密不漏。3.1.3 风压防堵装置安装a)测点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维护检修方便,两测孔的距离应=D (被测管道外径)且200mmb)取源装置安装角度和方向必须符合制造厂规定,接长管伸入设备

40、(管道)内的位置与设备(管道)内壁必须齐平,焊接应符合(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焊接篇工艺要求。表3, 1垫片材质的选用垫 片适用范围各类材 料压力(X 0.098Mpa温 度(C)介 质纸垫表壳纸120油、水橡胶垫天然橡胶6-60-100水、海水、空气普通橡胶板(G4-329-66)-40-60水、空气夹布橡胶垫(GB583-65)夹布橡胶6-30-60海水、空气软聚氯 乙烯垫软聚氯 乙烯垫 1660稀酸、酸溶液、具有氧化 性的蒸汽及气体聚四氯 乙烯垫聚四氯乙烯板(HG2-534-67)30-180-250浓酸、碱、溶剂、油类、 抗燃油橡胶石棉垫高压橡胶石棉板 (JC125-66)中压橡

41、胶石棉板 低压橡胶石棉板6040 15450 350 220空气、压缩空气、蒸汽、 惰性气体、水、海水、酸、 盐耐油橡胶石棉板(BG539-66)40 400油、汽油、溶剂、碱类缠绕垫片 (JB1162-73) 金属包平垫 或波形垫 (JB1163-73)金属部分:铜、铝、08钢、1Cr13 1Cr18Ni9Ti非金属部分:石棉带、聚 四氯乙烯板4040同垫660同金属平垫 抗燃油3.1.4 就地压力指示仪表3.1.4.1 指示仪表a)检查安装环境无剧烈振动及腐蚀性气体,安装地点操作维护方便,环境温度为5-45 C为宜;压力表型号规格符合设计;b) 压力表中心距地面高度宜 1.11.5m ;成

42、排安装压力表中心高差w 3mm表间距偏差w 5mm安 装固定端正牢固,测量介质温度大于 70c必须加装U型管或环型管,管路长度小于 3mm、须加装U型 管或环型管;表头与管路连接必须无渗漏、无机械应力垫片材料必须符合表 3.1要求。3.1.4.2 带信号接点指示压力表a )安装环境震动较小,无腐蚀性气体,环境温度为5-45 C为宜, 安装地点,便于调整维护,表型号规格符合设计;b)压力表中心距地面高度宜 1.11.5m ;成排安装压力表用尺测量中心高差w 3mm表间距偏差w 5mm;安装固定端正、牢固,成排安装应排列整齐;接点动作必须灵活可靠,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必须1MQ;接头与芯子

43、中心一致,接头连接必须无泄漏,无机械应力,垫片材料必须符合表3.1要求;被测介质压力波动大的应加装阀后缓冲装置,测量介质温度大于70 c必须加装U型管或环型管,管路长度小于3mm、须加装U型管或环型管;c)用校线工具查对线端连接必须正确、牢固,接线号标志正确、清晰、不褪色。3.1.5 带信号接点差压指示表a)安装环境震动小,便于调整维护,无腐蚀性气体,环境温度小于60 C;差压表型号规格符合设计,压力表中心距地面高度宜1.11.5m ,成排安装压力表用尺测量中心高差w3mm表间距偏差w 5mmb)接点动作必须灵活、 可靠,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必须 1MQ ;接头连接必须方向正确、 无渗

44、漏、无机械应力,垫片材料必须符合表3.1要求;c)用校线工具查对线端连接必须正确、牢固,线号标志正确、清晰、不褪色,铭牌标志正确、清 晰。3.1.6 就地差压变送器a )安装环境无剧烈振动和电磁场、周围无腐蚀性气体存在,环境温度555 C ,相对湿度w 80%外观完整、无损,型号规格符合设计;b )安装位置符合设计,分层布置必须有防水措施,安装地点与测量距离3m S 0.45的孔径(d),偏 差士 0.0005d ;喷嘴出口侧边缘应锐角尖锐; 环室内径尺寸:为(11.02 ) D;孔板方向与环室出口一致;表3.2 孔板、喷嘴和文丘里喷嘴要求的最短直管段长度直径比3 节流件上游侧阻流形式和最短直

45、管段长度节流件下 游最短直 管段长度 (包括本表 左面所有 阻流件)单个90 弯头或三 通(流体只 从一个管 流出)在同一平 面上的两 个或多个 90弯头在不同平 面上的两 个或多个 90弯头渐缩管 (在 1.5D 至3D的 长度内由 2D变为D)渐缩管(在1D 至2D的长度 内由0.5D变 为D)截止阀全 开全孔球阀 或闸阀全开0.2010(6)14(7)34(17)516(8)18(9)12(6)4(2)0.2510(6)14(7)34(17)516(8)18(9)12(6)4(2)0.3010(6)16(8)34(17)516(8)18(9)12(6)5(2.5)0.3512(6)16(

46、8)36(18)516(8)18(9)12(6)5(2.5)0.4014(7)18(9)36(18)516(8)20(10)12(6)6(3)0.4514(7)1(9)38(19)517(9)20(10)12(6)6(3)0.5014(7)20(10)40(20)6(5)18(9)22(11)12(6)6(3)0.5516(8)22(11)44(22)8(5)20(10)24(12)14(7)6(3)0.6018(9)26(13)48(24)9(5)22(11)26(13)14(7)7(3.5)0.6522(11)32(18)54(27)11(6)25(13)28(14)16(8)7(3.5)

47、0.7028(14)36(18)62(31)14(7)30(15)32(16)20(10)7(3.5)0.7536(18)42(21)70(35)22(11)38(19)36(18)24(12)8(4)0.8046(23)50(25)80(40)30(15)54(27)44(22)30(15)8(4)表3.2续表对于所有阻流件上游侧最短直管段长度的直径比直径比大于或等于0.5的对称骤缩异径管30(15)3直径比小于或等于0.03 D的温度计套管和插孔5(3)直径在0.03 D和0.13 D之间的温度计套管和插孔20(10)注:1.表列数值为于节流件上游或下游和各种阻流件与节流件之间所需要的最短

48、直管段长度。2 .不带括号的值为“零附加不确定度”的值。3 .带括号的值为“ 0.5%附加不确定度”的值。4 .直管段长度均以上下游管道内径D的倍数表示,它应从节流件上游端面量起。b )节流件上下游直管段直管段长度符合表3.4要求,横截面应是圆形、无突变,上游10D和下游4D管段内壁表面应清洁、无垢、无凹凸和沉淀物。管径误差:上游侧必须在土0.3%,下游侧必须在土2%(分别在上游侧管段 0D 0.5D及下游侧管段0n 2D处的垂直、水平方向用卡尺测量管子内径,再用 注公式计算);c )节流件安装方向必须正确,节流件与管道轴线误差必须w0.0025D/(0.1+2.3 3),节流件端面与管道轴线

49、垂直度1;垫片材质符合表 3.1要求,垫片厚度应在0.12mm,垫片内径应在垫片压紧后不 得突入管道内,严密且无渗漏;d )取压短管、冷凝器、阀门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材质符合设计要求;测量蒸汽介质在水平或倾斜管上的取压点应在管道水平中心线上部45夹角内,测量气体介质在水平或倾斜管上的取压点应在管道上部,测量液体介质在水平或倾斜管上的取压点应在管道水平中心线下部45夹角内;阀门安装位置应维护操作方便,阀门进出口方向应正确,阀体安装固定应端正、牢固,阀门成排安装间距应均匀,阀门成排安装高差W 3mm阀门与管路连接应牢固、无?t漏,垫片材质符合表3.1要求;两冷凝器安装高度差必须w 2mm焊接及热

50、处理应符合焊接及金属试验工艺要求。注:d一孔板开孔内径,D管道内径;3 一为孔板内径与管道内径之比值3 = d/ D 。管径误差计算公式(D的平均值-D) / D的平均值x100%式中:D的平均值一管道内径的平均值。例如:上游侧D 的平均值=(0 D +0 D” +0.5 D +0.5 D )/4式中:0D、0.5D一指上游侧0D、0.5 D管段处垂直方向管子内径实测值;0D7、0.5 D 一指上游侧0 D、0.5 D管段处水平方向管子内径实测值。4.1.2 组合式长径喷嘴a )喷嘴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尺寸符合制造厂规定,测量装置前、后直管段符合表3.4要求;b )喷嘴测量蒸汽介质在水平或倾

51、斜管上的取压点应在管道水平中心线上部45o夹角内,测量液体介质在水平或倾斜管上的取压点应在管道水平中心线下部45o夹角内,方向安装正确,焊接应符合焊接及金属试验工艺要求。4.1.3 均速管流量计a )型号规格、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尺寸符合制造厂规定,外观应无伤残,应符合设计要求;b )动压孔的取压孔方向必须朝介质流向,静压孔的取压孔方向必须背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与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动压孔中心线与管道中心线重合,均速管前、后直管段长度符合制造厂规定,安装严密、无渗漏。4.1.4 翼型测速管a )型号规格、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尺寸符合制造厂规定,外观应无伤残,装置前直管段长度0.6D(D为管道当量直径),装置后直管段长度0.2D(D为管道当量直径);b )装置中心线与风道中心线必须重合,同一测点装两个及以上测速管,静压孔在风道同一横截面上,对称中心线与气流方向必须平行。c)测速管与风道连接,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在垂直风道安装时,其测量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