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共6页)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55659200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摘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人类数千年历史智慧的结晶和理想境界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本文从现阶段我国的环境质量状况,以及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渐进认识过程,对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进行思考和论述,以期实现人与现实的协调发展。关键词:环境质量,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关系到人类进一步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全社会急需研究的重大问题。单就对我国而言,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为主要任务,长期粗放型经济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经济

2、发展与自然环境恶化的矛盾十分激烈,例如近年来困扰全国的雾霾问题。但是,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所有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中国梦的实现更加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作为物质基础,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会使实现中国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因此,在这严峻形势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求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途径,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环境质量令人堪忧从时间角度纵向的来看,改革开发以来的三十多年,我国在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环保的理念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改变,相应的环保法律法规与措施也相继提出和落实。如1992年,我国政府在巴西召开

3、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中,报告了我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主要对策,其中包括“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开展国土开发整治、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之中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立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战略、坚持以强化管理为中心的环保工作方针和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与国民环境教育”。这一系列实施至今,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已经有所缓解,局部地区环境得到改善。但是从现状看来,我国的环境问题依然非常严重,特别是城市环境质量以及近年来困扰全国人民的雾霾问题。就2014年全国环境质量状

4、况为例。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8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开展了水质监测,、劣类水质断面分别占3.4%、30.4%、29.3%、20.9%、6.8%、9.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春季、夏季和秋季,全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达到52280平方千米、41140平方千米和5736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全国近岸海域301个国控监测点中,一、二、三、四、劣四类海水分别占28.6%、38.2%、7.0%、7.6%、18.6%,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20

5、14年全国有470个城市(区、县)开展降水监测,酸雨频率平均为17.4%,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达44.3%,酸雨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比例为26.6%,并且降水pH年均值低于5.6(酸雨)、低于5.0(较重酸雨)和低于4.5(重酸雨)的城市比例分别为29.8%、14.9%和1.9%。而且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重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呈现一定的局域性。除上诉环境质量状况之外,2014全年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剩余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三大重点地区2014年

6、,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93g/m3,超过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m)浓度限值国家标准的2-6倍(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m)浓度限值国家标准为15-35g/m3),仅张家口市达标,其他12个城市均超标;PM10年均浓度为158g/m3,13个城市均超标;O3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为162g/m3,同比上升4.5%,有8个城市超标。全年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数最多,其次为PM10和O3。长三角区域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60g/m3,超过国家标准1-4倍,仅舟山市达标,其他24个城市均超标;PM10年均浓

7、度为92g/m3,有22个城市超标;O3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为154g/m3,同比上升6.9%,有10个城市超标。全年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数最多,其次为O3和PM10。仅有珠三角区域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42g/m3,略高于国家标准,有3个城市达标;PM10年均浓度为61g/m3,同比下降12.9%,仅肇庆市超标,其他8个城市均达标;但是O3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也有156g/m3,同比上升0.6%,有4个城市超标。全年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数最多,其次为PM2.5。由此可见,全国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大部分城市空气污染

8、物爆表,因此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其中京津冀区域的PM2.5指数为三大重点地区之最,极易诱发雾霾天等极端污染天气。这主要是因为在大城市中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等首要污染物聚集所致。而且,京津冀区域都是产能大省,长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使得大量的能源浪费和污染物的生成,此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的大量消耗也是产生PM2.5这类大气污染物的主要原因。但是,今年我国还将继续保持7.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目前解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两者循环有序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二、 人与

9、自然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占据着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位置,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有精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人类对自然充满恐惧,受限于自然支配”的阶段。原始人类缺乏对自然深刻认识,只能通过各种原始宗教仪式来祈求上天的保佑,以求一日温饱的同时避免疾病、野兽的肆意侵害,人类活动完全受制于自然支配,。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 ;第二阶段为“人类有意识轻微干预自然,二者处于相对和谐状态

10、”的阶段。伴随着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文明时代人类认识的进化,人们摒弃了以牲畜意识看待自然的状态,而替代以意识基础上的自然现象解读和改造。由于此时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足以应对人类对自然界的轻微干预,故二者处于相对和谐状态。马克思对此说过“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第三阶段是“人类无限度征服和统治自然”的阶段。由于科技在人类生产劳动中的普及运用和陆续爆发的两次工业技术革命,使得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同时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也不断提高。以至于膨胀的人类中心主义谬论一发不可收拾,从此进入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度征服和统治阶段。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生态危机的凸显就是人类肆意毁坏

11、、奴役自然的最有利的证据之一,尤其是全球性的人口急剧膨胀和大规模无序的人类活动导致自然资源短缺,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等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的环境困局。而第四个阶段便是“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阶段。马克思合理科学的论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辨证关系,“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

12、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在这个阶段,人类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人化自然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由此可见,自有人类活动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是密不可分,但人真正认识到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却要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充分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第四个阶段,促进人与以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概念这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可分割性,人与自然乃是一

13、体两境,不可肆意分割。一则人深刻依赖于自然万物,马克思认为,外部环境优先于人类。二则,自然本就是先于人存在与世间;人实践活动也都以自然为基础。自然界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而且,人本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离开自然人类就无法生存。“人也是由分化产生的。不仅从个体方面来说是如此从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所产生的最复杂的有机体,而且从历史方面来说也是如此”。在这里,马克思主义不仅说明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还说明白从有了人,便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14、。自然对于人的这种母体性无疑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前提。其次,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中介是劳动。马克思主义提出:实现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就是人类的劳动,人是通过劳动和人周围的自然发生关系的;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不断的改造自然,支配自然。从而创造了一个“人化的自然界”。而人类在运用工具改造自然界的劳动过程中也不断改变和推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状况。“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然的活动来中介、 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而人类凭借劳动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改造,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变

15、革自然所引起的后果是多元的。既有在短期内就会出现的,也有要滞后很长时期才会出现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有建设性的,也有破坏性的。恩格斯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进一步认为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自然方面的结果,还表现社会方面的后果。他说,16世纪马铃薯传人欧洲,既带来了新食物,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灾民长期以马铃薯为主食,营养不良,容易感染结核病。1847年爱尔兰有100万人因此

16、死亡,200万人逃到海外。因此,可以看出人与自然之危机也就是人与人之危机。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和谐共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任何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行为都将遭到自然无情的报复。但人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却是在与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经受了长期痛苦的体验后才逐渐获得的。恩格斯明确提出,人类不要去统治和主宰自然,人始终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人类不应扮演掠夺者、索取者,而应是自然的建设者、耕耘者。恩格斯提醒人们: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要防止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和

17、谐相处,协调一致。三、 保护环境的现实意义我国早在1989年12月26日便颁布和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此后经历进行了多次修改,并在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于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环保法修订案,法律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被专家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说明保护环境对当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保护资源环境的需要。我国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

18、很好的成绩,但经济数字的背后,却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虽然我国地大物博,总体资源拥有量较大,但13亿人口的庞大基数却使得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并且由于“大干快上”等历史原因的影响,加之生产力水平不够高,以往走一条粗放型的发展道路,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比较严重。我国想要继续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就必须特别注意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问题,建立节约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理念回馈生态危机的基础力量,通过对人与自然不和谐现状的剖析,我们

19、意识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的强度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依靠自身修复能力的限度。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矛盾深化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错位,不断的挑战自然规律。长久以来,人类始终以自我为中心,走人类中心主义的路线。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其他存在物都无内在价值,只有工具价值。近代以来由于科技快速进步,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走向了极端,对自然的危害日益明显。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巢臼,是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在极力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今天,我们人类只有只有摆正在自然界的地位,尊重自然规律,重塑人与自然关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才能正常安全的繁衍生化下去。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需要走可持续发

20、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实质就 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 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现在所遇到的问题,从深层次上看是传统发展的直接 产物。这种发展是短期行为,为长远发展埋下了很多隐患。要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思路,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同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此外,消费行为作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一环,多年来我们强调刺激消费,而对合理引导消费和生活方式则做的比较少,造成不小的负效应,危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如挥霍性消费、超豪华型消费越来越多,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还产生了大量生活垃圾。由此还助涨了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风气,造成恶性循环,必然不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在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经济的发展必须上升到人文境界,大力倡导人文精神,这样才能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