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02

上传人:shich****u123 文档编号:55581621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完整word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0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完整word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0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完整word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0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0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1.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点: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 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难点: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 按劳分配的概念;理解: 按劳分配的定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 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运用: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例说明坚持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 思想觉悟方面 通过本框题的学习, 使学生树立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而能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

2、、政策。【重点及解决办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起来的必然性: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 这个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对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这种分配制度与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 用。【难点及解决办法】1、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和按

3、生 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材对这一点的分析比较抽象, 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应当从生 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分析, 注意理清内在逻辑关 系。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三点来理解: 第一,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受社会主义的影响,已不 同于一般的私有制经济。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运行,同非公有制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在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外的异已力量, 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今后还要继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 发展。复习旧课提问

4、上课时的复习题( 1 1)( 3 3)题。(因这两题与要讲的新课联系密切)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 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归根到底, 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部 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教师提问)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劳动者在生产中 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

5、何。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决定其它两个方面。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要求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呢?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有关知识。讲授新课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注:此问题很重要,但总体上讲难度不大,可采用阅读讨论法,教师对重点内容作补充说 明)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4242 页第 3 3 段 第 4343 页第 3 3 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 1)什么是按劳分配? 2 2) 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归纳)1 1、按劳分配及其客观必然性(板书)(1 1) 什么是按劳分配(板书)教师讲解)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6、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 社会以劳动为尺度,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要注意两点:作为按劳分配的依据。 比如,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虽也是多劳多得, 但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按劳分配的特定含义。社会以劳动为尺度, 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 这表明“社会”将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种必 要的扣除后, 剩下的那部分, 按照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为标准进进分 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按劳分配同不劳而获是根本对立的。 在按劳分配的条件下, 有劳动能力的人要取得收入, 就 必须参加劳动,而不能游手好闲。如果有劳动

7、能力的人不劳动而参与分配,就会产生剥削, 就违 反了按劳分配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划书第4242 页第 3 3 段)按劳分配的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在其它所有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劳动者直接为自己或为其他个人提供的劳动,也不能差别, 使它不能反映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中实际支出的劳动量的差别。 平均主义是违背按劳分配 规律的,必然操作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板书并划书第 4242 页第 4 4 自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一一可能性

8、。(板书并指导划书第 4242 页第 5 5 自然段)(提问)为什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功分配的前提,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因为在生产关系中,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决定的方面, 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 谁占有了生产资料, 谁就在生产过程中居于 支配地位, 产品的分配也必然是按照有利于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原则进行。所以,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产品。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劳 动产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性。同理,迄今为止, 一切剥削阶级,无论是奴隶主、封建地

9、主,还是资本家,之所以能够无偿地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 动或剩余产品, 都是由于它们独占了生产资料这个在生产中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广大劳动者只能处于被统治、被剥削的地位。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清单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一一必要性。(板书并划书第4242 页倒数第 1 1 自然段)(教师讲解)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数量, 正如恩格斯所说:“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在原始的公有制下,由于生产力极低, 可分配的消费品数量极少, 只有在实行在体平均的分配, 才能使公社成员得勉 强维持自下而上和延续后代, 否则将导致公社成员大

10、量死亡, 极大地影响公社共同体的生存。 因 此,产品大体平均的分配,就是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条件下,体现原始社会公有制的要求,符合公社成员共同利益的唯一可行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还没胆达到极大丰富的强度, 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个方面的需要, 所以还不具备 实行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提物质条件。 在条件不具备时, 勉强去搞按需分配, 必然变成平均主 义,这保能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妨碍生产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板书并划书第4343 页第2 2 自然段)(教师讲解)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按劳分配同平均主义也是

11、根本对立的主张平均主义的人总是想方设法人为地缩小劳动收入A.A.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 因而劳动者能够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社会脱胎出来的, 它必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留着旧社会的痕迹。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 立虽然已经消灭,但它们这间的重大差别依然存在。因此, 在社会主义社会, 劳动绪言向社会提 供的劳动在质和量上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别。B.B. 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只是谋生的手段,人们还要靠劳动来取得 收入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收入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自己生活的好坏, 这样, 人们自然要求把自 己的

12、劳动同劳动收联系起来。 可见,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别, 不能实行平均 分配,只能按劳动分配。(提问)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们,会导致什么结果(看书第 4343 页“议一议”)(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干和不干一个们, 干多干少一个们,干好干坏一个样”是平均主 义的表现。平均主义必然养“懒汉”, 导致人人都不努力工作。 从一个社会来说,如果人人都没 有劳动热情,都不愿意多付出劳动,这个社会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因素, 是能动性因素。 分配制度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表明它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最终会导致 普遍的贫穷。 这从反面告诉人们

13、, 在社会主义阶段, 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教师讲解)实行按劳分配的优越性(意义)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实行按劳分配,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有力 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上所述, 从实行按劳分配的可能性、 必要性和直接原因及优越性中,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 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指导划书第4343 页第 3 3 自然段粗体字)(引导过渡)在我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此外

14、 还存在着其它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板书)(教师讲解) “在我国现阶段, 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分配,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等。” (指导划书第 4343 页第 3 3 自然段)1.1.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板书)(教师讲解)对这个问题应分三层去把握:含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是同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个体劳动者运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指导划书第 4343 页第 4 4 自然段)特点:看书第 4343 页的“想一想”:“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和按劳分配有

15、什么不同?”这就是说, 由于社会主义是从旧(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个体劳动者的收与按劳分配不同。个体劳动者的经济收虽然是劳动收入,但不属于按劳分配。这是因为,按劳分配是以公有制为前提的对公有制劳动成果的分配关 系。离开了公有制和联合劳动,便不存在共同所有制有制的产品,也就根本谈不上按劳分配。个体劳动者提收入虽是劳动所得,但是,他们是自产自得, 即按照自己产品的价值,直接从市场取得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和上交税金外即为自己的劳动收。)个体劳动者一般不剥削他人,但他们的个人收入不仅与自己的劳动相联系,而且受他们拥有的生产资料多寡优劣的影响,这与按劳分配也是根本不同的。政策: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

16、种重要的非公制经济。“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到国家的保护”。思考: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和按劳分配有什么不同?按劳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个人或家庭占有社会将个人消费品分配缎给劳动者个人所得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客体是个人消费品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不仅仅用于个人消费2.2. 按生产要素分配(板书)(教师讲解)所谓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济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它包括劳动动力、土地、资本、机器设备、技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资本、技术、土地、劳动 力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指导划书第4343 页倒数第 2 2 自然段)在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

17、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情况请看书第4343 页下段第 4444页上段的辅助文。资本要素收入包括: 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 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 股息分 红和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技术、住处要素收,是指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 土地要素收入,是指出租土地、记屋取得的收入。劳动力要素收入,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此外, 在公有制经济中, 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 从社会保障制度中取得的 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的收入。(引导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个 人消费品分配

18、的基本原则。 引外还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资本、 技术等生产要素分 配等。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为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我国现阶段,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 (板 书)(注:从复习旧课中导出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提问)构成生产关系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生产关系是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即生产资料的所有 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教师归纳)回答正确。,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然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

19、发展状况 决定分配方式。所以,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上盾,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原因是: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板书并划书第 4444 页第 6 6 自然段第 1 1 行) (教师讲解)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 不可能实行单一 的分配方式。 这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 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提问)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即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决定 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

20、 谁占有生产资料, 谁就在生产过程中 居于支配地位, 产品的分配也冰必然按照有利于生产资料占有者提原则进行。 所以生产资料所有 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分配方式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由此我们可以推出, 所有制结构决定 分配结构,所胆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即: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 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第二个原因是: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板书)并指导 划书第 4444 页第 7 7段第 1 1 行)(教师讲解)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 主体。但与此同时,在公

21、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着多种非公有制经济, 使劳动者的收入来源多样 化,因而也就必然会存在多种非按劳分配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才能坚 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 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才能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增强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引导过渡)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分配理论上的新突破。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板书并划书第 4444 页下段第 1 1 行) 注:对此问题,因还没有讲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这是本课第二节的内容),故只能由教 师作一般的简要分析。 (

22、教师讲解)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同样,一切符合三个“有处于”的分配方式也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存在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提多种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 自发挥了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必须承认各种生产要素 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庆的收入是合法的, 使生产要素的贡献成为确定收入份额的 依据。这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分配体制, 一方面能激励要求投入者更多地投入的积极性, 如在 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中, 劳动者即可以取得按劳

23、分配的收 入,又可以取得按资分红的收入; 另一方面还可激励要素使用者节约的积极性, 因为作为商品买 入的生产要素,都必须按照市场购买价格支付一定的报酬和代价, 这样,就可以形成投入和产生 的高效率,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提问)见书第 4444 页的“想一想”:“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在短期内会不会 改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由于我国现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是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 所有制结构决定的,而且,归根到底,这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生产力总水 平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状况决定的。 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和生产

24、力不发达,将是我国很长一个历史时期的国情。 因此, 在我国,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劳 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 对加快经济发展和 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懂得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个介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 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其次,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最后,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现阶段, 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个体劳动者 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等。复习题:1.1. 什么是按劳分配?为什么说在社会主义罐下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2.2. 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还有哪些?3.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什么要实行以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附本课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