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周氏兄弟的散文(共10页)

上传人:冬**** 文档编号:55578553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讲:周氏兄弟的散文(共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四讲:周氏兄弟的散文(共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四讲:周氏兄弟的散文(共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第四讲:周氏兄弟的散文(共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周氏兄弟的散文(共10页)(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周氏兄弟的散文创作关于散文在中国有大致有三种分类:一是广义的散文(Prose),是相对于韵文(Verse)而言的大散文,是除了韵文以外的所有的文字,这不但包括应用文,还包括小说、戏剧等文学的散文文字;二是狭义的散文,即“美文”,着意在叙事和抒情,三是介乎广义的散文与狭义的散文之间的文体即“随笔(Eaasy)小品”,属于议论性的杂文小品。这种起源于法国,发达于英国的所谓“随笔”,这“实在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周作人:谈虎集)关于这类散文的特性,厨川白村做过颇得要领的阐述: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子上,倘在夏天,则披浴衣,啜苦茗,随随便便,和友好任心闲话,将这些

2、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essay。兴之所至,也说些以不至于头痛为度的道理罢。也有冷嘲,也有警句罢。既有humor(滑稽),也有pathos(感愤)。所谈的题目,天下国家的大事不待言,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相识者的消息,以及自己的过去的追怀,想到什么就纵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笔者,是这一类的文章。苦闷的象征(鲁迅译文集第3卷第11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鲁迅说:“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鲁迅全集第4卷第576页)。这一文体起源于“五四”时期新青年的“随感录”专栏,经过周氏兄弟鲁迅与周作人之手,开始成熟,进而演化成两种不同性质的文体:鲁迅的“

3、杂感文”和周作人的“小品文”。这正如阿英所云: 周作人的“小品文”,鲁迅的“杂感文”,在新文学中,正说明了两种不同的趋向。简略地说,就是前一种代表了田园诗人,后一种代表了艰苦的斗士。周作人小品生活的过程,说明了他如何的从向旧的社会肉搏的战阵中退了出来,走向“闭户读书”,走向专谈“草木虫鱼”的路;而鲁迅杂感文,却正相反,说明了他不但不对黑暗颤抖,退却,且是用这些黑暗来更进一步的锻炼自己,使自己战斗的精神一天坚强一天。对于黑暗的现实,周作人是不愿逃避而终于不得不逃避;鲁迅呢,却是迎上前去,拦头痛击,在血泊交流中渴求光明,这两种趋向的发展,当然各有它的社会根据,各有它的作者读者之群,但周作人所代表的

4、趋向,显然是;落后的,虽然他的小品文学,曾经有过大的影响,形成过一个流派,到现在还在发展(阿英:周作人的小品文,社会月报)。可以说,鲁迅和周作人可谓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拓者,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他们兄弟二人那里走向成熟的。他们二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是数一数二的散文大家,可谓是“双峰并峙,二水分流”。一关于周氏兄弟散文的评价:1鲁迅自己的评价:据斯诺夫人海伦提供的原始采访记录,斯诺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一日以书而形式向鲁迅提出了三十六个问题鲁迅都一作了回答。下而便是问答的有关部分: 请问,一九一七年四五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出现的最好的长篇小说家是谁? 当代中国还没有出现很有名的长篇小说家。 最好的短篇小说家

5、是谁? 茅盾、丁玲、郭沫若、张天翼、沈从 文、郁达夫、萧军。 最好的剧作家是谁? 郭沫若、田汉、洪深。噢,最近有位有名的左翼剧作家叫曹禺,他的作品在天津上演了。 最好的散文作家是谁? 周作人、林语堂、周树人(鲁迅)、陈独秀、梁启超。2郁达夫的评价:中国现代散文的成就,在郁达夫看来,是以鲁迅与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由他选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中,“周氏兄弟”的竟占了十分之六七。他说: 中国现代散文的成就,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我平时的偏嗜,亦以此二人的散文为最所溺爱。一经开选,如窃贼入了阿拉伯的宝库,东张西望,简直迷了我取去的判断;忍心割爱,痛加删削,结果还把他们两人的作

6、品选成了这一本集子的中心,从分量上说,他们的散文恐怕要占约全书的十分之六七。郁达夫: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3,胡适的评价:一九三二年申报五十年的纪念特刊上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的所论:“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象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但胡适似乎是更喜欢周作人的散文,据陈之藩在春风里纪念适之先生之八中写道: 他(胡)曾不止一次的跟我说:“到现在还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东西了”。胡适本人死前

7、给李敖的信中也写道: 我至今还想设法搜全他(指周作人)的著作,我觉得他的著作比鲁迅的高明多了。4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1933年9月杰成书局版):新文学初期的散文作家,当以鲁迅及他的兄弟周作人为代表。鲁迅的文字以冷隽诙谐见长,周作人以幽默清峻见长,他们的文字多半在语丝和晨报副刊发表的,很受一般人的欢迎,且开了这一派的风气。后期之秀如俞平伯、朱自清、孙福熙,徐志摩、林语堂、瞿秋白、郑振铎、叶绍钧等,都有一集,或数集的散文创作,虽然他们各有自己的作风,但比之周氏兄弟,已较逊色矣。5李素伯:周作人的小品文中说:由此可见,在解放前,对周氏兄弟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周作人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甚至是更推崇周

8、作人的散文。但到了解放后,对于兄弟二人的评价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鲁迅是极度推崇,评价得甚至有点是高不可攀,但对周作人除了讳莫如深,就是大肆的贬低和诋毁。其缘由乃是因人废文。周作人因为在抗战期间当了汉奸而被打入了“冷宫”。二,“兄弟失和”及其影响:周氏兄弟的经历基本相同,但文章的风格却完全不同。关于鲁迅的生平、思想及其创作,研究者较多,我们了解也较多,在此不再赘述。关于周作人在“五四”时期的贡献,阿英有这样的介绍: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干部之一的周作人,在初期,是作为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以至于介绍世界文学的译家而存在的。他的论文平民文学(1918)、人的文学(1918)、新文学的要求(1920),不仅表

9、明了他个人的文学上的主张,对于当时的运动,也发生了很广大的影响。批评方面,自己的园地(1922)一辑,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础石,同时也横扫了当时文坛上的反动势力的“学衡派”批评家的封建思想,沉沦情诗二评,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可说是很重要的文献。说到介绍,从最初的域外小说集、到点滴、现代小说译丛、现代日本小说集、玛加尔的梦、陀螺等成册的作品的翻译,是更足以证明他对于中国的新文学运动,曾经贡献了怎样巨大的力。但是,到了1924以后,他的努力与发展,却移向另一方面小品文的写作,这以后周作人的名字,是和“小品文”不可分离的被记忆在读者们的心里,他的前期的诸姿态,遂为他的小品文的盛名所掩。周作人的创

10、作为什么会出现转向呢?就其与鲁迅的关系而言,显然这和“兄弟失和”事件有关系。问题在于,周氏兄弟二人,出身相同,经历相仿,为什么会走上不同的道路,文风又有如此的差异,命运又恰是天壤之别呢?这还得从他们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兄弟失和”说起。经过:1923年7月3日,二人还一起到东安市场和东交民巷的书店。1923年7月14日,鲁迅日记云:“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日记:“写致鲁迅信”。1923年7月19日,鲁迅日记:“上午启孟自持信来,后邀欲问之,不至”。1923年8月2日,鲁迅日记:“下午携妇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1924年6月1日,鲁迅日记:“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比

11、进西厢,启孟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又以电话招重九及张凤举、徐耀辰来,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凡捏造未圆处,则启孟救正之。然终取书、器而出”。鲁迅笔名“宴之敖”。有时也用:“宴敖”、“敖者”,“敖”。其在俟堂专文杂集,铸剑中都用了这个名字。许广平在鲁迅先生的笔名中有一段解释:鲁迅说,“宴”,“从房子,从日,从女”,即“家中的日本女人”;“敖”,“从出,从放”,即“驱逐”,因此,全句的意思是:“被家中的日本女人逐出来的人”。“兄弟失和”事件对鲁迅和周作人影响都很大:从此以后,鲁迅的创作也开始从小说创作转到战斗的杂文的创作为主,他继续前行,坚持“韧的战斗”,到1928年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由个人主

12、义走向集体主义,从而成为“民族魂”。周作人到了1924年,也开始专事小品文的创作,开始营造自己的“象牙之塔”,其思想开始出现“滑坡”,走向颓唐,退出了战斗的队列,成为苦雨斋的“隐士”,并最终堕落成汉奸。 这正如阿英所言:“到了1924以后,他的努力与发展,却移向另一方面小品文的写作,这以后周作人的名字,是和小品文不可分离的被记忆在读者们的心里,他的前期的诸姿态,遂为他的小品文的盛名所掩”。分析:鲁 迅:呐喊自序,写在后面、三闲集自序等。周作人:两个鬼、十字街头的塔、雨天的书序二等。三周氏兄弟其人其文:鲁迅,周作人在五十几年前,同生在浙江绍兴的一家破落的旧家,同是在穷苦里受了他们的私塾启蒙的教育

13、。二十岁以前,同到南京去进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后来同到日本去留学到这里为止,两人的经历完全是相同的,而他们的文章倾向,却又何等的不同!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比较周氏兄弟的其人其文,是一个比较很有趣但也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因为兄弟二人的早年的出身、经历和思想都大致相同,但其后来的思想、性格、和文风乃至命运却是冰炭不同炉,相差太大了。下面我们就他们兄弟二人在性格、思想、文风的差别进行具体的讲述:1性格“火与冰”。鲁迅的性格:热烈、峻急但又世故、多疑。鲁迅“有血性”。周作人的性格:谦和、温婉而自私、固执。周作人“麻木不仁”。上述性格主要是少年时的经历不同造成的。1894年“科场案”发时,

14、鲁迅十三岁,已经懂得了人情世故,但周作人是9岁,似乎还在懵懂之中,所以对家庭的变故没有多少痛苦的记忆。周氏弟兄,趋两极端。鲁迅极热,作人极冷。两人都有天才,而冷不如热。冷热以感情言也。两人都是绍兴师爷,都是深懂世故。鲁迅太深世故了,所以为领袖欲所害。作人太冷,所以甘作汉奸。到了民国三十二年冬我回国。在西安遇见沈兼士,约同登华山。兼士真是仁人君子,在华山路上,跟我谈周作人在北平做日本御用的教育长官。他说我们的青年给日本人关在北大沙滩大楼,夜半挨打号哭之声,惨不忍闻,而作人竟装痴作聋,视若无睹。兼士说到流泪。我所以说,热可怕,冷尤可怕,这又是放逸文士之所不为。可怕,可怕。林语堂:记周氏兄弟。但二者

15、也有共同点:苛刻的师爷气。我们一族住在绍兴只有十四世,其先不知是那里人,虽然普通称是湖南道州,再上去自然是鲁国了。这四百年间越中风土的影响大约很深,成就了我的不可拔除的浙东性,这就是世人所统称的“师爷气”。本来师爷与钱店官同是绍兴出产的坏东西,民国以来已逐渐减少,但是他那法家的苛刻的态度,并不限于职业,却弥漫及于乡间,仿佛成为一种潮流,清朝的章实斋李越缦即是这派的代表,他们都有一种喜骂人的脾气,我从小知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古训,后来又想溷迹于绅士淑女之林,更努力学为周慎,无如旧性难移,燕尾之服终不能掩羊脚,检阅旧作,满口柴胡,殊少敦厚温和之气;呜呼,我其终为“师爷派”乎矣?雨天的书自序。2

16、思想“战士与隐士”。鲁迅是“战士”,请看他的表白:也有人劝我不要做这样的短评。那好意,我是感激的,而且也并非不知道创作之可贵。然而要做这样的东西的时候,恐怕也还要做这样的东西,我以为如果艺术之宫里有这么麻烦的禁令,倒不如不进去;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也未必不及跟着中国的文士们去陪莎士比亚吃黄油面包之有趣”。(华盖集题记)。周作人是隐士,他说:“我在十字街头久混,到底还没有入他们的帮,挤在市民中间,有点不舒服,也有点危险,(怕被他们挤坏我的眼镜,)所以最好还是坐在角楼上,喝过两斤黄酒,望着

17、马路吆喝几声,以出心中闷声,不高兴时便关上楼窗,临写自己的九成宫,多么自由而且写意”。“别人离了象牙的塔走往十字街头,我却在十字街头造起塔来住,未免似乎取巧了罢?我本不是任何艺术家,没有象牙或牛角的塔,自然是站在街头的了,然而又有点怕累,怕挤,于是只好住在临街的塔里,这是自然不过的事”。郁达夫是这样比较兄弟二人的思想性格的:鲁迅在日本学的是医学,周作人在日本由海军而改习了外国语。他们的笃信科学,赞成进化论,热爱人类,有志改革社会,是弟兄一致的;而所主张的手段,却又各不相同。鲁迅是一味急进,宁为玉碎的,周作人则酷爱和平,想以人类爱来推进社会,用不流血的革命来实现他的理想(见新村的理想与实际等数篇

18、)。 周作人头脑比鲁迅冷静,行动比鲁迅夷犹,遭了三一八的打击以后,他知道空喊革命,多负牺牲,是无益的,所以就走进了十字街头的塔,在那里放散红绿的灯光,悠闲地,但也不息地负起了他的使命;他以为思想上的改革,基本的工作当然还是要做的,红的绿的灯光的放送,便是给路人的指示;可是到了夜半清闲,行人稀少的当儿,自己贪玩赏玩这灯光的色彩,玄想玄想那天上的星辰,装聋做哑,喝一口苦茶以润润喉舌,倒也是于世无损,于已有益的玩意儿。这一种态度,废名说他有点象陶渊明。可是“陶潜诗喜说荆轲”,他在东篱下采菊的时候,当然也忘不了社会的大事,“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的气概还可以在他的作反话用的平淡中想见得到。3命运“空

19、前的民族英雄与大汉奸”。周作人堕落成汉奸,有其偶然性,如他留学日本的背景,他对日本文化的欣赏;他的日本妻子及其留学日本朋友的包围;暗杀事件的促进以及他胆小和贪图安逸的个人性格等等,但也有其必然性。这个必然性就是周作人的思想。何其芳的两种不同的道路略论鲁迅和周作人的思想发展上的分歧点是这样分析的:一个是以集体为主,故是勇猛的战士,故是清醒的写实主义者,故能从失望中看出希望,故在艺术上是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故有被有些人认为偏激,故即使谈小事物(如看镜有感)也有大见解,而其结果由寻路到得路,从民族主义民主主义走到了共产主义。一个是以个人出发为主,故是掩藏在高雅之极的外衣里的闲谈家,故小处聪明而大处糊涂

20、,故从积极而怀疑而悲观,故在艺术上实质是一个为艺术派,故自认为是中庸主义者或有绅士气,故喜欢谈小事物,其中又多半只见趣味,而其结果从寻路到迷路,从民族主义民主主义走到了日本法西斯的手掌里,成为民族罪人。 4文章“战斗的杂感文与闲适的小品文”。第一,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了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这是鲁迅作文的秘诀,详细见两地书中批评景朱女士驳复校中当局一文的话中次要之点或者也一样的重要,但不能使敌人致命之点,他是一概轻轻放过由它去而不问的。(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鲁迅在1925年4月出版预告:“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

21、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的加以批评”;以为“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谁还有这许多闲工夫,来赏玩琥珀扇坠,翡翠戒指呢。他们即使要悦目,所要的也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要坚固而伟大,不必怎样精;所要的也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用不着什么雅”。“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修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 (小品文的危机1933年8月27日)。为什么鲁迅的杂感文有如此的战斗力呢?也就是说,鲁迅的文章的辩驳力何在呢?主要是抓住“典型”,进行“形象”的塑造。鲁迅一

22、生有许多论敌,但他说,他只有“公仇”,没有“私敌”。他主要是抓住对方的破绽,然后施以攻击。这个“破绽”就是“典型的人、事、物、话”等等,然后对之“聚光”,使其现出原形,“使麒麟皮下的露出马脚”,最后“撕去旧社会的假面”。“立此存照”。如:无花的蔷薇: 志摩先生曰:“我很少夸奖人的。但西滢就他学法朗士的文章说,我敢说,已经当得其一句天津话:有根了”。而且“像西滢那样,在我看来,才当得起学者的名词”。(晨报副刊一四二三)西滢教授曰:“中国的新文学运动,方在萌芽,可是稍有贡献的人,如胡适之,徐志摩,郁达夫,丁西林,周氏兄弟等等都是曾经研究过他国文学的人。尤其是志摩他非但在思想方面,就是在体制方面,他

23、的诗及散文,都已经有一种中国文学里从来不曾有过的风格”。(现代六三) 虽然抄得麻烦,但中国现今“有根”的“学者”和“尤其”的思想家及文人,总算已经互相选出了。又如:南腔北调集中的九一八一文,准风月谈中的双十怀古都是列举报刊的文字进行政治揭露的,用的是“撮其报章,存其精英”的方法。九一八撮取的是几条报纸的电讯:戴季陶讲如何救国(中央社)吴敬恒讲纪念意义(中央社)汉口静默停止娱乐(中央社)广州禁止民众游行(路透社)东京纪念祭及犬马(日联社)(限于篇幅,没有全引)年年的这样的情状,都被时光所埋没了。今夜作此,算是纪念文,倘中国人而终不至被害尽杀绝,则以我们的后来者。(鲁迅评语)。除了议论、辩驳,鲁迅

24、的“杂感”还有叙事、描写、抒情,甚至还有戏剧的展示,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忆韦素园君、纪念刘和珍君、无花的蔷薇之二等。如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里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就是一篇抒情、叙事的散文。由此,这一特点,形成了鲁迅散文文体的“杂”。当然,鲁迅的散文并不都是“杂感文”,他也有纯粹叙事、抒情的“美文”,这就是回忆性

25、的散文朝华夕拾和散文集野草。第二,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读完之后,还想翻转来从头再读的。当然这是指他从前的散文而说,近几年来,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了。(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如乌篷船、初恋、故乡的野菜等就如此。 周作人的散文即使是表达其“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是含蓄蕴籍的。这正如郁达夫所言: 两人文章里的幽默味,也各有不同的色彩:“鲁迅的是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作人的是湛然和蔼,出诸反语”。如死法就比较典型地体

26、现了周作人杂文的这种特点。 翻开死法,乍一看去,作者似乎是百无聊赖地在统计着死法的分类。这里有“寿终正寝”和“死于非命”两大类。“寿终正寝”里可分老熟、猝毙、病故三种;“非命”中又含有“十字架”、“荼毗”、“车边斤”、“吞金喝盐卤”、“吃鸦片灯”、“怀沙自沉”、“吊死”等等。作者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谈着,令人大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但就在谈到所谓最理想的死法一枪毙时,作者笔锋急转直下,写到了“三一八”惨案中死于枪弹之下的爱国青年,写到在为这些死难烈士开追悼会时作者送去的一付挽联。这时,也只有在这时,读者才会如梦初醒似地恍然大悟了。 周作人的挽联仅有十六个字,上联是:“什么世界,还讲爱国

27、”。下联是:“如此死法,抵得成仙”。这里虽然仍在讲死法,但意义巳经大不一样了,短短的一付挽联,蕴含着作者十分的庄重与严肃,极大的悲哀和沉痛。这里没有飘逸洒脱,没有恬然自适,有的是悲愤填膺,气冲霄汉,真是一声一泪,一字一血,作者仿佛在仰天长啸,这样的世界,这样的社会,还有什么可爱的呢?在这样的社会里生者不如死者,活着不如死去,而在各种各样的死法中,如蒙能恩赐枪毙,那就抵得成仙!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下地狱做鬼看做是一件可怕的事,而把升天堂成仙看成是一条幸福的路。作者在这里却偏偏把枪毙与成仙等同起来,这种极大的讽刺,是非悲哀到了极点而不能发出的。 碰伤也是如此。“从前在语丝上登的有一篇周作人的

28、碰伤,记得当时还有一位青年把它正看了,写了信去非难过”。文章缘起当然是“三一八惨案”,针对报纸上所云的“学生之请愿受伤乃是碰伤的无耻谬论,周作人顺着他们的逻辑立论。他先是举了几个小时候的读书的例子,又举了一个南京长江上“碰船船翻”的例子,最后说:因此可以知道,碰伤在中国实是常有的事。至于完全责任,当然由被碰的去负担。譬如我穿刺钢甲,或是见毒的蛇,或是剑仙,有人来触,或看,或得罪了我,那时他们负了伤,岂能说是我的不好呢?又譬如火可以照暗,可以煮饮食,但有时如不吹熄,又能烧屋伤人,小孩们不知道这些方便,伸手到火边去,烫了一下,这当然是小孩之过了。然后笔锋一转,说:听说,这次碰伤的缘故由于请愿。我不

29、忍在责备被碰的诸君,但我总觉得这办法是错的。请愿的事,只有在现今的立宪国里,还暂时勉强应用,其余的地方都不通用的了。例如俄国,在一千九百零几年,曾因此而有军警的冬宫前开炮之举,碰的更厉害了,但他们也就从此不再请愿了。我希望中国请愿也从此停止,各自去努力罢。请看周作人的对自己文章的自述:周作人认为自己“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是说着流氓似的土匪似的话”,“殊少敦厚温和之气”;五四过后,自己“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雨天的书自序二),但感觉到无论从自己的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来说,还很难从容镇静地做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到了1927年,他觉得在自己的趣味之文里还有“叛徒活着”(泽泻集序);在这之后

30、,则“思想益消沉”,失去了先前的“浮躁凌厉之气”(周作人书信致俞平伯)。周作人有时又宣称:平淡,闲适,他已经做到了,但只是一件外衣而已。1944年他写道:“鄙人执笔为文,已阅四十年,文章尚无成就,思想则可云已定。大致由草木虫鱼,窥知人类之事,未敢云嘉孺子而哀妇人,亦尝用心于此,结果但有畏天悯人,虑非世俗之所乐闻,故披中庸之衣,着平淡之裳,时作游行,此亦鄙人之消遣法也。本书中诸文颇多闲适题目,能达到此目的,且亦不免有芒角者,究不甚多”。(立春以前几篇题跋秉烛后谈序)。1945年,周作人又把平生的文章分作两大类:“我的确写了些闲适文章,但同时也写正经文章,而这正经文章里面更多地含有我的思想和意见,

31、在自己更觉得有意义。我写闲适文章,却是吃茶喝酒似的,正经文章则仿拂是馒头或大米饭。至于闲适的小品我未尝不写,却不是我主要的工作,如上文说过,只是为消闲或调剂之用,偶尔涉笔而已。那种平淡而有情的小品文我是向来仰慕,至今爱读,也是极想仿做的,可是如上文所述实力不够,一直未能写出一篇满意的东西来。以此与正经文章相比,那些文章也是同样写不好,但是原来不以文章为重,多少总已说得出我的思想来了,在我自己可以助自满足的了。”(过去的工作两个鬼的文章)。第三,文章风格形成的原因:鲁迅的性喜疑人这是他自己说的话所看到的都是社会或人性的黑暗面,故而语多刻薄,发出来的尽是诛心之论,这与其说他的天性使然,还不如说是环

32、境造成的来得恰对,因为他受青年受学者受社会的暗箭,实在受得太多了,伤弓之鸟惊曲木,岂不是当然的事情么?在鲁迅的刻薄的表皮上,人只见到他的一张冷冰冰的青脸,可是皮下一层,在那里潮涌发酵的,却正是一腔沸血,一股热情;这一种弦外之音,可以在他的小说,尤其是两地书里面,看得出来。我在前面说周作人比他冷静,这话由不十分深知鲁迅和周作人的人看来或者要起疑问,但实际上鲁迅却是一个富于感情的人,只是勉强压住,不使透露出来而已,而周作人的理智的固守,对事物社会见解的明确,却是谁也知道的事情。 周作人的理智既经发达,又时时加以灌溉,所以便造成了他的博识;但他的态度却不是卖智与炫学的,谦虚和真诚的二重内美,终于使他

33、的理智放了光,博识致了用。他口口声声在说自己是一个中庸的人,若把中庸当作智慧感情的平衡,立身处世的不苟来解,那或者还可以说得过去;若把中庸当作了普通的说法,以为他是一个善于迎合、庸庸碌碌的人,那我们可就受了他的骗了。中国现代散文的成就,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我平时的偏嗜,亦以此二人的散文为最所溺爱。一经开选,如窃贼入了阿拉伯的宝库,东张西望,简直迷了我取去的判断;忍心割爱,痛加删削,结果还把他们两人的作品选成了这一本集子的中心,从分量上说,他们的散文恐怕要占约全书的十分之六七。郁达夫: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上述说鲁迅是“战斗的杂感文”,周作人是“闲适的小品文”只是就他们的总体倾向而言的,其实,他们是有其复杂性的一面的。鲁迅在战斗之余,也要躲在野草中舔自己的“伤口”,因此,他也野草和朝华夕拾。周作人在“悠然南山”之余,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在“冲淡平和”之外还有“浮躁凌厉”的成分。只不过他的“金刚怒目”的表现方式比较含蓄而已,他常用的“反讽”的手法,用说反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或者说,其在“冲淡”中有“情趣”,“平和”中见“凌厉”,是其小品文的总体特点。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