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岁月****20 文档编号:55559278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6.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开设单位:金融系课程编号:020011开课教研室:国际金融教研室先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内容概要:“国际经济学”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以及由此发生的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由于国际经济具有显著的不同于国内经济的特征,因此国际经济学通常被视为一门孕育于经济学但又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作为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国际经济学同样注重于分析资源配置,但其基本的分析单位是主权国家或者独立的行政区域,所以国际经济学有其特定的视野,分析特定的经济

2、关系。总之,国际经济学必须涉及这样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问题;二是国际间商品和资源的流动问题。在具体内容上,国际经济学最为关注的领域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前者主要探讨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分析国际贸易形态的决定以及贸易利益的产生和这种利益在贸易参与国之间的分配;后者从货币运动的观点出发,研究国际经济交易的价值转移和平衡问题,探讨国际经济的调整及其相应的调整机制,并讨论如何构建一种合意的国际货币和金融制度。从分析方法上看,作为经济学在开放条件下的扩展,国际经济分析实际上是运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国际经济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的综合,因此,

3、经济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技术同样是学好国际经济学的工具。推荐使用教材: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年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乙前言(一)本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国际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是我校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专业。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分为18章,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国际贸易理论,包括第一至五章,系统介绍从古典到现代的主要的贸易理论;第二部分讨论国际贸易政策,包括第六、七、八章,重点分析关税和非关税贸易政策的含义及经济效应;第三部分包括第九、十章,所涉及的内容是资本的国际流动;第四部分讲述国际货币金融理论和制度,

4、主要由第十一至十五章构成,着重介绍有影响的汇率理论和国际收支理论;第五部分内容包含第十六和十七章,讨论开放经济下的内外部均衡和宏观经济政策。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训练其较熟练地运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来研究国际经济问题。(二)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由于本门课程侧重于理论分析,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思维的严谨性,通过一些理论推导方面的练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包括数学工具)有进一步的领会并能加以运用。教学内容上要讲究系统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

5、对国际经济的各个领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掌握有关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及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初步具备对国际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比较优势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国际贸易的基本思想;掌握绝对优势原理和相对优势原理的含义和内容;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并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进行简单的图形分析。第一节绝对优势原理一、古典经济学家对重商主义的批判重商主义者视金银货币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因而一切国际经济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获取金银,对外贸易作为获取金银的重要手段,必须以追求顺差为出发点。所以,重商主义主张利用国家政权干预对外贸易。古典

6、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对重商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1)大卫休谟指出,在金本位制度下,金银的流入会扩大国内货币供应量,导致国内物价上涨,从而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鼓励商品进口,因此重商主义所追求的贸易顺差在长期内是难以实现的。(2)亚当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歪曲了社会财富的真正含义,实际上,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不是金银货币的存量,而是可供国民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种类和数量。二、绝对优势原理利用简明的术语,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原理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

7、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第二节比较优势原理一、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思想所谓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较之其他国家在特定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商品的生产相对地更有效率。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利。简言之,“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二、比较优势原理的数例说明通过假定英、美两国生产和交换小麦、棉布两种商品,用简单的实例论证比较优势原理。三、

8、比较优势原理的假定条件李嘉图模型的假定条件:(1)劳动价值论;(2)2X2模型,即两国生产两种商品;(3)生产要素充分就业;(4)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5)边际成本不变;(6)不存在贸易障碍和交易费用;(7)贸易平衡;(8)静态经济。第三节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一、基于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引入机会成本后,比较优势原理可以表述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相对另一国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这种商品上便拥有比较优势,根据由机会成本决定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可以给有关国家带来贸易利益。二、生产可能性

9、曲线与比较优势原理的几何分析所谓生产可能性曲线,指的是一国在要素充分就业及发挥最佳生产效率条件下可能生产的最大商品产出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对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利益进行几何分析。第四节成本递增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一、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递增成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通常是一条凹向原点的光滑曲线。二、成本递增的贸易模式在成本递增的经济环境中,比较优势原理所揭示的关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律依然成立,但其结论有所改变:完全的专业化分工不复存在,国际分工模式表现出非完全分工的特第二章贸易均衡理论

10、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均衡分析的有关工具,并应用这些工具分析国际交换价格的确定、贸易利益的分配等问题;了解贸易无差异曲线及提供曲线的推导方法;熟悉贸易条件的涵义及其度量。第一节均衡分析(i):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一、效用函数与社会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反映的是消费者通过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同其所消费商品的数量组合之间的关系。在二维平面图上,所有能使消费者获得相同效用水平的轨迹,形成一条消费无差异曲线。将一国所有的个人消费无差异曲线予以综合,就得出该国的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定义为边际商品替代率。二、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综合运用生产可

11、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确定国际贸易的形态、规模和均衡价格。由于这种分析方法同时涉及2X2模型下的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及其相互关系,所以称之为一般均衡。第二节均衡分析(ii):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一、供求曲线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需求量与价格呈减函数关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供给量是价格的增函数。需求(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是需求(供给)量的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的比率。二、国际贸易的局部均衡分析在一个2X2经济中,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种商品的供求进行局部均衡分析,由此,不仅能决定均衡的国际交换价格和数量,而且可以直观地考察贸易参与国的利益及各自国内利益的分配状况。三、贸易利

12、益的分配(一)消费者和生产者损益:进口国的消费者剩余增加而生产者剩余减少;出口国的情形相反。(二)国家净福利:通过自由贸易,两国福利均获得净增长。第三节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一、提供曲线的涵义、特点及推导提供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商品出口的数量。提供曲线最大的特点在于同时包含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信息。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给出提供曲线一个简明的推导。二、贸易无差异曲线与提供曲线贸易无差异曲线指的是能使一国福利水平保持不变的不同进出口数量组合的轨迹。换言之,同一贸易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两点,尽管意味着不同的贸易水平,但其所代表的福利水平是无

13、差异的。利用贸易无差异曲线,可以给出提供曲线的严格推导。三、均衡分析(iii):提供曲线应用提供曲线,可以使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大为简化: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便是国际贸易的均衡点。四、贸易条件贸易条件实际上也就是国际交换价格,在2X2经济中,一国的贸易条件定义为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当贸易条件应用于两种以上商品时,通过价格的指数化,贸易条件表示所有出口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指数与所有进口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指数的比率。贸易条件的变化体现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贸易地位的改变。第四节交易成本及多维贸易一、交易成本与国际贸易交易成本的发生,会缩小乃至抵消作为贸易动力的商品价格差异,从而导致贸易

14、规模的缩减,甚至造成比较优势的消失。二、多维国际贸易即使贸易模型扩展到多个国家和多种商品的情形,比较优势仍旧是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第三章要素票赋理论领会斯托尔珀萨缪尔森了解有关模型和定理的证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把握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内容;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内容及意义;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涵义;明方法和过程。第一节HO模型简而言之,HO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国家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一、HO模型的说明(一)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二)HO模型的假定条件:(1)2X2X2模型,即两国投入

15、两种要素生产两种商品;(2)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函数,即规模报酬不变;(3)两国技术系数相同;(4)两国同种商品的要素密集性相同。李嘉图模型的一些假定亦适用于HO模型。(三)HO理论的简单推理二、HO理论的数学证明借助于假定条件,利用代数运算,可以证明H-O模型。三、不同技术系数下的HO模型(一)生产函数与等产量曲线(二)HO理论的证明:勒纳图* 四、HO模型的约翰逊图解两个重要结论:(1)要素密集度是要素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增函数,即劳动相对价格上升时,资本密集度提高;(2)商品相对价格是要素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增函数,即劳动相对价格上升时,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上涨。第二节国际贸易对短期生产要素收

16、入的影响一、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边际产品与产品价格的乘积。二、国际贸易与要素收入分配在短期内,随着自由贸易的开展,出口产业固定要素的报酬增加,实际收入改善,进口竞争产业固定要素的报酬下降,实际收入恶化;流动要素的收入变化是不确定的,取决于要素供给者的消费偏好等多方面因素。第三节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一、定理的含义在2X2X2经济中,如果满足HO模型所设立的一系列假定条件,则无论要素供给者的消费偏好如何,自由贸易倾向于提高价格上升产业所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价格下跌产业所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 二、定理的数学证明第四节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一、定理

17、的含义在2X2X2经济中,如果满足HO模型所设立的假定条件,则自由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使要素价格均等化。即:不论两国生产要素的供求模式如何,作为自由贸易的结果,两国劳动获得相同的工资率,两国资本获得相同的利息率。二、定理的证明(一)艾奇沃斯盒状图(二)要素相对价格均等(三)工资率及利率均等三、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的替代性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当商品自由流动而要素不能流动时,各国商品价格均等且要素价格均等;当贸易受阻而要素自由流动时,要素价格均等,商品价格亦趋于相等,并且能够达到自由贸易的福利水平。第五节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里昂惕夫应用经验数据验证

18、H-O理论时,得出与之相矛盾的结论。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较为典型的观点主要有:(1)自然资源;(2)人力资本;(3)贸易壁垒;(4)要素密集性转换。* 三、要素密集性转换(一)要素密集性转换的涵义。指同一种商品在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可以采取劳动密集的方式进行生产,而在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可用资本密集的方式生产。(二)要素密集性转换的条件。引入要素替代弹性的概念,指当一种要素的价格上升时,以另一种要素替代这种要素的程度,它通常被表示为要素密集度的变化率同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率之比。两种商品中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的差异越大,就越有可能发生要素密集性转换。一旦要素密集性出现转换,H-O模型的结论便失去其

19、必然性。第四章现代贸易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把握贸易理论发展的线索;了解现代贸易理论不同于传统贸易理论的视角;领悟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需求结构对于现代国际贸易的意义;认识到实践对理论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的含义是生产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递减,现代贸易理论将规模经济视为国际贸易的基础之一。规模经济可区分为规模报酬递增和外在经济两种形式。一、规模报酬递增和国际贸易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产量增长比率大于要素投入增长比率,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在此情形下,生产成本的递减导致专业化分工和互利的国际贸易。这里要注意两点:(1)在传统模型中,均衡的国

20、际价格与边际成本相等,但存在规模经济时,国际价格可能不等于边际成本;(2)国际分工格局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偶然机会的产物。二、外在经济和国际贸易所谓外在经济,是指单个厂商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中获得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平均成本的下降。尤其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外在经济可能引起一国行业水平上的收益递增,由此产生的国际间成本差异亦可能成为贸易模式的决定因素。以外在经济为基础形成的分工和贸易模式不反映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这种贸易模式同样具有不确定性。第二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主要具有两种形态:一是寡头垄断,二是垄断竞争。在国际贸易中,最具代表性的市场结构是垄断竞争市场。一

21、、垄断竞争的定价模型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生产和销售差别产品,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最大化原则决定产量和价格,并可在短期内获得超额利润。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的超额利润趋于消失,其原因在于国内市场容量的相对有限,因此,开辟新市场成为厂商的关键选择,而国际贸易是扩大市场的重要途径。贸易开放使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有优势的厂商可能会有效地利用市场扩张的机会,通过向国外输出差别产品获利。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并不反映传统的比较优势,而是厂商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同样,发生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贸易模式是不确定的。三、差别产品和行业内贸易行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的差别产品在两国间

22、互相进口和出口,商品流动具有双向性。行业间贸易以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为基础,而行业内贸易的基础取决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及其带来的规模经济。行业内贸易水平通常用行业内贸易指数来度量。第三节需求结构贸易理论一、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偏好相似论的观点是: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需求偏好就越相似,两国发展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现代世界,工业国家的收入水平趋同,因而有相近的需求函数,相互之间的贸易规模大、范围广;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收入差距显著,偏好相异,相互间的制成品贸易就存在潜在的障碍。二、重合需求模型重合需求指的是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具有相同偏好的商品范围。在偏好相似论的基础上,可以利用重合

23、需求模型说明行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第四节技术差距贸易理论技术差距论以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为起点,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其基本思想是:无论在技术创造还是在技术应用上,不同国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往往大不相同,由于存在模仿时滞,因此在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就有可能拥有出口技术密集型商品的优势,技术上的差距构成其对外贸易的基础。第五章动态贸易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把握动态分析的意义;了解生产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及需求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领会罗勃津斯基定理的含义;理解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的基本观点。第一节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小国情形下的要素增长生产要素的增长会导致生产可能性曲

24、线的移动,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一)生产要素的平衡增长。劳动和资本等比例增加,在需求结构不变条件下,不改变小国的分工格局和贸易模式,而倾向于扩大贸易规模。(二)口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倾向于扩大贸易规模。(三)进口竞争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这种类型的增长倾向于缩减贸易规模,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比较优势发生逆转。二、罗勃津斯基定理罗勃津斯基定理的含义是:在仅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如果价格不变,则一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减少一种商品的产出。具体来说,一种要素的增长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以更大的比例增加,同时,另一种商品的产量绝对减少。非工业化现象是罗勃津斯基定理的具体例证,即

25、随着新的自然资源的开发,从工业部门夺走生产资源,从而导致工业生产的萎缩。三、大国情形下的要素增长小国的贸易条件是一个常量,但大国所面临的贸易条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要素增长和提供曲线。出口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引起提供曲线外移,进口竞争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引起提供曲线内移。(二)要素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出口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偏向进口的要素增长导致贸易条件改善。(三)贫困化增长:是指一个大国的生产要素增长在促进其出口增长的同时,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导致其实际收入和福利水平不仅没有上升,反而趋于下降。第二节技术进步对贸易的效应一、技术进步与要素增长的关系技术进步往往意味着新生产函数的

26、产生。技术进步通常可以区分为三类:中性的技术进步,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节约资本的技术进步。技术变革通过改进原有的投入产出关系,使等量投入实现更大产量,生产要素由此得到节约,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进步扩大了生产要素的供给。由于技术进步可视同于要素供给内涵性的扩大,因此技术进步对贸易的效应决定于技术进步使哪一类要素得到节约以及哪一个产业密集使用这种要素。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产品生命周期常被划分为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呈现不同的特点。(二)产品贸易循环模型第三节需求变动对贸易的效应一、需求变动对贸易模式的影响要素增长和技术进步通过影响生产可能性曲线而对贸易发生作

27、用,需求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却是通过社会无差异曲线(进而提供曲线)的变动来实现的。二、恩格尔效应恩格尔法则:家庭收入越低,食物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大,收入水平提高,食物支出随之增加,但其占总支出的比重会下降。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恩格尔法则同样适用:当人均收入随经济增长而增加时,需求变动将越来越不利于收入弹性低的商品,特别是初级产品。恩格尔效应对国际贸易有重要意义。三、消费示范效应高收入工业国家的消费模式及其演变,对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消费模式的升级具有示范作用。这种消费模式的传播也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第六章关税的基本原理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熟悉关税的概念、性质和类型;了解关

28、税作为一种主要的贸易政策工具对一国贸易模式的影响;了解关税对国内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掌握最优关税理论的涵义;理解关税结构理论的含义和内容。第一节关税的概念和种类一、关税的概念指一国政府设置的海关,依据国家制定的海关法规和税则,对通过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关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关税是一种间接税。二、关税的种类(一)按课税商品流向分类: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二)按课税优惠程度分类:普通税和最惠国税,特惠税,普惠税。(三)按课税计量标准分类: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第二节小国的关税效应一、局部均衡分析小国征收进口关税后,贸易量缩小,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

29、余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扩大,但从整体上看,该国发生净福利损失。* 二、一般均衡分析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同样可以证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引起其净福利水平下降。三、关税造成国民净损失的计算一个计算关税净损失的公式:关税净损失/GNP=(1/2)X关税税率(%)X进口数量变动率()X(进口值/GNP)。第三节大国的关税效应如果一国是一个对世界市场具有价格影响力的大国,那么它征收关税会直接影响贸易条件,从而产生不同于小国的关税效应。一、局部均衡大国关税是由国外出口商和国内消费者共同承担的,大国征收关税有利于改善其贸易条件。二、一般均衡利用提供曲线分析大国关税的一般均衡。大国征收关税的净福利

30、取决于贸易量减少程度与贸易条件改善程度的对比。* 三、关税与价格通过代数运算可知,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承担关税的比率决定于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的相对大小。第四节最优关税理论一、最优关税的含义最优关税是指进口大国利用其市场力量,选择一个适当的关税税率,使它因贸易条件改善而获得的利益超过因贸易量减少而造成的损失,并使净福利达到最大化。最优关税虽然可增进征税国的福利,但仍然是对世界资源的一种扭曲,导致世界总福利水平下降。二、最优关税率的测度(一)局部均衡模型。其结论是:最优关税率等于外国出口供给弹性的倒数,弹性值越大,最优关税水平越低。* (二)一般均衡模型。其结论是:外国提供曲线曲率越大,

31、越有弹性,最优关税率越低。三、关税报复和关税战如果一国试图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课征最优关税,通常会遭到对方的报复。当双方互相实施报复时,就会形成关税战,其结果是国际贸易受阻和贸易利益减少,所有国家的福利境况恶化。第五节关税结构理论一、有效保护率(一)有效保护率的含义:如果一个产业在生产最终产品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进口原材料或其他中间品,那么,关税对产业所生产的附加值提供保护的程度,就是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二)有效保护率的代数分析。可得结论:当最终产品和进口中间品的关税率相同时,有效保护率等于名义关税率;当最终产品关税率大(小)于中间品的关税率时,有效保护率大(小)于名义关税率;二、关税结构关税结

32、构指的是国家为提高产业的有效保护率而根据商品附加值的大小适用不同税率的关税体系。现代许多国家都采取一种“阶梯式”的关税结构,即关税税率随产品加工深度的增加而提高:原材料进口免税,中间投入品免税或轻税,制成品税率最高。第七章非关税贸易政策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多样性;掌握进口配额、出口补贴和商品倾销等主要非关税政策的涵义及其效应;理解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意义;领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熟悉关税同盟理论;了解国际卡特尔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第一节进口配额进口配额意味着一国政府对于一定时期内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超过规定限额不准进口。一

33、、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进口配额与等效关税产生大致相同的效应,但相比较而言,在市场保护效果上,进口配额表现出更大的确定性。二、进口许可证的分配方式政府分配进口权利的主要方式包括:(1)竞争性拍卖;(2)固定受惠;(3)申请程序。三、进口配额与市场结构进口配额所造成的损失还在于配额可能为市场垄断创造机会。四、自愿出口限额自愿出口限额是进口配额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压力下,“自愿”地限制一定时期内特定商品对进口国的出口数量。第二节出口政策一、出口补贴出口补贴的政策含义是一国政府根据产业发展目标,给予出口厂商或潜在的出口厂商以现金支付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一)出口

34、补贴的福利效应。出口补贴意味着以政府预算为后盾而对出口商实行优惠政策,这会刺激商品出口,同时减少国内供应,增加政府支出,一般会给社会福利带来净损失。(二)贸易条件效应。如果一国是拥有市场价格控制力的大国,则其实行出口补贴还可能导致其贸易条件恶化。(三)反补贴税。指进口国对于接受补贴的进口商品征收与补贴金额等值的关税,其目的在于抵消补贴造成的竞争优势。二、商品倾销(一)倾销的含义和类型。倾销是出口厂商在国外市场上以低于国内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商品。一般说来,确定出口商是否存在倾销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其是否实行差别定价。倾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持续性倾销,二是掠夺性倾销。(二)倾销的定价模型。在国内外市场

35、需求弹性不同的情况下,厂商实行差别定价使之在国内外市场上均达到利润最大化。(三)倾销的福利效应。商品倾销是垄断性市场结构下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结果,因此单纯就倾销行为本身而言,并不会给世界福利带来额外损失。问题在于,造成倾销的垄断行为却是对资源最优配置的破坏,国际性的市场垄断降低了世界福利水平。(四)反倾销税。是一国政府在确认来自国外的商品有倾销行为时所征收的、足以抵消倾销压力的进口附加税。第三节其他非关税壁垒一、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或称国营贸易,是指由国家机关或国家专营贸易公司直接经营全部或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国营贸易的壁垒作用十分显著。二、歧视性的公共采购政策国家制定法令

36、或政策,规定政府机构在进行公共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商品。三、海关估价进口国海关通过高估进口商品价格,削弱其竞争力,从而达到限制商品进口的目的。四、技术性和环保性贸易壁垒限制进口的技术性和环保性壁垒主要包括:(1)技术标准;(2)卫生检疫规定;(3)包装和标签要求;(4)环保要求。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指的是国家通过实行积极的干预政策,增强国内垄断企业的竞争力,支持其争夺出口市场,在国际范围内获取垄断利润。究其实质,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寡头垄断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产物。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一)政府补贴产生的竞争优势(二)博弈规则下的竞争模式。在寡头市场上,政府采用补贴政策,能够

37、协助国内企业在博弈中获得垄断国际市场的战略性优势,若不考虑消费者损益的话,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促进本国收益的增进。二、理论存在的问题(一)信息不完全问题(二)产业间资源竞争问题(三)外国报复问题第五节国际卡特尔国际卡特尔是跨越国界的同类商品供应商通过限制产量、划定出口份额,以避免相互间竞争、获取超额利润的国际垄断组织。一、国际卡特尔的订价模型在寡头垄断市场上,生产者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制定价格策略。国际卡特尔的最优加价率等于对卡特尔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的倒数。二、国际卡特尔的长期趋势从长期来看,国际卡特尔控制产量和价格的能力趋于削弱,这是因为:(1)寻求替代品的可能性;(2)竞争性供给的扩大;(

38、3)卡特尔市场份额的递减;(4)卡特尔成员的背叛。第六节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类型通俗地讲,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基于地缘或其他关系结成的某种程度的经济联合。它属于国际经济领域的一种协调机制,且与某种程度的贸易歧视相关联。依据一体化发展程度的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划分为四大类型:(1)自由贸易区;(2)关税同盟;(3)共同市场;(4)经济联盟。二、关税同盟理论。缔结关税同盟后,一国的贸易和福利变化取决于两种效应:一是贸易创造效应,二是贸易转移效应。其净福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本国的供求弹性;本国与成员国的成本差异;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成本差异。关税同盟还可能带来一些重

39、要的动态经济效益:(1)规模经济效应;(2)市场结构效应;(3)投资扩张效应。第八章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综合分析,深入理解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基础;了解国内市场失灵论、幼稚工业保护论、贸易条件论等保护主义论点的理论依据;研究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与贸易政策的关系;掌握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宗旨、基本原则及其发展线索。第一节贸易政策之政治决策的成本一收益模型应用集体行为理论的有关观点,可以分析贸易保护主义的力量来源。在贸易政策的政治决策竞争中,贸易保护主义者在很多时候会取得胜利,这是因为,对于占社会成员少数的生产者集团来说,成功之

40、后分派给每个成员的平均收益相对较大,因而可激发其参与政治行动的热情;相反,对于人数众多的消费者集团来说,成功所带来的收益将分摊到巨大集团的每一个成员身上,人均收益非常微小,从而易发生“无票乘车”问题。第二节贸易保护政策的福利依据一、次优理论次优理论认为,一个经济体系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境界,必须满足一系列帕累托必要条件,但由于制度的限制,一个或数个帕累托条件可能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福利最大化状态不可能实现。所以,在一个存在制度缺陷的现实世界中,以追求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自由贸易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因而自由贸易政策可能并不是最佳的选择。相反,采用一些积极的贸易干预政策倒不失为一种“次优”的促

41、进社会福利的方法。利用次优理论支持贸易保护的最有代表性的论点是国内市场失灵论。在经济社会中,经常产生各式各样的市场失灵,由于存在国内市场扭曲,所以采取贸易限制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这些扭曲,增进社会福利。针对国内市场失灵论,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反驳:对于国内市场失灵,应当直接针对引起国内扭曲的根源采取国内政策来修正,而不应采用关税等贸易壁垒。二、幼稚工业保护论所谓幼稚工业保护,是指对于那些当前尚未具备竞争实力,但若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加以扶持而有望在将来赢得比较优势的产品,应该实施过渡性的贸易保护,使之避免在起步阶段就遇到国外的激烈竞争,为产业的成长创造有利空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观点在贸易理论和

42、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被列举为保护贸易可以成立的唯一理由,至今仍是发展中国家推行工业化战略的理论支柱之一。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同样会产生次优理论所面临的问题,譬如,可以利用补贴措施扶持幼稚工业,而不是采取以邻为壑的限制贸易政策。三、贸易条件论以普雷维什为代表的一批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初级产品出口国的贸易条件长期恶化,因此自由贸易是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前提下为发达国家服务的,故其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提出贸易保护的政策主张。第三节贸易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战略一、贸易与增长关于贸易对增长的作用,最著名的论断是: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现在普遍的看法是,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

43、但又程度不同的促进作用。一般的,贸易对增长作用的大小决定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国内市场容量与国外市场的对比,二是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二、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利用其自然资源禀赋上的优势,以国内廉价劳动开发初级产品出口换汇,增加收入,提高国内储蓄和投资水平,促进工业化。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具有多方面的实际意义,但其在现实经济中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初级产品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一是初级产品价格波动不定。关于初级产品的价格稳定问题,广受赞赏的是缓冲库存方案,即由一国或多国合作设置初级产品的价格支持机制,当供求变化对价格形成压力时,入市干预,平抑价格波动。三、进口替代战略进

44、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型发展战略,其基本特征是以国内生产的工业制成品代替进口品,满足国内需求,并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进口替代通常与贸易保护政策相随,其指导思想是保护国内工业,为建设现代工业体系创造条件。但其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进口替代战略从根本上违背了比较优势原则,造成福利损失及经济效率的下降。四、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又称外向型发展战略,是指利用非传统的出口商品,代替传统初级产品出口,并藉此带动经济持续增长。其战略要点是实行开放性的贸易政策,扩大对工业国家的制成品出口。第四节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第九章国际资本借贷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资金借贷的有

45、关重要理论及其福利效应;理解国际资本借贷与发展中经济的关系;理解双重缺口理论的内容和意义;了解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和特点。第一节国际借贷理论跨时贸易模型和资产组合模型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国际资本借贷的原因。一、跨时贸易模型在经济学中,投资被视为是用当前的消费去交换未来的消费,据此,国际资本交易可近似看成国际贸易的一种形式,但并不是一个时点上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而是用当前商品换取未来商品,这便是所谓的跨时贸易。因此,可以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来分析国际资金流动的机制。归根结底,跨时贸易模型所证明的是:国际间的实际利率差异是引起国际资本借贷的最重要原因。二、资产组合模型通过将投资分散于多种资产所构

46、成的组合,可望减少风险。然而,在封闭经济中,有些风险即使在分散化的资产组合中亦无法消除,这就是所谓的系统风险。如果投资选择扩展到国际范围,那么国内投资中难以回避的系统风险就会转化为非系统风险,于是可通过投资组合分散之。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力求在收益和风险的权衡上达到最优化的投资者会倾向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选择或调整其资产组合,从而引起国际资金流动。第二节国际资金借贷的福利效应一、静态福利模型自由国际金融活动的实现,总能增进整个世界福利,各参与国均能从中获益,但在一国内部,一些利益集团因此受益,另一些集团则可能受损。二、宏观或动态经济效应(一)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二)对资本积累的影响(三)对经

47、济国际化的影响第三节双重缺口理论一、双重缺口分析一国确定一个目标增长率,如果国内储蓄低于为实现目标增长率所需的水平,则存在投资一储蓄缺口(投资短边);如果为实现目标增长率所需的最低进口量大于国内可供出口的最高量,则存在外汇缺口(贸易短边)。人们传统上把资本流入视为补充国内储蓄的手段,这并不全面,双重缺口模型的贡献在于它指出:若外汇短缺是限制经济增长的主因,资本流入的作用便是用来弥补外汇之不足,缺少这些外汇,一部分国内储蓄就会因为不能进口必要的投资品而闲置起来,从而浪费资源。二、关于国内外储蓄替代的争论:外资与发展争论的实质在于,国外储蓄是只能替代国内储蓄(而增加消费)还是能够追加国内储蓄。但无

48、论如何,外国储蓄流入为流入国提供了增加投资或进口资本品的可能性,流入国总会在不同程度上利用这种可能性来发展经济。第五节发展中国家经济对国际资金的依赖性一、外债问题与发展中经济大量金融资源的流入,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注入了新的动力,但在另一方面,外债的膨胀也带来了严重的偿债问题。当外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或外债结构趋于不良化时,借债国往往会陷入债务经济的恶性循环之中。通常采用三个标准来衡量一国的外债问题:(1)外债利息支出是否超过国民收入增量;(2)外债存量占国民收入的比率;(3)偿债支出占出口收入的比率(偿债率)。二、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可以界定为:由于意识到本国存在非正常的风险而离开该国的资本。资

49、本外逃不是一个简单的资金流动问题,而是宏观经济环境不良化的后果。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多发生于一些负重债的发展中国家,且多发生于其债务状况明显恶化的时期,因而往往给发展中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三、世界债务危机人们一般认为,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世界债务危机并不是现代经济史上的一次偶然事故,而是内在于现行国际经济体制的矛盾和问题的一个暴露,其根子与发展中经济对外资的依赖性不无关系。第六节欧洲货币市场一、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和特点欧洲货币市场又称离岸金融市场,指的是一种新型的、国际性的货币、信贷和资本市场,市场交易通常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且市场基本上不受有关国家法规和税制的局限。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开放性

50、市场,其特点主要有:(1)经营非常自由;(2)资金规模大且调度灵活;(3)具有批发性质;(4)利率结构独特;(5)市场信用发达。二、欧洲市场的货币乘数欧洲市场的货币乘数问题引起人们的争论。目前,一般看法是:欧洲货币市场的高渗漏足以保证乘数不大。因此,欧洲货币的迅速发展不在于市场本身的货币创造,而在于欧洲市场的特性吸引人们把更多的资产转移至这个市场。*三、一个关于欧洲美元乘数的模型第十章跨国企业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跨国企业的含义、性质和特点;掌握市场不完全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等重要的跨国公司理论;了解跨国企业活动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第一节直接投资和跨国企

51、业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利润和风险国际资本流动的另一基本形式是生产资本的流动,即国际直接投资。企业从事海外投资,其宗旨无非是在可衡量的风险约束下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率,故利润和风险预期对直接投资决策起决定性作用。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般面临多种选择,一旦最优化的投资机会出现在国外,企业就倾向于输出生产资本,在海外投资生产。影响投资利润率的因素:(1)经营成本;(2)市场规模;(3)贸易障碍;(4)垄断地位。投资风险:(1)政治(国家)风险;(2)商业风险。二、跨国企业的特征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跨国企业指的是在一个以上国家全部或部分拥有、控制和管理能产生收益的资产的企业。跨国企业经营活动的要点包括:有权控

52、制国外企业的决策;在集团内部转移资源;资产分布于多个国家。跨国企业的特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1)规模;(2)所属母国;(3)东道国;(4)行业分布和多样化战略;(5)投资进入及所有权。第四节跨国企业理论一、市场不完全性理论较早期的观点认为,跨国企业海外投资是市场不完全的产物。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都可能使跨国公司获得垄断优势,并通过海外生产加以利用,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具体地说,在不完全市场结构下,跨国企业的优势主要来源于:技术垄断,管理能力,产业组织的寡占性,融资渠道。二、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把跨国直接投资与市场内部化过程联系起来,从减少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企业跨国化的动机。由于中间品市场

53、是不完全的,所以一些知识性的中间品通过外部市场交易难以充分实现其价值,或需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此时,更有效率的中间品转移方式是省略外部交易程序而在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之,一旦交易双方分属不同国家,则形成企业的跨国化发展。此外,跨国公司还可以利用转移定价来逃避税收。三、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为企业跨国化提供了最一般的理论分析框架,其观点可归纳为:在市场不完全性的前提下,企业的跨国化战略不仅取决于企业的所有权优势,而且与区位因素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利用内部化的可能性。所有权优势是企业基于垄断权力而获得的一系列特殊优势,是其向海外扩张的出发点,并保证其具备跨国化所必要的竞争力;区位因素的国别差

54、异,形成企业对外扩张的外部动力来源;所有权优势与区位优势的结合之所以采取跨国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从内部化的可利用性中找到依据。第五节东道国的得与失一、新古典跨国投资福利模型二、资源转移效应三、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效应四、市场结构效应五、经济主权效应第十一章国际收支帐户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国际收支帐户的复式簿记原则以及各交易项目的内容;理解国际收支差额和国际收支平衡的涵义;了解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帐户的关系。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帐户国际收支是一国宏观经济变量中反映对外经济关系的最主要指标,它衡量的是一国居民与其他国家居民从事国际交易所发生的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的状况。国际收

55、支帐户又称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记录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发生的所有国际交易的统计文件。第二节国际收支帐户的结构一、记帐原则国际收支帐户采用复式簿记原理进行登录。根据复式记帐的会计惯例,对于任一笔交易,同时进行借方记录和贷方记录。凡是引起本国外汇需求的交易记入借方;凡引起本国外汇供给的交易记入贷方。原则上,国际收支帐户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恒等,净差额为零。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的要求,在编制国际收支帐户时,还应遵循一些规则:(1)关于居民的界定;(2)关于交易的计价;(3)关于记帐的单位;(4)关于交易的记载时间。二、交易项目(一)经常项目。反映实际资源的国际转移,具体包含:(

56、1)贸易收支;(2)劳务收支;(3)单方面转移收支。(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反映金融资产的国际转移。(三)平衡项目。用来平衡经常帐户与资本帐户收支差额的项目,通常由两部分构成:(1)净误差和遗漏;(2)官方储备。第三节国际收支差额与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帐户中的差额是多层次的: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基本差额,官方结算差额,综合差额。国际收支帐户的借贷平衡只是一种事后的、会计学上的平衡,并不代表经济学上的平衡。为了寻求一个简明的判断国际收支平衡的标准,人们常将国际交易依其性质划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凡自主性交易借贷双方相等,称国际收支平衡;反之,自主性交易出现差额,需用调节性交易来弥补,则称

57、国际收支失衡。第四节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帐户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因而国际收支内在性地影响着整个国民核算体系。第十二章外汇市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的概念和特点;熟悉外汇交易的类型、性质和功能;领会利率平价机制的内容、意义;理解外汇供求的特征和外汇市场均衡的含义;了解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第一节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一、外汇外汇通常指的是外国货币或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清算的支付工具,实质上代表了一国居民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要求权。一般地说,外汇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2)必须有相对稳定的价值

58、而被各国普遍接受;(3)必须具有充分的可兑换性。二、汇率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外汇市场上存在两种汇率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2)间接标价法。根据不同标准,可对汇率进行分类:基准汇率和套算汇率;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双边汇率和有效汇率。三、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指的是由外汇需求者、外汇供给者及外汇交易中介机构所构成的从事外汇买卖的场所。这是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国际性市场,其基本功能是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并使国际债权债务的清算以及国际资金的融通得以进行。从市场形态上看,外汇市场可区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典型的外汇市场是无形

59、市场。从交易范围上看,外汇市场有批发(同业)市场和零售市场之分。第二节外汇交易一、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一)即期外汇交易。又称现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方式。即期外汇交易绝大部分是通过变更银行存款帐户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的方式进行。适用于即期外汇交易的价格是即期汇率。(二)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指的是买卖双方成交时先就交易的货币、数额、价格及交割期限达成协议,然后在未来约定的日期实际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方式。人们从事远期外汇交易的目的在于保值或投机。适用于远期外汇交易的价格是远期汇率。关于远期汇率,有几点说明:(1)远期汇率的升水和贴水;(2)汇率

60、标价法与升贴水的关系;(3)远期汇率的报价方式;(4)远期汇率升贴水的缘由。*二、外币期货交易和外币期权交易(一)外币期货交易。是指在有组织的市场以公开竞价的方式,买卖在未来某一标准交割日期且根据约定价格交割标准数量的外汇合约的交易。外币期货交易在缴付保证金的基础上进行。外币期货交易与远期外汇交易既相联系又存在重大区别。(二)外币期权交易。其特点主要有:(1)期权合约向其购买者提供的是按协定价格买卖规定数量资产的权利而非义务;(2)期权交易的收益和风险具有非对称性。一般认为,外币期权的价格主要由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构成。三、套汇和套利(一)套汇交易。指在货币汇率形成地区差价时,从低

61、价地区买进,同时在高价地区卖出,以赚取毫无风险的差价收益的交易行为。套汇交易可分为直接套汇和间接套汇两种形式。对于间接套汇,实践中可用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判断是否存在套汇机会,即:将三个市场的汇率转换用同一种标价法表示,然后将汇率值连乘,若积等于1,说明无套汇机会,若积不等于1,说明存在套汇机会。(二)套利交易。指当两国货币市场利率存在差异时,将资金从低利率国家转移至高利率国家投资以赚取利差收益的交易行为。根据是否对套利交易所涉及的外汇风险进行弥补,套利可区分为两种类型:(1)非抵补套利;(2)抵补套利。相应的,存在两种利率平价机制,即非抵补利率平价和抵补利率平价。前者的含义是:国内外利率差额等

62、于预期汇率变动率;后者的含义是: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市场的利率差。四、套期保值和外汇投机对于汇价变动的不确定性持不同态度的交易者可能采取不同的交易策略来处理汇率风险,或通过套期保值回避风险,或利用汇率波动投机牟利。汇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以外币定值或衡量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因货币汇率的变动而发生损益的可能性。定义外币头寸为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与负债的差额,若持有外币多头寸,那么外汇汇率上升使其获益,下跌则受损;持有缺头寸则相反。(一)套期保值交易。广泛运用于外汇风险的防范,有代表性的套期保值方法是:(1)货币市场套期保值:又称融资套期保值,指通过货币市场上的短期借贷以形成抵消性的债权或债务,从而弥补外币应收或应付款项所涉及的外汇风险。(2)远期套期保值:指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或买入金额相当于所持外币资产或所负外币债务且期限与外币头寸相匹配的远期外汇,从而弥补外币资产或负债所涉及的外汇风险。(二)外汇投机交易。是指交易者根据其对汇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有意识地建立或维持外币的多(缺)头寸,期望从汇率的实际变动中赚取风险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