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李衍达院士漫谈生命与信息的关系

上传人:w****1 文档编号:55533345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科院李衍达院士漫谈生命与信息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科院李衍达院士漫谈生命与信息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科院李衍达院士漫谈生命与信息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中科院李衍达院士漫谈生命与信息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科院李衍达院士漫谈生命与信息的关系(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科院李衍达院士漫谈生命与信息的关系郭桐兴: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院士访谈栏目!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 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前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我国著名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李衍达先生!李老师,您好!欢迎您!李衍达:谢 谢。郭桐兴:今天我们主要想请李老师就生命与信息的关系这一问题谈一下他自 己的观点。首先我们想问您一下,您是一位信号与信息处。郭桐兴: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院士访谈栏目!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 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 信息科学

2、技术学院前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我国著名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李衍达先生!李老师,您好!欢迎您!李衍达:谢谢。郭桐兴:今天我们主要想请李老师就生命与信息的关系这一问题谈一下他自己的 观点。首先我们想问您一下,您是一位信号与信息处理的专家, 为什么您对生命 科学如此感兴趣呢?李衍达: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我。当时人类基因组方案出来以后,我就开始 关注生命科学的研究,因为当时人类基因组方案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解读了人类 的DNA序列,人类的30亿个碱基对的次序,都测出来了。这个是一个大的事 件。因为虽然是一本大书,但是这个大书隐藏了人类的生命的奥秘, 也可以说是 解读生命

3、本质的一本书。如此大的信息量提供出来了,当然是我研究信息的人非 常感兴趣的,我对一切的数据都感兴趣。因为它中间隐藏了很多我们需要分析的 信息和信号。人类基因组方案的出现当然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其实我也意识到, 生物学的研究在人类基因组方案出来以后, 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程度里。不仅是 进入到分子程度,也进入到研究生命本质的一个阶段。这个研究将会对人类社会 产生极大的冲击。将对21世纪的开展有着无限的可能。因此无论从信息科学的意义上或者是对生命的好奇的意义上,我都非常有兴趣。 所以7、8年前,我就开始关注这个事情。正努力的去想介入这个问题,一直到 如今。我仍然是抱着这样的好奇心。郭桐兴:如今世界

4、上有很多兴隆国家都建立了生命穿插科学的研究中心,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李衍达:其实这个现象也是很自然的,我知道如今在美国有很多很著名的大学, 包括斯坦福、MIT都建立了生命研究中心,还有其他的学科,其他的学科包括物 理、数学、计算机,其他的包括比方说信息都介入了。为什么这样呢?其实这个 很自然,首祖先类基因组方案提供了那么大的数据,生物学家觉得难以管理了, 所以需要计算机学家帮他建立数据库了。 这么多的序列,他就需要分析了,所以 就需要计算机专家帮他进展分析了。 数据分析以后,为了分析这个数据,他就需要建模了,所以数学家就建模了。当然牵扯到化学家、数学家都在建模里面发挥 作用。

5、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光建模还不够,还得要研究模型内部这些生物分子之间 的关系。涉及到调控的问题了,所以如今我们也发现很多调控的专家介入了。这其实是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深层次。它使得生物学已经脱离了描绘性的,实 验性的科学,而进入到一个定量分析,可以预测,甚至可以寻找生物内部的规律 的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下,光靠生物学家,大概是不够的。所以物理 学家,数学家,计算机学家,后调控专家介入,我认为是非常必然的。这也说明 原来科学本来是一个整体,只是人为的把这些东西分开。当你要研究一个综合性 的,本质性的问题的时候,那么所有的科学手段都要利用。郭桐兴:还必需要多学科的共同介入。李衍达:只有这样,

6、才可以真正对事物形成一个理解。所以我也觉得,其实不仅 是生物学,所有的科学,在现阶段,都进入了一个穿插交融的阶段,穿插学科变 成了一个前沿学科。从科学本意来说,这是必然的。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人 为的把学科硬性的隔分开来,而应该从问题研究的本质出发。生物科学或者是生 命科学的穿插学科中心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 不过它反映的更加突出,更加明显 而已。郭桐兴:李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基因就是 DNA,它是由什么物质 组成的?李衍达:DNA序列是由核甘酸所组成的,有四种核甘酸类型来组成一个 DNA序 列,相当于我们假设用信息学的概念来说, 有四个字母。它排列起来组成一个很 长的序列,人类DN

7、A序列大概有30亿个碱基对,所以是非常长。但是因为它 的字母可以有不同的排列组合,所以就可以组成不同的字母的组合。郭桐兴:这30亿个碱基对的根本功能大概是什么情况?李衍达:假设大概来说,有一局部是编码一一蛋白质,大家知道生物行使功能主 要靠蛋白质。蛋白质又是由20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序列,首先你要编码不同的蛋 白质。但是这个编码要由核甘酸来编码,所以一局部编码就组成人体或者是生物 体的各种元素的根本构建。这个局部大概占 DNA序列的2%到3%。其余大局部 的,除了一些重复序列,备用序列以外,如今我们猜测,可能是用于解决这个蛋 白质和基因蛋白质之间,或者是基因之间互相调控的。也就是说,这个序列,它

8、要从开始发育成一个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到整体的发育过程。它需要有一个 程序来调控它,什么基因开始要翻开,要表达,这些基因怎么互相作用,最后怎 么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配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所以这个调控程序是非常复杂的。郭桐兴:应该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李衍达:非常非常复杂。假设打个比方,一个计算机,你想,我要设计一个程序, 使得从DNA序列开始,给它组合起来,组成生物的不同的器官和组织,然后还 要它合起来,这个程序,我设想过,非常困难。我甚至不知道应该怎么编。但是竟然各个生物体都编了一个这样的程序, 这个程序非常严格,不能错的。一错了 以后,你的鼻子可能长在脑袋顶上,空间不对了,时间不对也不成。这

9、是非常有 意思的一个程序。我想相当多的序列,就编了这个程序。就好象计算机有存储器, 它也有不同的软件程序一样。郭桐兴:其实刚刚您介绍基因是由核甘酸这个物质组成的。本身核甘酸也是一种物质,应该是本身它没有生命的。由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的组合,组成了有生 命的一个生物。这个其实按道理也是非常奇妙的一个现象。李衍达:没错。这个现象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假设简单来说,生命的出现是从无 生命物质中产生的,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就是,无中生有。郭桐兴:您说的很形象。李衍达:无中生有,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包括过去很多科学家都不理解。所以人 们总认为,生命的产生总有一些奇怪的东西。所以有人说,是不是就是因为有灵 魂。人

10、死了,灵魂跑掉了,所以就从生又变成了死。所以很多人就想寻找这个灵 魂,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人死之前用个天平称一下,死了以后再称一称, 有没有什么变化。就反映这个灵魂跑掉了。当然这也是一个可以探究的问题。当 然也说明人,这个生和死竟然有这么大的区别, 到底原因何在?其实据我看,科 学开展到如今,特别是近代研究,所谓复杂系统,其实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可 能的答案。所谓复杂系统,它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性,就是系统的整体的特性 可以是分局部所没有的。比方说分部的具有这个特性,他们之间组成了一个整体 系统,它可以出现一个新的特性。这些特性是每一个分部所没有的。郭桐兴:您能给我们举一个详细的例子吗?李

11、衍达:我打个比方吧!大家每天都会坐出租车上班,出租车它都走在这个路上, 其实北京市出租车司机最头疼的就是堵车了,因为出租车之间走来走去,互相就会出去一个堵车现象。假设单个出租车没有这个现象,这个堵车现象的出现其实 就是一种整表达象的涌现。因为单个车没有这个问题,仅有多个车实现互相联络 的时候出现了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对所有的车都产生影响了。 而且这就是所谓系 统出现的一种新的特性。这个新的特性是系统之间产生的。 很多出租车司机每天 晚上都预测一下,明天哪个地方堵车。结果大多数都发现,恰恰昨天不堵车的地 方今天就堵起来了。因为大家都想着那个地方不堵。所以它也说明这个涌现也是 一种难以预测的现象,这

12、是符合复杂系统理论的。所以复杂系统理论涌现特性的 出现,假设概括来说,就是无中生有。所以理解了复杂系统的现象,再把它应用 到生命现象,你就很容易理解生命的出现。郭桐兴:您讲得很形象 李衍达:生命的研究离不开复杂系统的研究,离不开信息科学复杂系统的研究。主持人:如今好多人都说,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谜,就是目前人类最解决不了的一个难题。李衍达:是,是最大的一个谜之一。宇宙的产生,生命的起源,智能的本质,这个都是现代的,重大的未解之谜。郭桐兴:从某种角度来说,假设我们把这些谜底解开了,破译之后,是不是对人 类今后的科学技术,所谓仿生学等等一系列的科技进步具有很重大的意义?李衍达:那当然了,我想每个人都会

13、关心自己的生和死。 人类社会对生命的研究 一直没有停顿过。大家知道秦始皇就希望长生不死,那么当然对生命奥秘的解开, 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影响是宏大的,对于我们的安康影响宏大,对整个地球的 生态环境的理解都极其重要。所以我认为,生命科学的开展,实际确实说是 21 世纪的重大进展,它的影响我认为是不可估量的。有人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如今人在研究人造生命,因为你解开了奥秘以后, 我就可以复现它,我就可以重新的制造人造的具有生命的生物。郭桐兴:利用基因来治疗人体里发生的疾病。李衍达:甚至可以创造没有的生物,这都是在进展之中的。你可以说有利也有弊。 因为你很难意料将来会出现

14、什么样的可能性。郭桐兴:所以有的人就会担忧,假设要出现克隆人的话,那么整个地球上会发生 很可怕的一幕。李衍达:完全有这个问题。郭桐兴:那有可能战争就用克隆人来替代了。李衍达:从如今的开展来说,一切的事情都很难意料。规那么和才能这个都是要 注意的,整体的技术的开展是难以预测,而且提供了无限的可能。郭桐兴:前一段时间,英国的科学家就预测,大概人的寿命大概是150多岁,应该能到达这个寿命。正常的存活的年龄大概在120岁左右。原来有这么一个说法, 其实假设按照科学家的这种预测的话,那么等于把人的生命又延长了几十年。李衍达:当然人的寿命的极限是受 DNA序列所掌控的,但是科学家又研究,我 们也不是完全的

15、宿命论。人体个体之间的寿命有差异,如今据报道,这个寿命的 差异,比方说有人活到80岁,有人活到90岁,这个差异,大概四分之一是由你 的基因决定的,四分之三是由你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因为人还要不断的跟环境进 展交流,你的生活方式,你抽烟,你喝酒,你的生活方式非常的不好,那么你的 寿命当然就会减下去。郭桐兴:这说明DNA起的控制的作用,还不是决定性作用的?李衍达:对极限是有影响。比方说人不能活到 300岁,海龟能活到300岁。在极限以前的生死不仅仅是由极限决定的,更重要的是由你的生活方式决定的。郭桐兴:其实由你后天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决定了你的生命的质量和寿命。李衍达:没错。郭桐兴:这么理解就比较

16、完好,比较合理。李衍达:是这样的。郭桐兴:李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它们之间到 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李衍达:乍看起来,好似中间没有什么联络。信息科学是研究什么的呢?信息科 学是研究信息的表述,怎么得到的,如何获得信息?怎么传输信息?然后信息互 相之间的作用又影响到系统的调控,所以,也包括这个系统内部的调控关系。进 一步研究信息怎么利用的?怎么去有利于人类, 所以更多的人想到,通信、手机、 电视机是跟信息科学有关,网络跟信息科学有关,调控跟信息科学有关,传感器 跟信息科学有关,怎么可以生命又跟信息科学有关呢?其实回过头来说,信息科学它本身是一种横向科学。因为信息的获取

17、并不仅仅限于设备,也不仅仅是限于 网络,所有的事物都有信息。信息是反映事物运动的一种特性。 其实信息科学是 涵盖了所有的生物。比方说气候、气象,每个人每天都关系,所以有雨,无雨对 人类来说,明天就是一个信息。有云无云,阳光强不强,就是一个信息。所以假 设你抽象来说,信息是什么呢?实际上它是客观事物的一种运动和特征的一种表 述。有云有雨,这就是气象特征的一种表示,它就给我们提供这个信息。所以你 抽象一点,信息是事物的运动和特征的一种表现。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气候有 信息,海洋也有信息,有没有海浪,海水的温度等等,也有一个信息。反过来, 森林也有它的信息,生物也有它的信息。所以万事万物都有信息,正

18、是有信息, 所以我们才可以对它来进展研究, 才可以对它进展分析。所以猛得看,信息科学 并不像我们所想象得那么狭窄,其实很宽。既然如此,生物当然有它的信息了。其实对生物信息的重要性,我想也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生物学家把生物信息刚开头只是看作是你给我管理数据就够了。后来研究其实不对了,我觉得生物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生物很深层次的问题,相当本质的问题。举例子来说,遗传是生物的一种最重要的本质性的特性,假设没有遗传,它 就没有生命。我就问一下,遗传是什么遗传呢?其实遗传是信息的遗传。 是遗传 信息,把所有生命的某种生物的特征用信息编码下来,然后遗传下来。郭桐兴:就是把自己祖先的信息遗传下来?李衍达

19、:所有这个生物的特性用信息编码。郭桐兴:通过DNA的形式遗传给后代。李衍达:所以遗传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有人说,也可能遗传是一种物质的遗传,因为你这个父母把小孩生下来,这个小孩是父母的物质组成的,某种意义 上有物质的遗传。但是你想,这个小孩生下来就是7、8斤,8、9斤,这8、9斤的物质,这个物质在以后的新陈代谢当中早就代谢掉了,所以这个小孩长大以后,他身上保存父母的物质根本上没有了。 但是他会保存父母的特性,他跟父母 很像,他的脾气、习惯、行为都跟父母很像,什么原因呢?我想主要的是父母的 信息遗传给他。所以在本质上来说,遗传本身是一个信息的问题。反过来再看一 看,我们要研究生命,生命内部怎

20、么合起来的?核心的问题不是由它的组成局部 所决定的。郭桐兴:由什么决定?李衍达:比方说生命体有很多蛋白质,不是由各个蛋白质的局部组成的, 更重要 的是蛋白质互相怎么作用,形成一个活的整体。所以生命的奥秘本身,很大局部 在于生物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调控,组成一个活的整体。其实这就牵扯到 一个调控的基理,调控是靠什么调控呢?信息来调控的。 生物内部的信号,通过 转导来进展调控生物体的,调控哪个基因表达,哪个基因关闭,调控哪些蛋白质 应该到哪儿去,所以这个调控关系是决定生物本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局部。 而研究 调控问题,又是跟信息有亲密相关的。大家知道,生物体内部的调控,如今很可能跟一般的设备调控的

21、基理是一样的。所以调控专家可以介入,因此你想,所以生物的本质问题又跟调控有关, 而调控 又是信息科学里边的一个局部。当然更重要的,生命体内部具有复杂系统的性质。 假设没有复杂系统这个概念,生命就根本不可能出现。而复杂系统又是信息科学 研究的很重要的内容。所以你看,从遗传一直到调控,一直到复杂系统的性质都 是信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说,信息科学家的介入其实对解开生命这 个奥秘,起着核心的作用,不可替代的作用。郭桐兴:李老师,您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比方刚刚说的调控,调控大概是通过什 么程序或者是通过什么系统来完成的? 李衍达:其实调控,很简单。我们知道,我们的血糖,血液里面的糖份,程度是 维

22、持恒定的,假设你高了,那你就容易得糖尿病的。那么它是怎么调控的呢?它 是通过体内的血糖成分上下的一种感觉, 然后再反响回去。假设血糖高了,它反 响回去,郭桐兴:自动的把信号传递给有关的神经系统。李衍达:有关的生物物质,然后就压制,把血糖压下来。郭桐兴:它有一种自动调节的功能。李衍达:里面有各种酶,来调控整个血糖过程。所以像血糖的调控,它是利用信 息的反响,血糖上下的这个信息反响回去来调的。 别的调控也一样的,我们设备 的调控是利用反响来调控的,所谓反响实际上都是信息的反响。 所以调控过程跟 信息模型是密不可分的。生物体内的调控,我认为跟设备的调控,跟机器的调控原理是一样的。如今也证明,生物学家

23、提出一个血糖操纵子模型, 在我们生命学 家看来就是一个反响调控模型,很有意思的。郭桐兴:李老师,您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我们应该怎么理解生命的本质?李衍达:生命的本质,应该说是生命怎么产生的。或者说生命是怎么样从无生命 体组成一个生命体,就是生命的起源是怎么来的?我是这么来考虑这个问题的。当然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就很可能进入人造生命的可能性。因为你知道生命 是怎么样出现的,我自然就找到了它的一些规律,我就自然可以人工来制造这个 相应的生命。我想,生命大概不是由上帝制造的。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可能理解 它的出现的可能性。假设有上帝的话,这个上帝也许我们就掌握自然的规律, 这 就是所谓的上帝。郭桐兴:

24、本身人类的存在,它也有一些内在的开展的一个规律是可以遵循的。李衍达:是的,确实是这样的。郭桐兴:实际上随着生命科学的开展,会给人类的生存质量带来一个宏大的变 化。李衍达:对于我们人类很多的疾病的治疗,对于人类的生物的环境,生存的环境, 对于人类安康的开展,我们如今很多人都希望找到肥胖基因,什么基因影响到你 肥胖呢?能不能给解决一下?郭桐兴:这是一个令很多胖人非常苦恼的一个问题。李衍达:没错。已经可以在寻找了,很多人希望找到解决癌症的治疗方法。因为 如今癌症也是影响人类安康的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如今科学大概有一个共识, 如今我们认为,癌症到晚期的治疗很困难,近 30年,癌症的死亡率降低不多, 因

25、为癌症如今发现都是在晚期,大局部都是。晚期治疗很难了,所以解决癌症更 多的是在早期,假设早期发现,你就给它切掉,就彻底解决了,完全可以治愈。那么为什么我们发现癌症发现得比较晚呢?因为我们如今发现癌症, 都是因为它 已经出现了月中瘤了,也就是从分子的病变到细胞,细胞的病变到了组织,至少到 组织这个层次,它已经出现了一个月中块了,这个时候癌症很可能都到中晚期了。看到它已经成型了,就有难度了。假设它在分子阶段,细胞刚刚出现变化的时候, 你就检测出来,那个时候解决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如今的分子生物学希望从基因 调控的角度发现这个癌症。郭桐兴:您说,是不是有可能,假设身体出现什么病变,通过这个调整 DNA

26、的 组织,是不是有可能治疗?李衍达:那就叫基因治疗了。我们如今对癌症希望可以做到分子诊断。 就是在分 子过程里,我就发现癌症出现的话,它可能有某种的特殊的分子标志物, 有可能 出现这种标志物,就说明这个分子已经出现了问题了。 在分子层次上,已经出现 问题了。把这个标志物在分子阶段就检查出来, 从那儿就开始治疗。这个叫做分 子诊断,假设可以做到这一点,将来早期诊断癌症就很有可能, 那么对癌症的解 决就很有好处。郭桐兴:这样可以极大幅度的改善人类的安康状况。李衍达:这个影响就太大了,对人类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主持人:而且还有一种说法是,如今假设人的脏器出了什么病变,然后可以切除, 然后可以利用自身的

27、细胞长出新的组织,培养局部的器官。而且前一段时间有报 道,你不用去换别人的脏器,你自己可以用你自己有关的干细胞去培养有关的组 织,你需要培养一个什么组织,那么就可以自然的让它培养成。李衍达:它没有自身的排斥。郭桐兴:没有排斥的反响。所以将来医学科学的开展前景也是很乐观的。李衍达:比方说,我也可以做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希望能解开细胞怎么样分化 成不同的细胞,比方说,它有一些像骨细胞,比方说牙,这个细胞是从一般的牙 根的细胞,它渐渐转化成真正的牙的细胞,这个转化的程序是什么?假设你知道 它转化的因子了,假设你掉了一个牙,那么我在那个地方重新把这个启动, 转化 成牙骨细胞的这个分子放进去,它就可能自

28、动的长出一个新牙出来。 假设可以解 开这样的机密,那当然对人体的意义就非常大了, 你就不用装假牙了。但是这个 指令你需要解开,到底是什么指令,让它这个细胞做这种分化。郭桐兴:如今人类基因的研究情况大概是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呢? 李衍达:基因研究如今进展得非常迅速,大家可以看到生物学关于生命科学的研 究在近代呈现一个非常蓬勃的,每天都有,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成果出现, 所以我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还是非常乐观的。但是反过来说,其实我们如今对基因 组织的理解还是非常不够,这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包括原来我们认为,很成 熟的地方,比方说基因怎么样转录的,它首先要把 DNA 一段基因转录下来,转 的过程怎么样

29、,过去以为是解决了,实际上还差得很远。前几年发现,有一个小 的叫做小RNA ,只有21到22个核甘酸那么长度,它竟然在基因产生出来以后, 在压制基因的表达起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前 7、8年左右才出现的一个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我们对整个基因组的调控理解还不够,还有很多现象,很多问题。但是这个方面的进展非常迅速,我相信,随着这样的进展出现,是很有希望的一 个领域,是非常有兴趣的一个领域。郭桐兴:根本上我们国家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大概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 态? 李衍达:我们跟世界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在基因组的测序上,比 方说水稻基因组的测序上,我们国家做得很不错。在基因组的工作上,如今

30、中科院也好,我们有关的大学也好,研究机构也好,正在迅速的赶上,包括生物信息 学,包括比较早希望国内可以做生物信息学的研究郭桐兴:我们如今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了吗?李衍达:早就开始了。如今我们对“ 973工程开始支持这个工程开始。所以生 物信息学的研究确实,我在很早的时候提出了希望成立这样的“973工程,当时还有专家不理解。说生物信息学有这样的东西吗?不太清楚。 如今大家都清楚 了,大家都理解了。很多大学都在开展研究,穿插学科的研究也正在开始。我希 望我们国家尽快在这个这些可以迎头赶上,这是我们应有的一个期望吧! 郭桐兴:像如今这个学科研究比较先进的国家有哪些? 李衍达:美国是最开展的,英国也做得很

31、好,欧洲也有很好的研究工程和组织,日本也有很好的工程组织。这些方面都是比较先进的。我们国家开始也想争取迎 头赶上他们。郭桐兴:您能不能就将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将来的开展趋势, 您能不能谈一谈 您自己的看法?李衍达:我个人的看法,我有一个比较极端的看法,一般认为,信息科学在生物 生命科学里边,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你生物信息,你有数据,你要管理。序列 你要用计算机进展比对,你要用包括蛋白质的折叠,你要用于进展预测,对生物 信息进展分类。但是我个人认为,生物体内部的信息系统,信息问题是生命产生 的一个核心问题。你从遗传信息你就可以看到,其实遗传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特性, 其实它就是信息的意思。在看到如今

32、整个生命的产生跟调控分不开,跟生物分子 之间的调控分不开。所以我个人认为,其实信息科学在生命科学里边,不仅是工 具作用,还是一个核心的作用。我是这么对待的。当然也并不一定大家都有这种 看法,但是至少从我的角度,我是这么想的。所以我认为,生物信息学将来很可 能是生命科学的主流之一,关键之一。因为只有从信息的模型的角度,才可以真 正从本质上来理解生命的科学。也只有从复杂系统和信息模型这个角度,才可以 真正的理解生命信息学,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生物信息学是关键性的,本质性 的。所以它的开展如今远远还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它的前景应该是非常广阔的。产生了很多的穿插的、 这样就对于我们在校的 我不知道您有什

33、么话想当然我也同时成认,化学、物理学、数学都很重要, 郭桐兴:刚刚听您说,谈到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和进步, 复合型的学科,一些边缘学科,一些穿插学科不断涌现, 一些大学生也好,或者是青少年也好,提出了一个要求。 对在校的大学生或者是青少年说,或者给他们一些建议? 李衍达:我是这么想的,其实 21世纪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穿插学科的时代。如 今很多的新的发现,前沿的学科都出如今学科穿插上,其实学科穿插本身是学科 开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来对于客观事物的研究是一种整体性的, 综合性的,并 不按学科来分开。学科只是人为的一种分开,随着我们对事物的研究的不断深化, 必然会综合利用不同的学科。从而产生对整个事

34、物的新的认识, 所以我认为,假 设你希望在科学上有所发现,你希望在前沿学科上有所奉献的话,你最好要广阔 自己的视野,不要局限自己的限制,不要使自己只是受这个专业的限制。郭桐兴:不要只局限于本专业的范围?李衍达:你应该把视野放宽,应该更加涉猎到不同的科学领域, 从而使自己的兴 趣更多的关注在学科的穿插和学科的前沿上。我相信,对于对从事科学研究的大 学的同学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你们今后科学的生涯会有非常重要的 影响。我希望,今后在穿插学科和前沿学科上,有我们更多的中国的学子在这个 方面进展开拓,从而使得我们中国的科学可以走在世界的前沿。郭桐兴:谢谢您!今天,李老师就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很 精彩的讲话。我们对李老师再次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大家收看我们院士访谈 栏目!我们在下一期院士访谈栏目里,再见!李衍达: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