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理论的微谈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55519979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书法理论的微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书法理论的微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书法理论的微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书法理论的微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理论的微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法理论的微谈作者简介:李广浩(1992),男,汉族,山东省滕州市人,学生,本科,单位:齐鲁理工学院,美术学(书法) 专业研究方向,理论与技法。(齐鲁理工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汉语热的兴起,中国书法这一特有的 文化艺术形式也日益受到世界艺术界的重视。本文从古代中 国书法理论谈起,系统介绍了书法理论与创作的关系。关键词:书法;理论;探析书法理论为汉字所特有,是对汉字书写的形式、结构、 线条等外在特征和审美观点进行研究的理论。与西方字母的 重要区别是,西方文字(字母)与汉字不同,除了不具有汉 字的外在特征,也不存在像汉字一样的审美内容。书法理论 主要包括,书写技法论述、书法

2、历史研究、对书法家生平及 代表作品的研究等等。书法理论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初期 的书法理论以混沌模糊、包罗万象为一大特征,仍然以经验 和感性认识为主,并不具有系统化、高度概括化的等理论特 点。一、西周时期的“六书”书法理论“六书”一词最早出自周礼 ,但是具体的内容并不 明确,经过汉代学者阐释以后才得到厘清。在西周时期,周 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 数,也就是“六艺” 。由此可见, “书”与其它五种基本才能 一起并列于 “六艺”,成为当时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 “六书” 作为中国书法最早的书法理论,确立了造字原理和基本的审 美观点。作为中国书法理论的开山之作, “六书

3、”主要从造 字结构和审美观点两个方面来阐释中国书法。 “六书”理论 指出的造字结构主要有三种分类,即“象形” 、“指事”、“会 意”,“转注”、“假借”、“形声”三种造字原理主要体现在字 的用法上,在字形上面倒不完全是“象形”造字。但是对于 汉字书法的形态结构,又并非单纯的只注重形式,它强调最 主要方面,仍然是“形”与“意”的结合, “六书”理论在 对文字和书法的阐述中也处处体现出这种观念。书法中的 “象形”,并不单纯是对事物的绘画式模仿,而是上升到一 种高度,进行意向化的抽象。例如,从距今约 4800 年的半 坡仰韶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文字符 号表现为纯粹的结构组合,具有

4、抽象化特征。对比同一时期 的仰韶半坡陶器上的纹饰和彩绘,能够明显看出,文字注重 对事物特征意义的高度抽象,绘画则注重事物外在形象描 绘,以再现为目标。这种高度抽象化特征,是中国书法艺术 区别于绘画的重要特点。二、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关系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的关系,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其 一,为理论对创作技法进行总结;其二,为理论先行引导创 作;其三,为理论铺路指导创作;其四,为理论研究者与创 作基本无关。(一)理论对创作技法的总结理论对创作进行总结,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例如,程式 化的“永字八法”,就是对中国书法用笔法则的总结,相传 为隋代智永所创,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 的方法。又如

5、,古代总结书法用笔的口诀一一笔法诀,一说由唐太宗李世民总结而成,另一说是王羲之所述,对中 国书法的影响历史久远,属于早期的书法理论。对于这些对 创作技法带总结性的书法理论,读者和研究者要注意辩证看 待,结合自己的书写经验来体悟, 不能一知半解、人云亦云。 例如,唐楷讲究“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而“逆起逆收”则主要适用于篆书和隶书。(二)理论先行引导创作理论先行引导创作,顾名思义,就是先有书法理论,再 用理念来指引书法创作。理论的正确性对书法创作实践具有 指导意义,例如,关于代表作的思考和时代呼唤中国 书法经典大家(张海著)等文章中的观点,对于当代书坛 发现书法大家、鉴别代表作就很有启发。与

6、此相对立的当代 的一些书法流派,本身在书法上没有推陈出新, 却沽名钓誉, 只顾空喊理论,自封大师杰作,没有遵循艺术自身的发展规 律,最后总会归于灭亡。(三)理论铺路指导创作理论铺路指导创作。正确的理论对书法创作能够起到积 极作用。一方面,好的书法理论,能够另辟蹊径,改变创作 者的思路,利于书法创新。例如,对于书法练习者而言,传 统的模式都是由楷书而行书,即先学楷书,有一定基础后再 过渡到行书。新提出的“楷书是行书的慢写”却打破了这一 固定模式,从书法练习者个体发挥的角度,提出只要适合, 书法练习者完全能够先练习行为再练习楷书,并不拘泥于定 法;另一方面,正确的书法理论可以让书法练习者事半功倍,

7、 少走弯路。例如,临摹是练习书法的一种重要方法,摹本的 好坏直接影响书法练习者的练习效果。古人通过大量的临摹 实践,总结出了“习书必观真迹”或“石刻不可学”的经验 理论,这对现在的书法练习者也有着现实意义。随着现代科 技的发展,印刷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在图书市场,为了 功利性目的,不少临摹字帖或者失真走样,或者拓不精、影 印模糊,初学者真假莫辨,往往受其所害,花费了大量时间 和精力,却没有收到好的练习效果。(四)理论研究者与创作基本无关书法理论种类繁多,并不是每一个书法理论研究者都能 够挥毫泼墨,精通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者与创作相脱离 或者关联性不大的情况,也很常见。例如,不少书法理论研

8、究者侧重于对书法现象和书法历史的研究,也有的侧重于对 书法家生平的考证,还有的重视对书法关联学科的研究等, 虽然其自身并不进行创作,但是在研究上也能够有所建树。这种情况在另一些学科中也出现过,例如稼轩词编年笺注的作者邓广铬,就是宋史研究的一代宗师,但其本身并不是 词学方面的专家。书法理论和很多艺术理论的发展规律一样,都是随着时 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古代的理论精华,经过去粗存 精、去伪存真之后,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比较完 备的理论体系。在这一点上,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都不可取, 书法理论要向前发展,只有在充分汲取传统书法理论精髓的 基础上,立足现代书法研究的最新成果,才能使书法理论研

9、 究更上一步新台阶。结束语我国的书法理论起源早,但是种类繁多,以经验性、感 性认识居多,在书法创作实践中,与创作的关系也并不紧密。 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丰富书法理论,必须在继承前 人经验的基础上,去伪存真,结合现代书法研究的成果,建 立完备的现代书法理论体系,让中国书法这一文化艺术瑰宝 永远闪耀在世界艺术之林。参考文献:1 曾惠芬论书法与禅的关系J.大众文艺(理论),2008(11) .2 降大任.傅山书论“人奇字自古”说辨正 J.山西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04) .3 江世龙 .论非草书 的反书法倾向及其潜在美学价值J.学术界,1991( 06).4 张建林 .试论宋人书法理论中的“尚意”思想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05)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