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设计(8万规模)(共21页)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55517162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3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给水厂设计(8万规模)(共2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给水厂设计(8万规模)(共2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给水厂设计(8万规模)(共2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给水厂设计(8万规模)(共2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厂设计(8万规模)(共21页)(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免费享用,请给好评,谢谢目录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通过净水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给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掌握净水厂设计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完成设计计算书明书一份,设计图纸2张,其中:净水厂平面布置图及工艺流程程图1张,单体构筑物图1张。1.2基本资料1.2.1水厂规模 净水厂水量为8万m3/天。 1.2.2原水水质资料编号项目单位分析结果备注1水温0-202色度度15度3臭和味微量4浑浊度mg

2、/L100-10005PH76总硬度度(德国度)47碳酸盐硬度度(德国度)48CODmg/L9.689碱度度810细菌总数个/mL1200011大肠菌群个/L3300012其它化学和毒理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1.2.3厂区地形地形比例1:500, 设计高程取清水池水面为0.00m。1.2.4工程地质资料4.1 地质钻探资料见表3:表3 地质钻探资料表土砂质粘土细砂中砂粗砂粗砂石粘土1m1.5m1m2m0.8m1m2m 4.2 地震计算强度为186.2Kpa。4.3 地震烈度为9度以下。4.4 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1.2.5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5.1 最高洪水位: 342.5m;最大流

3、量:Q=295m3/s。5.2 常水位:340.5m,平均流量:Q=15.3m3/s。5.3 枯水位:338.7m;最小流量:Q=8.25m3/s。5.4 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m 。1.2.6气象资料6.1 风向(以所取风玫瑰为准)。6.2 气温:最冷月平均为-0.8OC最热月平均为25,4OC。极端气温:最高38OC,最低为-21.5OC6.3 土壤冰冻深度:0.7m 第二章总体设计2.1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水厂水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常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1。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2.2.1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

4、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采用计量泵(柱塞泵或隔膜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2.2.2混合设备使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

5、,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2.2.3絮凝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絮凝设备的基本要求是:原水及药剂经混合后,通过絮凝设备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大的密实絮凝体,絮凝形式较多,主要有水力搅拌式和机械搅拌式等,我国在水力絮凝池的新型池型研究上已达到较高水平。水力絮凝池中的隔板絮凝池是应用历史较久、目前仍常应用的絮凝池型,有往复式和回转式两种,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所以作为水里絮凝池的基础,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原理和运行经验对现在的水厂絮凝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虽然节省絮凝时间、减

6、少水力损失、保护絮凝体不被破坏、使出水分布均匀等方面较新型絮凝池型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在设计合理、运行条件控制恰当的情况下,其絮凝效果也较好,而且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本课程设计选择往复式隔板絮凝池作为絮凝构筑物,便于加深对絮凝工艺基本原理的理解,也便于参照设计手册运用已有的工程经验,更贴近于工程实际,也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2.4沉淀池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占地少。相比之下,平流式沉淀池虽然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而且斜管沉淀池因采用

7、斜管组件,使沉淀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比平流沉淀池要好。2.2.5滤池采用拥有成熟运转经验的普通快滤池。它的优点是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较大;降速过滤,效果好。虹吸滤池池深比普快滤池大,冲洗强度受其余几格滤池的过滤水量影响,冲洗效果不如普通快滤池稳定1。故而以普快滤池作为过滤处理构筑物。2.2.6消毒方法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采用被广泛应用的氯及氯化物消毒,氯消毒的加氯过程操作简单,价格较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虽然二氧化氯,消毒能力较氯强而

8、且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二氧化氯价格昂贵,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国内目前在净水处理方面应用尚不多。第三章 混凝沉淀3.1药剂投配设备3.1.1混凝剂药剂的选择碱式氯化铝在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研制应用,因效果显著,发展较快,目前应用较普遍,具用使胶粒吸附电性中和和吸附架桥的作用。本设计水厂混凝剂最大投药量为60 mg/l。碱式氯化铝作为混凝剂的特点为:1)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高浊度时尤为显著。2)温度适应性高;PH值适用范围宽(可在PH=59的范围内,因而可不投加碱剂)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4)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三

9、氯化铁低。5)是无机高分子化合物。3.1.2混凝剂的投加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3.1.3 溶液池体积 = =16.9 m 取17 m 式中:溶液池体积,m;混凝剂(PAC)的最大投加量,mg/L。本设计取60mg/L; c溶液浓度,一般取5%-20%,本设计取15%; 处理水量,。本设计为3533.3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溶液池采

10、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座,一备一用,保证连续投药。单池尺寸为LBH=52.91.8,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沉渣高度0.3m,置于室内地面上。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LBH=5.02.91.2=17.4m,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置DN100mm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按1h放满考虑。3.1.4 溶解池溶积 取= 4.8 m式中: 溶解池容积(m3 ),一般采用(0.2-0.3) ;本设计取0.28 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LBH=2.01.62.0,高度

11、中包括超高0.3m,底部沉渣高度0.2m,池底坡度采用0.02。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LBH=2.01.61.5=4.8 m。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则放水流量:q=8.0L/S 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约为100mm,相应流速v=1.05m/s,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100mm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3.1.5 投药管投药管流量q=0.4L/S。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20mm,相应流速为1.9m/s。3.1.6 溶解池搅拌设备 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3.1.7计量投

12、加设备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q=1.42 m/h 式中:溶液池容积(m3)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3.2混合设备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混合是取得良好絮凝效果的重要前提,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药剂的品种、浓度、原水温度、水中颗粒的性质、大小等。混合设备的基本要求是药

13、剂与水的混合快速均匀。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混合的方式主要有管式混合、水力混合、水泵混合以及机械混合等。由于水力混合难以适应水量和水温等条件变化,且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混合耗能大,维护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本设计采用管式静

14、态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设计两个管式静态混合器。设计总进水量为Q=84800m3/d(考虑水厂自用水,按6%计)。水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静态混合器的水头损失一般小于0.5m,根据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h=0.1184n 式中:h水头损失,m; Q处理水量,m/s; d管道直径,m; n混合单元,个。设计中取d=0.7m,Q=0.49 m/S,当h=0.4m时,需2.9个混合单元,当h=0.5m时,需3.6个混合单元。选DN700内设3个混合单元的静态混合器。 图4.2 管式静态混合器3.3反应设备的设计3.3

15、.1平面布置 设计两池即n=2,每池分为6个廊段,每个廊段采取的廊道数待计算确定。3.3.2基本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800001.06m3/d=3533.33m3/h=0.98m3/s;池数n=2;絮凝时间T=20min;絮凝池超高采用h=0.3m;平均池内水深H=2.0m;转弯处过水断面面积为廊道内过水断面的1.5倍;6个廊段内流速设为六档,v1=0.50m/s、v2=0.45m/s、v3=0.40m/s、v4=0.35m/s、v5=0.30m/s、v6=0.25m/s。3.3.3设计计算单池平面净尺寸计算总容积 W=QT/60=3533.3320/60=1178m3分为两池,每池净平面面积

16、为 F1=W/n/H=1178/2/2.0=294.5m2池子宽度与沉淀池宽度一致,设为B=20m则隔板之间净距之和:L1=F1/B=294.5/20=14.725m廊段及廊道设计隔板间距按廊道内不同流速分为6挡:a1=Q/3600/n/v1/H=3533.33/3600/2/0.50/2.0=0.49m取a1=0.5m,则反算得第一廊道实际流速v1=0.49m/s,转弯处流速v1=0.33m/s,廊道数取5;同理得a2=0.54m取为0.55m,则v2=0.45m/s,转弯处流速v2=0.30m/s,廊道数取4; a3=0.61m取为0.60m,则v3=0.41m/s,转弯处流速v3=0.2

17、7m/s,廊道数取4; a4=0.70m取为0.70m,则v4=0.35m/s,转弯处流速v4=0.23m/s,廊道数取3; a5=0.82m取为0.80m,则v5=0.31m/s,转弯处流速v5=0.21m/s,廊道数取3; a6=0.98m取为1.0m,则v6=0.24m/s,转弯处流速v6=0.16m/s,廊道数取3;则廊道总数为22条,水流回转次数为21次,则隔板间净距之和为L=5a1+4a2+4a3+3a4+3a5+3a6=14.4m隔板厚度按0.2m计算,则池子总长L=14.4+(22-1)0.2=18.6m水头损失的计算按廊道内的不同流速分成六段,分别计算水头损失。第一段:水力半

18、径 R1=a1H/(a1+2H)=0.52.0/(0.5+22.0)=0.22m槽壁粗糙系数n=0.013,流速系数C1=R1y1/n,其中y1取为0.15则C1=61.29第一段廊道长度l1=3B=330=90m,第一段水流转弯次数S1=3 则由 h1=S1v12/2/g+v12l1/C12/R1得第一段廊道的水头损失为h1=0.106m各段水头损失计算结果如下表:段数lnRnSnVnVnCnhn11000.2250.330.4961.290.1122800.2440.300.4562.100.0723800.2640.270.4162.850.0584600.3030.230.3564.2

19、90.0305600.3330.210.3165.210.0246600.4020.160.2467.170.010hn 0.306 (4)GT值的计算(t=20摄氏度) GT=502060=610-4(在10-410-5范围内)池底坡度 3.4 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斜管沉淀池是浅池理论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按照斜管中的水流方向,分为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三种形式。斜管沉淀池具有停留时间短、沉淀效率高、节省占地等优点。本设计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池,设计2组。设计流量3.4.1沉淀池分为两组 每组的设计流量为 。3.4.2沉淀池平面尺寸2.1沉淀池清水区面积 式中: 斜管沉淀池的表面积, 表面负荷,

20、一般采用 设计中取 。2.2沉淀池长度及宽度 设计中取池长度,则沉淀池的宽度。为便于施工,本设计取B=10 为了配水均匀,进水区布置在长度方向的一侧,在的宽度中扣除无效长度,则净出口面积 式中:斜管结构系数,本设计取=2.3沉淀池总高度 式中 沉淀池总高度,; 保护高度,。本设计取=0.3 ; 清水区高度,。本设计取=1.2; 斜管区高度,。取斜管长度=,安装倾角,则; 配水区高度,。本设计取=1.5; 排泥槽高度,。本设计取=0.83; 则沉淀池总高度 。3.4.3进出水系统 3.1沉淀池进水设计 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 式中 孔口总面积() 孔口流速(),一般在0.15一下,本

21、设计中取 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则孔口数为245个。进水孔位置应该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 3.2沉淀池出水设计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1=0.6m/s,则穿孔总面积: A= 式中: A出水孔口总面积,。 A=0.82设每个孔的直径为4cm,则孔口的个数 N=653个。 设每条集水槽的宽度为0.4m,间距1.5m,共设10条集水槽,每条集水槽一侧开孔数。为40个,孔间距为20cm。10条集水槽汇水至出水总渠,出水总渠宽度0.8m,深度1.0m。出水的水头损失包括孔口损失和集水槽内损失。孔口损失 h = h= 式中: h 孔口水头损失,m; 进口阻力系数。设计中取 =2h =

22、 =2 =0.037m。集水槽内水深取为0.4m,槽内水流速度为0.32m/s,槽内水力坡度按0.01计,槽内水头损失 h =iL 式中: h 集水槽内水头损失,m; i水力坡度; L集水槽长度,m;设计中取i=0.01, L=10m h =iL=0.0110=0.1m出水总水头损失 h=h +h =0.037+0.1=0.137m,设计中取为0.15m3.3沉淀池斜管的选择 斜管长度一般为0.81.0m,设计中取为1.0m;斜管管径一般为2535mm,设计中取为30mm;斜管为聚丙烯材料,厚度为0.40.5mm。3.4沉淀池排泥系统设计 采用穿孔管进行重力排泥,每天排泥一次。穿孔管管径为20

23、0mm,管上开孔孔径为5mm,孔间距为15mm。沉淀池底部为排泥槽,共12条。排泥槽顶宽为2.0m,底宽为0.5m,斜面与水平夹角约为45,排泥槽斗高为0.83m。3.5斜管沉淀池计算草图 根据上面计算结果,绘制斜管沉淀池示意图,如图4.5所示。 斜管沉淀池计算示意图 3.4.4核算 4.1、雷诺数Re斜管内的水流速度为: = 式中: v 斜管内水流速度,m/s ; 斜管安装倾角,一般采用6075。设计中取 =60 = = =0.0031m/s=0.31cm/s Re= 式中:R水力半径,cm,本设计取R=0.75cm 水的运动黏度,cm/s 。设计中当水温t=20时,水的运动黏度v=0.01

24、cm/s Re= = =23.3500,满足设计要求。4.2、弗劳德数F F = = =1.3110 F介于0.0010.0001之间,满足设计要求。4.3、斜管中的沉淀时间T T = 式中:斜管长度,m 。设计中取=1.0m T = = =322.6s=4.9min 基本上满足要求(一般在25min之间)。第四章 过滤4.1滤池的选型 采用普通快滤池,双排布置,按单层滤料设计,采用石英砂作为滤料。4.2滤池的设计计算4.2.1设计水量设计水量Q=0.9814.2.2冲洗强度冲洗强度q按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 滤料平均粒径; e滤层最大膨胀率,取e= 40%; 水的运动黏滞度,。砂滤料的有效直径=

25、0.7mm与对应的滤料不均匀系数u=1.5所以, =0.9u=0.91.50.7=0.945 mm4.2.3滤池面积 滤池个数采用N=6个,成双排对称布置单池面积f=F/N=353.16/6=58.86m2,取60.5m2每池平面尺寸采用LB=11m5.5m池的长宽比为11/5.5=2 (符合设计规范)滤池高度支承层高度 滤料层高度 砂面上水深 超高(干弦)滤池总高 4.2.4单池冲洗流量 4.2.5冲洗排水槽(1)断面尺寸两槽中心距采用a=2.0m排水槽个数n1=L/a=11/2.0=5(个)槽长l=B=5.5m槽内流速,采用0.6m/s排水槽采用标准半圆形槽底断面形式。2)设置高度滤料层厚

26、度采用Hn=0.7m排水槽底厚度采用=0.05m槽顶位于滤层面以上的高度为:He=eHn+2.5x+0.075=0.98m4.2.6集水渠集水渠采用矩形断面,渠宽采用b=0.75m渠始端水深Hq 集水渠底低于排水槽底的高度Hm 4.2.7配水系统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其配水干管采用方形断面暗渠结构。(1)配水干渠干渠始端流速采用干渠始端流量干渠断面积,取0.64干渠断面尺寸采用0.8m0.8m(2)配水支管支管中心距采用s=0.25m支管总数n2=2L/s=211/0.25=88(根)支管流量支管直径采用,流速 支管长度核算(3)支管孔眼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f的比值a,采用,则 孔径采用单孔面积

27、孔眼总数每一支管孔眼数(分两排交错排列)为:孔眼中心距孔眼平均流速4.2.8冲洗水箱 冲洗水箱与滤池合建,置于滤池操作室屋顶上。(1)容量V冲洗历时采用=6min 水箱内水深,采用圆形水箱直径(2)设置高度水箱底至冲洗排水箱的高差,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水箱与滤池间冲洗管道的水头损失管道流量管径采用,管长查水力计算表得:, 冲洗管道上的主要配件及其局部阻力系数合计 mH2Ob.配水系统水头损失按经验公式计算 c.承托层水头损失承托层厚度采用H0=0.45m d.滤料层水头损失 式中 滤料的密度,石英砂为; 水的密度,; 滤料层膨胀前的孔隙率(石英砂为0.41); 滤料层厚度,m。所以 mH2O

28、e. 备用水头mH2O则 第五章 消毒5.1加药量的确定最大投氯量为a=3mg/L加氯量为: 储氯量(按一20天考虑)为:5.2加氯间的布置加氯间靠近滤池和清水池,在加氯间、氯库低处各设排风扇一个,换气量每小时812次,并安装漏气探测器,其位置在室内地面以上20cm。设置漏气报警仪,当检测的漏气量达到23mg/kg时即报警,切换有关阀门,切断氯源,同时排风扇动作。为搬运氯瓶方便,氯库内设单轨电动葫芦一个,轨道在氯瓶正上方,轨道通到氯库大门以外。加氯间外布置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照明和通风设备在室外设开关。在加氯间引入一根DN50的给水管,水压大于20mH2O,供加氯机投药用;在氯库引入D

29、N32给水管,通向氯瓶上空,供喷淋用。第六章 清水池及泵房6.1清水池的设计本设计缺乏制水和供水曲线资料,按配水管网中没有水塔等调节构筑物来设计。近期设置两座清水池以适应水厂8万m3/d的产水量,清水池总容积V=Q 1.0615%=800001.0615%=12720m3/d选用矩形清水池,池身采用h=3.5m,则单池平面面积为A0=V/h=12720/2/3.5=1817.14m2 ,采用长58m,宽30m的正方形。6.2泵房的设计 二泵房中泵型号的选择:四用一备流量Q=883.33m3/h,扬程H=30m,查给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常用设备选泵:南京古尔兹制泵有限公司生产的16SA-9JB型

30、,电动机型号为Y315M2-6型号 流量Q扬程H(m)转速n(r/min)轴功率(kw)电动机功率(kw)效率(%)气蚀余量(XPSH)r(m)叶轮直径D2(mm)m3/hL/s16SA-9JB(16SA-9E)108030030960102.5112864.94809002503295834.68002203389804.6泵房的尺寸:30m10m,长度为:控制间3m,泵轴线之间的间距为3m,靠近控制间的泵于靠近吊装间的泵距离墙的距离也为3m,另外设3m作为吊装机械电葫芦用,共计28m,取为30m;宽度为:吸水管4m,泵和电动机基础长为2.5m,压水管长度3m,共计8.5m取为10m。(1)

31、 辅助建筑物的设计生活辅助建筑物面积应按水厂管理体制、人员编制和当地建筑标准确定。生产辅助建筑物的面积根据水厂规模、工艺流程和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第七章 总图布置7.1水厂的平面布置水厂的平面布置应考虑以下几点要求:(1)布置紧凑,以减少水厂占地面积和连接管渠的长度,并便于操作管理。但各构筑物之间应留处必要的施工和检修间距和管道地位;(2)充分利用地形,力求挖填土方平衡以减少填、挖土方量和施工费用;(3)各构筑物之间连接管应简单、短捷,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并考虑施工、检修方便。此外,有时也需要设置必要的超越管道,以便某一构筑物停产检修时,为保证必须供应的水量采取应急措施;(4)建筑物布置应注意朝

32、向和风向;(5)有条件时最好把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尽量避免非生产人员在生产区通行和逗留,以确保生产安全;(6)对分期建造的工程,既要考虑近期的完整性,又要考虑远期工程建成后整体布局的合理性。还应该考虑分期施工方便。7.2水厂的高程布置 在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之间水流应为重力流。两构筑物之间水面差即为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构筑物本身,连接管道,计量设备等水头损失在内。水头损失应通过计算确定,并留有空地。参考文献1严煦世,范瑾初.给水工程(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3张志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工艺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设,20044李亚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Z.2006-12-29免费享用,请给好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