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课堂设计2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55492222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征课堂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长征课堂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长征课堂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长征课堂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征课堂设计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七律.长征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是2009年11月16日。 75年前的这个时候,红军主力正行进在一条满是山峰、草地和冰雪的路上。这,就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举世闻名的长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5课。2、齐读课题。什么是七律?律诗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要求诗行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律诗、六言律诗、七言律诗。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规定每一首都是8行,每行7个字。总共五十六个字。3、数一数,全诗一共有几句?这4句还分别有各自专用的称呼呢,有谁知道? 七律是这首诗的体裁,长征是这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用间隔号隔开,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咱们再读一遍。 齐读课题。4、 作者是谁?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介绍他?

2、他不仅是我们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而且是一位杰出的诗人。1935年10月,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请听 课件出示配乐朗诵。二、初步感知。1、想读吗?先自己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读完)谁愿意展示展示自己的读书情况?2、(一生读完)真好!有两个生词特别不好读,你刚才读对了。(出示)这个词读一起读两遍。这个词不大好记,怎么把它记住?它还有一个读音,读yi,我们经常说沿着山道迤俪而行,也就是队伍弯弯曲曲地前进。这个词读请两人读。这个词看起来笔画很复杂,实际上很好写。(指名说)来,我们一起把“礴”写一遍。“磅”也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一个音读bang ,它是英美等国家的一种

3、重量单位,一磅大约是450克。可以组词磅秤、过磅等。 3、还有谁想读一读。 三、 抓中心句。1、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静下心来朗读这首诗,想一想,诗中哪一句概括了整首诗的内容?你真会读书。出示第一句。板书。谁来读一读?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对诗眼的理解?哪个词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灵?“不怕 ” 说说你的感受。 铿锵有力,下笔千钧。还从哪个词体会到“不怕”? 这个词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如“等闲之辈”。“等闲”是什么意思?(平平常常)那么“只等闲”,就是?2、这究竟是一次什么样的远征?(点击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同学们看,这就是红军走过的那条长征路。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他们翻越五岭、四渡赤水、越过乌蒙、

4、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水草地,穿越大半个中国,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这是一段对长征的简单描述。请同学们留意这段话中的几个数据。(师引读)这一年时间,红军穿过了,翻过了,跨过了,行程。这就是那条漫长的征途,两万五千里徒步行军,日夜兼程,这是名副其实的一次远征。这12座大山,24条大河,用诗中的一个词概括,真正是万水千山。3、远征难的仅仅是这一座座大山,一条条河流吗?还有谁补充当时红军的艰难处境?是的,摆在战士们面前的,还有饥饿,寒冷,更有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盘旋在头顶的飞机,地面上的围追堵截。这一切,红军战士怕了没有?来,一起读(第一句)四、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从哪

5、些地方,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细细品读,一边读,把最能体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语找出来,打上着重符号。 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学的非常认真,我们依顺序来交流。(一)出示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说说你的理解。1、五岭是指的一座山吗?哪五岭?这五岭怎么样?出示五岭图片。看,这就是五岭。能自己用一个词形容它吗?(连绵不断)看着这连绵不断的山峰,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这五岭那么大,连绵起伏,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什么?(细小浪花)2、乌蒙山怎样?磅礴是什么样的?(气势雄伟)这座山在哪?贵州、云南两省之间。知道海拔多高吗?盘桓七十余里,海拔3000多米。乌蒙山

6、高不高?险不险?3000多米高的乌蒙山,如果让你翻越,你是什么感受?红军当时翻越乌蒙山时正值雨季,哗哗的大雨从早到晚下个不停。想想,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这么高,这么滑的山,在红军的眼里就感觉是脚下的一个什么?(小泥丸)3、读到这里,同学们是什么感受?(红军英勇顽强。面对困难,毫无惧色,顶天立地)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导读。(二)还从哪里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出示第三句。说说你的理解。1、谁能讲讲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为什么红军战士觉得“暖”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损失,就顺利渡过了金沙江。(这是庆幸,为红军战士没有伤亡感到高兴)因为他们很顺利,很成功,心里很高兴,又因为当时是春天,所以他们觉得“暖”

7、。(这暖字代表战士们喜悦的心情)感到庆幸,因为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一条小船,后来又找到6条小船。红军战士不费一兵一卒,就靠这几条小船轻轻松松过了金沙江。红军感到庆幸,高兴。(是呀,这个“暖”字,还是军民一家亲的暖。)2、谁能说说对“寒”字的理解?“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个“寒”字表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当时泸定桥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只剩13根铁索了。桥下河水湍急,桥头是什么?红军战士要攀沿过去难不难?真实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观看一段录像。(看完)一场恶战,终于以我们的胜利告终。这真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当毛主席率领大部队走过早已铺上木板的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

8、烟还没有散去,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毛主席凝视着根根铁索,回忆着战士们夺桥时悲壮的场面,摘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士低头默哀。此时的毛主席,心情多么沉重,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一条条生命铺就的道路! 这个“寒”字表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谁来读一读,读出红军巧读金沙江的高兴,读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指导朗读。3、然而,战士们是摧不跨的,因为一起读第一句。(三)还从哪里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更喜”这两句是说大无畏的红军尤其喜欢岷山的千里积雪,全体红军通过这座大山后,个个笑逐颜开。“喜”字描写红军爬过大雪山后的心情,它既写出了红军战胜的雪山,又使大自然富有艺

9、术的美感。他们过雪山后,喜的原因有,他们一方面感到过去所尝的辛苦生活已去而感到快活,而他们能够胜利的到达目的地感到欣慰。读到这两句,我也替红军而感到高兴,为他们的胜利而感到喜悦。 你读读好吗?把自己的学习收获读出来。 “更喜岷山千里雪”这句话可以看出红军战土非常的乐观、从“更”字体现出前边五岭、乌蒙都是喜了,眼前的岷山千里雪就更喜了,为什么呢?因为战土最大的快乐就是战争,因为战土的职责就是攻克天险。 带上你的体会朗读这句话。(师)我还有一种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他没有写“更喜千里大草地”。这雪呀,有一种意境,洁白高旷,代表一种象征,这里用“千里雪”不单单写马上要到六盘山。这里还有一种意境,

10、展示红军的辉煌前景,一望无垠,一片洁白,象征我们即将雪后天晴,我们必将迎来胜利的曙光。(四)带上我们的理解,再次吟诵这首诗,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五、抒发情感,总结全诗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有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队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 1、今天咱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学习,此时此刻,对着领袖毛泽东,对红军战士,你想说点什么?2、同学们,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有

11、多少内容要写,可作者只用了4句,先概括描写红军不怕远征难,再以五岭、乌蒙、岷山为千山的代表,以金沙江,大渡河为万水的代表,气势磅礴的将长征的经历浓缩于一首诗中,这是多么高的艺术概括力。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夸张比喻,使我们真真切切触摸到了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3、会背了吗?来,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六、拓展延伸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毛泽东一路走,一路写,写下一首又一首诗篇,来激励战士们,来鼓舞战士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出示课件)1、这是沁园春 雪。有点长,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行诗,能读懂什么?从这两行诗中,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什么?算得上英雄的人物,还要看未来。看谁啊?看今天的我们。这就是毛泽东的伟人风采。2、下面一首是清平乐 六盘山,透过这些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的博大胸怀。还有这首忆秦娥 娄山关,这是毛泽东在红军战士在娄关打败敌人之后写下的。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这些诗词背诵下来,这个单元学完后,我们将举办毛泽东故事和他的诗词朗诵会。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毛泽东的形象已经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中。后面几篇课文我们将继续走近毛泽东,去感受他的伟人风采、凡人情怀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