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自然教案(共17页)

上传人:9** 文档编号:55479222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年级自然教案(共1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年级自然教案(共1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年级自然教案(共1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二年级自然教案(共1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自然教案(共17页)(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 题木材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识别一些木制品,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2、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和加工,知道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培养“合理开发树木和节约使用木材”的意识教学过程:活动一:1、出示图片:观察木玩具,说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2、出示图片:教室内有哪里木制品?3、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木材?4、小结:生活中许多物品是用木材做成的,它们有的用来存放东西,有的用来观赏,有的用来玩耍,真是各有各的用途。活动二:1、 问题:木材是怎么来的? 2、播放:木材来源的投影片。交流木材的加工过程。 3、问题: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多少时间?大量使用木材有哪些不良后

2、果?从中有什么感悟?4、小结:树木要经过“砍伐、切割、干燥等过程才能变成木材。树木的生长期很长,我们要合理开发、节约使用。课 题木材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和加工,知道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培养“合理开发树木和节约使用木材”的意识,2、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木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学过程:1、出示图片:木材与其它材料相比,它们有什么特点?2、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3、选木材:制作下列物品,选何种木材较合适,做家具、做砧板4、出示阅读小资料:奇特的木材。课 题橡胶 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能识别一些典型的橡胶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2、初步了解橡胶的来源。教学过程:1、出示

3、:实物或图片。说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2、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有些什么用途?3、归纳:橡胶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泛。4、出示:橡胶来源图片。5、介绍:天然橡胶的知识:天然橡胶按制造工艺和外形的不同,分为烟片胶、颗粒胶、绉片胶和乳胶等。6、问题:现在市场上使用的橡胶都来源于橡胶树吗?它还来源于什么?小结:橡胶有些是天然材料,有些是人造材料。课 题橡胶 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橡胶的来源。2、初步了解几种橡胶制品的特点,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过程:1、实验:(1)拉伸橡胶手套,有什么发现?(2)一手戴塑料手套,一手戴橡胶手套,把两手放在桌面上摩擦,有什么发现?-

4、2、探究:橡胶除了有弹性和防滑外,还有什么特点?想想你是怎样发现的?(如:隔水隔气、抗拉、耐磨、耐热、耐腐蚀、防震、绝缘等。)3、讨论:讨论橡胶用来制作轮胎的理由。4、小结:橡胶制品具有有弹性、耐磨、和防滑的特点,因此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5、拓展:你还认识哪些橡胶制品?它们分被利用了橡胶的哪些特点?课 题棉花、羊毛和蚕丝 第 5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对各种衣料的来源产生探究的兴趣。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棉花、羊毛、蚕丝可以分别制成棉布、毛呢、丝绸。教学过程:1、出示:棉花、羊毛和蚕丝的投影片。(PPT)2、提问:说说用它们可以做成什么?3、出示:棉花、羊毛、蚕丝 棉线、毛线、

5、丝线棉布、毛呢、丝绸4、出示:衣物5、提问:这些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小结: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毛呢是由羊毛制成的,丝绸是由蚕丝制成的。6、提问:棉布、毛呢和丝绸的纤维有什么不同吗?7、实验:烧面料提醒学生:不可擅自烧衣料8、出示:从布上拆下来的纱线9、观看衣料发展的视频资料小结:衣料是在不断发展的。课 题给娃娃选衣 第 6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及实验,初步了解棉布、毛呢和丝绸在手感、吸水性、耐磨性方面的差异。2、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和要求。教学过程:1、问题:夏天就要到了,该选什么衣料做衣服,才能使娃娃穿得舒服?2、出示:服装店PPT3、问题:说说选择夏衣的衣料要考虑哪些因素?4、出

6、示:棉布、毛呢和丝绸5、实验:比较不同衣料的吸水本本领哪个强哪个弱。6、问题:说说实验的结果?7、拓展问题:该选什么衣料做冬衣?小结:夏天人体容易出汗,所以应该选择吸水性强、轻薄的衣料做衣服。8、实验:将衣料包住网球,放在砂纸上向前拖动,比较不同衣料的耐磨性。9、问题:说说实验结果?课 题我们生活的地球 第 7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2、通过展现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是逐步发展的过程。3、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活动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1、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2、你是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3、讲故

7、事:(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争议。(2)麦哲论环球航行的故事(3)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4、从上面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小结:人类为了探索、认识地球形状做出极大的努力。课 题我们生活的地球 第 8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2、通过展现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是逐步发展的过程。3、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活动二:地球的外形1、出示:一只篮球。这只篮球是一个标准的圆球,那么我们的地球也是一个标准的圆球吗?2、出示地球仪:介绍南北极之间的距离和赤道的直径。3、出示小资料:地球的形状小结:地球是一个赤道

8、略微有的鼓,南极和北极略微有点扁的球体,它的外形近似一个球体。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取得这些数据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活动三:去美国可以怎样走1、思考:如果我们要到美国去旅游,该怎么走呢?请同学们先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美国所处的位置。2、想一想:到美国去该怎么走?3、为什么去美国旅游,往东走和往西走都可以到达?小结:地球的外形近似一个球体课 题地球表面 第 9 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2、知道地球表面有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3、知道地球周围包围着大气。4、初步学习测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地球表面的自然景物 1、出示:各种地貌和不同生物的图

9、片,2、思考:说说地球上有哪些景物?3、说说:你知道的生活在地球上动物和植物。4、出示阅读资料:学习小资料。小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态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活动二:地球上陆地和水域1、出示:世界地图,谁知道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一样大吗?2、我们如何来准确判断海洋和陆地的大小呢?3、请同学们说说各自的测量方法,再比较哪种方法测量最精确,最后确定测量的方法。要求:测量数方格,不满半格不数,满半格或超过半格数一格。4、指导计算。5、说说计算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通过计算发现地球的表面70%是海洋,30%是陆地。课 题地球表面 第 10 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

10、各样的生物。2、知道地球表面有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3、知道地球周围包围着大气。4、初步学习测量的方法。教学过程:活动三:地面上空还有东西吗?1、你们知道地面上空还有什么东西吗?2、出示:教材第13页图片。3、你们发现了什么?4、介绍:有关大气层的资料。小结: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一空气层叫“大气层”。课 题物体的沉和浮 第 11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预测和探究,初步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 组织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常见物体进行制作小小救生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过程:活动一:预测物体的沉与浮1、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2、说说哪些物体会

11、在水中下沉或上浮?用什么方法记录?怎样设计记录的符号?3、讨论:怎样研究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4、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并完成实验记录表。5、交流:各小组在实验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想法。6、小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活动二:制作小小救生圈1、观察:人们生活工作中常用的救生圈2、讨论:为什么救生圈能够帮助人们逃生?3、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意见。4、讨论:怎样设计自己的小救生圈?5、交流:学生小组交流设计制作需要的材料,并完成初步的设计方案。课 题船的发展 第 12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收集、交流有关船的资料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史;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

12、响。2、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现代各种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研究科学事物的兴趣。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船的发展和演变过程1、观察:各种船只的图片及其特点。2、根据船只的发展情况给它们排定顺序,并说说理由。3、小结:图片上出现的船只的排序。4、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完成船只的资料记载。5、交流、修正排序结果。活动二:认识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1、欣赏:现代船只的课件、录像或图片。2、讨论:说说这些现代船只的特点,猜测它们的用途。1、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现代船只的资料,向大家介绍。2、 记录:完成活动作业。课 题制作小帆船 第 13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

13、观察探讨小帆船的结构,初步知道帆船的主要组成部分;2、 通过师生共同研究,了解帆船各部分的作用。3、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帆船的结构1、观察:帆船的图片或实物模型等。2、说说帆船的结构特点。3、讨论:帆船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活动二:制作小帆船一、观察:课文中出现的帆船制作材料及制作的方法。二、 制作:1、 讨论:说说该选择哪些材料;在制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2、 制作:完成小帆船的制作3、 实验: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小帆船方在水中航行。4、 交流:帆船在航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方法。5、 改进:根据出现的问题改进后进行进一步的制作。课 题小车的运

14、动与静止 第 14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2、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3、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探究兴趣。教学过程:(一)制作小车1、观察:各种制作小车的材料2、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制作一辆小车?3、制作:制作会滑动的小车(二)小车靠什么动起来1、实验:利用各种办法使小车运动2、交流:怎样使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的?实验的方法和结果。3、讨论:a 除这些外,还有哪些办法? b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4、 小结:小车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力。5、课 题小车的运动与静止 第 15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物体从静止

15、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2、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3、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探究兴趣。教学过程:(三)使开动的小车停下来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停下来?2、实验3、交流:实验的方法和结果。4、讨论: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5、小结:小车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力。(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1、 交流:说说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实例。2、活动:使球等小物件运动、静止3、小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用力。课 题风帆车 第 16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风力的大小和风帆的迎风角度都会影响风帆车运动的距离。2、

16、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探究兴趣。3、初步培养学生进行比较实验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4、在实验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和习惯。教学过程:(一)做风帆车1、观察:风帆船的图片、录像2、讨论:怎样把小车改装成能利用风来开动的风帆车?3、讨论:制作的方法、材料。4、制作:风帆车(二)玩风帆车,说发现1、 讨论:可以利用哪些方法产生风使风帆车动起来?2、 玩一玩:利用小风扇和扇子等使风车动起来3、 小组实验:玩一玩你的风帆车,有什么发现?4、交流:你有什么发现?课 题橡筋车 第 17 课时教学目标:1、橡筋卷绕的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有密切关系。2、橡筋拉伸的长度越长,小车运动的

17、距离越远,反之则近。3、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对小车运动的探究兴趣。4、培养学生进行比较实验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5、初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和习惯。教学过程:(一)做橡筋车1、讨论:一年级时你学到了哪些有关橡筋的知识?橡筋有什么用?2、思考:怎样利用橡筋让小车动起来?3、制作:橡筋车。4、交流展示(二)探究橡筋卷绕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1、 实验:试开橡筋车。2、 交流:小车运动的情况3、讨论:同样的橡筋车,为什么开动的方向会不同?可能与什么有关?4、实验:将橡筋往不同方向卷绕,比较小车运动的方向。5、交流: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橡筋卷绕方向决定小车运动方向。课 题橡筋车 第 1

18、8 课时教学目标:1、橡筋卷绕的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有密切关系。2、橡筋拉伸的长度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反之则近。3、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对小车运动的探究兴趣。4、培养学生进行比较实验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5、初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和习惯。教学过程:活动三、橡筋拉伸长度对小车运动的影响1、 小组比赛:看看谁的小车跑得远。2、 交流:比赛的情况。3、讨论:为什么有的小车跑得远,有的小车跑得近?4、讨论:如何证明是跟橡筋绕的多少有关?4、实验:把小车上的橡筋拉到不同的长度,测量、比较小车运动的远近情况。5、交流:活动的结果,得出结论橡筋拉得越长,小车跑得越远。课 题陆地上的

19、动植物 第 19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了解不同陆地环境中的代表性动植物。并能说出一些典型陆地环境中的12种代表性动植物。2、通过观察以及资料的收集,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一)寻找周围环境中的动植物 交流:说说课前观察到的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动植物。 讨论:这些动植物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游戏:给动植物找到家(二)观察不同陆地环境中的典型动植物 观看录像:观看几类典型陆地环境及代表性动植物的录像。 讨论:这些陆地环境有什么不同?生活在不同的陆地环境中的动植物有什么特点? 展示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动植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游戏:给动植

20、物找合适的生活环境。课 题水中的动植物 第 20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能说出淡水和海水中的23种动植物;能分别说出23种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的可食用的动植物。3、通过观察、辨认、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界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认识淡水中的动植物 观察、交流:观察几种常见的淡水植物和动物(实物或图片),说说它们的名称、外形特点和生活的环境。 讨论:这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点?交流:生活在淡水中的其他动植物。(二)认识咸水中的动植物 观察、交流:出示几种常见的咸水植物和动物(图片或实物),说说它们的名称、外形特点和生活的环境。 讨论:这些动植物

21、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点? 交流:生活在咸水中的其他动植物。讨论:除了海里有咸水外,还有哪里有咸水?课 题湿地里的动植物 第 2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初步了解湿地的含义,以及湿地的作用。2、能说出生活在湿地的几种常见动植物,感受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认识什么是湿地 观察、讨论:观察有关的湿地图片,比较湿地、陆地、和水域三种环境的异同,讨论湿地环境有什么特点。讨论:湿地适合生物生活吗?为什么?(二)探究湿地的作用 猜一猜:湿地除了能提供动植物生长外,还有什么作用? 观察与思考:干海绵和湿海绵谁的吸水本领大? 设计与实验:讨论模拟实验的方案并进行模拟实验。 比较:海绵吸水和湿

22、地调节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交流:湿地的作用。(三)认识湿地中的动植物 观察:观察湿地中常见动植物的图片或录像,说说它们的名称。 交流:还知道哪些湿地动植物。讨论:为什么有些鸟儿喜欢到湿地里来?课 题环境变化的影响 第 22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知道动植物栖息地变化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生活和生存。具有保护环境意识。2、知道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的生存影响,并能举出一些事例。教学过程:(一)探究栖息地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猜一猜:置于淡水和盐水环境中的浮萍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交流:将浮萍置于淡水和盐水环境中,观察浮萍的变化。讨论交流浮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讨论:观察相关图片,讨论大面

23、积砍伐森林会给动植物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交流:还知道哪些改变栖息地影响动植物生活的例子。探究:既快又好地消灭蚊子的方法(二)探究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 实验:将小鱼放在受污染的水中,观察其表现。 讨论:实验说明了什么? 观察并讨论:酸雨和石油泄漏对动植物的生活有什么危害? 交流:说说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的例子?思考:面对环境污染,我们小朋友能做些什么?课 题 第 23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 题 根的作用 第 24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活动,初步了解根能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2、通过实验、观察、交流等活动,对探究植物的根产生兴趣。教学过程:(一)讨论根的作用 讨论:高大的树

24、木,依靠什么稳固地生长在地上?你认为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实验设计:根据自己的想法,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二)探究根的作用 实验: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开展实验探究。 交流:各组交流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结果。讨论:讨论交流根的作用。课 题茎的秘密 第 25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活动,初步了解茎的运输水分和养料作用及支撑作用。2、通过实验、观察、交流等活动,对探究植物的茎产生兴趣。教学过程:(一)讨论茎的作用 讨论: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 实验设计:根据自己的想法,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二)探究茎的作用 实验:各小组根据设计方案开展实验探究

25、。 交流:各组交流实验的结果和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讨论:讨论交流根的作用。讨论:观察台风时的有关音像资料,讨论植物倒与不倒,与它们的茎有什么关系?课 题搭纸桥 第 26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各种桥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尝试着动手做一座纸桥。 2、通过探究发现桥面形状与桥的承重本领有关,培养良好的小组协作精神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活动一:讨论桥的功能和结构 观察: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桥,引出本单元学习内容。出示赵州桥的图片,介绍赵州桥的悠久历史。讨论: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什么作用。是不是每座桥都有这几部分?作业:完成P16练习。活动二:搭纸桥观察:用老师提供的材料

26、。 交流:各自的方法。 讨论:使桥面坚固的方法。 制作:纸桥活动三:探究桥面的形状与桥的承重本领的关系展示:纸桥。思考:这些不同形状的桥面,它们的牢固程度相同吗?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知道它们承重本领的大小。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纸桥承重实验。课 题纸桥比赛 第 27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实验,了解桥的承重本领还与桥的跨度有关。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活动一:桥的跨度与承重推测:纸桥能不能承受一个钩码的重量。实验:纸桥承重。交流:实验结果。小结:桥的承重本领与桥的跨度有关。活动二:纸桥比赛设计:有

27、一定跨度和承重能力的纸桥。制作:根据设计制作纸桥。交流:展示各组的纸桥。竞赛:在承受同样多重物的情况下,哪座纸桥跨度最大。课 题多姿多彩的桥 第 28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不同风格的桥,了解这些桥外观上的特点与在承重上的功能。2、知道桥梁不仅方便交通,而且多姿多彩,体现了人们的勤劳和智慧。3、通过设计“我心目中的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结构多样的桥观察:P52上的8座大桥。比较:斜拉桥和梁式桥。讨论:斜拉索的作用。其它类型的桥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强承重本领的。归纳:这些桥的特点,并记录。活动二:创作“我心目中的桥”欣赏:各种桥梁。介绍:课前收集的桥。讨论:一些桥的优点或

28、缺点。绘画:心目中的桥。交流:心目中的桥的绘画作品。课 题小电珠发光 第 29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讨论,知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知道一些电器用电池才能工作。2 通过实验,知道用导线正确连接电池、小电珠形成通路能使小电珠发光,培养动手进行简单实验的能力。3 通过思考和实践,进一步探究使小电珠发光的方法以及尝试用一根导线使小电珠发光。教学过程:(一)认识电池:讨论:几种常用电器电的来源观察:电器中的电池槽观察:电池的正负极(二)使小电珠发光:观察:小电珠的结构 实验:连接导线、电珠与电池使小电珠发光分析:小电珠发光与否的原因 实验:利用一根导线使小电珠发光并记录方法课 题开关 第 30 课

29、时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知道哪些材料能导电,哪些材料不导电。2 通过实验和设计制作简易开关,知道开关的作用,培养实验和设计制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哪些物体能导电实验:使小电珠发光交流:发现的问题预想:哪些物品能让电通过实验:哪些物品能让电通过交流:实验结果并小结(二)设计制作简易开关讨论:生活中,人们是如何控制点灯的。实验:用单刀单掷开关控制小电珠的亮和灭设计: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简易开关,画出设计方案交流:设计的简易开关制作:简易开关展示:简易开关课 题电筒和台灯 第 31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组装,知道电筒和台灯的结构和功能。2 通过观察和讨论,比较电筒和台灯的组成部分,找出

30、作用相同的结构。3 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各种各样的台灯。教学过程:(一)电筒的结构:分拆:电筒讨论:电筒有哪些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并完成活动作业组装:电筒组装:小电筒(二)台灯的结构:交流:台灯 讨论:台灯有哪些部分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完成活动作业比较:台灯与电筒作用相同的结构调查:家用台灯,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完成单元评价单课 题常用电器及用电安全 第 32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初步了解生活中常用电器的名称和用途。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分析,知道一些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教学过程:活动一:常用电器观察:课本上常用电器的图片讨论:它们各自的用途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电器?它们的用途是什么?活动二:安全用电观察:纯净水与盐水导电情况的演示比较实验。讨论:一些行为正确吗?交流:应该怎样做才正确讨论:生活用电注意事项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