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因材施教原则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5469777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因材施教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因材施教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因材施教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因材施教原则(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因材施教原则马婷(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吴忠,751100)摘 要: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人,个体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求。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消除“学生个体学习差距,实现整体发展目标”方面具有显著而又重要的功效。我结合新课程目标要求,抓住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求,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进行了简要论述。关键词: 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 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源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是公认的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思想之一。它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人类教育思想的重大贡献。它既是优秀的教育思想,

2、又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至今仍然指导着我国的教育教学。那在小学数学中该如何正确运用呢?我粗浅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因材施教原则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是经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学生的学习爱好、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实

3、际,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按照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材施教正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潮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坚持因材施教。二、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因材施教产生的误区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当前因材施教中普遍明显存在着几个误

4、区,以致在教学中不能有意识地、自觉地、积极地把握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制导性、支配性和潜移默化作用,影响着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把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对立起来。班级授课作为教育历史的产物,主要是追求规模效益,表现出集体授课、统一要求、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特征。但它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全面、自由、和谐方面则明显弱化了。班级授课与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但通过互补可消除。遗憾的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一些人由此走向极端,把因材施教与班级授课对立起来,在认识上和实践中产生了种种偏差。1、认为班级授课所传授的内容是基本的、主要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真正掌握好,若再因材施教岂不是加重负担。其

5、实在我们数学老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们会认为本来新授课就是传授最基本的知识,如果大多数学生掌握不了,我们是不可能谈什么因材施教的。在课堂上大部分数学教师所理解的因材施教就是在练习环节把练习题按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让学生练习,从而让学生掌握新授知识。这能谈得上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了吗?2、把教学活动等同于班级授课,班级授课结束,教学活动也随之结束。众所周知,班级授课面向全体学生,完成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的教学内容。可它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学习困难学生没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课后他们需要辅导,而有的教师仅满足于课堂教学,他们认为真正有效的教学只能在课堂上体现,课后“炒冷饭”的教学方法

6、不可取。固然这种炒冷饭的方式不怎么被老师们所认同,但对于部分学困生来说,这种方法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消化在课堂上所没能掌握的知识。难道因材施教仅只局限于课堂上吗?3、在班级授课的同时缺乏因材施教,把因材施教孤立于班级授课形式之外,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老师们认为短短40分钟一堂课,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可能的,我们常发现,许多老师生怕在课上完不成教学内容就不顾及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而匆忙进入到了下一教学环节。造成部分学生囫囵吞枣,不消化现象日积月累,恶性循环,失去兴趣和信心。(二)、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和大多数学生对立起来。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

7、身上。主要表现在:1、在思想认识上,许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以外需要个别施教的学生实属少数。如果每个学生都是因材施教的对象,岂不是对班级授课价值和意义的全面否定。2、在情感心理上,对全体学生亲疏有别,厚此薄彼,不能够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老师往往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满意的学生过分偏护,对不满意的学生疏而远之的情感态度。教师不能与每个学生公平民主地相处,这样就对一部分不受老师喜欢的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阴影,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受到了打击从而逐渐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厌倦。3、在实际行动上,把时间精力放在极少数“尖子生”、“优等生”身上,对他们寄予厚望,用赞赏的目光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无意地

8、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公开课上尤为突出。老师们为了顺利地上好一堂数学课,总是喜欢请班里那几个所谓的优等生回答问题。课固然上的精彩无比,可是整堂课却成了优等生的舞台秀。优等生尽情的展示了自己,感觉还意犹未尽,而其余学生却学的索然无味,云里雾里。4、在师生关系上,“尖子生”、“优等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差生”对教师则是恨而远之;反之,教师对“尖子生”、“优等生”亲而爱之,对“差生”则是恨而远之。因此,教师与“差生”之间“恨而远之”的双向关系的特征造成了永远无法逾越的感情屏障。(三)、认为因材施教难度大,难以实施。教师们普遍认为,因材施教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外,还有诸多方面的难度:学

9、生对象是无法确定的,千差万别的学生都是施教的对象;施教的内容是广泛的,施教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有小组和个别,有依靠任课教师和校内其他组织,有利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所有这些,表明了因材施教的变化性、艰巨性,给教师带来了难度并产生畏难情绪。结果是教师普遍只重视班级授课,在班级授课上下功夫,忽视了因材施教。从根本上讲,因材施教在两种意义上是发展变化的。其一,它与一切具体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处于完全不同的层次,它处于最高的层次。具体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是经过前人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和提炼得来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一定的模式可学;因材施教与其说是一种形式,还不如说是一种教

10、育思想,它独立于具体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课堂教学内外针对学生个别特点和教师素质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出来的。其二,作为变化着的对象学生而言,它也是变化的,它只能在具体的学生身上去领悟和把握。“因材”是“施教”的依据,根据不同的对象来确定“施教”的“度”,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因材施教的要求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一下要求。(一)充分了解学生。在共同的年龄特征基础上,儿童存在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除学生成绩以外,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都是教师因材施教所需要了解的。教师在对学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

11、行分类编组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具体哪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教师要心中有数。(二)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合理。因材施教的含义不仅包括承认差异,而且包括尊重差异。小学阶段的课程和教学以所有正常儿童可以达到的程度为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异,并且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获得最适宜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去普遍地增加难度和深度。教师不宜向学生公开,班里哪些学生是“高层”的,哪些是“中层”的,哪些学生又是“低层”的否则会助长“高层”学生的傲气,挫伤“低层”学生的自尊心。(三)面向每个学生。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儿童

12、必须接受的。完成小学教育是中国每个适龄儿童的基本权利。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每个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不能够要求儿童适应教育,而是要使教育适应儿童。教师在备课、授课、布置作业时都要从三种不同层次考虑,不能只顾及“高层”和“中层”的学生,而忽略了“低层”的学生,这样的教学只会加剧班里学生学习成绩断层。四、贯彻因材施教在新课程背景下,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和理论,要求教师整合多种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不仅要根据“学生”来组织教育,还要考虑到教材的因素、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和教师的自身条件,也就是“因材施教”要“针对学习的人和施教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以及教材的特点、教学时的情

13、景的不同去施行不同的教育。”具体来讲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呢?我认为应从一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分组划分层次。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其禀赋、知识基础,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应了解这个班同学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智力因素(指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和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感情、意志、毅力等)等状况,然后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制订授课计划。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传授不同要求的知识,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教师只有树立这样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才能精心地设计教案,让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差生吃了。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既注重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相结合

14、。对后进生要严爱结合,课堂多提问,多让他们练习,多辅导,多启发他们,多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题目,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待学习有余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把集体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逐步使他们达到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不断提高,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教师主导,学生主动。首先,要改变

15、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嚼烂了的东西“喂”给学生,或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做法。明确“学生探索,教师引路”的教与学的关系,多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得知识。这样做,就有可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三角形分类时,首先让学生回顾三年级所学习的角的知识,想想我们都学习过哪些角?接着想想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老师再加以点拨让同桌互相讨论探究出,三角形按角的特征来分,可以分为几类?这样的教学方式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师生共收获。(三)要精心设计教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要求的提出,

16、教学过程的安排,除了首先考虑班上多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外,还要重视“差生”和“优等生”这两头。这里提出几点具体意见供老师们在教学时考虑。(1)、程度不同,要求各异。一节课里,虽然全班学生都在学习同样的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领会的程度都相同;教师的主观要求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只有适合学生程度的教学才有好效果。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新授课,重点是计算法则,难点是对于算理的理解。这节课我要求全班都掌握计算法则,但具体对各类学生却区别要求:差生模仿例题计算,逐步掌握法则;中等生按法则的三个步骤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优生除前面的要求外,还要能概括法则,说明算理。又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可以这

17、样分层指导:A,写出解题思路,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B,能正确列式解答。“B”可提问中下层学生,因为中下层学生能过关,就是全体学生能过关,如果不过关,就要及时补救,否则给日后带来更多的遗漏问题。“A”可提问中层以上的学生,让中层以上的学生练习,可带动中下层学生 ,其实这也是一个补救的方法。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2)、分组学习,齐头并进。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分组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对“后进生组”加强辅导,使他们赶上进度;对“优等生组”则提出更高要求,使他们扩大知识面,学得更

18、深一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有时间兼顾到更多的学生,帮助更多的学生学好数学。除此以外由于教师所教学的该组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差不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度身定做,真正做到了备课备学生。 (3)、精心搭配合作小组。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能帮助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组建优势互补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引导班里学习好的学生一起来关心尊重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充满期待、关怀、鼓励的目光和话语中克服自卑、胆怯心理,在班里营造互帮互爱、互学共进的学习环境。(四)、练习设计分层次.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

19、,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第一、我在设计作业时将练习进行分类:A为必做题,B为选做题,C为智力题。A类题:难易程度一般,是对新知识的一种概括复习,题量较少,是针对中下水平的学生设计的,低压可以提高他们做作业的质量,并能使他们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B类题: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因为他们对新知识已经较好地掌握,通过稍高层次的练习可以进一步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C类题:专门针对优秀生或尖子生,这类题可以开发他们的智力、开拓思维,鼓励他们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挑

20、战。第二、同一练习不同要求。课本上除了选学题和思考题以外的习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的。因此对于这些习题,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均有掌握,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的应用题,我要求中下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用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进行巡视发现及时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对于中上层次的学生,我则要求他们能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并找出最佳解法。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五)、考试分层次. 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教师应该摈弃以考试分数判定一个学生好坏的观念。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测试内容应该不同。中下层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中高层学生应以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技能训练为主。如,每次考试内容设计时,可以另设计几

21、道思考题,又叫附加题,让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做,另外加分。这样,中高层学生与中下层学生的成绩有明显的差距,使中下层学生有奋斗的目标,从而努力赶超中高层学生,而中下层学生也不会因为考得差而产生自卑等心理。分层考试即可以避免一些不良的后果,又可以树立中下层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便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更是真正应材施教的体现。1学习内容上,按层次适当安排,让优等生理解教材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中等生理解教材中基本的部分,差生理解教材中最起码的部分。2在回答内容的难度上,让差生回答形象思维方面的内容,优等生回答需要综合概括的内容,并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3在思维训练的要求上,中等

22、生、优等生思维的敏捷程度要求达到直觉思维状况,而对差生就要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对“差生”和“优等生”的因材施教,还有一个认识问题。“差生”的造成有多种原因,诸如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家庭教育不足,智力开发迟缓,思维反应迟钝,以及受到老师的抑制,基础知识的不相衔接等等。但差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世界科学发明伟人爱迪生、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年轻数学家张广厚不就曾在孩提时成绩不好吗?“差生”一旦受到老师正确的诱导,他们也能成为第一流人才。对“优等生”也要让他们吃“好”。对此,常常有争论。一次,我参加一堂公开课教案的研究活动,执教者设计了一道数学难题。讨论教案时,不少老师提出这道题难度太大

23、,建议删去。执教老师认为此题符合因材施教,发展优等生智能的要求,未删。后来实践证明,由于这道题的安排,调动了优等生的积极性,效果较好。总之,无论是对学生的了解,还是对教材的把握;无论是对教法的研究,还是对学法的指导定位,都必须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这一主导思想。所以我们转变思想,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可教之才;因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经得起挑战,能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参考文献: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古永忠.“因材施教”新解J,思想政治教学,1998.第二期.4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