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德育管理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55419124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德育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德育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德育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德育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德育管理(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管理 内容摘要:德育,也称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品德教育。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中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关键词:德育管理 新课改 教师

2、学生正文:中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长期以来 ,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 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 需要的是数以万计的“德才兼备”的人

3、才。一、传统学校德育管理的弊端由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沉淀,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当前的德育工作和德育管理与欣欣向荣的新课程改革发生了强烈的碰撞。传统的旧东西,甚至原来曾管用的新东西,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大趋势下显得苍白无力和无所适从。传统学校德育管理得弊端概括起来,无怪乎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观念陈旧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点信念。传统的德育管理始终围绕着“教育、教学、教人”服务,从根本上忽略了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德育管理的主体,活生生的人是有意识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的能量不亚于客观制衡的能量,缺少讲人性、讲人格、讲人品的德育管理观念。2、目标单一目标是一种期望,是

4、人们的各种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过去德育管理目标往往局限某一个方面,或者偏重于某几点,限制了德育管理主体的综合性发展,形成了目标内涵单一,满足需求层面狭窄,追求效果不理想。例如“三好学生”沿用了几代人,评来评去还是评在学习成绩上,因为世人的眼里成绩是硬指标。更没有坚持德育管理目标必须面对全面,面向全体,面管全程的基本原则,去设定目标内容,引领育人方向。3、形式呆板形式是一定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从教育哲学观上来看,传统的德育管理形式不活,不激情,不煽火,往往与德育的主体需要相悖。一是居高临下,习惯于传统僵化的灌输教育方式,表现为“我说你听,不听也

5、得听”,无视德育的针对性。二是气势压人常采用校纪、班纪、批评、训戒、奖惩等惩处教育,忽视德育的内控性。形成了“只要你有错,我就处罚你”的强制性管理现象。三是应景作秀、花样翻新、不达边际,把德育工作视为学校教育的附加品,随意变换形式,乱贴标签,蔑视了德育的实效性。4、体制不活体制是将诸要素有机的整合,形成科学的运作系统。在德育管理系统中,其核心是德育领导体制,其关键是德育队伍建设,其重点是德育效能发挥。如今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在繁重的教学任务,过重的升学指标的压力下,在学校人、财、物短缺的困扰下,许多校长很难有精力去对德育管理工作做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只能依葫芦画瓢,简单机械地维

6、持日常工作的运转,影响了德育管理效能的发挥。二、新课改理念下的学校德育管理的含义及主要内容(一) 学校德育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或条件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学校德育管理,就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学校管理活动。(二)学校德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新课程要求学校不仅应重视德育工作,而且在德育管理工作中要突出严格管理、和谐管理,培养广大师生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精神,积极创建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笔者认为,实施现代教育的学校德育管理,应是科学管理和人文

7、管理和谐统一的“科学化的人文管理”。 1、以人为本,实施“人文”管理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学校管理应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还要确立生命意识,以人为本。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追求成功的欲望是每个人的生命本能之一,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快乐、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美好的性的建立、人格的建树,不能依靠外在的说教,而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去实现。 二是关注每一位教师。教师是德育的工作者,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内心,因此,加强每位教师的高尚品格的塑造和教师内在的人格修养至关重要。三是积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共处的工作生态

8、环境。这样的环境能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实现自我约束的同时,让德育绽放自然的光彩。 2、 实施科研战略,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应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且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科研活动:如每位教师必须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撰写一篇教后感,独立承担或参与研究一个德育小课题,发表一篇德育论文,等等。同时,学校倡导每一位教师要善于思辨,不仅要在思考中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通过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发展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发展。在方法上,引导教师写教后

9、记,反思日记,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等,从中发现教学中的得与失,明确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改进、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德育教学水平逐步迈上新的台阶。 3、注重细节,实施好德育管理 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要建立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 首先应是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管理者要学习好有关德育“纲要”、“规程”以及方针政策,做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其次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如学校要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班主任津贴,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教师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

10、优先。 三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德育要求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德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同时学校制定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工作进行定期评定,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学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 4、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因此,在学校学生常规管理中,要让学生自主、合作管理。让学生真正做学校的主人,自觉履行一份管理责任。立足教育小事,着眼孩子一生,播种真善美,让崇高精神的光辉照耀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在这种光辉的照耀下生活得更自觉,更有价值,更完美,

11、更幸福!汶川地震中的那些教师用生命守护学生,这是教师的重要使命,但,教师还有一个使命同样重要,那就是守护学生的精神生命。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殿堂。孩子纯洁的心灵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对知识的好奇、对真善美的深深眷恋。以生为本,让学生的智慧熠熠放光。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应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师生,在制度化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下,达到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统一,使学校逐渐营造成一个和谐融洽、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学习、育人的乐园。三、加强德育研究,建构学校德育管理的新体系新的课程改革和实行的新课标,给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课程改革也是深入德育改革的重

12、要内容,它要求现代教育必须按照德育的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内容和标高,确立科研意识,加强德育研究。德育研究主要围绕个方面进行:一是研究学生。包括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认识上的特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出现反复的规律等。研究越深入,了解就越全面,方法就越有针对性。二是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年级在内容上的不同安排;学生如何了解德育内容并受到感染等。只有注重研究,才能避免成人化、走过场的倾向。三是研究形式与方法。包括如何讲清道理,让学生乐于接受;如何发挥教师人格的力量;如何体现教学活动是德育的主渠道;如何取得家长的配合与社会的支持等。通过研究,找出规律,从而使德育的形式与方法更有

13、针对性。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了理念确定、目标计划、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规章制度、环境创设等要素,将其诸要素密切联系,有机整合,发挥效能,就能形成良好的德育管理新体系。(一)创新德育管理机构,转变工作职能,形成宏大的德育工作队伍。我们针对新课程改革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新变化,逐渐淡化政教处为主的观念,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建立了有学校领导、团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代表、社区负责人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全面负责、副校长专门分管、政教处督导检查、年级组贯彻落实的纵向调控指导体系。建立德育科研督导,德育资源开发,德育信息处理,德育教育策划,德育考核评价等专兼结合的横向联动

14、保障体系,使德育管理更加科学民主,整体优化,有序操作。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督 导:政教处、年级组组 员:班主任、代课教师、学校职工、学生干部(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坚持以德治校,创建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在新的课程体系下,要将教学目标与德育管理融汇贯通为一体,必须以制度作保证。这种制度又必须是遵循德育管理规律,坚持德育管理原则,便于实际操作的管理制度,我们通常把它分为:思想管理方面的制度强调学习教育,理论修养,自我反省,同伴思想互助,典型示范引领。行为管理方面的制度突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检查约束;组织管理方面的制度突出领导责任,队伍建设

15、,活动组织,评比奖惩。总之,制度不在于多,关键在于落实,在于通过强制性的约束规范德育管理行为,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三)创新德育评价体系,突出以人为本,发挥德育管理的激励功能。学校德育管理的主体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个体生命的中小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进行德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要坚持人的尺度,发展德育的人文价值:其一,应确立生命的尺度,就是要看德育有没有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有没有使生命的能量通过德育得到增值、提升和扩展,德育应在“塑造什么样的生命”“如何塑造生命”的不断追问和实践中获得理解和把握学生生命的方式等;其二,应确立愉悦的尺度,德育不是对学生

16、的精神强迫,二应是努力通过对话、体验、感染、实践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启发和造化,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德育面向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善良本质,重视德育内容和方式的审美化建构,给学生情感以亲切的抚慰和心灵快乐的启迪,扩大学生的道德内需等;其三,应确立主体的尺度,主体性是人的主要特征,道德的本质应是主体对道德的自由把握。德育的人文精神就是强调学生主体的精神建设,强调人的道德能力的发展,大力发展人之为人的个体意志、人生信念、精神胸怀以及心灵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是非判断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生主体精神的建构和生成,养成学生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协调的“精神稳定因素”,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四)强化德育

17、资源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效能。新世纪新要求,新知识新信息扑面而来,这就构成了德育资源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厚实宽广,更加便于德育工作者开发利用和管理。首先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健康的育人氛围,提升高雅的文化品位;其次协助抓好家庭育人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依托。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其家长的品行直接影响其孩子的行为。因此德育管理要进家庭,发挥家长监护人对学生个体的监督作用。再则要利用社会大环境,改造学校育人的小环境。我们要坚持三个面向,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德育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学校电子网络管理,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判断,学会辨别分析,学会择优录用

18、,增强网上自律意识。同时要采取措施形成制度,控制防范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侵挠毒害青少年学生。 五、新课改理念下的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施(一)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学好中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只有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

19、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要做好中学德育工作,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

20、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图书室、阅览室、学生兴趣活动室等,有统一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

21、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等。学校应大力支持学生组建社团,如:文学社、书画社、记者团、棋类沙龙、球类俱乐部等,开展有意义的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 (四)拓宽德育渠道,重视社会、家长的有效参与。大德育观是德语的荣、渠道、形式、方法和读物决定的。只有确立大德育观,才能使德育工作深入人心,全面展开,收到实效。德育的渠道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学校是德语的主要渠道,家庭是德育的第二课堂,社会是德育的广阔天地。我们要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目标和特色,努力协调学校和家长、社会的关系,只有社会、家庭和学校协同作战,以各种形式拓宽德育渠道,才能形成德育工作

22、的合力,为学校德育营造一个良好德育大环境,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总之,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德育的核心,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灵魂。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依存,互补共进,科学完整地统一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新问题,努力探索德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积极总结课程改革的新经验,大胆构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素质教育新模式,培养更多更优更强的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参考文献:【1】王哲红 . 立足教育小事,着眼孩子一生 . 人民教育P26【2】刘群 .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 人民教育P12P13【3】陈茂林 . 关于德育研究 . P166P167【4】探索教育奥秘 . 德育人文价值要坚持人的尺度 . 德育报962期【5】陈茂林 .大德育观 . P170P17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