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科技指导意见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55384585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黔西南州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科技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黔西南州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科技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黔西南州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科技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黔西南州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科技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西南州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科技指导意见(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黔西南州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科技指导意见黔西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近期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对贵州及黔西南州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历史罕见。温总理在视察贵州灾情时作出了立即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指示,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迅速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抗灾救灾措施,要求各行业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抗灾救灾一线。为给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以及春季生产的需要提供科技的有力支撑,黔西南州农科所根据黔西南州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专家为黔西南州农业科技人员撰写了本意见,以加深本州农业科技人员对低温冻害的认识,因地制宜地指导农民利用好“低温冻害对越冬作物影响与补救措施”技术手册。一

2、、低温冻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冻害鉴别总的来看,冻害的症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短期内还不能完全表现出来。通常鉴别从植株外观看叶:受冻的作物叶片似开水浇过呈水渍状,或叶片冻僵发紫,严重的失水皱缩,慢慢萎蔫死亡。根:受冻害根系,不易观察,整地粗放的田块易发生根部冻害,此时受害苗叶片仍然是绿色,但整株已经冻僵死亡。茎:有的作物茎基部受冻后髓部坏死、腐烂,折断,死苗。马铃薯因储藏不当或提前播种部分受冻害,块茎外部出现褐黑色的斑块,薯肉逐渐变成灰白色、灰褐色直到褐黑色。如局部受冻,与健康组织界线分明。蕾苔:受冻轻者可恢复生长,重者折断枯死。薹受冻的部位在恢复生长后常常出现茎秆纵裂症状 作物遭受低温凝冻危害的

3、生理原因分析低温下作物受害的原因:植物细胞原生质脱水严重,细胞膜的选择透性减弱,膜内大量溶质外渗;气温太低,植物细胞原生质来不及向细胞间隙渗水,造成细胞内结冰,直接破坏原生质结构;细胞间隙和细胞壁附近的水分结成冰,周围细胞质的脱水便向胞间隙方向移动,扩大了冰晶的体积造成的伤害等。贵州这次低温冻害基本属于这种类型。另外化冻解冻过快对细胞的损伤。若遇温度骤然回升,冰晶迅速融化,细胞质壁恢复不同步可能造成撕裂损伤;细胞间结冰迅速融化,水分来不及被细胞吸收就大量蒸发,使受害而加重死亡。例如葱和白菜叶等突然遇温度回升化冻后,将立即瘫软成泥。二、黔西南州越冬作物低温冻害影响的特点 作物种类:蔬菜作物重于大

4、田作物、重于果树花卉作物。较耐寒蔬菜(韭菜、大蒜、茭白、金针菜和石刁柏等)重于半耐寒性蔬菜(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豌豆、芹菜和莴苣等)重于耐寒性蔬菜(甘蓝、菠菜、大葱和油菜);大田作物中油菜重于小麦、重于马铃薯。果树中,红桔、温州蜜柑、椪柑、甜橙、柚等重于桃、梨、李、苹果、杏、葡萄及枇杷、杨梅等 生产方式:露地栽培方式重于保护地方式。 作物生长情况:年前旺长田块冻害较重、早播田块冻害重于适期播种田块;抽薹的油菜和拔节的小麦冻害较重三、抗冻救灾减少损失的可行性这次低温冻害对黔西南州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除了造成毁灭性损失的作物外,采取补救措施,灾后恢复生产仍有较大的调控余地,因此大家要有救灾保生

5、产、夺丰产的信心和决心。大多数作物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油菜主苔冻死,如果采取措施实现春发,可促进分枝结荚,确保产量的收成。小麦主茎死亡,大分蘖可以替补成穗,主茎和大分蘖死亡,小分蘖替补成穗,即使主茎和分蘖都冻死,还能重新发出小分蘖成穗。作物生长季节上仍有可调控的余地。遭受毁灭性灾害的蔬菜还有及时重新种植速生蔬菜的时间和空间;其他作物因生育季节,还有充分利用温度回升加速其生长的机会;涉及到粮油安全问题的油菜小麦等作物正处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度的时期,此时强化营养生长可弥补灾害对营养生长的影响。例如油菜生产尚有实施春发措施促进分枝产生的调控空间和时间,以补偿主苔的受害;小麦生长发育进程还

6、可以通过促进分蘖弥补主茎或大分蘖受害的机会,现在的分蘖可以成穗;已经播种受害的马铃薯还可以补播正是季节;四、抗冻救灾补救技术措施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好温度缓慢回升机会。认真做好灾情的调查,以便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加速作物根系的恢复性生长。已经受害的叶片、茎秆不能恢复功能了。只有通过根系活力的恢复进行新的生长,增加地温、增加土壤通透性、确保合理的水肥供应是促使根系恢复生长的基本条件。科学补充养分。鉴于目前温度正在回升,冻害将缓慢消失,大家会自然想到增施肥料加强作物营养。因此合理施肥是重要的,要根据目前作物生长的特点科学补充营养。作物受冻害后的将经历恢复生长和正常生长两个过程。在恢复生长过程作物主要

7、恢复根系功能,要确保通气的基础上,确保吸收水分和恢复细胞膨胀压。之后才是促进正常生长,以扩大叶面积和增加叶绿素为目的,主要通过补充氮养分来实现,采用轻施、勤施的方法。因此在冻害过后短期内立即施肥,是不正确的,要采用先中耕培土,再行施肥的处理。另外可考虑到根系的恢复生长,利用叶面吸收特征补充氮磷钾养分。合理选用生长调节剂。加快作物生长需要加快作物体内细胞分裂和提高细胞渗透势。天然云薹素和赤霉素,能刺激植株体内生长素合成,加快细胞分裂。钾离子是细胞溶质的主要构成成分,可调节细胞渗透功能。作物随着钾离子的吸收而启动水分的吸收,有利于缓解细胞脱水危害。叶面肥的组成要考虑这两个因素。针对性处理受冻害作物

8、器官。通常要将受冻害的作物器官去掉,包括作物叶片、蕾苔;果树苗木的枝条等。例如将油菜受冻害后的蕾苔摘掉(摘苔)、将受害叶片除去(打叶)。去除受害器官有利田间清理和防治腐烂染病,及时剪去受冻的枯枝,可避免受冻组织霉变而诱发病害。另一方面去除受害器官时容易造成新的植物伤口和溃烂,要兼顾两者利弊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五、主要抗冻救灾补救技术措施一、清雪排渍,加速融雪。待气候基本稳定,第一要及时清除田间积雪。因为积雪融化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热量,可能造成作物的更进一步冻害。第二有条件的地方普遍撒施草木灰或有机物碎屑(如锯末、切碎的稻草等),可加速冰雪融化,减少低温持续时间。第三要及时清理田间的垄沟、边沟,以

9、排除田间冰水,防止昼融夜冻,增加土壤通气条件,促进根系生长。二、中耕培土,清沟沥水。待气候稳定后,要及时中耕培土。此时气温高于地温,通过一定的翻土可增加地温。通过中耕和清沟沥水可增加土壤通透的性能,利于土壤氧气供应,恢复作物根系活力和加快根系的恢复性生长。三、加强水肥管理。待冻害解除,作物完成了恢复性生长后(即中耕培土后),及时进行叶面补充营养(生长调节剂、磷酸二氢钾铵等),少量多次追施速效氮肥(尿素)。利用春季温度回升,加强营养供应,促进营养生长。由于当前是要排除田间多余的水分,一般没有进行水分灌溉的必要。四、病害的防治。冻害发生后,尤其要确保规范化栽培中病害的防治技术的到位率。作物遭受冻害

10、,自身长势衰弱,抗病能力将下降,因此要增加田间管理,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同时注意相关病害的防治。五、合理毁茬改种。作物没有严重萎焉或严重伤害下不宜盲目毁茬改种,只有遭受冻害导致作物大量死亡,濒临绝收的田块,可及时毁茬改种春季马铃薯、速生蔬菜等,以尽量挽回部分损失。要正确判断合理决策。低温冻害对蔬菜的影响与补救措施一、蔬菜对温度的要求温度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各类蔬菜对于温度的要求都有一定的范围,即最高温、最低温和最适温。如果超过了它可以忍耐的最高温或最低温的界限,其生理活动就会受到阻碍,甚至导致植株的死亡。一般甘蓝、菠菜、大葱、大蒜等耐寒性蔬菜,地上部分可长期忍耐-1-2低温,短期可忍耐-3

11、-5,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18左右。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豌豆、蚕豆、芹菜和莴苣等半耐寒性蔬菜,地上部分可忍耐短期-1-2的低温,生长后期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0,否则生长发育不良;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0。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菜豆、生姜等喜温性蔬菜,在生长发育阶段温度低于10则影响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26。南瓜、冬瓜、丝瓜、豇豆、刀豆等耐热性蔬菜,10以下低温,生长受抑制,短期可忍耐的最高温度为40左右,生长最适的温度为30左右。二、当前低温冻害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1、对早熟蔬菜和次早熟蔬菜影响低温对育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光照不足、地温偏低,蔬菜出苗慢、长势弱,猝倒病

12、较重;对移栽定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定植期推迟,缓苗期延长;对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长势较弱,开花、坐果和上市期都将推迟。冻害严重时植株直接被冻死。本次低温冻害来临时,我州望谟、册亨等暖热区,辣椒、茄子、番茄等大部分已定植一个多月,在地膜加小拱棚的保护下,虽受持续低温影响,冻害严重,形成僵苗,但基本没有死亡;豇豆、南瓜、菜豆、菜玉米等在苗床育苗期间已冻死部分,已移栽的大部分死亡。惠水等温热区,辣椒、茄子、番茄、南瓜等在苗床受冻严重。2、对大棚蔬菜影响我大棚蔬菜主要分布在兴义城郊。大棚蔬菜在持续低温下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止,叶菜、根菜、茎菜类产量低,果菜类易落花落果、坐果少,部分蔬菜轻微冻害,病

13、害加重。冻害严重时植株生长点遭危害,顶芽冻死,生长停止;受冻叶片发黄或发白,甚至干枯;根系受到冻害时,生长停止,并逐渐变黄甚至死亡。3、对露地蔬菜影响我省温凉地区露地喜温蔬菜和耐热蔬菜目前一般还没有播种,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温热地区在育苗阶段,育苗损失较大,推迟了生产季节。本次持续低温凝冻使大部分露地耐寒和半耐寒蔬菜冻伤或冻死。三、蔬菜低温冻害的预防1、早熟蔬菜和次早熟蔬菜低温冻害的预防低温冻害发生前应及时铺地膜,搭小拱棚保温;注意天气预报,在低温冻害来临前叶面喷施防冻液,配方为每15公斤水加尿素、磷酸二氢钾、红糖、绿风95各50克,搅拌均匀后喷于蔬菜叶的背面,每57天喷1次。如遇白天北风呼啸

14、就是夜晚有霜冻的前兆,可将湿稻草、柴禾堆放在菜田边生火熏烟来减弱霜冻程度。2、大棚蔬菜低温冻害的预防大棚蔬菜可采用地膜、中棚膜、大棚膜分别进行多重覆盖保温防寒,由于中棚与大棚间隔有空气,可明显地提高棚内温度。如遇大雪,可采用人工刮雪,必要时可采用破膜保棚措施,以防大棚损坏。在播前对种子进行冷冻处理的基础上,幼苗期再进行低温炼苗,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对于有条件的大棚尽可能用火炉、小锅炉、燃煤风机、燃油风机等补充热量。注意天气预报,在低温冻害来临前叶面喷施防冻液或低温保护剂等。3、露地蔬菜低温冻害的预防低温冻害发生前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培土深度510厘米,既可疏松土壤,又能提高土温,保护根部。在低温

15、冻害来临前一天下午,每亩用100150公斤稻草或麦草等均匀覆盖在菜畦和蔬菜上,可减轻冻害。也可用地膜轻覆在蔬菜上面防晚霜危害,或降温、霜害即将来临前,在田间四周用秸秆生火烟熏或喷施植物抗寒剂等预防。四、蔬菜低温冻害的补救措施1、早熟蔬菜和次早熟蔬菜低温冻害的补救措施对望谟、册亨等暖热区辣椒、茄子、番茄等低温冻害发生后,要及时了解灾情,对生长点未死的蔬菜,必须及时灌水,中耕培土,清除受冻的枝叶,冬季气温低,要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可适当喷施叶面肥。对于罗甸等暖热区已冻死的豇豆、南瓜、菜豆、菜玉米等,目前可迅速补种,快速育苗措施为浸种、催芽、温床育苗;如在苗床没有冻死,可多加几层薄膜覆盖,夜间加盖

16、稻草,苗床内撒草木灰或生石灰,减少土壤湿度。尽快调整蔬菜种类品种,避免春淡蔬菜市场短缺,对确已冻死的蔬菜要尽早翻地抢种生长周期短,上市快的速生蔬菜,如选择冬性强耐抽薹的意大利生菜、菊花生菜、日本卡奇生菜、华早3号白菜、春秋王、小杂55白菜、小杂56白菜等,直播宜在大气温度稳定在2以上播种,育苗移栽最好采用土温床育苗。也可补种增加瓜、豆面积,调节春淡市场供应。次早菜区辣椒、茄子、番茄、南瓜等在低温期暂不移栽,在苗床保温提苗,如苗小的可先假植,培育壮苗大苗后再移栽。2、大棚蔬菜低温冻害的补救措施大棚蔬菜要适时通风,减少棚内湿度,减轻病害危害。受冻蔬菜植株生长势较弱,待缓苗后,要及时追施速效肥料,可

17、用0.30.5%的尿素溶液和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促进根系尽快恢复和生长,并剪去死亡组织,及时喷药防治病害。及时中耕培土,加强田间管理。3、露地蔬菜低温冻害的补救措施已达到商品成熟度的蔬菜,要及时抢收。对已经绝收的根茎叶花类蔬菜,要及时翻耕整地,清洁田园,在气温回升后迅速补种。可以恢复的根茎叶花类蔬菜,要加强田间管理,薄施肥料,控氮增加磷钾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寒力。中耕培土,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及时剪去受冻的枯枝,避免受冻组织霉变而诱发病害。4、低温冻害后蔬菜病害防治措施蔬菜低温冻害后重点是防治病害。对晚播或抢播的蔬菜种子要进行种子消毒:可用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18、,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播种出苗后,加强苗床管理。秧苗受低温冻害易引发多种苗期病害,当苗床发现少量立枯病、猝倒病、早疫病病株时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或50%百菌清600倍液或96%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3%广枯灵水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精选无病健壮植株定植,定期清除植株老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率,减少感染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灰霉病、叶霉病、菌核病等的机率,发病初期及时用喷施50多菌灵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病毒A 500倍液、50%百菌清600倍液、50%速克灵1500倍液、1000倍液等防治。油菜冻害的发生与防治一、油菜生长

19、发育温度及冻害发生时期 油菜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度在032,气温在0以下则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可能发生油菜冻害。油菜冻害每年都有发生,一般年份仅在贵州局部地区发生,危害范围较小、时间短、冻害后恢复较快。油菜发生冻害的四个关键时期为初冬期、越冬期、蕾薹期和花角期。1、初冬期冻害及特征油菜缺乏一定的低温锻炼,抗寒力较弱,骤然降温,很可能受冻。连续降温幅度比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如果再加上秋播发育不良的弱苗,如三类苗、甚至等外苗,油菜叶片冻伤,少部分整株死亡。2、越冬期冻害及特征越冬期植株的抗寒能力虽有所提高,但此时是一年中的最冷季节,最低温度经常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甚至达-10(主要在毕节、六盘水高海拔

20、地区)。若有冰冻,且持续低温,则易产生湿型冻害;在连续无雪无雨条件下,白天温度较高,晚上温度低,则易产生干型冻害,后者影响程度更为严重。3、蕾薹期冻害及特征油菜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期,如果气温在0以下,油菜蕾薹受冻,生殖生长受阻,容易造成薹秆爆裂、死蕾现象,产量损失较大。4、花角期(开花-幼角期)冻害及特征3月上中旬以后遭遇“倒春寒”或春性品种遇暖冬天气在1月已经抽薹初花,如果气温接近0、甚至在0以下,油菜花蕾和幼角果受冻,生殖生长受阻,落花落果,出现明显分段结角(荚)现象,产量损失严重。二、冻害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1、叶片受冻当气温低于-3时发生冻害,主要症状为叶片冻僵、发紫,呈水渍状

21、,严重的失水皱缩,如因缺水呈现烫伤状,慢慢萎蔫死亡。2、根部冻害常见症状为根拔。在严寒(0以下)时期、持续时间长,土壤水分凝结成冰,体积膨大,土层向上抬,根系拔断;或夜冻昼融,土壤下陷,根被折断,造成死苗。特别是整地粗放的田块、高脚苗容易发生根部冻害、叶片仍呈绿色,但整株已经冻僵死亡的现象。3、缩茎段受冻主要发生在冬季生长过旺的田块。由于缩茎段较嫩,受冻后缩茎髓部坏死、腐烂,最后在缩茎部位折断,严重者死苗。4、蕾薹受冻蕾薹在0以下的低温就有受冻害危险,轻者皮层破裂但可恢复生长,重者薹茎萎缩下垂、折断,凋萎枯死。薹受冻的部位在恢复生长后常常出现茎秆纵裂的症状,较正常植株油菜容易感病和倒伏,严重影

22、响产量。在氮肥用量过多,茎秆粗大的植株上较易发生。5、花蕾幼角受冻花角期遇低温冷冻发生花蕾和幼角果冻害而脱落,出现明显的分段结荚现象,产量损失严重。这种现象主要是偏春性或半冬性早熟、中早熟品种在晚秋低温很快通过春化后,又遇干旱暖冬气候,在冻害发生之前已经抽薹甚至个别田块已经开花、结角。 三、油菜冻害的预防措施 贵州一般年份的冻害较轻,范围小、时间短,以半冬性中熟和中迟熟品种为主,对产量影响较小。防冻措施主要是培育壮苗、施用腊肥、中耕培土。1、品种选择一般而言,油菜品种感光性(冬性)越强越耐寒抗冻,表现生育期长、晚熟;油菜品种感温性(春性)越强越不耐寒抗冻,表现生育期短、早熟。贵州、四川、重庆、

23、云南一般用半冬性早熟、中早熟品种,抗冻性较弱;半冬性中迟熟品种抗冻性较强。2、中耕培土冬季中耕培土,可疏松土壤,增厚根系土层,对阻挡寒风侵袭、提高吸热保温抗寒能力有一定作用,尤其是高脚苗,培土壅蔸后,根茎变短,利于保暖。中耕时在行间每亩施猪牛粪1000公斤作腊肥,不仅能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而且可为春发提供养分。3、增施磷钾肥磷钾肥可提高细胞液浓度,增强细胞的抗寒力,以施用火土灰、草木灰、猪牛粪为好。一般每亩施用灰肥500公斤,或配合施用1015公斤磷肥、58公斤钾肥,则效果更为理想。4、打薹摘薹摘除早薹也是防治年前或早春过早抽薹开花而遭受冻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如果在12月至1月初甚至11月中

24、旬出现早薹早花,应及早摘除早薹,并结合施肥、中耕培土,可预防冻害。 5、控旺防冻在苗床三至四叶期,对生长过旺的苗床叶面喷施多效唑,能使油菜苗矮壮,叶色加深,叶片增厚,增加抗寒能力。一般在越冬前(12月上、中旬)视大田生长情况,每亩用15%多效唑5075克对水50千克喷施,能有效防止早薹,调整株型,增加抗寒能力。四、油菜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贵州的冻害主要是冰冻所致,其表现主要为叶片、蕾薹受冻害,甚至出现根部冻害,个别早熟品种可能出现花蕾、幼角冻害。对当前油菜生产出现的大面积冻害情况,建议在冰冻结束710天,气温回升稳定后,及时抓好田间管理,特别是追施一次薹肥,以弥补冻害造成的营养亏损,有利增加分枝

25、和花蕾数。1、摘除冻薹、部分冻死叶片,及时追肥对已经受冻严重的叶片、早薹、早花,应在晴天及时摘除断薹、断枝和枯死的叶片、薹和分枝,切忌雨天进行,以免造成伤口腐烂。然后随即追施速效肥料,补偿油菜植株体内养分,促进恢复生长,以利早生、快生、多生分枝。对叶片受冻较轻的油菜,也应适当追施速效肥,促使尽快恢复生长。2、看苗施肥,中耕培土在清理完冻死的薹、叶、枝后,看苗及时施肥。(1)长势好的一类苗,酌情亩施复合肥510公斤、尿素5公斤,并结合中耕培土。(2)长势较差的二类苗,酌情亩施复合肥10公斤、尿素10公斤或者分两次施用,并结合中耕培土。(3)长势差的三类苗和等外苗,酌情亩施尿素15公斤或者分两次施

26、用、复合肥15公斤,并结合中耕培土。3、开沟开边沟和清厢沟即可。特别是水田油菜尤为重要,以防春季多雨造成渍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或因春季温度回升,形成“高温高湿”易诱发病害。4、根外追肥氮肥过量而长得嫩绿的油菜,每亩用0.2%0.5%浓度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连喷2次,间隔7天。对于较瘦弱的油菜,则应增加0.5%1.5%浓度的尿素喷施,既能防冻,又能促进生长,提高叶片的抗寒能力。对叶片宽大旺盛的油菜,另加15%多效唑50克对水50公斤喷施,可以缓解冻害程度。5、改种其他作物 如果油菜已经死亡或大部分死亡,建议改种春季马铃薯、速生性蔬菜,以弥补损失。冻害对果树的影响与补救措施一、果树对温度的

27、要求 温度是果树生存和正常生长结果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同的果树种类、品种需要的温度不同,果树的分布受到温度的限制;不同地区温度不同,发展果树生产必须根据所在地区温度条件,选择适宜的种类、品种进行栽培。限制果树种植的温度主要是指:年平均温度10年有效积温和绝对低温。不同种类果树对温度条件的要求见表1。 表1 主要果树所需的温度 果树种类年平均温度10年有效积温绝对低温柑桔162345006500-5荔枝、龙眼202355006500-20香蕉、菠箩24276000650045枇杷、杨梅151735005500-5-9桃、梨、李122035005000-18苹果、杏81525004500-20葡萄8

28、1835005500-17 各种果树受冻害的温度不同。其中:温带的落叶果树如桃、梨、李、苹果、杏、葡萄及枇杷、杨梅等抗寒性强,在贵州能栽培的地区一般不会发生冻害;亚热带果树如红桔、温州蜜柑、椪柑、甜橙、柚、荔枝、龙眼、香蕉、菠箩、火龙果等抗寒能力弱,容易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各类果树遭受冻害的温度范围见表2。表2 各种果树发生冻害的温度 果树种类枝稍受冻温度冻死温度柑桔-5-6-8-9荔枝、龙眼-2-3-5-7香蕉、菠箩、火龙果0-3-5枇杷、杨梅-5-9-9-15桃、梨、李-18-20-23-35苹果、杏-25-30-30-45葡萄-17-20-30二、冻害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低温对果树的

29、伤害大体分为冻害、冷害、雪害、霜害等。其中冻害给果树造成的伤害最大。冻害是指果树根、树脚(根颈)、树干、枝、叶、花、果等部位因低温、凝冻、积雪等所造成的伤害。各种果树对寒冷天气的忍受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低温界限和冷冻时间,树体内部就会结冰,造成冻害发生。轻的冻害使枝叶冻伤,小枝枯死,减少产量;严重的冻害将导致枝干皮裂或整株树死亡。有明显休眠期的落叶果树抗寒能力强;而柑橘等亚热带类果树没有明显的休眠期,抵抗低温能力极低,容易发生冻害。果树冻害的具体表现如下:1、主干冻害主要表现为皮层破裂,其裂缝大多发生在分枝角度小的部位或未愈合的伤口、伤疤处。如受冻轻,则裂缝小,气温回升后可自行愈合。如受冻

30、重,则裂缝大,并且不容易愈合而逐渐腐烂,直到主枝死亡。2、枝梢冻害枝梢冻害程度与枝条成熟状况有关。枝梢生长不充实的秋梢容易受冻。新梢受冻严重后,皮层变为褐色,自上而下脱水干枯;多年生枝受冻,常表现局部冻伤,但开始时不易发现,待树液流动后,冻害部位将下凹,局部组织死亡。如冻害轻,还可恢复生长;冻害重,整个枝条将枯死。3、根颈(树脚)冻害根颈是地下部根系与地上部枝干连接的关键部位,也是树体最薄弱的部位。根颈冻害表现为皮层和形成层变褐色,腐烂,易剥离,重者环状腐烂,植株死亡。4、根系冻害根系受冻后,如果大部分或全部冻死时,根系不能吸收和运输水分、养分,地上部依赖存储的营养物质仍可以生长一个时期,甚至

31、能开花结果。但至树体存储的养分、水分耗尽时,就整株死亡,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冻后当年夏、秋季,尤其是遇到干旱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也有树体极度衰弱,但能延续数年之久才死亡。三、对低温、冻害的预防措施果树冻害的发生程度,不仅与树种、品种、砧木有关,还与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有关。因此,对低温、冻害的预防应在果树整个生产发展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避免或减轻冻害的发生。1、适地适树从树种、品种看,常绿果树比落叶果树容易发生冻害;常绿果树中,荔枝、龙眼比柑桔、枇杷、杨梅容易发生冻害;柑桔中,甜橙、柚比红桔、温州蜜柑容易发生冻害;香蕉、菠箩、火龙果等热带果树更容易发生冻害。所以,在发展果树生产时,应注

32、意根据当地温度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品种建园,特别是热带、亚热带果树如柑桔、荔枝、香蕉等要在其适宜区发展,尽量不要在次适宜区种植。2、加强果园管理树势生长强壮的比生长弱的受冻害轻。凡是管理精细、施肥水平高、修剪及时、无病虫害的果树,树体内养分积累多,树势强健,抗低温能力强。在果树栽培中要始终做到精细管理,在生长后期就要控制氮肥施用量,控水、摘心,多施磷、钾肥,促进早停长,及时修剪,使树体枝条充分成熟,以提高抗冻害能力。3、培土增温冬季在树脚根际培土,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温,可以保护根系和根颈不受冻害。在贵州柑桔产区冬季培土是不可少的防冻措施。4、包扎和覆盖可采取稻草包树干、稻草覆盖树盘或

33、薄膜覆盖树冠以防冻害。5、喷布抑蒸保温剂在树冠上喷布石蜡类有机化合剂,能有效地在树叶表面形成保护膜,以减少叶片水分蒸发,提高叶内组织生命活动力,提高树体自身抗寒防冻能力。6、果园熏烟,积雪摇树当霜冻将出现的夜间,在果园内每亩生34个烟火堆以形成烟雾,可防止霜冻的发生。常绿果树在下大雪时容易被积雪压裂、压断大枝,严重影响以后产量,下雪时摇树和及时打落树冠积雪,以防大枝损伤或断裂。四、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面对黔西南州不少地区柑桔、香蕉、荔枝等亚热带、热带果树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要积极采取冻后一切补救措施加以补救。1、冻后修剪如只是叶片冻坏、枝梢完好,春季可适当剪除被冻坏的叶片;如小枝冻坏,则需剪

34、除被冻坏的枝梢;如主侧枝冻坏,皮层开裂,还需锯除冻坏的主、侧枝。刚受冻的枝梢上,受冻与未受冻部位的交界处不明显,对主、侧枝及枝梢的剪除的时间要掌握在春季温度回升后,从受冻明显交界处剪除,剪口用石硫合剂涂抹作保护。通过修剪,使树体萌发新的壮梢而恢复树势。对冻害已明显确诊为严重的植株,应及早挖除,重新种植。2、及时中耕解冻后及时对树盘进行浅中耕松土,以促进根系生长,恢复树势。3、勤施薄肥在对被冻害枝叶进行修剪处理的同时,还需加强土壤管理,增施肥水,促进伤口愈合和新枝叶的抽发,使其尽快恢复生长。早春解冻后,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要及早勤施薄肥,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每株成年结果树,采用环状施肥沟法施

35、清粪水50公斤或尿素0.5公斤左右,幼树施肥量酌减。4、加强病虫害防治冻害发生后,各种果树都要特别注意脚腐病、流胶病的防治;柑桔类还要重点加强溃疡病、炭疽病及红、黄蜘蛛及蚧类的防治。(1)脚腐病的防治。大树一般主要危害根颈部,病部呈黄褐色至黑褐色,树皮腐烂常流出褐色胶液,病部可达木质部,温暖湿润时,病部迅速向纵横方向扩展,引起主干、主根、侧根、须根腐烂,若病部环绕主干或根颈一周,会导致全株树死亡。防治方法:刚发病的幼树,可用抗病砧木靠接换砧。对发病的成年树,要刮除受病腐烂部分,并涂1110波尔多液或2%的硫酸铜液;用多菌灵或托布津500倍液喷施根颈部。或将腐烂皮层刮除,然后在切口处涂上10%等

36、量式波尔多液或2%3%硫酸铜液。或用70%乙磷锰锌500倍液,或72%克露可600倍液或60%灭克8001000倍液,或25%甲霜灵(瑞毒霉)500800倍液,喷雾。(2)流胶病的防治。流胶病主要危害枝干。防治方法:结合疮痂病、脚腐病防治,在春梢萌发前,喷施一次13的石硫合剂;对初发或单个较小的病斑可刮除染病部位,用2%的硫酸铜液消毒伤口;生长期喷施23次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柑桔溃疡病。柑桔溃疡病危害叶、枝梢和果实,造成落叶落果。防治方法:在柑桔夏、秋

37、梢长到13厘米时,用72%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加1%酒精或15%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7001200倍液各喷1次。也可用15%松脂酸铜EC6008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SC400600倍液或20%乙酸铜WP800 1000倍液或12%氯乳铜EC800倍液各喷1次。大田使用应掌握在溃疡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第1次药,共施23次,每次间隔10天。(4)柑桔炭疽病。柑桔炭疽病危害叶、枝梢和果实,严重时枝梢干枯、落果。防治方法:保护新梢在春、夏、秋梢期各喷药1次,保护幼果则在落花后1个半月内进行,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药剂可选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由0.5份硫酸铜、0.5份石灰、1

38、00份水配制而成)、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700倍液、14%胶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在春、夏、秋梢期各喷1次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铵水剂800倍液。(5)柑桔红、黄蜘蛛的防治。柑桔红、黄蜘蛛是柑桔的主要害虫,黄蜘蛛除危害柑桔外,还危害桃、苹果等果树。防治方法:春季萌芽前喷施13的石硫合剂;春、秋季喷施0.30.5的石硫合剂或1000倍的2.5%功夫乳油15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等杀螨剂或0.9%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 交替使用,可减少红

39、蜘蛛的抗性。(6)柑桔蚧类的防治。蚧类害虫有矢尖蚧、红蜡蚧、吹绵蚧、粉红蜡蚧、粉蚧等。防治方法:在若虫发生期,大量分泌腊质之前施药。可用2.5%功夫2000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40005000倍液或40.7%乐斯本10001500倍液或扑虱灵(优乐得)1000倍液;或使用150200倍液矿油乳剂与上述等杀虫剂农药混用,可增加渗透力,提高杀蚧效果。低温冻害对茶树的影响与补救措施一、茶树对温度的基本要求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长发育的速度。但作为生育来说,茶树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1、生长起点温度 引起茶树萌芽

40、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才开始萌动。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这类品种属早生品种,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2、最适温度一般茶树抵抗自然天气的最低温度不低于-6,但也有个别茶树能抵抗-10的低温。茶芽萌发以后,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16时,茶芽逐渐展开嫩叶。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若在此范围之内,则茶梢加速生长,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每年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正是茶树生长最适温时期,也是采摘名优茶的高产季节。二、低温冻害对茶叶生长发育的影响茶树冻害

41、都是由低温造成的,当外界气温降至-1.07时,茶树细胞间隙的自由水首先形成冰晶,此时如气温继续下降,冰晶体不断增大,细胞内部的自由水不断凝结或外渗,造成细胞的原生质严重脱水,同时受到冰块的挤压而造成伤害,当缺水和挤压超过一定限度时,细胞原生质脱水、凝固而失去活力,产生冻害。茶树冻害根据产生原因分为冰冻、雪冻、霜冻和干冷风冻四种类型。茶树冻害程度的轻重,与气温和地温的低温极值、负积温大小、最大冻土层深度及持续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凡冬季降雨量偏少、大气相对湿度偏低的年份,茶树受冻程度就重。据研究报道:凡冬季负积温总值超过-100,极端最低温低于-l0,日平均气温低于O的最长连续天数大于14天,冬季茶

42、树就容易发生冻害。此外,冬季降温剧烈,冻土深而持续期长,此时大风和干旱也成为加深冻害的重要原因。三、茶树冻害的预防措施1、幼龄茶园越冬管理(1) 培土法。分两次进行。11月初“小雪”前先培土至苗高的1/2,“小雪”后再将茶苗全部培土,只露12片叶。土要细,严禁在茶树根际附近挖土,避免伤根或使茶树受冻害。(2) 春季退土。分两次进行。“春分”前后退土至苗高的1/2,4月初“清明”前,将覆土退完,摊在行间,使茶树根际地平面略低于行间。2、投产茶园越冬防护(1)修建防风障。用玉米秸或其它草料在离茶园北面3050cm处修建防风障,要求风障高于茶蓬20cm左右,风障略向南(向茶蓬)倾斜。一般在“立冬”至

43、“小雪”(11月上中旬)期间打好。(2)蓬面撒草。“大雪”(2月初)前后将软草撒在茶蓬面上。要求盖而不严,使茶树叶片依稀可见,以遮光度在50%左右为宜,不可盖较厚的蒙头草过冬。3、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 这是解决茶树受冻的根本途径。各品种抗寒力大小受茶树本身遗传特性决定。因此,在冬季常出现冻害的地区,在开辟新茶园时,对各品种抗寒性要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如福鼎大白茶、黔湄101号等作为下期引种的对象,以降低茶树冻害。4、采用农业技术与工程措施进行越冬防护(1) 深翻土地,建立等高窄幅梯地茶园。 对茶树根系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营造梯式茶园,能有效地阻止寒流对茶树树冠的直接伤害。(2) 推行

44、双行条植。双行条植可构建茶园生态小气候,能有效防止冬季冻害。(3) 兴修水利,营造防风林。茶园周围兴修水利设施,保障茶园能排能灌;科学灌水,即在“立冬”至“小雪”间结合施基肥、修建防风障时灌2次越冬水;营造防风林阻挡寒风侵袭,减少水分蒸发,可大大减轻茶园冻害。(4)加强茶园管理。如采用深耕改土、培肥土壤、及时灌水、铺草、合理剪采、适时封园、“早施重施基肥,前促后控分次追肥”等各项科学管理措施,促进茶树健壮生长,提高茶蓬覆盖度,提高茶树抗寒能力,可取得安全越冬的良好效果。四、茶叶发生冻害后的补救减灾措施茶树遭遇冻害后,应根据受冻情况因地制宜地施行补救,使茶树尽快恢复生机和复壮树势,促进新梢萌发和

45、生长,以尽快投入生产,减少冻害造成的损失。茶树冻害发生后,主要应采取以下补救措施。1、及时整枝修剪当气温回升后应立即进行修剪,修剪部位至冻害枯枝部位12cm为宜,既可防止整个枝条枯死,又能刺激剪口以下的腋芽或不定芽萌发,有利于恢复茶树生机,尽早恢复生产。对受冻较轻和有良好采摘面的茶园,采用轻修剪以尽量保持采摘面;对受冻较重的茶园应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乃至台刈。2、加强肥培管理冻害茶园修剪后,应及早重施有机肥,同时配施一定量的磷、钾肥,促使茶园土壤温度回升和提高茶树自身抗寒能力。有机茶园应注意肥料的施用,应选用经有机论证机构论证或许可使用的有机肥料。3、培养树冠茶园受冻后,经过轻修剪的茶树,春茶采

46、摘时应实行留叶采摘,夏、秋茶则按常规采摘;经过重修剪或台刈的茶树,则以养为主,重新培养优质高产的树冠。 马铃薯冻害及减灾措施一、马铃薯对温度的基本要求马铃薯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反应不同。1、萌芽阶段在温度不低于4时,已通过休眠的块茎就能萌发,但幼芽不能伸长;在57时,幼芽开始萌发伸长,但非常缓慢,如长期处于此温度下,幼芽就会形成极短的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小薯,或直接从块茎芽眼处长出仔薯(梦生薯);当温度上升到1012时,幼芽生长健壮、迅速;在温度18左右时,最适于幼芽生长;超过36,幼芽不易萌发,且常常造成大量腐烂。2、茎叶生长最适温度为1721。当温度低于7或高

47、于42时,茎叶停止生长;当日平均气温为2527时,茎叶生长将受到一定影响。3、块茎形成和发育在721都能形成块茎,而最适温度是1719,超过21块茎形成受抑制;当温度低于-2或高于29时,块茎停止生长,并会引起匍匐茎长出地面转变成茎叶生长。低温可以提早块茎的形成,高温容易引起块茎发生二次生长,形成小薯。4、开花结实开花最适温度为1517,低于5或高于38不开花。花在-0.5时受冻害,在-1时致死。夜温在16以上开花良好,12以下形成花芽但不开花。二、低温冻害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马铃薯块茎在田间和贮藏期都会遭受冷害和冻害。受冻块茎解冻后其组织逐渐由白色(或其本底色)变成桃红色,直至变为灰色、褐

48、色或黑色。冻伤组织迅速变软、腐烂。当水分蒸发后,成为石灰状残渣。因为韧皮部比周围薄壁细胞对低温更敏感,受冷害的块茎横切面出现网状坏死,网状坏死可布满整个块茎,也可能只分布于受害的一侧。随着冷害的加重,维管束环周围出现黑褐色斑点。通常脐端附近更严重。马铃薯在播种后、出苗前,一般受冷害的影响不大,块茎在气温回暖后会继续萌发,即表现为出苗延迟;出苗后,-0.8时幼苗受冷害,气温降到-2时幼苗受冻害,表现为叶片迅速萎蔫、塌陷,当气温变暖时,受害部位变成水浸状,死亡后变褐。在气温回升后会从茎的腋芽部分重新发出茎叶继续生长;-3时茎叶全部冻死,但只要种薯薯块未被冻死,气温回升后,块茎会由芽眼处重新萌芽。因

49、此,低温冻害对马铃薯产量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一般不会造成绝收。此外,不同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异,受冻害后恢复生长的程度也不同。三、冻害的预防措施1、选用抗低温品种,合理调整播期针对我州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建议在生产上,选用抗低温品种,并进行多年播期试验以寻找合理的播期,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播期,尽量避免冻害的影响。2、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1)排水:做好田间排水渠道,保证沟沟畅通,以便及时排干田间渍水,降低地面水位,提高土壤通透性,减轻冻害和渍害对作物的双重影响。(2)覆盖:可采取稻草、秸秆、地膜等进行覆盖提高地温。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搭小拱棚。

50、但在气温回升后,要及时揭除覆盖物或小拱棚,以防止温度过高烧苗或引起病害的发生。(3)培土:结合中耕除草,及时进行田间培土。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结合培土追施火土肥、草木灰等热性农家肥,提高防寒防冻能力。 (4)熏烟:如遇寒流,可于夜晚在田间走道上用秸秆、稻草、杂草、木屑等熏烟,每亩45个点。四、冻害后的减灾措施(一)类型各地遭受低温冻害的情况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贮藏期冻害 这是因贮藏不当引起的冻害。因传统习惯及近年来的气候变暖,老百姓对马铃薯的贮藏不讲究,有的随便堆放于猪圈、牛圈等处,在低温突然来临且长时间的持续情况下,块茎在贮藏期间即受到冻害。 2、 冬作马铃薯黔西南的部分中低海拔地

51、区的冬作马铃薯(头年1012月播种,次年35月收获),由于该季马铃薯能填补每年35月马铃薯鲜薯市场空白,市场经济效益较好。为了不影响后茬的播种,采用的多是中早熟品种,而这类品种的抗冻性均较差。因上市时间越早,市场价格越高,加上近年来冬季气温偏高,老百姓的防冻意识较低,盲目提前播期以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受影响最大的是播期较早,即10月底到11月播种、正处于旺盛生长期、块茎开始形成或膨大的马铃薯,此时遭受冻害,受冻较轻的地上部分局部死亡,受冻较重的地上部分全部死亡,导致地下部分生长受阻,而地上部分要恢复生长所需时间长,且由于消耗养分较多,重新发出的茎叶会较弱,造成后期产量低。而播种稍晚的受影响其次

52、,刚出苗的部分遭受低温冻害后,即使地上部分被冻死,在气温回升后也能较快地重新出芽,恢复生长,对后期产量的形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未出苗的部分,只要种薯块茎未被冻坏腐烂,在气温回升后会很快出苗。3、 春作早播马铃薯一般于2月、3月播种的春作马铃薯提前到1月播种,此时,大多数尚未出苗,但在土内已萌芽。由于播种较浅(7cm左右),而低温又较强,芽或块茎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措施在遭受冻害后,马铃薯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冻害解除后,应尽快进行田间调查,了解冻害发生程度,采取相应的减灾补救措施,将冻害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1、切忌用块茎受冻的马铃薯作为种薯贮藏期受冻害的马铃薯芽的萌发能力较弱,且

53、在气温回升后易发生软腐。因此,切忌用块茎受冻的马铃薯作为种薯。2、播种后的马铃薯应采取的措施(1)开沟。对地势较低的田块,在冻害解除后应尽快开挖排水沟,以降低水位,排除渍水,避免薯块因积水腐烂,同时尽快提高土温,促进植株恢复生长。(2)中耕培土。在低温冻害后,土壤较板结,且湿度较大,马铃薯在遭受冻害后根系的活力会降低,此时,中耕培土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温、促进根系生长发育。(3)查缺补窝。对未出苗的地块,检查地下种薯受冻情况,发现种薯受冻腐烂的部分,重新催芽补栽,避免缺窝影响产量。(4)施肥。施肥应在冻害解除、植株恢复缓慢生长以后进行,切忌在冻害后立即施肥。方法:对轻度受冻的田块,可喷施叶面肥

54、,如0.2%0.5%的磷酸二氢钾(6080公斤/亩),增强植株抗性,促进生长恢复。对出苗后中度或严重受冻及尚未出苗的田块,追施沼液、粪水等速效性全肥,或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亩,促进植株恢复块茎萌发。 (5)防病。在低温冻害后,马铃薯田间易发生黄萎病(主要是已出苗部分)及立枯病(主要是播种、已萌芽但未出苗部分)这两种土传性病害。因此,除对晚疫病、青枯病等进行常规的防治外,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这两种病害。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广枯灵600800倍液灌根预防黄萎病、立枯病;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水6080公斤或农用链霉素(200万单位)2000倍液

55、喷雾,预防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生;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甲霜灵(瑞毒霉)400500倍液预防晚疫病。(6)注意再防低温霜冻。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如有霜冻天气出现,有条件的在霜前用地膜等覆盖物覆盖,霜后撤膜,一般每亩用地膜10公斤;条件不允许的要增加熏烟密度,每亩45个熏烟点。冻害对小麦的影响及补救措施一、 小麦对温度的要求贵州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半冬性或近冬性品种,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222,生物学最低温度是35;正常年份(以贵阳为例)出苗到分蘖的适宜温度是1216,生物学最低温度是24。二、冻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冻害较轻麦田,植株主茎及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后,仍能正常抽穗和

56、结实,但穗粒数明显减少。冻害较重时,主茎、大分蘖幼穗及心叶冻死,其余部分仍能生长。冻害严重的麦田,小麦叶片、叶尖呈水烫一样地硬脆,后青枯或青枯成兰绿色,茎秆、幼穗皱缩死亡。严重的冻害后,小麦不实小花增加,千粒重降低,影响小麦产量。三、小麦冻害的防御小麦的冻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长短,也与品种、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质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关系。因此,防御冻害就是使麦苗与越冬生态条件相适应。可采取以下措施防御:1、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各麦区要严格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科学体制,结合当地历年冻害发生的类型、频率和程度及茬口早晚情况,调整品种布局,半冬性、近冬性品种合理搭

57、配种植。对冬季冻害易发麦区,宜选用抗寒性强的半冬性品种;对易发生春霜冻害麦区,生产上应选用和搭配种植耐晚播、拔节较晚而抽穗早的弱春性品种。而对一些拔节早的偏春性品种只能作为搭配品种种植。2、提高整地质量,培育壮苗越冬土壤结构良好、整地质量又高的田块冻害轻;机播和人工撒播冻害程度不同,机械条播由于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苗壮,群体与个体生长协调,冻害轻,而撒播田块冻害重。播种时麦田不平整,低处易播浅或积水,高处易播深或受旱。旺苗、老弱苗易遭受冻害;壮苗则很少受冻,壮苗是麦苗安全越冬的基础。由此可见,培育壮苗既是小麦高产技术措施,又是防灾减损的措施。3、适时中耕保墒中耕松土、蓄水提温,能有效增加分

58、蘖数,弥补主茎损失。冬锄与春锄,既可以消灭杂草,使水肥得以集中利用,减少病虫发生,还能消除板结,疏松土壤,增强土层通气性,提高地温,蓄水保墒。4、增施磷钾肥,做好越冬覆盖增施磷钾肥,从小麦素质上增强其抗低温的能力。在小麦越冬时,将粉碎的作物秸秆撒入行间,或撒施暖性农家肥(如土杂肥、厩肥等),可保暖、保墒,保护分蘖节不受冻害,对防止杂草翌春旺长具有良好的作用。四、冻害后麦苗的补救与管理如果发现冻害的麦田仅主茎和大蘖受冻而死,不要轻易毁掉,只要加强肥水管理,未死的小蘖和蘖芽仍可生长发育成有效分蘖,获得较高的产量。1、冻害严重麦田的管理普安、晴隆等高海拔麦区,冻害死苗严重,每亩茎蘖数少于20万苗,田

59、间解冻后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缺磷地块可与磷酸二铵混合施入,拔节期每亩再追施尿素10公斤,以提高小麦的分蘖成穗,保证每亩有效穗达2022万。对于未出现死蘖现象的一般受冻麦田,早春后中耕,提高地温,促进返青,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成穗率。2、受冻旺苗的管理对黔西南其他地区,冬前温度较高,肥水条件较好,受冻前麦苗生长旺盛,应于返青初期清理枯叶,促使麦苗新叶见光,尽快恢复生长。同时,应在日平均气温升到3以上时适当早浇返青水并结合追肥,促进新根新叶长出。虽然主茎死亡较多,但只要及时加强水肥管理,保存活的主茎、大分蘖,促发小分蘖,仍可争取较高产量。3、受冻晚弱苗的管理 对旱坡地的晚茬麦,分蘖和次生根少,麦

60、苗素质弱,抗寒能力差,易受冬季强寒潮袭击危害,必须加强对这类晚弱麦田的管理工作。在清粪水等农家肥中,每亩加5公斤尿素追施,保护分蘖节不受冻害。同时,早春不可深松土,以防断根伤苗。4、 已拔节麦苗的管理在海拔较低的地区,选用近春性品种和有提早播种,入冬前部分小麦已进入拔节期,气温回升后,应抓紧中耕,控制地上部生长,延缓其幼穗发育并追加清粪水等农家肥,保护分蘖节和幼穗。或按说明结合冬前喷1次矮壮素和多效唑,控制基部节间伸长,增强麦株抗寒能力。5、病虫害的防治 小麦受冻害后,虽然有的孢子和虫卵被冻死,但是,出苗差又受长时间冻害的危害,麦苗的素质低,容易受病菌的侵染,导致病害加重。各地要随时根据当地植

61、保部门的预报进行预防,特别是白粉病和条锈病。 白粉病预防:于孕穗期至抽穗期施药,防治效果最佳。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亩用有效成分8克;12.5%特普唑可湿性粉剂亩用有效成分46克,对水15公斤喷雾或对水50公斤喷雾对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效。条锈病预防:当小麦条锈病在春季开始明显上升时,要及时喷药防治,控制其发展。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30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608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对水喷雾,一般情况下一次防治即可控制危害。 注:本文是黔西南州农科所研究员石明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黔西南州实际情况提出的,仅适宜黔西南州。同时采用了科技部、贵州省科技厅、贵州大学、贵州农科院等单位提出的一些观点,在此一并致谢!3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