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民子女心理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共8页)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55359095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居民子女心理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共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居民子女心理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共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居民子女心理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共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新居民子女心理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共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居民子女心理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共8页)(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居民子女心理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 【摘 要】近年来,新居民子女在现居地学校就读的人数不断增加。地域与风俗习惯的不同,必将引起新居民子女心理上的差异。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变化,新居民子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表现为做事不勇敢、学习不执着、活动无热情等现象。为了让他们能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融入学校大集体,有归属感,应以家庭为切入点,以学校为主阵地,强化教育。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强化家校联系,在共建中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新居民子女 心理现状 教育策略 一、数据分析,关注新居民子女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居民涌入城市,经商、投资、

2、务工,为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新居民子女的教育管理问题也成为当地构建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2011年以来,全县新居民人数一直在15万左右,新居民随迁子女在德清入学的也一直稳定在1万左右,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这些新居民子女普遍随家长走南闯北,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比较落后,新居民对孩子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学校如何才能管理好新居民子女的学习、生活,关系到学校教育健康发展,关系德清教育和谐发展,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二、调查摸底,了解新居民子女的现状 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

3、:“每个适龄儿童有权利和义务完成九年制教育。”教育是公平的,教育的公平性决定了流动儿童同样是具有学校义务接纳的受教育者。但是,由于地域不同、生活不同、文化不同,会导致新居民子女对当地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新居民生活漂泊,所到之处以寻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很少关注子女的教育以及孩子的心理健康。加之学生相处时具有的世俗观念,新居民子女容易受到排斥,从而导致他们自卑心理、抵触情绪的出现。在个体抽样调查中,笔者选取了位于临杭工业园区的雷甸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新居民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后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一是情绪抑郁。新居民子女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

4、当地同学。调查表明62%的新居民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往往不为教师、家长所注意。随着心理障碍、不良情绪的发展,他们内心会加重紧张程度,严重的可能发展成抑郁性精神病患者,有的甚至会出现自伤、轻生等行为。 二是品行不良。多数男性的新居民子女喜欢上网、打游戏、看电视,有时也会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的现象,纪律松弛,责任心差;有的打牌赌博,进而小偷小摸;个别还会撒谎欺骗教师和家长;与班级同学不团结,单独行动不合群,极易生气发怒,好打斗,对教师的教诲感到厌烦,对同学的帮助拒之门外,对家长的教育无理反驳甚至顶撞。调查中,有57%的学生曾出现过上述现象。 三是厌学消极。新居民子女可能由于某一学科基础差,学习时知

5、识点出现脱节,补习又不及时,学习内容不理解,进而失去学习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会做,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抱无所谓态度。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教师的教育,通常很任性。 四是逆反心强。少数的新居民子女心理发展畸形,什么都要与人对着干。有的虽暂无明显表现,但由于平时性格内向,不为他人所关注,其怒气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某种方式释放、宣泄出来,出现无视学校班级纪律,与教师、家长顶撞对抗的状况。 新居民子女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引起高度重视,后果将不堪设想。目前,已有不少心理问题的学生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家庭的和谐,将来他们步入社会,就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6、三、寻找对策,加强新居民子女教育 (一)以家庭为切入点,强化教育 1.召开会议,初步感知家庭状况 每个新居民家庭的状况都有所不同,其子女的表现也不相同。为了解不同新居民子女学生的状况,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密切家校沟通,让教师和家长面对面,及时、客观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并与家长配合,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确保学生良好情绪的养成和稳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通过家访,架设家校联系桥梁 针对个别特殊情况的新居民子女学生,学校要利用好学期初和学期结束后开展的“百校千师访万家”和“学生安全千万家”等家访活动,走进新居民家庭,面对面地向新居民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及时

7、反映在校表现,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心理特点,指导家长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3.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提升家长素养 新居民一般忙于工作,对子女的教育缺乏经验和方法。提高新居民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极其有必要。开设家庭教育指导站,组织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设讲座,促使家长和教师目标一致,达成共识,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大合力。指导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多鼓励、多表扬,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 (二)以学校为主阵地,开展教育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离不开活动,心理层面的教育更需要活动。针对新居民子

8、女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和大队活动。如同唱一首歌、争做环保小卫士、迎国庆书画赛、科技宣传月活动等。同时根据新居民子女学生的户籍流入地,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如有的学校新居民子女比较多的来自云南楚雄,可以根据当地特点开展火把节,让他们在第二故乡依然感受到家乡习俗,促使他们在内心有极大的满足感和亲切感。新居民子女一般动手能力比较强,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安排他们多参加展示活动,多登台亮相,展示“一技之长”,使他们在他人的肯定中获得满足,避免自卑感的产生。同时教师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新居民子女多一分关心,多一分爱意,鼓励他

9、们改进学习方法,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自卑心理。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重新点燃自信的火种。 2.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 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针对新居民子女的特殊心理个案进行疏导,并做好个案辅导记录。教师要引导新居民子女正确认识自己。经研究表明,有自卑感的学生多数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智力不如人。要帮助学生认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鼓励新居民子女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确评价自己,消除自卑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能发挥补偿作用,对自己的缺陷和弱点,要尽量克服和弥补,做到“扬长避短”,坚信“勤能补拙”。 个案辅

10、导要保密,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私密性。在辅导中,教师可采用谈家常式的教育,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轻松、和谐的教育过程,消除受辅导学生在心理上的抵触情绪,确保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拥有健康快乐的心理。 3.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 校外拥有广阔的教育阵地,校外活动是校内教育的衍生。学校可以组织手拉手活动,把本地学生和新居民子女组织起来结成对子,从生活、学习、情感等多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学校还可以根据新居民子女的特点,组成数量不限的结对小组,开展本地学生和新居民子女学生互帮互学,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尝试着让新居民子女周六住到本地学生家中,周日调换,让他们一起做作业、一起玩乐、一起吃住,拉近学

11、生间的距离。既教育培养本地学生的爱心,同时也能感化新居民子女,使他们对学习增添更多的自信,生活习惯也更趋向当地习惯,从而真正融入到本地社会中。 (三)以社会为平台,协同教育 1.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联动教育管理机制 由新居民家庭、房屋出租户、新居民就业企业、学校四方面联手关爱新居民子女的成长,逐步形成“四位一体”的联动教育管理机制。改变和扭转家长忙工作、学校重教学轻德育、社区无事干的局面,建立完善学校和家长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系制度。家长就业企业和所在村、社区要重视关心新居民子女的教育,组织开展亲子社会实践和教育活动。 2.探索培育社工队伍,积极参与教育管理 由教育部门牵头,公安、民政、卫生等部

12、门合作,动员离退休干部、党员、教师、学生家长、政法干警、青年志愿者及其他社会工作者形成联动,组建社工队伍,成立关爱讲师团,共同参与到新居民子女的教育管理中来。要有的放矢开展教育帮扶、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志愿者活动。 3.加强部门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宣传、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堵疏结合,既加大对网吧、游戏室的监管整治,清理街头广告,杜绝各种视觉、听觉污染,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消除各种精神污染源。也要积极建设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多开展新居民子女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参与率。要消除歧视,形成全社会都关心爱护新居民子女的良好社会风尚。倡导家长、老师、社会都要尊重新居民子女的人格,关心他们的感受,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平等对待他们,努力做到在学习上关心,生活上照顾,风俗习惯上尊重,有效地推进新居民子女教育管理工作,为新居民子女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浙江省德清县教育局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