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五种穿刺术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55349264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肝病五种穿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肝病五种穿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肝病五种穿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肝病五种穿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病五种穿刺术(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肝穿刺适应症L原因不明的肝脏肿大。2 .原因不明的黄疸。3 .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4 .肝脏实质性占位的鉴别。5 .代谢性肝病如脂肪肝、淀粉样变性、血色病等疾病的鉴别。6 .慢性肝炎的分级。7 .明确抗病毒指征。8 .肝内肿瘤的细胞学检查及进行药物治疗。9 .对不明原因的发热进行鉴别诊断。禁忌症1 .用临床常规检查方法已可达到目的者。2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血友病、海绵状肝血管瘤病、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达 80X 109/L以下者。3 .大量腹水或重度黄疸者。4 .严重贫血或一般情况差者。5 .肝昏迷者。6 .严重肝外阻塞性黄疸伴胆囊肿大者。7 .肝缩小或肝浊音界叩不清。8 .严重心、

2、肺、肾疾病或其功能衰竭者。9 .右侧脓胸、膈下脓肿、胸腔积液或其他脏器有急性疾患者, 穿刺处局部感染者。10 .不能合作的患者。操作步骤(快速活检枪穿刺术)1 .术前应先行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如 有异常,应肌注维生素 K1 10mg,每天1次,3天后复查,如 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同时应测定血型以备用。术前 B 超定位,确定穿刺部位、穿刺方向深度。2 .穿刺时,患者取仰卧位,身体右侧靠床沿,弁将右臂上举于 脑后。3 .穿刺点一般取右侧腋前线第 8、9肋间,腋中线第9、10肋 间肝实音处穿刺(依据 B超定位点),疑诊肝癌者,宜选较 突出的结节处穿刺。4 .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3、铺巾,用 2嗨1多卡因由穿刺点的肋骨上 缘的皮肤至肝包膜进行局部浸润麻醉。5 .术前先用破皮针在穿刺点皮肤上刺孔,以160mmx16期刺针装入快速活检枪沿穿刺点垂直进针至B超定位的深度后嘱患者深呼吸,呼气末屏住呼吸,按动肝穿枪开关,拔出穿刺针,用碘伏再次消毒穿刺点,敷以无菌敷料,用沙袋及腹带加压包扎。6 .穿刺后每隔15-30分钟测呼吸、血压、脉搏一次,连续观察4小时,无出血可去除砂袋,再 1-2小时测呼吸、血压、脉搏一次,观察4小时,卧床休息24小时。胸膜腔穿刺术适应症1 .诊断性: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 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弁可检查肺部 情况。2

4、.治疗性: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胸腔大 液积液、积气产生的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向胸腔内注射 药物(抗肿瘤药或减轻胸膜粘连药物等)。禁忌证1体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2 .对麻醉药过敏。3 .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4 .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5 .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6 .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操作步骤1 .患者取坐位面向背椅,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患者可取半坐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2 .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 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也可选腋中线第6

5、-7肋间或腋前 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 X线或超声检查确 定,穿刺点用硬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 上标记。3 .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直径 15厘米左 右,两次。4 .打开一次性使用胸腔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检查胸腔穿刺包内物品,注意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后 检查是否通畅,同时检查是否有漏气情况。5 .助手协助检查弁打开2嗨1多卡因安瓶,术者以5ml,注射器 抽取2嗨1多卡因2-3ml,在穿刺部位由表皮至胸膜壁层进行 局部侵润麻醉。如穿刺点为肩胛线或腋后线,肋间沿下位肋 骨上缘进麻醉针,如穿刺点位腋中线或腋前线则取两肋之间 进针。6

6、.将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弁关闭两者之间的开关保证 闭合紧密不漏气。术者以一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 肤,另一只手持穿刺针沿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 感消失时,打开开关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助手用止 血钳(或胸穿包的备用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注射器抽满后,关闭开关(有的胸穿包内抽液 用注射器前端为单向活瓣设计,也可以不关闭开关,视具体 情况而定)排出液体至引流袋内,记数抽液量。7 .抽液结束拔出穿刺针,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 迫片刻,用胶布固定。腹膜腔穿刺术适应症1 .抽液做化验或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2 .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

7、以缓解症状。3 .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4 .腹腔内注射药物。5 .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禁忌症1 .严重肠胀气。2 .妊娠。3 .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4 .躁动、不能合作和肝性脑病先兆。5 .有出血倾向者。6 .穿刺点局部有感染者。操作方法1 .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2 .取卧位或斜坡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3 .穿刺点选择: .脐和骼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作为穿刺点, 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 .脐和耻骨联合的中点上方约 1CM偏左或右11. 5CM。 .若进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术,在腹中线上取穿刺点。4 .常规消毒皮

8、肤,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洞巾,用12%t鲁卡因逐层麻醉至腹膜壁层(深达腹膜),当针尖有落空感弁回 抽有腹水时拔出针头。5 .作为诊断性抽液时,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直接由 穿刺点自上向下斜行进入,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以进入 腹腔。抽液后拔出穿刺针,揉压针孔,局部涂以碘酒,盖上 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6 .腹腔放液减压时,用胸腔穿刺的长针外连一长的消毒胶皮 管,用血管夹住橡皮管,从穿刺针自上向下斜行徐徐进入, 进入腹腔后腹水自然流出,在接乳胶管放液于容器内。放液 不宜太多,过快,一般每次不超过 3000ml,放液完毕后拔出 穿刺针,用力按压局部,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纱布固 定,绷紧绷带

9、。7 .腹腔内积液不多,腹腔穿刺不成功,为明确诊断,可行诊断 性腹腔灌洗,采用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相同的方法。骨髓穿刺术适应证1 .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和各类型的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骨髓发育异常综合征、骨髓 纤维化等。2 .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等可检测寄生虫。3 .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均可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明 确诊断。4 .观察某些疾病的疗效。禁忌症1 .可疑颅高压、脑疝。2 .可疑颅内占位变变。3 .休克等危重病人。4 .穿刺部位有炎症。5 .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如血友病患者等。操作方法1 .穿刺部位选择 骼前上棘:常取潞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

10、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 ;潞后 上棘:位于舐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胸骨柄:此处 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 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 险,较少选用;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 用。2 .体位 胸骨及骼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前者还需用枕头垫于 背后,以使胸部稍突出。骼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腰椎 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3 .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嗨1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4 .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骼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

11、),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 3040角斜行刺入),当 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5 .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i拔出针芯,接上注 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 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取下注射器,将骨 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6 .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7 .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

12、填 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 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拔出针 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8 .抽吸完毕,插入针芯,轻微转动拔出穿刺针,随将消毒纱布 盖在针孔上,稍加按压,用胶布加压固定。腰椎穿刺术适应症1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 .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 .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4 .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5 .椎管内给药。禁忌症1 .可疑颅高压、脑疝。2 .可疑颅内占位病变。3 .休克等危重病人。4 .穿刺部位有炎症。5 .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如血友病患者等。穿刺方

13、法1 .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帼窝处弁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2 .确定穿刺点,以骼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 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 椎间隙进行。3 .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与盖洞贴,用2嗨1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逐层作局部浸润麻醉。4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 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

14、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5 .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0.69-1.764kPa或40 50滴/min。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试验。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 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 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 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 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6 .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 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 无菌操作法留标本。7 .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 布固定。8 .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