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江南性格的刚与柔

上传人:ai****ue 文档编号:55339652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甪直江南性格的刚与柔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甪直江南性格的刚与柔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甪直江南性格的刚与柔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甪直江南性格的刚与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甪直江南性格的刚与柔(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用直:江南性格的刚与柔用(l Q直在苏州城东四十里,早些年还不太出名的时候,把 角”误 念成 角”的大有人在,成为一则笑谈。用直原先叫做 甫里”,源于镇西有个 甫里塘”的缘故,后来因为镇东 有港,通向六处,水流的形状有如角”字,从而改名为 角直”。中国人热心为家乡地名寻找吉意的支持,古代神兽谱系中有个明是非、掌司法的 角端”,天下太平之时就会现身,用直的人们,自然而然将它的神迹附会 在这片土地上。今天在镇口就竖立着一尊用端的雕像。当来访者猛然间看到它高挺的 独角、沉威的神情时,很难将其与这个秀雅的江南小镇联系起来,但当走 完古镇后,也许就会觉得这正是用直的别致之处,颇有点刚柔相济、内藏 乾坤的

2、意味。【民国文化人抢救千年古刹】用直的全盛时期是在南北朝,南朝四百八十寺”,使它繁华兴盛的主要原因在于修建了保圣寺。保圣寺距离镇口不远,跨过西汇河上小巧的香 花桥,就能看到黑瓦黄墙的山门,那是以泥塑罗汉出名的地方。此寺始建于何代,现存的各种文献说法不一,它在历史上曾有过盛 名,元代赵孟为大殿题写过抱柱联,上联就说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 可惜这座江南名寺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太平军战 火,后来虽曾有所修复,但和之前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到了民国初年, 寺院已经颓败不堪,一部分空间被腾作他用,幸存下来的大雄宝殿和天王殿也危在旦夕。它再度声名鹊起,是因为一桩轰动全国的文化事件。1917年

3、初,苏州人叶圣陶应邀来到设在周直镇上的县立第五高等小 学任教,校舍占用的就是保圣寺的部分寺基,他隐约注意到,寺内大雄宝 殿的罗汉像模样有些不同。第二年夏天,五高校长吴宾若、教员叶圣陶和 王伯祥均致函顾颉刚,邀请处于丧妻之痛中的好友来用直散心。在保圣寺 游赏时,顾颉刚意外发现了大殿上赵孟所题的对联,下联为 罗汉溯源 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惠之”即唐开元年间的雕塑大师杨惠之,当时与吴道子的画并为第 一,有 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之说,甚至被誉为 塑圣”。赵联提到的 罗汉”,是指大雄宝殿里十八尊泥塑彩绘罗汉像。与一般 寺庙的单独塑像不同,保圣寺的这些罗汉错列于东西两墙山海相间的塑壁 之上,

4、将主体形象和壮阔背景融为一体。作为文史行家,顾颉刚对杨惠之 的大名自然不会陌生,但时代久远,谁也没见过杨的真迹,如今在苏州乡 下居然有线索可循,这可把他高兴坏了。经他现场确认,这些罗汉就是杨惠之的大作。于是, 1918年夏天顾 颉刚的这趟保圣寺之旅,成为日后拯救这批无价之宝的最初机缘。此后他 每次返苏,只要有时间,都会从城里坐船到用直访亲小住,每次必游保圣 寺,以持续关注塑像的状况。1922年春,顾颉刚因祖母病重南归苏州。初夏,陪同陶瓷学家陈万 里游览用直,可这一次在保圣寺里所见的情景让他心忧万分。此时大殿的 正梁已折,由于常年受雨水浸泡,屋顶也破了大洞,罗汉中有的已经跌倒摔碎,地下满积着瓦砾

5、,顾颉刚最欣赏的那尊一手捋着袖子、一手举笔在 山石上写字的 题诗罗汉”更已化为黄土。这一见,使他顿时 恼怅得说不出 话来”。同行的陈万里立刻拍下尚存的罗汉,照片分寄给北大校长蔡元培 和国学门主任沈兼土。蔡、沈一看照片,就明白这些塑像的重要性,当即致函江苏省教育会 会长蒋维乔及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请他们联系当地人士予以保护。当时 的周直乡教育会会长沈柏寒,早年曾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教育系攻读, 是个有文化有见识的人物,此时正在家乡致力于办学。蔡元培在致函中谈 及罗汉的保存建议: 如能唤工连座取下,即配玻璃柜子,安放僧房别 院,亦无不可”但预算过高、北平政局不稳等因素,导致抢救罗汉的事宜一度停滞了

6、 下来。1923年3月,顾颉刚接到同学的信,说保圣寺大殿坍塌更甚,乞丐 之流偷走了座下木桩和万年坛上的方传,再拖下去恐怕危在旦夕。苦为疾 病所困,顾颉刚忧心如焚却无法成行。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事情出现了转 机。7月10日,蔡元培和他的第三任妻子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婚礼,顾 颉刚的老师胡适寄来贺信,建议两位在良辰吉日里发起成立一个抢救保圣 寺唐塑的组织,作为新婚纪念。蔡、周欣然响应,在旅欧度蜜月前捐银百 元以为倡导。7月下旬,苏州官吏前往周直,会晤了沈柏寒,保护塑像之事进入实 质性操作阶段。虽然乡下时有谣琢,污蔑沈柏寒要以一千五百元的价格把 塑像卖给外人,用此款来办幼稚园,但保护罗汉的事情总算迈出了

7、第一步由沈柏寒等人集款,雇储苏州塑佛人将五尊较完整的罗汉塑像连座拆 下,暂时寄放在学校操场西边的一个平房里。12月,顾颉刚又将有关杨惠之的史料和罗汉照片,交由发行量较大的小说月报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反响。1925年,南开大学陈彬和将该期杂志寄给日本美术史教授大村西崖,大村对此极感兴趣,遂于 1927 年春来用直考察,回去后写成吴郡奇迹:塑壁残影一书,不久后传到 中国,引起了中国文化界的震动。1929年,在教育部长蒋梦麟、次长马叙伦等的提倡下,官方性质的 教育部保存周直唐塑委员会”宣告成立,会员有19人,包括蔡元培、马 叙伦、顾颉刚、陈万里、张继、叶恭绰、陈去病、叶楚俭、金家凤等一干 名士,推选蔡

8、元培为会长,经费来自教育部的一万元拨款,江苏省政府的 三千元拨款,以及其他捐款。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在大雄宝殿的遗址上建造一座宽敞的殿堂,原地保存塑像。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提议定名为古物馆”。著名建筑师范文照受聘设计馆舍,这位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年轻建筑师正 名声鹊起;受邀负责制定罗汉像、壁保存方案的是画坛巨匠徐悲鸿和刘海 粟。具体修置塑像、塑壁的任务则交给了曾游学法国、当时为上海艺术界 名流的著名雕塑家江小鹏。而拱门和馆前廊檐两处题额,分别邀请谭延闿 和于右任书写。蔡元培还亲自撰写周直保圣寺古物馆记碑记,由马叙 伦手书。用直保圣寺的半堂罗汉,就这样引来了民国文化艺术各领域的顶尖高

9、手,这一阵容不仅空前,大概也能绝后。1932年夏天,保圣寺罗汉塑像的抢救工作全部完成,开幕典礼定在 11月12日一一孙中山六十六周年诞辰,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文教界 名流和记者百余人参加了这一典礼。那天,小小的水乡用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处处张灯结彩,小镇 的河港埠头,停满了从各地赶来的船只。那天,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 盛事,为此事奔波多年的蔡元培、顾颉刚等纷纷现身,台阶上、院落里挤 满了宾客和乡亲。蔡元培在致辞中说: 自用直保圣寺唐塑罗汉像发现, 吾国艺术界为之一震经营三年之久,今日乃克告成,此实为我国艺术 界考古界可庆幸之一事。”在现场,词曲大家吴梅当众吟诵了新作八宝妆 甫里保圣寺罗

10、汉 像,词中唱道: 算乡国无多绡宇,白莲秋老汀洲路。 ”这场历时十余 年、倾注了太多人心血、接力棒似的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至此终告圆满。细雨中,我跨过山门,来到大雄宝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古物馆里。壁 间错落的洞窟中,布列着仅存的九尊罗汉像。不同于一般佛堂罗汉排列而 坐,充当佛之侍从的等级意味,保圣寺的每一尊塑像都极富个性,艺术家 一定是在深思熟虑,胸中有了乾坤之后才动手创作。比如结跳趺坐的禅定 罗汉(即达摩像)居于塑壁正中,颔首闭目,脸多皱纹,清楚地传达出那 种面壁沉思的庄重气息,他的左下方是一尊袒腹罗汉,依石而坐,身体放 松,连衣服的褶皱纹理都显得轻盈随意,而一讲一听两个对坐和尚亦极传 神,左侧

11、讲经的清瘦老者,背部微驼,大嘴张开,好像正在讲授佛经,一 边的听经罗汉是年轻人,抱腹而坐,嘴角微张,仿佛完全沉浸于长者的言 传之中。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曾论及用直保圣寺罗汉塑像:此种名手真 迹,千二百年尚得保存,研究美术史者得不惊喜哉!此像于崇祯间曾经修补,然其原作之美,尚得保存典型,实我国美术造物中最可贵者也。”【两位古今大家的长眠之地】保圣寺的西院,原是白莲寺的地界,院墙的一角,有个石砌基座的圆 形坟丘,墓前有石碑一通,上写 唐贤甫里先生之墓,旁边有一块文物保 护碑做了说明:陆龟蒙墓。陆龟蒙是苏州人,据说就是甫里人。他家世显赫,祖上出过两任宰 相,自幼苦读,却时运不佳,早年进士不第,在江南

12、一带做过幕僚,后来 回到甫里过上了隐居生活,最后老死于此。他自称甫里先生”,又号 江湖散人和天随子,一副无拘无束的姿态。我知陆龟蒙,是他与皮日休一起游山玩水、嗜酒品茗的那些事,两人 文风相近,互相唱和,后人并称 皮陆”。他们的唱和诗中,最有趣的大概 是药名离合诗”,要以上句的末字和下句的首字,离合而成一种药名,读 来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很长见识。除了皮日休,当时因慕陆龟蒙之名,颜 莞、罗隐等吴中的文人学士均聚集于此,盛极一时,用直的人文昌盛、读 书风气与之无不相关。陆龟蒙在甫里有数百亩农田,由于甫里地区是水乡泽国,他的田又大 多是低洼田,因此 暑雨一昼夜则与江通,无别己田他田也 ”,他雇了不少

13、帮工打理,也会亲自挽起裤脚下田,扛畚执锚,中耕锄草,修筑堤岸,防 止江水倒灌。有人讥笑陆龟蒙与农民一起劳作,他回答:古代尧舜晒黑了 背脊,大禹手力并足月氐,他们不都是圣人吗?吾一介平民不勤勉,怎能养家活口?在田野劳作的时间长了,陆龟蒙竟写出了一部农具专著耒相 经,分门别类地叙述农械的功用,成了横跨文理的通才。斗鸭是陆龟蒙的一大著名嗜好。他亲选漂亮威武的鸭子,归养到寓所 中的斗鸭池中,饲之、训之,经过严格驯练后脱颖而出的鸭子,强悍善 斗,名噪一时,人称 龟蒙鸭”。明人笔记中曾记载一则趣事:一个宦官从 长安出差到杭州,经过陆龟蒙的养鸭场,用弹弓打死了一只绿头鸭。陆龟 蒙一见大惊失色,叫道:这只鸭子

14、会说人话,苏州府正准备把它进献给皇上,现如何是好? ”那宦官赶紧掏出身上的银两作为赔偿,只求不要声 张。临走时,宦官问:那只鸭子会说什么话? ”陆龟蒙说:它会呷呷呷叫自己的名字。”宋代的苏东坡听说这个故事,特地赋诗一首:千首文章 二顷田,铤中未有一钱看。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陆龟蒙不仅喜养鸭,还常以鸭馔款待一众亲朋,其烹制的鸭美,最受 欢迎。因陆家的鸭子,荤素搭配,既吃稻谷也吃螺蛔,又常得到锻炼,鸭 肉不柴也不肥,煮熟后以卤糟之,又香又嫩,味道绝佳。久而久之,世人 便称之为 甫里鸭”和 甫里鸭美工成为当地流传至今的两道名菜。陆龟蒙墓附近,还长眠着一位与周直有不解情缘的人一一叶圣陶。

15、他的墓建在一个宽敞的石台上,高耸着石墙形状的墓碑,松柏环绕,在雨天 里更显得素雅。往前走一点,是一片黑瓦白墙的干净房子,这是整修过的 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校舍,平民出身的叶圣陶,在1917至1921差不多五年的时间里,就在此处任教,如今辟作 叶圣陶纪念馆从中学时代起,集圣陶就喜欢阅读外国小说及新式文学,从苏州草桥 中学毕业后,他一边做小学教师,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在用直的那几年,叶圣陶与校长、教师们关系融洽;水乡古镇淳朴的风土人情,让他心情特 别舒畅,每天早晚业余时间,他以操刀刻印为乐。赶上中国社会思潮大变革的时代,和陶行知一样,叶圣陶也顺应时代 潮流,致力于教育实践的改革。他带着学生把校舍后

16、面的园子开辟出来, 创办 生生农场”,亲身体验稼稽的艰辛与快乐;开办 商店”,引导学生在 纸张、笔墨的买卖中学会算账;建造戏台,让学生通过排戏演戏,学会表 演,懂得欣赏。他还与同事们自编教材,在课堂上不用书本,着重讲授新 学。对周直来说,叶圣陶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沉闷,带来了一股思想新 风,可以说启蒙了一代用直人。在水乡一呆五年,也是叶圣陶一生中时常 怀念的时光,他直言在那里找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当了几年教师,只感 到这一途的滋味是淡的,有时甚至是苦的;但到了用直以后,乃恍然有 悟,原来这里也有甜甜的味道。”教学之余,叶圣陶还致力于文学创作, 正是从这里开始,他发表了首篇白话小说春燕琐谭,此后

17、一发不可收。1922年叶圣陶应邀返沪,至吴淞中国公学任教,之后一直没有机会 重返用直。直到1977年,已经84岁高龄的叶圣陶才得以故地重游,五 高校舍、保圣古塑、斗鸭池水,这些旧日景观一一在目,一些当年的学生 也闻讯赶来迎接,叶老挥毫写下重游用直一首:五十五年复此行,淞波卅六一轮轻。应真古塑重经眼,同学诸生尚记名。斗鸭池看残迹在,眠牛泾忆并户行。再来再来沸盈耳,无限殷勤送别情。1988年,叶圣陶在北京病逝。1989年春,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子女 亲属将他的骨灰安葬在用直。如同从沈从文的笔下可以读出湘西的边城风光一样,用直的水乡风光 和人情世故,也为叶圣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在稻草人倪焕之等名作

18、里,都能看到一个世纪前用直的影像。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更为熟悉的大概是下面这段文字: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 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 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河埠上去是仅容两三个人并 排走的街道。万盛米行就在街道的那一边。朝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 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顶旧毡帽上。叶圣陶笔下的万盛米行,原型就在镇上。用直这里被江湖环绕,有 五湖之厅”与六泽之冲”之称,镇南的吴宫乡,相传是吴王阖闾的离宫, 而夫差又在镇西甫里塘的北岸筑了一座梧桐园,可见是个好地方。宋代以 来,用直崛起

19、为吴下名镇,历史上的 甫里八景”中有 西汇晓市”一景,当 年是满街鱼虾跃,筐筐蚕茧白,晓时人鼎沸,一街尽辉煌”的画面,据说到上世纪50年代,用直还有几百家商铺和摊贩。如今虽然时过境迁繁华 已去,但处处可见的水道、老桥,石头砌筑的驳岸、码头,以及岸上带廊 棚的旧式店铺,还是可以助我们回想当年的盛况。作为鱼米之乡,米行是用直的题中应有之义。万盛米行的原型叫方成恒米行工建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出资经营,原址 在南市河的西岸,那儿是用直的南大门,四乡的船只可从南塘港或西侧的 田肚江来到米行的河埠头,也就是装卸谷米的石码头。万成恒米行当年的 规模很大,仓库近百间,在苏州首屈一指,不仅是用直

20、也是周边十多个乡 镇的粮米集散地之一。虽然 万盛米行”在叶圣陶的文中并没有好名声,让人想起的是账房先 生的恶言冷语,旧毡帽朋友的哀声叹气,以及不知道希望在何处的无尽悲 伤。然而如今的人们,大概只是对这种未曾见过的旧畤营生方式有猎奇之 趣罢了,如今河埠下也早没有了前来集米的船只,代之的是缓缓划来满是 欢声笑语的游船。【宅”在用直】用直在繁盛之时,镇上的富商大户免不了要起建豪宅。水乡镇子里,周庄的大宅喜称为 厅”,著名者如沈厅、张厅,同里常以 堂”为名,像嘉 荫堂、崇本堂、耕乐堂,用直的则直接冠之 宅”,如今开放参观的,有沈 宅、萧宅、潘宅等。沈宅在西汇上塘街,大门是石库门的样式,门前的青砖照壁上

21、刻着漪韵二字,宅子前后共五进,以雕梁精细著称,是前文提到的保圣寺罗汉最早保护者沈柏寒的故居。沈家原有多处房产、商铺,得了个 沈半镇 的叫法。沈柏寒的祖父沈宽夫在光绪年间重建了甫里书院,他自己则于21岁时东渡日本求学,回到用直后,将甫里书院改为新式的甫里小学,对用直 的新学教育可谓功莫大焉。沈宅占地2500余平米,如今开放了约 800平米的西部宅院,是典型 的江南厅堂布局,第二进辟作当地传统妇女服饰的展厅,用直是吴地水乡 妇女服饰的集中展示地,俗称 青莲衫子藕荷裳,从上到下,是形状、系 发独特的包头巾,有大襟、紧袖的拼接衫,自腰齐膝的绣袖裙,然后是同 样拼对并收紧的花裤,最下面是精致的百衲绣花鞋

22、,功能上与水乡稻作方 式相适应,着重保护头脚手腕等易受伤处,色彩的组合不拘一格,但以 蓝、白、黑色多见,正合江南的淡雅风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如今只是少数老人还着此身打扮。萧宅也值得一看,它建于清末,原属一位杨姓武举人,后售与用直望 族萧冰黎,故改称萧宅。萧冰黎毕业于江苏省高等师范学校,后执教于用 直,出任过乡议会副会长,与严子铭、沈柏寒等自筹资金创办六通轮船公司”用直电话局”新明电气公司”等,能书会画。其子萧乃震早年留学德 国,孙女萧芳芳现定居香港,是拿下过两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两届台湾电 影金马奖的著名影星。与萧宅隔河相望的下塘街上,也有一座保持清代建筑风格的大宅,等 我走到

23、跟前,看到砖雕门额上的 主韬纪念馆”时,才知用直也是晚清改良 先驱王韬的故乡,着实让我感叹小小周直真是卧虎藏龙。这栋占地800平米的纪念馆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面 阔三间的鸳鸯厅,题额 询花馆”。大厅一侧是循环日报的复制品,厅 柱上分别镌刻着王韬自撰的对联:短衣匹马随李广,纸阁芦帘对孟光。还有当年康有为题赠给王韬的对联:结想在霄汉,即事高华嵩。”王韬出生在用直并度过少年时光,少年时的他,在空闲时间爱去斗鸭 池看荷花,也曾去梅花别墅观赏暗香疏影,据说最爱在夕阳时分走进保圣 寺,听风吹过寺里的松树。谈及近代改良运动,人们总会最先想起康有为和梁启超。事实上,早 于康、梁力主变法的王韬在当时颇具影响,他一生经历坎坷、命运多舛, 在风雨如晦的时代里坚持批判现实,提倡西学,为中国的进步贡献了毕生 精力。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江南是温润的,婉约的,这实在是个大误解,仅 晚清民国,江南小镇上便前赴后继地走出了太多有侠气、有才华、有眼界 的革新者,而用直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一一这里的水土既可孕育柔肠百转, 也可以炼出家国抱负。这一切,保圣寺里的罗汉应该看得最清楚,只是他 们从不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