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5332275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1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六重对话的阅读方法。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教学难点: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主要方法:对话分析法。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师:听着这曲枉凝眉,让我们走进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铸就的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高。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品

2、析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香菱学诗。【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_观照的阅读方法。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标题是个主谓短语,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香菱学诗(苦、乐、善、喜、痴.)作者曹雪芹是怎样评价香菱学诗的?从*第八自然段找出八个字-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师:可见曹雪芹对香菱学诗是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香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的身世和故事背景又如何呢?三、多边观照,深入理解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话题。【结合三幅图片简介人物身世。】明确:香菱,原名英莲(谐音应怜),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掌上明珠。三岁

3、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命运坎坷、饱受摧残的香菱最终年纪轻轻不幸重病而亡。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师: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今天开始我们“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对话探究旅程(大屏幕出示),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2.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一】下面请第一小组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看看宝玉和探春兄妹的看法,先告诉大家你从课文中何处找

4、到了哪句话?再分析他们的态度。片段一:香菱品读诗(大屏幕出示)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片段二:香菱初作诗(大屏幕出示)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片段三:香菱再作诗(大屏幕出示)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由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宝玉等人对香菱是同情的,因而对其学诗是赞赏的,鼓

5、励的,认为她学诗是夙愿得偿,是本性的回归。3.宝钗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二】提问:宝钗是薛蟠的亲妹妹,平日里是家中对香菱的人。连“香菱”这个名字都是宝钗取的,况且宝钗的才华并不逊于黛玉,香菱要学诗,为什么不向宝钗学呢?请找出文中宝钗对此事评价的语言:(大屏幕出示)你本来呆头呆脑,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可真是诗魔了。这诚心都通了仙了这里有四个评价语:“呆”“疯”“魔”“仙”。从这些词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宝钗并不赞成香菱学诗。宝钗带香菱入园,本就是让她过几天清闲日子,当然不希望她苦学;宝钗所受的封建传统教育,也让她不赞同女子用功读书;内心深处,宝钗深

6、知知书而达“理”,她更不希望憨厚的香菱明理后,便如林妹妹般陷入悲时伤势,多愁善感。宝钗对香菱是怜爱的,这一方面出于她对香菱身世的同情,另一方面她怀着为其兄赎罪的心理。加上她毕竟是大家闺秀,对香菱学诗也不便强硬的反对,尤其是看见香菱的矢志不移,也只能半嗔半怪,由她去了。4.黛玉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三】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孤高自许的女子,照她的性格,别说一个侍妾,就是园中的姐妹,她也不甚亲近,为什么单单极其热情、周到地教香菱学诗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联系两人此时相同的生存背景以及诗歌对她们而言的相同意义及作用来答题。)文中黛玉从”立意要紧、多读经典、鼓励练笔、严格要求“等方面煞费苦心地教香菱学

7、诗,正如文中她对宝钗所说的“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么?显然不是。原来黛玉与香菱都是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而其内心又都有着强烈的诗意人生的追求。孤寂病苦的日子里,诗是林黛玉的良药,是她忠实的伙伴,更是她心灵的寄托。所以,当身世相近的香菱找到黛玉要学诗时,黛玉不仅没把香菱当下人,也没把她看作普通的姐妹。而是将她引为同道了,她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要知道黛玉是很难得这么由衷地肯定一个人的。【原来是际遇相同、追求相同而已。】5.香菱对自己学诗的看法。【对话四】作为侍妾,大观园中的平儿等人都不学诗,香菱为什么要学诗呢?就是因为她出身诗书人

8、家的天性使然?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显然不是。我们可以从从文中找到香菱学诗的目的。(原文:只是心里羡慕,学着玩罢了)那么羡慕什么呢?出示该回目: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提示(羡慕雅)(大屏幕出示)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但是,蕙质兰心的香菱是不会甘于沉落的,对诗的向往恰是她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为香菱善良贤淑,所以即使在生活的最底层,也没有失去希望。6.作者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五】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香

9、菱是一个下人,作者为什么要写她学诗呢,作者究竟对香菱有怎样的感情呢,寄托了作者这样的情怀?虽然同为下人,香菱不同于袭人、晴雯和平儿、鸳鸯等人,她憨厚隐忍之间,还有一份读书人的慧根,且有好学勤奋的精神。显然,曹雪芹对香菱有着特别的钟爱,尤其是学诗这一段,给香菱的美好涂抹了最亮丽的一笔。可以说她是作者较为理想的女性形象之一。鲁迅说“悲剧是将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在红楼梦中,对香菱命运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见,那是悲剧收场。在*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讴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不但美丽,而且性格乖巧,有天赋才华。这样的

10、人竟然和薛蟠这极端粗陋鄙俗之人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_作践。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原来,美好的香菱正可以同苦难的香菱做个强烈的对比。这样的一个人竟落得“残花败叶付东流”,直让人唏嘘不已。所以“香菱学诗”是作者拈在手中的一朵奇葩,是自由理想投射在苦难现实中的一抹亮色。香菱身上承载着作者红楼梦的主题“千红同哭,万艳同悲“,是作者塑造的众多优雅女子中的一个。7、你是怎样看待香菱学诗的?【对话六】四、结束语:同学们,如果今天你被这个充满灵性、充满诗情、美丽执着的香菱感动了,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红楼,去感受大观园里那些以诗寄情的女子们,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美丽”,(音乐、图片)香

11、菱走了,“红楼”中诗一样的女子们最后也都以凄惨的方式走了,但是她们的“魅力”却铸成了我们心中永恒的红楼梦!五、布置作业【对话六】学习了*,你是不是很有感触?请你以“香菱学诗的启示”为题,写一篇*。可以谈谈学习写诗的心得;也可以评价香菱写诗的进步;还可以谈谈你对写诗的不同见解。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2教学目标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2.体会*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教学重点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

1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教学方法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定向1、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2、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2.走进主人公香菱。二、探究以下问题: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_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

13、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_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

14、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

15、沤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_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

16、、_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_反_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_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第二课时课时定向1、理解*内容2、知识能力迁移教学过程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香菱学诗黛玉教诗香菱求教理论讲解香菱谈诗欣赏指导香菱做诗创作扶持二、要求学

17、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要紧,意趣要真、新、深。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三、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习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哪些启示。四、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

18、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为副标题,写一篇随笔。如“超级老师林黛玉”“做有心人”“转益多师,不耻下问”“持之以恒,积微知著”等可作为参考题目。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课_释,读懂*内容,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梳理*叙事脉络,学习*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二、教学重点梳理*叙事脉络,明确大泽乡农民起义的前因后果。三、教学难点以情节为基础,以人物语言为突破点,分析陈涉形象。四、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史记我过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两个“第一”叠加,产生的效应不是“1+1=2”,而是“1+1=2107”,还用问吗?今天学习的这篇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二)突破标题“陈涉世家”中“陈涉”即“陈胜”,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陈胜世家”;“世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平民能进入“世家”行列?(三)梳理脉络通过观看大泽乡起义的视频,梳理*的叙事脉络。谋划起义舆论造势发动起义(四)探究形象以各个情节为基础,筛选出陈涉的语言,由此概括出陈涉的形象:洞察时局、卓越组织领导才干、志存高远、抱负非凡。五、拓展延伸对比:史记?陈涉世家和汉书?陈胜传,功劳大VS功劳小?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