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小常识详解

上传人:ail****e1 文档编号:55305794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籍的小常识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籍的小常识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籍的小常识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古籍的小常识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籍的小常识详解(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籍的小常识详解掌握一些古籍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由来的有关于古籍的小常识详 解,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纸很快便取代了竹帛,而广泛应 用于书写或印刷。桓玄废掉晋安帝以后,曾下令说:古无纸, 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至少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纸的普遍应用起了催化作用。我国古代 的纸张种类繁多,但用于书写和印刷的,主要是麻纸、竹纸 和皮纸。麻纸分白麻纸和黄麻纸两种。白麻纸正面洁白有光 泽,背面略为粗糙;黄麻纸微呈黄色,纸张亦比白麻纸略厚, 但皆宜于书写或印刷, 而且这种纸经久耐用, 很受人们看重。 早在唐代,宫廷起草诏

2、书就用黄麻纸,故后世又称 草诏”为 草麻”,宋、元(包括辽、金)刻本,不少都采用这两种纸 印刷。五代有一种名贵的纸叫澄心堂纸。所谓澄心堂,是南唐 烈祖李弁的宫室之名,可见这种纸是专为南唐宫廷制造的。 这是一种楮皮纸,生产于安徽的池州和歙州。据说,这种纸 要用腊月敲冰所取的水抄纸,故宋人梅尧臣写诗歌咏这种纸 说:塞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 一幅百金曾不疑。”这种纸后来大抵只供文人把玩而已,因其昂贵,没有普遍使用的价值。宋代开始用竹造纸,称为竹纸。宋人周密在其所著癸辛杂识前集简窠条中说:淳熙末,始用竹纸,高数寸, 阔尺余者”竹纸的颜色微黄,故又称作 黄纸”。我国南方 产竹,故

3、竹纸多产于南方。 福建的麻沙镇,不但印刷业发达, 而且造纸业同样发达,所生产的纸即竹纸,称为 麻沙纸”, 多为当地印书所采用,故宋麻沙本多竹纸。竹纸质地较脆。吴、越和蜀地的竹纸质地较好,南宋陈负暄野录认为越 地的竹纸 甲于他处并且说: 今吴人取越竹,以梅水淋, 晾令干,反复捶之,使浮茸去尽,盘骨莹澈,是谓舂膏,其 色如蜡。若以佳墨作字,其光可鉴。故吴笺近生,而遂与蜀 产抗衡。”这是说,吴人将越地的竹纸再行加工,制成了一种与蜀产竹纸质地相仿的竹纸。以树皮为原料所造的纸称为皮 纸,也称棉纸,常见的主要是楮皮纸和桑皮纸,质地平滑、 细白,南宋廖莹中世采堂所刻昌黎先生集,就是用桑皮纸印刷,是现存宋刻的

4、珍品。明清以来,造纸技术不断改进, 纸的质量亦不断提高,著名的宣纸就是一种皮纸。以前多认 为宣纸的原料是楮皮或桑皮,今人潘吉星先生则认为是榆料 的青檀皮。因这种纸产于安徽宣州府的泾县,故称宣纸。这 种纸洁白,质地绵细腻,且有韧性,特别是其受墨性极好,故印书、绘画广为采用。后来的 相连纸”、料半纸”、玉版 纸”,都是宣纸的不同品种。明人毛晋汲古阁印书用竹纸, 所 用纸,岁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太(见常昭合志稿)。毛边纸或毛太纸略呈米黄色,正面光洁, 质地较脆,清乾隆以后的印本,多用毛边纸。由于造纸技术 的提高,明清之际由现了不少纸的新品种,如产于浙江开化 县的开化纸,又称桃花纸,质地

5、细白,有较强的韧性,清初 内府及武英殿刻书,多用这种纸印刷。再如太史连纸,只是 颜色略比开化纸微黄,质地则很相近,清雍正间用铜活字印古今图书集成,即采用了开化纸和太史连纸。古代造纸, 由于主要是手工操作,技术不平衡,纸的质量亦各异,但大 体掌握了麻纸、竹纸和皮纸的基本特点,对于考定古书的年 代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序跋作为一种文体,都是叙述一书作意(包括宗旨、目的 或写作动机等等)的文字,以今人习惯而论,冠于一书之前的 称序或叙,有时也称作序言、题记、弁言、前言等等;而置 于一书之末的称跋,有时也称后序“、后记“、题跋、跋尾”等等,如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等就属此类。序有作者的自

6、序和旁人的序两种,跋亦相同。旁人的序 一般多由自师友或名家。这种序通常冠以作序者的姓氏,如赵序“、钱序”等等,写序的人并在文末著名。古代的书序 不在书前,而是在书后。如史记一百三十卷,其最末一 卷为太史公自序;再如汉书一百卷,其最末的叙 传,即作者班固的自序。汉王符著潜夫论三十六卷, 末卷叙录,即其自序,也在全书之末。直到齐梁之间, 刘勰著文心雕龙,仍遵循古例,全书最末一篇为序志, 正是刘勰的自序。在简册时代,书籍大都以单篇流行,就是说,那时的书 籍,大都是以一篇为一个装订单位,取阅不受原著篇目选后 次第的限制,故书序在前抑或在后,对人们阅读并没有什么 影响。但书籍进入册页装订以后,无论是包背

7、装还是线装, 篇目的先后次第在装订时已经固定,而这种装订,又决定了 不可能单独抽由一篇来阅读,故读书应当先读的序言置于全 书之末,从阅读角度说,就已显得不便,于是人们逐渐改变 古例,把一书的序移在了全书之前。 如杨雄的法言,其 序 旧在卷后,司马公集注,始置之篇首(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四库全书总目说,司马光注释法言时, 尚存李轨、柳宗元、宋咸、吴秘的注本,并说:法言 旧本十三篇之序列于书后,盖自书序、诗序以来,体例如是。宋咸不知书序为伪孔传所移, 诗序为 毛公所移,乃谓子云新旨,反列卷末,甚非圣贤之旨,今 开之章首,取合经义。其说殊谬。然光本因而不改,今亦 仍之焉。”治学谨严的司马光默认了

8、宋咸的做法,没有把宋咸错误地置于书前的 法言序移到书后去,这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北宋时书序已普遍在书前的事实,故司马光尊重了现 实。至于李清照、文天祥等特冠以后序”二字,就更说明, 至迟到南宋,序已不再置于书后了。对于古籍来说,除书稿完成时有自序、旁人写的他序之 外,往往还有整理者、刊刻者的序。刊刻者的序极似今日的由版说明,这对了解其书的特点及其版本源流有十分重 要的价值。如清阮元亥iJ <山海经笺疏>序,其中说: 郭景纯(按即晋人郭璞)注,于训诂、地理未甚精澈,然甘人 之言,已为近古。吴氏广注(按即清人吴任臣山海经广 注),征引虽博,而失之芜杂。毕氏 (按指清人毕沅)校本, 于

9、山川考校甚精,而订正文字尚多疏略。 今郝氏(按即本书作 者郝懿行)究心是经,加以笺疏,精而不,博而不滥,粲然毕 著,斐然成章,余览而嘉之,为之刊版以传嘉庆十四年夏四月扬州阮元序。这段序文历述山海经的各个注本、校本,评其优劣, 要言不繁,一箭中的,甚有参考价值。特别是序文的写作年 月,对考察古籍的流传及刊刻情况尤其宝贵。至于跋,明人 吴师曾文体明辨说:按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 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简 末,而总谓之题跋。”序一般是对全书的总体说明, 跋一般只 是有感而发。跋的内容亦较灵活,或抒情,或考订,或议论

10、, 长短不拘。跋的作用与序大体相似。古籍的流传形式古今很不相同,简策时代的古籍是以单 篇流传;纸普遍使用之后,由于书写工具的改进,古籍开始 以 集”的形式流传;雕版印刷盛行之后,古籍便以整部的批 量流行了。简策时代的古籍所以是单篇流行,主要是因为文 字的载体一竹简太笨重。从生土的秦汉竹简看, 通常每枚竹 简只容纳三十或四十个字左右。即以四十个字算吧,一篇一 万字的文章就需要二百五十枚竹简,这就是说,一部五十万 字的书,就需要一万二千五百枚竹简,这无论从体积上说还 是从重量上说,都是十分可观的。这就决定了当时的书籍, 只能是以一篇为单位流传。例如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管 晏列传中说:吾读管氏牧

11、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他在同书老子韩非列传亦说,韩非 故作 孤愤、王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我们不难看生,司马迁所列举的,都分别是今天管子、韩 非子两书中的篇名,很可说明当时的书籍的单篇流行的事 实。古籍的单篇流行,带来了下列后果:一个作者的书, 读者所得篇章有多有寡,不相统一;一部完整的书,由于 单篇流传而容易散佚,而且大都是整篇整篇的散佚。如史 记一百三十篇,从司马迁写成,到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时,就已有 十篇有录无书 即是典型的事例。魏晋之时,纸作为一种轻便的书写工具,已逐渐普遍使 用。晋人传咸称纸 常章蕴藻,实好期文并说纸有 揽之则 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的

12、优点(以上引文均见纸赋)。这样,古籍就改变了过去单篇流行的形式,而以 多篇集在一起,即 集”的形式流传了。四库总目 别集类 的上序说:集 其自制名者,则始张融玉海集,其区分部帙,则江淹有前集,有后集;梁武帝有诗赋集,有文集, 有别集;梁元帝有集,有小集;谢有集,有逸集;与王筠之 一官一集,沈约之正集百卷,又别选集略三十卷者,其体例 均始于齐梁。盖集之盛,自是始也。(卷一四八、集部、别集类)集”的流传形式,大体有下列特点:一个人的著述较为 集中,为研读一个人或一个学派的著述提供了方便;文集 或诗集大都由作者或作者的亲属、门弟子编定、较为可靠; 由于 集”的容纳量视简策的单篇大大加大, 钞写并不容

13、易, 故书籍很受人珍视,往往一书而几代相传,反复校勘,绝少 讹误,精本较多。自唐以后,雕版印刷盛行,书籍不仅一改而为批量流行, 而且,它还作为商品进入了交易市场。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 是:书籍很容易得到;刻版尚有讹误,则广为扩散,甚 至以讹传讹;由于商人刻书以盈利为目的,粗制乱造者往 往有之。鉴于这种情况专门研究和品评版本优劣的版本学便 应运而生;同时,校订文字讹误的校勘学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古今藏书,大都在书上施以印章。这些印章,勾勒了一 部书的流传轨迹,是我们鉴定一书的价值,特别是其文物价 值的绝好依据。铃在古籍上的印章,就其类型而言,大体可区分为四类, 这就是:名章,鉴赏章,训诫章,闲章。名

14、章是铃 在古籍上的最重要的印章,因为它表示古籍的归属。凡是官 方藏书机构,如清代的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津阁、 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乃至近现代各类图书馆的藏书印 章,均称作公章;属于个人姓名、表字、楼阁、斋堂的,则 称作私章。明代铃在古籍上的私人印章大都比较简单,如著 名藏书家毛晋,即多用 年晋、华氏子晋、年晋之印”、年 晋私印”、汲古主人”、汲古阁、东吴毛氏图书”等,有时 亦单用 年”或 晋”两个单字连铃。另一著名藏书家黄虞稷, 也多用 黄虞稷印、俞邰”这一名一字的印章。清代藏书家 则多将郡望、姓名、表字合刻在一起,如季振宜,其一章云:季振宜字诜今号沧韦丁共九个字。徐乾学的一印章为

15、昆山徐乾学健庵藏书 工亦九个字。 而查慎行的一印章则是:海宁查慎行字夏仲又日悔馀工共十二个字。近现代藏书家也有类似的印章,如著名学者郑振 铎的藏书章即是: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此章由著名学者魏建功先生书写制印、全印皆用通行的简化汉字,这在一般 藏书印中是不多见的,它体现了作为语言学家的魏建功先生 对推行简化汉字的不遗余力。名章还有单刻官衔的,如季振 宜就有 御史之章但这种印章必须与其它名章一起作用, 人们才能知道这究竟指的谁人,否则,就几乎失去了意义。如天琳琅书目卷七的六经图,仅铃有 汉阳太守印”。 这就很难考定究属谁人了。值得提及的是,名章中还有一种 寓名章,即不直接写由名字,而读印章的文字,却

16、能悟由其 名。如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启功先生,就有一枚 功在禹下” 的印章。大禹的儿子是启,故禹下”自然是寓启字,而功” 又在其下,这不就是启功先生的大名吗名章之外,古籍上常 见的是鉴赏章。如 项墨林鉴赏章”、莫云卿赏识”、谨上斋 鉴赏章”等,都是直云 鉴赏”或赏识”,一望而知。有些印章 不刻 鉴赏”,如 毛晋秘箧”、年晋秘玩“、晋宝”之类,也 应属鉴赏章,表示对被赏古籍的珍视。有些鉴赏章直舒鉴赏 结果,如 墨妙笔精、天葩云锦”、稀世之珍”、善本”、宋 本“、元本“、甲”等印章,都属此类。古籍上的训诫章,对于官书来说,所刻是对读书者的奥 些必须遵守的规定。如天禄琳琅书目卷一著录的春秋 公羊经传

17、解诂,原是鄂州州学的官书,上有训诫章云:鄂泮官书,带去准盗! ”意即带着书离开将和盗贼一样看待,其规定可说极为严厉。而对于私书来说,则主要是对后世子孙 永保其书的期望,这类印章大都不外是 子孙永保”、鬻及借 人为不孝”之类。也有文字较多的训诫章,如天禄琳琅书目 卷四著录的宋张时举弟子职等五书。上有一训诫章,共七行,每行八字,共五十六字:赵文敏公书卷末云:五家业儒辛勤置书, 以遗子孙其志何如! 后人不读将至于鬻, 颓其家声不如禽犊。 苟归他室当念斯言, 取非其有无宁舍旃。古籍的印章,常见的还有一种闲章。所谓闲章,即这种 印章只是抒发一下个人心迹,而对图书来说,并没有实际的 意义。如天禄琳琅书目卷

18、一著录的春秋经传集解,即有一闲章云: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再如同书卷九著录的新编古今事文类聚,上有一闲章为:对此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这种印章,就其寓意来说,亦难说不闲雅,但铃在书上,毕竟可有可无,没有实在的意 义。近人叶德辉在其所著藏书十约中说:余见宋元人收藏书籍、碑帖、字画、多止铃用姓名,或二字别号,或三字 斋名,此正法也。明季山人墨客,始用闲章,浸淫至于士大 夫,相习而不知其俗 ”足见在书上加盖闲章并不受人欢 迎,甚至以为这是件粗俗之事。古籍上的印章,尤其是名人 印章,可大大提高该书的身价,因而,常有伪造,这是特别 需要注意的。古人读书校书,常常随手在书上记下读校时间

19、,或记下 其它感慨。这种随手写下的即兴文字,就其内容讲,不同于不般意义上的题跋,通常称为手识或手泽。这种手泽,不仅 反映了该书的实际流传情况,而且还提供了不少珍贵的史 料。如被日人收藏的周易注疏十三卷,共十三册,每一 册的末尾都有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第六子一陆子的手识。其第一册写道:其月二十一日,陆子三山东窗传标。 ”第二册写道: 端平改元冬十二月二十三日, 陆子三山写易东 窗标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末一册,即第十三册的手识:端平二年正月十日,镜阳嗣隐陆子,遵先君手标,以朱点传 之。时大雪初晴,谨记。”从这些手泽中我们不难看生:这 部周易注疏是陆游读过的,陆游不仅读过,还作了句读。 陆子所

20、标,系 遵先君手标工也就是他仅仅用 朱点”重复 了一下他父新陆游所作的句读。陆子称镜阳嗣隐”,并且是在 三山东窗”完成读易的。考三山在浙江山阴县的镜湖之 中,陆游中年以后即卜居于此。而所谓 东窗”,即陆宅龟堂 的东窗,这是陆游与家人聚坐和读书的地方。陆游剑南诗 稿卷三七有与子虞、子坦坐龟堂后东窗偶书一诗,卷 三六又有龟堂东窗戏弄笔墨偶得绝句一诗,其中有 北庵睡起坐东厢”一句,知所谓 龟堂”是陆宅中的东厢房。卷三十 三有一首诗叫读易,陆游写道:羸躯抱疾时时剧,白发乘衰日日增。净扫东窗读周易 笑人投老欲依僧。陆游十分重视 六经工 他在六经示儿子一诗中(诗见 剑南诗稿卷三八),说 六经如日月,万世固

21、长悬并且说 我老空追悔,儿无奈壮年”。趁着年富力强,好好读 六经”。 显然陆子遵从了其父的这一教导,而且还按着陆家的传统, 在 东窗读易不用说,陆游诗中的周易,就是现藏日本 的这部周易注疏,而陆子的十三条手泽,又每一条都可 和陆诗相印证。这部书无论从文物角度(名人读阅本),还中从实用角度(宋本、且有句读),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 1955年该书被定为 日本国宝”。清朝乾隆四十年敕修的天禄琳琅书目,即著录一书的名人于泽。如卷三所收六臣注文选,即著录元明诸家手泽多条,其中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的题识最为有名,他写 道:霜月如雪,夜读阮嗣宗咏怀诗,九咽皆作清冷气, 而是书玉楮银钩,若与灯月相映,助我清

22、吟之兴不浅。至正 二年仲冬三日夜,子昂识。这是说,该书刊刻与纸墨的精良, 促进了他读书的兴趣。书目的编者说:赵氏的题识 作小 行楷书,曲尽二王之妙。其爱是书也,至足以助吟兴,则宋 本之佳者,在元时已不可多得矣。”可以看由,赵孟的这一题 识本身,由于 曲尽二王之妙,已是一件珍贵的艺术精品, 至 于这部文选全书,其价值就更是不言而喻了。刻工又称 镌手、雕字、刊字、雕印人”、匠人 等等,是雕刻书版的工匠手。不少古籍,在每版的中缝下方(即下书口)都记有刻工的名字。这些名字,对一般图书来说, 当初可能是为了计酬所留,同时也便于主事者追究责任;对 特殊的图书,如佛经、佛像等来说,可能是为了积功德,故 大都

23、留下了刊刻匠人的名字。这些名字虽然都很简单,但是, 因为一个人的技艺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再参以记名,就很 容易区别;同时,一个人的艺龄,如果从二十岁开始计算的 话,一般的大约不会超过五十年,或者说,大体应在四十年 左右。这样,我们凭藉刻工这两方面的因素,就不难从已知 刊刻年代的古籍的刻工,推论由不明刊刻年代的古籍的大体 刊刻时间。这对辨别伪本亦大有益处。如商务印书馆所印百衲本 土十四史工其中所收南史,题为元大德间刊本,但 据著名学者王重民先生考,乃其刻工十八九同于明初所刻北史”见中国善本书提要),可证此书并非元刻本, 更非元大德年间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有另一部南史残存 二十六卷,即本纪四至七、列

24、传一至五、二十八至三十、三十四至四十四、五十八至六十。王重民先生说:(此本)下书口记刻工,大都为朱敬之、徐进卿、何甫三数人所刻。 敬之或署朱苟,或单署敬字 (草书似秀宇);进卿单署徐亨, 徐又省作余;何甫或署何,或署甫,何又省作可。又有张(或作弓)、杨(或作木易卜翁、董、章、郑、陈、方、于、洪、 良等单字,与明初补版署双名者, 其风格迥乎不同 (中国善本书提要史部纪传类)可证这个本子是 真为元刻元印”。(同上)看得由,这里 考订的依据主要就是刻工。刻工的重要可见一斑。就目前而 论,我国可考的最早刻工是雷延美,他曾于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为曹元忠雕刻观世菩萨像, 此像上图下文,末署 匠人

25、雷延美 工 原物由敦煌,可惜已被法人伯希和窃走。由于后世所存宋版书大都是南宋刻本,故关于北宋的刻工所知 寥寥,而南宋刻工所知较多。据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据日藏 宋版书一百三十种统计, 计有刻工一千七百人,除去只著姓, 或只署名而无姓者,共一千三百人。我国学者张秀民先生, 致力于我国古代由版史的研究,于一九八九年,由版了中 国印刷史这部巨著。他说:笔者据北京图书馆所藏宋本三 百五十五种,及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宁波天一阁所藏 宋本数十种,又找由约七百人,其中大部分可补长泽氏之不 足。因宋本蝴蝶装,许多姓名被黏在板心内,不易看由,所 以数字不全。若加入磺砂藏中刻经人孙仁等四百二十三 人,宋刻工总数可考者近三千人,只存十一于千百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