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春季中外文化史在线作业解析(共7页)

上传人:9** 文档编号:55285965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春季中外文化史在线作业解析(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春季中外文化史在线作业解析(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春季中外文化史在线作业解析(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春季中外文化史在线作业解析(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春季中外文化史在线作业解析(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春季中外文化史在线作业解析问答题1、现代西方人文主义有哪些特点?答:一、理性精神即所谓的“阿波罗精神”是西方精神的核心;二、科学精神还表现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上;三、西方文化中包含着不断探索科学真理的执着精神。2、造成中国文化内向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中国是东亚文化圈中成熟得最早的文明之邦,它与其他早期文明繁荣的地区如印度、埃及,希腊等在地理上又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于是,从拥有优秀文化而产生的民族自信,逐步发展为自我圣化的文化优越感。由于中国文化早期的高度发展,形成了较高的文化势能,以致它在与周边文化的碰撞与涵化中,总能成功地以本位文化为中心同

2、化或改造异质文化,并且以雍容的气度把某些外来文化因子如物种,艺术,宗教等转化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3、儒家文化的共性有哪几点?答:一、以孔子为共同的思想宗祖;二、有共同学习和遵循的经典;三、提倡礼教,强调人伦,维护宗法等级制度;四、以仁义等为主要道德规范;五、憧憬圣人为帝王的三代,主张仁政,提倡圣王之治;六、助君主明教化,提倡经世济民,反对隐遁。4、文化主要包括哪三个层次?答:第一个层次是有形的、具有物质特征的物质文化,它不但是人类创造的器物,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而且带有某种文化价值;第二个层次是以行为规范为主体的规范文化,这是人们的行为方式、办事规则和共处规范,即制度文化;第三个层次是认知文化

3、,是指人们的各种知识,包括态度、价值和信仰等,即精神文化。5、为什么说道家的管理策略是“水式”管理?答:一、强调管理活动像水随势附形一样善于变化,因势利导,善于把握机遇;二、强调以柔弱胜刚强的特点,体现了强弱转化的事物发展规律;三、强调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点;四、强调水体现了“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6、佛教在中国学术上的影响有哪些?答:一、促进了宋、明理学的完成;二、促进了道教的完成;三、佛教翻译文学促使中国文学发生变化。7、明清实学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并简要说明。答:明清实学的基本特征是“崇实黜虚”,即鄙弃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在一切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提倡一个“实”字。具体表现为四种

4、精神:批判精神、经世致用思想、科学精神、启蒙思想。8、为什么说宗法等级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成因?答: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权力关系由原始亲权关系发展而来。最早的部族首领的权力,来源于各民族之血缘尊长的身份。同样,奴隶制社会,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国家组织的设置按亲属尊卑为序。因此,中国古代社会是依宗法关系结构而成。一切社会关系均依宗法关系进行调整,非宗法关系也表现为宗法关系的形式。社会秩序赖此为基础。9、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精神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答:一、理性精神即所谓的“阿波罗精神”是西方精神的核心;二、科学精神还表现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上;三、西方文化中包含着不断探索科学真理的执着精神。1

5、0、举例并说明中国文化中的人文传统。答:最能体现人本精神的应该的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仁学思想。道德中心主义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只是努力发展各种与人伦社会有关的思想学说,而不关心对客观自然的认识,不热心逻辑认识体系和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这是中国人文传统的重要表征。伦理及政治哲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便很早就取得了文化上的独尊地位,这就自然的抑制了以认识自然规律、创造物质财富为宗旨的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11、农耕经济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发展有何影响?答:单一的农耕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成因。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形成了自身稳定的特点。这就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单一的农业经济

6、结构以及商业资本与土地、高利贷资本相结合。这些特点使以小市场为生存条件的小商品生产远远达不到瓦解自然经济的现实水平,大部分经济关系始终无法冲破家族宗法关系的藩篱。12、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对西方文化的发展有何历史意义?答:孟德斯鸠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三权分立和制约学说,继而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具体地外化为近代的宪政制度,此政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了“由权力支配法律到由法律支配权力的转变”。13、什么是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答:1.什么事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

7、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2.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长期受到人们尊崇并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的思想观念和固有传统,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中。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现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8、”、“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14、中国文化史如何分期?各阶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雏形期(炎黄夏、商、周时代):中国文化在韵事社会(即新石器时代)开始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原始艺术和原始的哲学思维不断演进。在早期的神话传说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影,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伏羲画八卦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和取得的业绩,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思考。 从黄帝逐鹿中原到夏、商、周三代,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步伐。在商代,脊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成熟阶段;殷末周

9、初,哲学思想又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出现了阴阳、五行观念;周易古经大约也于此时期形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八卦学说,从而使中国文化逐渐具备了雏形。2. 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使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期。本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政治上随着王权衰落,政权下移,由大国争霸演变为七雄并立,由分裂渐趋统一;社会制度则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制过渡。与政治经济相适应,本期思想界异常活跃。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创立儒家学派;诸子继起,各以其说教授弟子,游说诸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墨、道、法、兵学说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文学也有辉煌成就。诗经、楚辞是杰出

10、代表。诸子散文被后世尊为典范。史学也初露锋芒,其中以孔子整理的古史文献尚书和因鲁国史记二作的春秋最为著名。左传和国语也是本时期的史学杰作。本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辉煌期,其成就之辉煌可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相媲美。3. 发展期(秦汉鸦片战争):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统一。汉承秦制,为其后两千年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在哲学上,这一时期经历了天人之学,魏晋玄学,隋唐中国化的佛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儒学自我批判阶段。其中,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学和朱熹理气性命之学是两个高峰。在史学方面,

11、本期的成就也蔚为大观,司马迁的史记,官修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还有一大批公私史著问世。 宗教方面方面的变化也值得注意。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中叶,道教创立,其后,佛道二教,各有发展,南北朝时佛教光盛,唐朝时道教甚受尊崇,形成了儒、道、释三教并存的局面。 文学、艺术、科技等亦成绩斐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领域都有世界级的大师,其各篇佳作,名传遐迩,历久常新;书法、绘画、歌舞等艺术也登峰造极;许多科学技术在当时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 4. 转型期(鸦片战争以来):本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空前大变革时期。表现在:社会制度一百多年跨越三个阶段: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文化上的变化也剧烈亦数空前。西学涌入,逐渐成为文化主流。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致历史是:西学东渐全面引进西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形成了也需要我们加之继承和发扬的革命文化。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