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254041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8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摄影技巧指南系列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课程介绍微距摄影是一种拍摄特写照片的艺术,可以展示人眼无法看清的细节。比 如,当我们看到墙上的一个苍蝇,我们的眼睛是无法看清苍蝇身上的毛发的。 然 而微距摄影使得我们可以目睹那些平日里被我们匆匆而过的微观世界的精彩。本课程主要介绍的微距摄影的器材、技巧与注意事项。课时(共7课) L1微距摄影的装备(一)微距摄影又叫做近距摄影,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 的表现出来,把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要进行微距摄影,需 要使用专门的摄影器材。 L2微距摄影的装备(二)除了上节所介绍的器材外,微距摄影中还会用到如三脚架、闪光灯、快门 线等辅助拍摄。*

2、 L3自然光的运用光是摄影的灵魂,对于微距摄影同样如此。本节介绍各种自然光对微距摄 影的影响以及拍摄技巧。* L4闪光灯的运用在微距摄影中,在非特殊情况下,闪光灯最好不要作为主光,而是作为补 光使用。本节以普通DC拍摄作为例子,介绍了各种闪光的运用。* L5昆虫微距摄影本节主要从构图、拍摄时机等方面,介绍微距摄影中的昆虫摄影。L6植物微距摄影光线决定着植物照片的成败。植物摄影师最喜欢明亮的多云天气,这时光 线很柔和,阴影也不会太生硬。L7微距摄影的4个技巧微距摄影不同于其他摄影,要拍摄出好的作品,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本节介绍了微距摄影中的四个技巧。L1微距摄影的装备(一)微距摄影又叫做近距摄影

3、,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 的表现出来,把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 要进行微距摄影,需要使用 专门的摄影器材:1.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是数码单反相机获得优良成像质量的保证。微距镜头的特点是: 在结构上其光学系统是以 近摄”为前提,经过专门设计,影像反差比较大,分辨 率比较高。这类镜头拍摄像物比为1: 1的照片时,即使采用最大光圈,整体画 面的边缘和中心仍具有良好的清晰度。所以微距镜头是最为理想的微距摄影器 材。但对于非平面的对象,其清晰范围度小即景深小,所以拍摄时,即使用小光 圈拍摄也难得到大景深,焦点前后的景物清晰度差,但扬长避短,把握、张扬好 这个特点会更加有利突出主体

4、,虚化淡化背景。各个厂家生产的3 5 m m相机的微距镜头焦距从2 0 m m到400mm,非 常齐全,一般最常用的有三种规格: 50mm (含55m m、60mm) ; 100mm (含 90m m、105mm ) ; 180mm (含200mm ),放大倍率都能达到1 : 1。微距镜 头的焦距越长,最近拍摄距离也就越远。因此,长焦距微距镜头更适合于拍摄昆虫及其他不易接近的物体。2.近摄皮腔是用卡纸或漆布制成的不透光手风琴式的管状腔体。皮腔的一端 为连接相机机身的支架,另一段则是连接摄影镜头的支架,腔体随支架装在导轨 上,导轨的下面有三脚架接孔。聚焦时既可沿导轨移动前支架(镜头),也可移 动

5、后支架(机身),它通过延长镜头至焦平面的距离达到近摄的目的。近摄皮腔在最小伸展长度时,无法拍摄到 30cm以外物体的清晰影像,但 是在微距摄影领域中,皮腔则是非常灵活的。利用它可以拍摄到比1 : 1更大的像物比例。由于近摄皮腔的体积比较大,所以需装在三脚架上使用,携带也颇为 不便。近摄接圈是内部为黑色的筒状近摄附件,多由金属制成。使用时像安装增 距镜一样附加在机身与镜头之间,近摄原理与皮腔完全相同。通常35mm相机经常使用的接圈分为7mm (1号)、14m m (2号)和25mm (3)三种,它们 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并能够组成七种不同长度,如:三只接圈组合,用于 50mm标准镜头上的像物

6、比例为1 : 1。但镜头的对焦范围将随着接圈的增加而 受到限制,所以在接圈组合拍摄时,需要移动照相机或被摄体的前后距离配合对 焦,所摄效果与近摄皮腔基本相同。近摄接圈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 带;有些自动接圈可与相机的光圈联动;另外,接圈的结构极为简单,一般不易 损坏。与近摄皮腔相比,近摄接圈虽然便宜得多,但调整的灵活性不及皮腔。另 外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二者为方便调焦光圈一般应全开,待焦点调好后不要忘记按照需要锁定光圈进行测光、曝光。近摄皮腔与近摄接圈的共同缺点是:(1 )景深太小,对焦过程较为费力;(2)镜头的通光量将受到影响。3. 镜头前加近摄镜片或放大镜近摄镜是一种类似于滤光镜的近

7、摄附件,用其单独观察景物便如同一只放 大镜,它的正面凸起,用于影像放大,而背面却微微凹进,以便一定程度地减少 像场弯曲。如果在标准镜头前附加一枚近摄镜, 其焦距就会立刻发生变化。通常 近摄镜按屈光度标定,如:1、+2、+3等。屈光度越大,放大倍率也就越高,焦 距也就越短。近摄镜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在操作时,可不作曝光补偿调整,并 能够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非常便利。另外,近摄镜除了适用于单镜头反光相机 外,还可用于旁轴取景相机和双镜头反光相机。但是由于分离取景器的相机在近 距离拍摄时会出现明显视差,所以使用时需要配合近摄取景附件, 以便调整相对 应的拍摄角度。近摄镜的不足之处是:(1)像差虽然得

8、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并不能完全 消除;(2)在使用时会轻微地影响到照片的清晰度;(3)对焦工作将受到限 制。附加近摄镜后需要移动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来配合对焦。普通的阅读放大镜也可用于近距离拍摄。使用时,只要将放大镜紧贴镜头 前端,或是用透明胶带粘着在镜头前面就可以了, 放大原理与近摄镜相同。用这 种方法拍摄时,需要放大镜的口径大于镜头的滤镜口径,以保证镜头的通光量。接用了放大镜的镜头景深很或,需要尽量使用小光圈拍摄。另外,由于放 大镜一般是用普通玻璃制成,镜片内的杂质较多,更不具备色差、像差校正能力 而且使用时也很难与照相机的同轴性保持一致, 所以成像质量无法与近摄镜等专 用近摄附件相比。

9、但在缩小光圈的情况下,用于立体景物的拍摄还是可以接受的。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价格低。4、增距镜在最近拍摄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照相机与镜头之间增加一只增距镜, 可以改变镜头的焦距。一只2倍的增距镜可以将影像放大2倍;3倍的增距镜可 以将影像放大3倍,依此类推。增距镜可以在同一镜头卡口的条件下连接所有焦 距的镜头,包括微距镜头,例如 50mm微距镜头加上一只2倍的增距镜后,便 等于一支100mm焦距微距镜头,可以拍摄到像物比为 2 : 1的微距照片。部分 增距镜可为AF大孔径镜头提供自动对焦联动功能, 如佳能EF1.4X、E2X,尼康 1.4 X 2対曾距镜等。另外,加装增距镜对镜头的通光量虽然

10、有所影响,但对于 有TTL内测光的照相机来说,无须再考虑补偿曝光。为了达到良好的影像质量, 一般会缩小光圈曝光,所以影响最大的是相机的快门曝光速度。增距镜的优点是:重量和体积均比相同焦距段的定焦镜头轻巧;价格比同焦距镜头便宜;多数原厂增距镜可以与光圈联动; 不影响镜头的正常对焦。缺点 是:使用后的像质不如原镜头;对镜头的通光量产生影响。5. 变焦镜头上的微距档位很多变焦镜头上设有专门的微距档位,比如适马等镜头厂商的2470mm、70200mm、75300mm等变焦镜头都有专门的最大放大倍率为1 : 41 : 2左 右的微距挡位。但是由于设计的不同,微距档位可以分别在长焦和广角端来实现, 各有优

11、缺点,在广角端实现微距容易产生球面像差, 所以拍摄时应该尽量使用小 光圈;在长焦端实现微距容易产生像场弯曲,所以在拍摄立体的物体比较合适, 但翻拍效果就不太好。6. 便携式数码相机的微距功能便携式数码相机都有微距功能,而且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能拍出靓丽的 微距摄影作品。大多数便携式数码相机微距最近对焦距离只能在最广角端使用, 一拉至长焦对焦距离就要远很多。广角端造成的夸张透视和大范围的背景有时会 令人烦恼,如透视夸张、物体变形、背景范围大、画面容易杂乱等,因此我们使 用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为多。而多数微距功能强的便携式数码相机, 其强不在于 广角端的最近对焦距离,而在于这些DC在标准焦段到中长焦

12、段依然能保持很近 的对焦距离,这时的画面放大率甚至比广角端更大。 其次,能够手动选择对焦点 也是小DC微距拍摄的关键之一,这样你就能灵活构图,主体不会局限在画面中 心了,同时要有较快速和精准的对焦速度那就更好用了。总之,小DC强大的微距能力包括:最近对焦距离短 +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 对焦距离短+手动选择对焦点功能+快速精准的对焦。如果您的小 DC微距功能 稍弱一些的,只要熟练地用好机器,扬长避短,加强微距拍摄功夫(如在镜头前 面附加近摄镜也能提高微距能力等)一样能出好片。L2微距摄影的装备(二)除了上节所介绍的器材外,微距摄影中还会用到如三脚架、闪光灯、快门 线等辅助拍摄。脚架由于微距拍摄是用

13、上了较高放大率, 故有将手震放大的效果。加上微距拍 摄时的失光问题(后面将详加解释),故脚架在拍微距相片时亦相当重要。现时市 面上有很多不同牌子的脚架可供选择, 但建议不应在此环器材上太吝啬, 毕竟一 只优质脚架是可以用上很多年的。建议选购时要考虑下列各点:脚架扎实程度,包括各关节的结实度及长期使用的耐用性。* 重量,由于微距拍摄很多时要远赴郊外地区,这点十分重要。* 折合时的长度,脚架收起时如果不太长,是可以收到背包中,对户外拍摄 相当方便。* 全开时的高度。脚架完全伸展时太矮,对某此拍摄环境是很不方便甚至难 以拍摄的。但个人经验认为拍摄微距并不需要很高的脚架, 大约有1.3-1.4 米便已

14、足够。但若脚架有其它用途时就要详细想清楚个人拍摄习惯。脚架三枝脚都开了时最低拍摄高度。要注意的是虽然有很多脚架都有低角 度设计,但低角度设计要配合短中轴使用,否则低角度时脚架中轴会顶到 地面,未必真的能降低拍摄高度。不过低角度亦有其用途,就是在崎岖的 拍摄环境中提供更有弹性的脚架角度。. 现时亦有小部份脚架有专为微距的设计,但此种设计很多时都会增加脚架 重量。在一得一失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先多作拍摄再了解自己个人的需要 以免浪费。 在微距拍摄中,云台的选择比脚架更重要。在多种设计中,个人认为自由 云台(Ballhead)会比较方便。但即使是上千元的云台,在微距时仍会有锁紧 后轻微移位的情况,廉价

15、脚架头问题就更严重。在选购时,可以多参考其 它影友/用家建议。闪光灯微距使用闪光灯其实是相当高深的技术。要简化计算,使用TTL闪灯是最方便的做法。不过要注意的是机顶闪灯位未必适合, 因为视差问题可能令闪灯的 光线射不到要拍摄的景物。一般影友会使用离机闪灯的方法,但这便需要TTL闪光灯线(相当贵)及闪光灯座配合使用了。而理想及自然的闪光灯位置亦须经测 试及经验配合。有部份影友会选用环型闪光灯。但环型闪光灯其实是设计出来翻拍对象用 的,光线特质是比较平板。清楚是清楚了,但是否适合拍摄生态一类题材则见仁 见智。如果作出足够测试,一般小功率的手动闪光灯其实亦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 就需要小心使用及测试才

16、能确保曝光正确。其它辅助器材拍摄微距有很多不同的配件,不同大师亦有自己不同独特方法。曾经有影 友甚至用饭盒!以下简单列出一些较多书本或前辈介绍的配件:快门线:必须品。内部文章 转载请注明岀处 页11摄影技巧指南系列黑卡纸:有风时可以作为挡风之用,亦有影友用以作为所影景物的背景板,以简化背景。闪光灯支架:由于机顶并非理想闪灯位置,故另设闪灯位置是有需要。市面上有 很多不同的闪灯支架,亦有影友自制。对焦座(FocusingRail):将对焦座固定在脚架上,再将相机固定在座上。对焦座 提供了一个机械结构将整个相机移前移后。由于微距摄影很多时都要将相机前后移动,此配件很有用。但需注意对焦座的重量以及结

17、实程度:不结实的对焦座有机会增加相机震动机会。反光板:可以较自然的补光方法为在暗位的昆虫补光。有些反光板是专为微距设 计,当中有一个空位让镜头伸出来。光伞:为强烈阳光下的景物创出散射光源。大胶碗:碗底开孔以伸进镜头,用以盖住对象制造散射光源。L3自然光的运用逆光毫无疑问,逆光是多种光线中最讨人喜爱的光线。逆光下轮廓会更加分明, 遇上透明的物体时更散发出迷人的魅力。逆光遇上花卉,洞穿花瓣;遇上昆虫, 洞穿胴体。柔和的逆光既能突出主体的轮廓,但是又不会因为光线太强而将主体背光不透明部分 的细节淹没在黑暗中,是描绘主体细节而又带有逆光特点的一种很好的平衡。柔和的逆光(富士 S6500拍摄)拍摄要点:

18、根据光线的方向选择镜头的朝向。如此情景笔者想拍摄逆光下的豆娘, 因此镜头朝向光线射来的方向。尽量将主体放于一个平面,这样不管是使用中心 对焦或者手动选择对焦点,主体全部都是清晰的。逆光下进入镜头的强光线偏多, 根据白加黑减的原理,通常要增加一些曝光补偿以使曝光正确。DC因为是采用LCD取景的,因此头部不要离 DC太近,离远观看,避免身体离昆虫太近而惊 吓到它们。柔和的逆光也是用于拍摄花卉或者叶子脉络的好光线。这种光线下的花瓣或叶子不会出现高反差,不会显得没有生气,而是晶莹生动。柔和的逆光(富士 S6500拍摄)拍摄要点:选择好逆光角度,让光线从叶子背后射来。构图时笔者选择让画面显 得抽象,同时

19、使用大光圈,小景深使得画面更梦幻。因为叶子底下光线偏暗,白 加黑减,因此在测光基础上加少一些曝光。 同时启用手动对焦点功能,使焦点落 在不在画面中心的主体上。强烈的逆光有大力勾勒物体轮廓和穿透透明物体的作用,使用得当,效果惊人。强烈的逆光使得透明物体非常剔透(富士 S6500 )拍摄要点:强逆光下曝光难以控制,最好使用包围曝光,事后选择一张曝光较好 的。侧光的运用在拍摄中出现最多的要数侧光了。侧光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立体感,使主体 形象更饱满。侧光如运用恰当,会有出彩的一面。侧光使得主体形象饱满(理光 R8拍摄)拍摄要点:使主体尽量处在同一个平面,确保全部清晰。画面有光有暗,宜用包 围曝光。手动选

20、择对焦点,使焦点落在主体的眼睛上。内部文章 转载请注明岀处 页16摄影技巧指南系列侧光如运用得当自有出彩一面(佳能 A470拍摄)拍摄要点:使光线从花蕊的正侧面射来,于是画面挡住了射进里层花蕊的光线, 只有突出来的花蕊明亮,形成明暗反差。由于DC离花蕊太近,应避免手的抖动, 以及防止花粉进入镜头。应使用中心对焦点小心对焦,不要让焦点落在后面。漫射光光线均匀,物体能得到较真实的还原,几乎没有阴影,适合营造浪漫的气 氛。漫射光形成浪漫的气氛(佳能 A470拍摄)拍摄要点:花的特写应考虑均衡构图。拍多几张,避免手动带来模糊。大片色彩 的画面对曝光要求很高,曝光少了缺乏生气,高光多了色彩太饱和细节损失

21、多, 因此宜使用包围曝光。尽量不要使用相机自带的鲜艳模式,否则十有八九颜色太 过饱和而失去细节。顶光顶光会产生浓重的阴影,射到物体表面时多显得无生气。顶光射到叶子表面缺乏生气(富士 S6500拍摄)L4闪光灯的运用闪光的运用1)在微距摄影中,在非特殊情况下,闪光灯最好不要作为主光,而是作为补光使用。优秀的补光在于平衡前后光亮而又不失自然(富士S6500拍摄)拍摄要点:此场景蝴蝶对比背景偏暗,因此根据背景设置曝光(目的让背景看起 来自然,而自然光也作为蝴蝶的主要光线来源),蝴蝶则用轻微的闪光补光,使 得蝴蝶和背景的光亮保持一种平衡,并且不会在蝴蝶上产生阴影。有些 DC的闪 光光亮不好控制,在此情

22、况下通常会闪光太强而使前景的蝴蝶过曝,因此可随身携带一张透明的白纸作为遮挡闪光部分光线的工具,而且可以柔化光线。2 )闪光通常也作为固定物体形象的一种手段。闪光通常也作为固定物体形象的一种手段(富士 S6500拍摄,带近摄镜)拍摄要点:运动着的物体即使用高速快门去凝固有时都会出现不够清晰的情况。 而在比正常曝光小一点点曝光的设置下闪光会很好地定格物体的形象,使细节更清晰。上图要点就是在减少一些曝光补偿后用不太强的闪光拍摄的。这样既使得物体保持了动感,同时又保持清晰,背景还不至于太暗。3 )极少量的闪光补光有时会令照片增色少量闪光使得复眼的 眼神”艮出彩(富士 S6500拍摄,带近摄镜)拍摄要点

23、:在正常曝光的情况下使用极少量的闪光,主食芽蝇的眼神”变得更出彩。为了控制极少量的闪光,可用半透明的白纸遮挡闪光灯控制。4)多数情况如以闪光为主光,而且闪光强度过大时,画面就失色不少 了作为主光的闪光太强,阴影重,部分过曝(富士S6500拍摄,带近摄镜)L5昆虫微距摄影内部文章 转载请注明岀处 页25摄影技巧指南系列昆虫摄影成功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技术,首要的是需要了解所拍摄主体会 出现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机拍摄最容易。拍摄昆虫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是露水蒸发之前的清晨,以及日落到天黑前的时间段!如果注意统计一下 微距摄影的作品,就会发现大多数好片子都出自上述 2段时间。大部分有背景的 片子都是早晨

24、拍摄的。很多昆虫夜间栖息在杂草、树叶或灌丛的隐蔽位置,由于温度的下降,它 们整夜不动。早晨的露水使它们更是举步为艰。然而这个时刻正是摄影的绝佳机 会,几乎每个拍摄微距的摄影师都会有一些类似的作品。即使在露水蒸干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昆虫仍然不能自由活动,直至太阳赋予它们充足的能量。 静止的昆 虫为摄影师提供了高度的创作自由。要想在昆虫最活跃的时间拍摄它们,最好是借助闪光灯,用小光圈、高速 度来凝固它们的活动。构图构图方面可以俯拍,仰拍,但不能过分呆板地把昆虫放置中央。同时注意 发现昆虫的形体细节形成特别有趣的构图方式。背景方面可以以花瓣为背景,由上往下拍,这样可以避免背景沉闷。但是 要考虑到背景的

25、衬托和色调对比,如果色彩太接近,就无法分辨昆虫的形态了, 自然动感就不能充分表现。注:在昆虫微距中眼睛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素。传神的眼睛会令照片生动,读 者的目光会强烈地被昆虫的眼睛吸引住。因此拍摄者要养成一种习惯:特别留意 它们的眼睛。拍摄技巧昆虫摄影成功的关键是主体的高清晰,而这也是最大的难点,这是对焦的 问题,在微距摄影中相机的自动对焦几乎是不可信赖的, 最好选用既快又准的手 动对焦。所以你必须学会熟练地使用手动对焦。启动手动对焦,首先要把镜头和机身上的两个开关都设置到“ MS,半按快门不放松,同时手动调节对焦环,直到出现清晰的焦内,然后按下快门就行。但 家用机基本很少有手动对焦功能,对准你

26、需要的焦点半按快门对焦,不要松手进 行构图,认为取景可以后按下快门拍照就行。自然光是昆虫微距摄影的首选,拍摄的最佳时间是早晨或傍晚,因为此时 光线柔和,色调美丽且没有浓重阴影,高光区和暗部都有不错的细节,阴雨天微 距摄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巨大的扩散云下,你会得到柔和的光线,没有过 多的对比和强烈的阴影。我们往往想拍下昆虫飞翔中那最激烈的动作瞬间,可有时需要进入连人都 很难钻进去的地方,别说用三脚架了。所以把相机设置为快门优先来拍摄, 然后 根据环境的不同调节光圈是不错的方法。 同时,较高的快门速度有利于在恶劣的 环境下拍出清晰的照片。L6植物微距摄影光线决定着植物照片的成败。植物摄影师最喜

27、欢明亮的多云天气,这时光线很柔和,阴影也不会太生硬。清晨的露珠会使植物看上去更娇嫩,早上和傍晚 的斜阳十分利于刻画物体表面的细节。逆光能突出植物枝叶上的茸毛,还能让花 朵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器材的辅助偏振镜在拍摄鲜花时十分有用,除能加深天空的蓝色外,它还能减少花瓣 和叶子上的反光,使它们的颜色看上去更加浓郁。你可以使用反光板来冲淡花朵 上的暗影,将多区测光方式得到的曝光读数稍稍降低一点,机内闪光灯就能和自然光线配合在一起使用。过度使用外接的闪光灯会产生难看的阴影, 但降低闪光 灯的输出功率并使用广角扩散板,在靠近主体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较为柔和的阴 影。多灯闪光系统能产生更为多样的光照效果,只要调

28、整好各灯之间的光比, 你就能得到和谐的主光和辅助光。对于相对较小的花朵,最好降低闪光灯的输出 功率进行近距离的拍摄,这时 60105毫米的微距镜头就成为了最佳选择。构图与色彩随意拍摄很难得到出色的鲜花照片,只有经过精心的构图你才能表现出它 们独特的品质。鲜花完全是静态的,只靠花朵的色彩和形状我们很难得到最佳的 效果,这时构图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三分法则入手,利用偏离中心的花 朵甚至是花心将观众的目光引入画面。至于枝条和叶子则应放置成斜线,以此来 营造画面的动感。拍摄单枝的鲜花时应找好角度,充分展现花朵漂亮的几何结构。 拍摄多个花朵时要让它们构成统一而和谐的画面。面对一株植物总有许多的拍摄

29、 方法,既能将它拍成微距作品,也可以将它放到风景照片中去。鲜花的美丽还体现在它娇艳的颜色上,虽然黑白照片在几何结构和纹理的 表现上具有极大的优势,但色彩仍是鲜花照片中十分重要的元素。把花朵放在模 糊的绿叶中间或明亮的蓝天下是最好的拍摄方法之一,让花朵和其他物体的颜色 相互搭配也能取得有趣的效果。例如,爬到花朵上面的金龟子使色调产生了微妙 变化,而蹦上红花的绿蝗虫则带来了两种原色的强烈反差。各种几何形状在植物世界里随处可见,它是构图的重要元素。大多数花朵 都是对称的。有的是双边对称,你能看到左右相同的两半。有的则成放射状对称, 任何穿过中心点的切线都能把它分成一样的两半,比如雏菊。叶子的脉络构成

30、的 几何形状更为丰富,从简单的平行线条(如百合的叶子)到复杂的网眼(如天竺葵的 叶子)不可胜数。植物茎上叶子生长点的排序暗含着斐波纳契数,向日葵花盘上 种子的分布也是这样。植物包含的几何形状能让你拍摄出各式各样精彩的照片。对于叶子,你可 以把它放在窗前或灯边,让逆光刻画出来的脉络纹理充满整张照片。使用高于 1:1的放大倍数来拍摄植物某个部分的细节,你将会发现一些完全陌生的几何 形状。即使是在坏天气里我们也可以拍摄植物,只在风和日丽时外出会让你错过 许多好时机。雨天里花朵会更加娇媚,湿润会使叶子更加翠绿。在无风的雨后, 植物上的水珠能映射周围的景象,把它拍摄下来你就能得到一张神奇的照片。L7微距

31、摄影的4个技巧微距摄影不同于其他摄影,要拍摄出好的作品,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1、克服风的影响微距摄影最大的敌人莫过于风。拍微距的时候你会惊异地发现,即使所谓 无风的天气也不是那么平静,诡异的空气波动总是在你按动快门的那一刻出现。 有时候你用皮肤无法感受到的小风却可以在取景器中真切地看到。而就这一点点小风就可以把你的惊世杰作变成平庸的照片。克服风的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几乎没有完全有效的办法。首 先,尽量选择正确的天气和时间进行拍摄。 如果正好赶上刮好几级的大风, 最好 还是趁早收拾收拾回家吧。一般来说,一天当中风速最小的时间段是在清晨,太阳出来之前效果最好。太阳升起后,即使没有风,空气受

32、热后也会在小区域内产 生气流。傍晚是一天当中第二个最好的时机, 风速一般也不大,但是不如早晨效 果好。清晨和傍晚还是拍摄昆虫的最佳时机,因为昆虫需要太阳的热量保持能量, 早晚时分它们的活动能力比较弱,有利于拍摄。除了选择正确的时机,还可以通过一些小附件来减小风的影响,比如 Wimberley公司生产的Plamp(Plant Clamp)。简单地说这个附件就是一个用塑 料制成的短臂,一端有特殊设计的夹子用于固定被摄物, 另一端可以固定在三脚 架或者其它固定物上。短臂的方向可以任意调解。使用这类附件的时候一定要注 意,在连接好夹子和三脚架后,不要随意移动三脚架,否则会拉坏连在一起的被 摄物。在有微

33、风的情况下,Plamp的作用比较明显,特别是对于高茎的植物或者 栖息在上面的昆虫。Plamp通常可以让拍摄者降低1-2档快门速度,这样就可以 使用更小的光圈以获得足够的景深。除此之外以前还看到过有人介绍:利用自制的半透明塑料帐篷把整个布景 遮起来,拍摄者和设备都在帐内操作,估计效果应该不错,不过没几个人愿意费 那么大的周折,更何况拍摄一些特定的题材也并不适合。其实克服风的影响最有效的办法是等待,按照我的经验,一般的小风总会 有瞬间宁静的时候,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总能找到恰当的时刻按动快门。正巧,前几天翻看John Shaw s Closeups in Nature,作者在其中一张片子的题注里提到,

34、 他在Texas拍摄时便有自称摄影师的路人劝说他:Texas永远没有风停的时刻, 所以拍摄微距应该在正午进行,并使用较快的速度。还有一个解决办法是使用连拍功能,前面说过,微风总会有瞬间的宁静的 时刻,同样道理,它们也会在瞬间毫无征兆地来临。 连拍通常能够保证一个系列 里至少有一张是满意的。我知道你肯定会心疼胶片,不过如果你象我这样每次花 半个小时摆好一个姿势然后再拍摄, 大概就不太在乎几张胶片了更何况, 保留一 些拷贝可以用于出版、投稿等等,原始的幻灯片效果远好于复制品和打印片。2、正确选择焦平面我们都知道微距摄影的景深非常小, 无论镜头焦距是多大,在1:2的放大倍 率下,f22对应的景深大约

35、只有6mm;而1:1时f22对应的景深只有2mm。所以 在拍摄时应该尽量仔细选择焦平面的位置,把需要表现的细节尽量放在一个平面 内,并使这个平面与胶片平面(相机后背)平行一一请注意 焦平面”和胶平面”的区 别。比较简单的情况,比如拍摄蝴蝶,如果蝴蝶的翅膀是并在背上的,那么最保 险的办法是把机背调整至与翅面平行,这种情况下即使f8、甚至f5.6的光圈也可以拥有足够的景深(视具体放大倍率而定)。焦平面的选择实际上应该是拍摄过程中耗时最多的一个过程,经过精心的 选择,图片的质量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当然,焦平面的选择也没有什么一定之规,蝴蝶也可以从头部正面、侧面、甚至尾部拍摄,这里的准则是:一定要把你

36、 要表现内容尽量放在一个平面内,拍摄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东西在胶片上是 清楚的,哪些不是。有景深预测功能的机身这时候就发挥用处了,虽然预测的效果不见得完全准确,但是至少能给你一个参考。3、拍摄昆虫时,尽量把头部和眼睛的细节特征表现出来和拍摄人像一样,如果主体的眼睛没有合焦,整张片子就显得缺少了神采。 不过要使昆虫的复眼清晰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首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 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昆虫的眼睛在什么地方。 大家不用笑,这个是事实,有些情况 下,甚至可能头尾的方向都会搞错。拥有一定的自然生物知识是拍摄好生态照片 的保证,相比一些西方国家,我们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其次,昆虫的复眼大多 不是

37、简单的平面结构,而成球形、肾形等等,在景深已经非常小的情况下,把这 种立体结构表现清楚并不容易。昆虫的复眼一般也并不在身体的轴线上, 所以如 何选择焦平面的确很头疼。以蝗虫为例,如果从侧面拍摄,焦平面应该选择在凸 出复眼的最高点和身体轴线之间的位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前、后景深的空间, 使得尽量多的细节落在景深内。这个小技巧需要实际练习才能掌握。4、控制光线的方向和质量前面提到过,拍摄微距应该尽量避免很 硬”的阳光直射,一方面反转片的宽 容度比较小,较强的太阳光容易产生高反差,超出宽容度的范围,应该有的细节 都被抹掉了。另一方面,直射光容易在光滑表面产生强反光, 局部的高光不但没 有细节,而且容

38、易产生刺眼的感觉,破坏片子的整体效果。所以在拍摄微距时应 该采用各种办法控制光的质量。比较之下,散射光能够产生最好的效果,使整个 画面被均匀照亮。在直射阳光下,可以使用柔光板或者伞进行散射,对于微距来说并不需要 很大的遮挡面积,一块很小的柔光板就足够了,携带起来也很方便。大多数微距 摄影是在多云的天气或者树荫下进行的。这种情况下,一块琥珀滤镜(81系列)可以帮助过滤掉那种不讨人喜欢的蓝灰色调,使红色调的东西更鲜艳。在拍摄具有光滑表面的物体时,比如甲虫,或者表面有蜡质的植物,如杜 鹃、夹竹桃等,要小心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很容易产生局部高光。最好将闪光 灯的补偿指数减小2-3档,并注意闪光入射的角

39、度。很多情况下,被摄物背光一面的细节不容易表现出来,甚至会产生讨厌的 阴影,这时候可以在相应的位置用反光板补光,不仅可以点亮局部,而且还可以 通过选择反光板的类型来改变局部的色调。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金色或者金银混 内部文章 转载请注明岀处 页37摄影技巧指南系列色的反光板,因为暖色调的东西总是比较讨人喜欢的。这点对于经常在清晨林荫 下拍摄的朋友也许比较有帮助。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你在欣赏和羡慕他人的精美作品的同时,是否 想到在照片背后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呢拍摄微距更是如此,我们花费的时间和得到的结果是成正比的,前期工作越是细致,得到的结果就越是理想。关于后期精修:不建议耗费太多时间在学习后期

40、软件上,像 PhotoShop这样全能大型的软 件,要想从入门到精通,几乎耗掉你所有学习摄影的热情和时间。绝大多数的照片需要的都不是特效,而是画质提升。推荐使用蛋花美照画质精修器(到百度云盘下载,或者百度:蛋花画质精修, 就在检索结果第一条)。这软件能自动为每张照片匹配最合适的效果,打开照片同时就自动精修好 了。你也可以自己调节画质效果,即调即现,处理速度非常快。对风景、人像、 微距特别有效,也能很好解决照片朦胧模糊,噪点过多,不够通透、层次感不够 强,色彩不够自然等等问题。我也常用来解决拍摄时光源不理想带来的一些照片 问题,比如过曝、逆光、灰暗等。这软件能让单反拍摄照片画质更高,让手机卡片机拍摄照片接近单反效果, 也能让自拍照片更自然更完美。你完全可以把这它当做超级照片浏览器用,因为它打开RAW实在非常快速。 绝大多数照片我用这软件快速提升画质就 ok了,只有少量需要添加特效的我会 在它之后,再启用PS。诺凡 整理编辑内部文章转载请注明岀处页3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