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55250110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9.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浙江湖州练市中学高银忠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物理1第二章第一节.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在以下三个领域具体为1、知识与技能 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2、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数学工具将问题化繁为简,利用v-t图象展现物体运动规律,研究规律。 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在对现象规

2、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实验的操作过程。2、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教学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若干个、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学生电源。设计理念本节内容被安排在第二章第一节,即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关系”之前,起到一个铺垫作用。本节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看似简单,但其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是具有基础性和典型性的。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

3、验一种从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象,分析图象,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飞机的运动、雄鹰的运动、苹果的下落等现象说明速度随时间在不断的变化情况。提问: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呢?物体的运动存在怎样的规律吗?学生:要想探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知道物体一系列不同时刻的速度。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二)复习提问提问: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如何测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呢?学生: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提问:如何来计算各个时刻的瞬

4、时速度呢?学生:通过测量纸带上两点的距离得出平均速度可粗略的代表这两点之间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提问:打点计时器的组成部分、作用。(展示实物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它有线圈、振片、振针、永久磁铁、限位孔等组成,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电源频率在50Hz时,每隔0.02s打一个点.(三)新课教学1、进行实验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师生互动得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在此过程中,可以先学生自我归纳,然后教师进行指导)(1)、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绕过滑轮,下面挂上适当的钩码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把纸带穿过打

5、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如下图。(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启动计时器,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动纸带运动。让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3)、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4)、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按上述步骤,再做两次。2、实验现象分析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将每组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汇总,比如:(1)小车运动时偏离木板,滑到桌面上去。(2)开始释放小车时,小车离打点计时器较远。(3)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等等师生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探究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1)小车运动时保持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平面、拉车的线与木板之间保持平行。(这里可以选取一组学生通过

6、实验演示解决问题)(2)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这样可以最大空间的利用纸带。(3)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应及时关闭电源。讨论:观察上述得到的纸带发现,部分纸带上的点相对偏少或偏多,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是由牵引小车所挂钩码的质量偏小或偏大引起的。教师:在实验中钩码的个数适当,应以50cm的纸带取20-40个连续点为最佳.提问:如何解决解决点偏少或偏多的问题,得到更多满意的纸带呢?做一做利用带沙子的沙桶来代替钩码再做此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做一下)3、数据分析(1)纸带的选取和处理教师:请学生通过观察每三条纸带中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且点迹排成直线的纸带进行处理

7、。 舍掉开头一段过于密集的,找一个适当的点作计时起点,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和便于计算,每隔4个“计时点”选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时,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秒。提问:为什么要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子呢?学生:纸带开头一段由于点过于密集,不利于测量,同时振针对纸带的阻碍作用较大,为了减少误差,另找一个点作计时点。 测量从选取的计时起点到各个计数点的距离。根据所选的纸带,计算某点的瞬时速度。(计算方法前面已复习过,请学生直接进行计算)教师:我们通过对纸带上各计数点的速度情况就可以知道小车在重物的拖动下运动,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知道,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通过v-t图象进行描述。提问

8、:在上述实验中,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象是怎样一条线呢?猜想:直线、曲线、折线4、数据处理:用描点法作v-t图象把各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该表学生自己设计,也可利用课本中的表格)50g钩码100g钩码150g钩码时间t/s速度v1/(ms)速度v2/(ms)速度v3/(m,s)0.00.10.20.30.40.5作vt图象:建立坐标系,纵坐标轴为速度v,横坐标轴为时间to作出小车运动的Lt图象 描点:对坐标轴进行适当分度,使测量结果差不多布满坐标系;描出测量点,应尽可能清晰。 画平滑曲线(直线):请学生通过观察,先找出这些点所形成的图象(这里是直线),然后用直线去拟合这些数据点。结论:小

9、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做的是速度均匀增加的变速直线运动。提问:为什么要用一条直线去拟合这些数据点?学生:因为这些数据点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没有实验误差的理想情况,代表小车的速度和时间关系的点能够全部落在一条直线上。提问:用一条直线拟合坐标系中的点。发现明显偏离的点视为无效点,直线两侧的点分布大致相同。为什么这样处理呢?学生:明显偏离直线的点已不符合小车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直线两侧的点分布大致相同,是为了减小误差。师生互动讨论实验中引起误差的原因。说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计算机绘制v-t图象。(课本不做要求)、对vt图象的认知师生互动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

10、是物体运动的轨迹从图象上得到任一时刻的速度求出物体一段时间内的Av6、例讲例: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下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i=l.40cm,X2=1.90cm,X3=2.38cm,X4=2.88cm,X5=3.39cm,X6=3.38cm。刃B么(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i=cm/s,v2=cm/s,v3=cm/s,v4=cm/s,v5=cm/s。0123456(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cm(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答案(1)(

11、2)16.5021.4026.3031.3536.30随t均匀增加讨论题目中v-t图象中的直线,除了反映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增加之外,加速度又有怎样的特点呢?本题设计意图本题涉及到该节内容的全部,通过这道题目的训练,可以进一步掌握本节内容。7、本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希望学生在学会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测瞬时速度以及v-t图象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问题的方法,学习寻找规律的方法。8、作业布置(1)、教材板书设计第一节实验过程规律探究P36,“问题与练习”第3、4题。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r实验原理:分析纸带求各位置的速度J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描点作图kJ画出小车的v-t图象J分析图象得出结论:如果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小车做速度均匀变化的变速直线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