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造成的影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91906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造成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造成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造成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造成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造成的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造成的影响【摘要】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咼、 精神和物质需求不断进步而相应 发展的产业。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 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 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遭到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由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引入到旅游业与目的地环境的关系;阐述发展旅游业 对旅游环境的有利影响,而重点突出它对环境的破坏作用,针对这些现实性问题 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即如何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关键词】旅游业 旅游环境 影响前言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第

2、三产业,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甚至 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 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 济效益.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是以满足 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 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影响。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一一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 的主体一一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 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3、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 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 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 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 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 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 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 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 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 发展和科技的

4、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 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 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 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 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 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 地方、民族特点或一 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 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 直接影响旅 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5、二、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1. 旅游对经济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最为显著的,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是一 个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 相对污染工业而言 的产业,同时,旅游业还能带动其 他产业的发展,这就使旅游业对于该地区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 2. 发展旅游业,还能增长当地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有业可从,解决了社 会中就业的一大难题,降低社会制安事件的发生频率同时,各地游客的进入,增 长了当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扩大了视野,提 高了文化素养3.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有利影响.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地 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

6、资源开发 中,便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 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持生态环境.旅游 资源开发出来进入利用阶段,若能科学地管理,能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三、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 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 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形成岛屿化,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 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 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 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尤其是地

7、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 往受到最严重的冲击。(二)对植物的影响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 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 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 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三)对动物的影响旅游区的开发可能会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或庇护所。游客到达旅游区后, 无论是旅游活动本身或是游客所制造的噪音都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和繁衍。 而且一般游客总喜欢“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种山珍海味,又偏爱收集各类野 生动物制品,以显示自己的霸气,这样野生动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

8、胁。(四)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水体环境在旅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旅游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也是 相当广泛而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船舶油污、垃圾污染旅游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船只所排放的垃圾、油污的污染。2. 水上运动随着度假旅游活动的日益兴盛,湖畔、河边、泉点等地水上运动项目,极大 地丰富了人们的度假生活内容,同时也给水体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_(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随着游客进入旅游区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蜂拥而至,汽车排放的大量 有毒尾气、扬起尘埃和众多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以及旅游区内的宾馆、饭店等 生活锅炉排放的废气,都会对旅游区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六)对环境

9、卫生的影响旅游活动对环境卫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 在很多风景名 胜区,人们随处都可见到游客丢弃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垃圾。垃圾污染现已成为我 国很多风景名胜地区的一大祸害,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七)对环境美学的影响1 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有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刻字留念, 不仅破坏景观,而且会影响一些植物的 生长,降低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2 旅游业的不合理开发建设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不当或开发过度, 会使当地原有的景观环境遭到破 坏,即所谓的开发污染”(八)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首先,由于部分游客的文化修养不高,认识不到文物古迹的珍贵和不可替代 性,盲目地在文物上刻画或坐卧在文

10、物古迹上拍照等不文明行为,会造成文物古迹不同程度的损耗和破坏。其次,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 使文物 古迹受到侵蚀,特别是一些古老洞穴、佛教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像等文物古迹表现 得非常明显。再次,众多游客的脚踏也会损害文物古迹。四、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1 .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1) 治理已遭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对于已遭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无论其污 染的原因是旅游业还是非旅游业的为了发展旅游业,在旅游区域应采取有效治 理措施,适应从根本上治理.(2) 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在现有旅游区和开发旅游区,若旅游生态环 境的某一部分已遭破坏,影响了整个生态环境的美学特征.

11、则应对该地区进行相 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若旅游区山青水不秀,则应治理水,若水秀山不青,则要治山。在治山时,还要根据山地的环境特征,该种树则种树,该种草则种草,该栽 花则栽花,使这些树、草、花能有维护稳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又具旅游观赏 价值,(3) 应用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理论,避免旅游生态环境遭旅游活动的破坏和污 染。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旅游超载是导致“旅游活动污染旅游生态环境、 旅游 活动破坏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因此,在旅游开发和管理时,应适度控 制旅游生态容量。(4) 采取必要措施,减缓旅游生态环境的自然破坏。自然界对旅游生态环境 的突发性破坏,人类目前只能部分预测,不能避免。但对于

12、缓解性的破坏,却可 通过一定的措施,减缓其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如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的异地移 植保护、人工植树造林等。2. 旅游社会环境的保护对策(1)安定团结,提高旅游社会环境质量。旅游社会的首要因素就是旅游区 的社会政治局势是否和平,在和平的环境条件中,游客才有人身安全感,才谈得 上旅游。因此,任何国家或地区,若想发展旅游业,必须安定,才能提高旅游社 会环境质量。 (2)创造优良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减少社会事故发生。在旅游区,游 客和游客之间、游客与旅游服务人员之间、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若 管理不当,均会成为当地恶性社会事故爆发的潜在因素。因此,旅游管理中、应 尽量在满足各类人员

13、需求的同时,创造优良的人际社会环境,减少相互间的恶性 摩擦,以达到减少社会事故的发生,创造优良的社会治安环境,使游客身心健康, 愉快地进行旅游活动。(3)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养,创造文明礼貌礼仪的旅游社会环境。旅游区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直接反应在对游客的态度上。当地居民文明礼仪的行 为会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加游兴,反之则使游客扫兴而归。为此,提高当 地居民文化素养,能创造出文明礼仪的旅游社会环境。3. 旅游经济环境的保护对策(1)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增加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旅游经济环境的衡量指 标的主要是旅游接待设施,而旅游接待设施的规模又是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的, 旅游设施超出旅游经济环境

14、容量,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反之则对旅游设施造成危害和破坏, 进而造成旅游社会环境问题。故旅游设施的 规模要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2)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旅游经济环境中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旅游服务人 员水平不高,服务质量档次不够,致使旅游经济环境中硬件和软件不相配套, 造 成旅游设施的浪费和使设施水平得不到发挥, 故目前对中国旅游业而言,提高旅 游服务水平是提高旅游经济环境的迫切问题。4. 旅游气氛环境的保护对策(1) 建立旅游开发和管理智囊团,保护旅游气氛环境。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往往是因为对当地特有旅游气氛的无知或认识不全面所导 致的,才会有如将古城的石板路改为柏油路的愚蠢之

15、举。在旅游管理中,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对旅游气氛环境容量的无知,导致对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因此,在旅游开发和管理中要建立专家智慧囊, 科学地开发和管理旅游业,以达到 保护旅游气氛环境的目的。(2) 无分调动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保护旅游气氛环境。旅游区的旅游气氛环境是由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反映当地历史、地方或民族气息的环境烘托出 来的,这其中,当地人的外形特征和文化素养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可想象在民族 地区,汉族人身着民族服饰,讲者标准普通话给游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云南民族村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它除了移置当地的建筑,还吸引了大地居民的参与。故要充分保持旅游气氛环境,应尽量调动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

16、结论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环境的深刻变化反过来 又对经济、社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遇到 了资源结构改变、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失调、文化冲突加剧、传统文化湮灭 等一系列问题。旅游业在经历了最近 2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后,其进一步发展的 能力正在受到严峻挑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重 大课题。人们试图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措施重新审视未来旅游业的 发展。可持续型旅游发展是目前解决旅游业的现实问题并走向光明未来的惟一正 确的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型旅游经历了不太长的时间, 尽管理论上已经 超前于实际,但现

17、实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发展成为世界大多数国 家的首要任务的背景下,经济增长和旅游经济效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第一目标。 旅游业的社会目标、生态目标始终是第二位的,对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性 开发,实施持续发展型旅游在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会受到严峻的挑战,仍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参考文献1 丁季华.旅游资源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2 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与开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3 王湘.旅游环境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4 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经济地理,1996,(1):106-112.5 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一一可持续旅游的基石.地理科学进展,1997.6 陈忠晓、彭建.生态旅游的内涵辨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7 牛亚菲.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地理研究,vo.18(2):179-184.8 杨丽.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开发刍议.旅游管理,2003,3:46-51.9 李华明.世界遗产代际公平探析一一对我国世界遗产管理的法律思考.旅游 管理,2004,4:4-9.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