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55059159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TDSCDMA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TDSCDMA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TDSCDMA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TDSCDMA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SCDMA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 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td-scdmA业联盟秘书长杨骅18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了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比较优势理论是用来解释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关系、以指导对外贸易和内在经济发展、 最终实现国际贸易为国内经济带来利益、提高全世界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福利的经济学理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处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1。比较优势理论对于目前研究和确定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战略具有宝贵的现实性和针 对性。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状况,提出我 国第三代移动通信 TD-SCDM冰业

2、发展的比较优势。一、比较优势理论与方法在国际商品交换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价值规律, 商品生产者和贸易商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只有充分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生产出相对成本低、适销 对路的商品出口,才可以有效的获利。基于经济学的这一本质规律,致力于研究国际贸 易和国际分工的经济学家们提出和不断发展着比较优势理论。从最初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AdamSmith )以劳动的绝对成本为比较内容的绝 对优势理论,经历了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理 论,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瑞典经济学家郝克歇尔-奥林以“多种生产要素论”代替“单 一生产要素论”为核

3、心的郝克歇尔-奥林模型(H-O模型),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发展与完 善,并使应用范围逐步扩展到产业发展领域。近年来,国内以林毅夫为代表的学者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阐述,认 为要素禀赋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能够用在生产上的总预算,同时也决定了资本资源、劳动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相对价格。一个经济中的要素禀赋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三种生产要素。为了有效地提升要素禀赋结构,需要大力发展自己具有明显 比较优势的产业,积累资金,提升生产要素禀赋结构,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5。NO.C20010105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 澳大利亚就是利用其在早

4、期依靠出口铁矿和羊毛产品所积累的资金提升了生产要素禀 赋结构,从而带动了产业结构的提升,在某些工业产品的出口上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可见,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要素禀赋结构,而且要素禀赋是动态的和变化的;“比较优势不是天然的,而是历史上投资形成的,是可以培养并不断变动的”6,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素禀赋结构是推动新产业崛起的机会所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 要素禀赋在原有的结构的基础上,例如自然资源、劳动和金融资本等,还应增加技术、 人力资本、产品的试制、产业链建设、原器件、生产能力等要素,才可以对现有移动通 信产业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阐述。比较优势之所以具有动态性,是因为构成比较优势核心内容的要素生

5、产率不仅取决于要 素禀赋的静态状况, 更取决于生产的历史、积累以及潜在发展空间。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小 到初具规模,所需要的无外乎是外界的投入和内部的发展。而内部的发展主要依靠经验的学习和积累,学习快的行业和企业能够更快地掌握发展的诀窍,能够更迅速地占领发展制高点。日本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比较好地利用了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四五十年代的时候,日本把发展重点放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个发展阶段积累了资金,提升了资源禀赋结构;六十年代,日本将产业 发展方向伸向资本较密集的产业,先发展资本密集产业中劳动较密集的造船、钢铁等产 业,等这些产业站住了脚、创造

6、了利润、积累了资金、资源禀赋结构进一步提升时,再 去发展资本更密集的汽车、电子等产业。日本就是通过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以不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赶 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兴工业化经济”。我们应认真研究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状况, 运用比较优势的理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标准产业,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机遇,快速提升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整体实力。、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历史、现状1G 2G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历史参见下表:运:昌一科研.制造业一1G1987年引入 TACS标准第一代蜂窝移动南京熊猫、电信科技研究 院推出模拟手机,但是都 没有实现产业化;

7、没有任1990年,当时的邮电522厂(现东 方通信),与摩托罗拉合作,引入手 机生产线6左大培:自由贸易对发展中国家是一副毒药,经济管理文摘2001年,第1期2GGSM和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八五”攻关项目,原邮 电部一所承担“900MHz蜂窝状数字移动通信系 统”任务,研制出GMS移 动通信系统。1996年,信 息产业部电子七所研制成 功第一部具有完全自主知 识产权的GSM手机,但都 没行产业化1,变微?*笑吸:-在标准制定、技 术研发、生产制造、技术创新、 市场份额、市场运作等方面具备 了能够和国际知名厂商竞争的 实力2.,但是我国设备商在第二代移动 通信市场上的份额仍然远远

8、落 后于国际n商,还处于模仿学习 阶段,没有能够较多地创新,缺从上表可见,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 验。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以华为、中兴、大唐、普天、波导、TCL、夏新、海新等为代表的国内移动设备与终端厂商都具备了相当的市场开拓能力,具备了 相当的技术实力和技术开发经验,在2G/2.5G移动通信设备市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和外 国知名厂商同台竞技的实力。同时,我国移动设备制造业在试制和生产能力这一要素禀 赋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厂商的同等水平,具备了一定的发展移动通信产业的基础。 但由于移动通信“跑马圈地”的产业特点,后进入者很难挤占先入者的市

9、场份额,因此,我国在第二代移动通信设备市场并未取得成功,市场份额不足5%。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与我国及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地位极不相称。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到来,将为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提供绝好发展机会,关键是我们如何发挥产业的比较优势,来加速产业的 发展。三、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分析移动通信制造行业中,可能产生比较优势的主要就存在于技术、人力资源、资金、 试制成本、产业链建设、原器件、生产制造等禀赋要素中。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许多的规模和实力,其产业的要素禀赋已有较大提升,产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转移。我们在移动通信产业的生产制造能力等要素方面和外国基本持

10、 平,在人力资源方面及资金使用效率上则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移动通信产业的基础,我们期望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机遇,推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群体崛起。但我们应如何选择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以更好地发挥我国已有的比较优势,快速提升产业能力呢?下面我们从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技术、人力资源、资金、试制成本、产业链建设、原器件、生产制造等主要禀赋要素,分析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 在TD-SCDMA、WCDMA及CDMA2000三个不同标准技术中发展的比较优势。1 .人力资源要素的比较优势分析移动通信制造行业作为一个高科技的产业,其行业特点决定了其发展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在运营和

11、市场竞争的诸多环节都是以掌握高科技技能的人力资源作为基础的, 每个技术细节的科研开发、移动系统的集成测试、产品生产线的总装调试等等,都需要 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在这一点上我国在三个标准产业发展中,均具有人力资源供 给及人力资源成本的明显优势。但在人力资源技术素质上,由于欧美标准技术主要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因此,欧美跨国公司占有明显的优势,而我国只在TD-SCDMA标准产业的人力资源技术要素上占有优势。2 .技术要素的比较优势分析1)技术与专利由于WCDMA与CDMA2000标准分别是欧、美提出,其核心技术与专利均掌握在 欧美跨国公司手中,因此,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在上述两个标准技术上处于绝对

12、的劣势, 产业发展受制于人。TD-SCDMA 是由中国提出的、被国际电联及相关组织接纳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技术方案,其核心技术与专利掌握在我国公司手中。且以大唐为首的一批我国 TD-SCDMA产业联盟的移动通信企业,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已率先完成了关键技术的 开发与验证,在产业发展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技术的可持续性由于TD-SCDMA标准提出较晚,因此,它采用了许多后发的智能天线、上行同步、 软件无线电、动态时隙分配、联合检测等先进技术。这不但使其在实际的网络应用中, 可带来诸如频谱利用率高、网络覆盖与规划简便、高效数据业务传输、系统成本低等其 它两个标准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部分技术已被国

13、际电联确定为移动通信后续发展技 术,这使得TD-SCDMA易于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后续演进。可见,我国在TD-SCDMA标准产业的技术要素上已经具有了明显的优势,使我国 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厂商在部分的移动通讯技术领域第一次具有了技术优势,第一次超过了外国厂商在技术研发方面走到了前沿。3 .资金要素的比较优势分析我国移动制造业在资金投入方面不具有优势,但是我国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由于我国移动制造业在人力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资金投入可以产生比外国竞争对手更高的产出。如,IBM公司对研发人员的成本进行过统计,一个IT工程师在美国工作一个小时的工资

14、时5060美元,而在中国一个顶尖的工程师每个小时的工资为 12.5美元,只有外国同行的四分之一。这就使得同样的研发投 入产生了不同的研发成果,也就带来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所以我国移动制造行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与外国同行业相比是非常高的,单位成本的降低带来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这一点在我国三个标准产业发展中,与跨国公司相比总体占有比较优势。但由于其 它两个标准专利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因此,国内企业仍需花费一定的代价购买其技术与专利,且其关键器件 一芯片完全依赖进口,所以其资金使用效率优势不明显。而 TD-SCDMA技术与专利主要掌握在国内公司手中,其系统设备与终端的关键芯片也在 在国内开发生产,其

15、成本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因此, TD-SCDMA产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远高于其它两个标准产业。此外,由于我国在移动制造业上所投入的资金,除了企业自发投入的那部分以外, 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国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或是国家战略的需要而进行投入的。这部分资金是针对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中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或是针对我国已经具有的、 要大力发展的优势而定向投入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信产部所规划的移动通信发 展专项资金、科技部的移动通信研究资金、发改委的移动通信产业化建设资金等。由于 TD-SCDMA是我国提出的标准,在产业发展上具有技术要素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因此, 国家的引导性资金主要投在了 TD-SCDM

16、A开发与产业化上,这就使我国TD-SCDMA产业发展的资金比较优势大于其它两标准。可见,我国 TD-SCDMA产业在资金要素上 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4 .试制成本试制成本除人力资源成本外,主要取决于技术引入费用、开发环境建设、器件成本、试品加工费用。国内三个标准产业的试品加工均在国内完成,因此其试品加工费用基本持平, 均比国外公司具有优势;由于其它两个标准技术与专利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因此,其技术引入费用较高,与国外公司相比处于弱势;而 TD-SCDMA 产业在核心企业的帮助下,TD-SCDMA产业联盟企业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以较低的代价获得了产品开发 所必需的技术,且联盟内采用优惠的方式共

17、享专利成果,其技术引入费用远低于其它两个标准产品开发;TD-SCDMA核心企业以优惠的方式为联盟其它企业提供了测试设备与规范,并为终端与芯片企业提供了测试环境,这使得TD-SCDMA产业化企业的开发 环境建设成本远低于其它两个标准的开发环境建设成本;TD-SCDMA系统与终端关键器件 一芯片在国内开发、生产,其试品的器件成 本低于其它两种制式; 而其它两个制式关键器件均需国外进口,其器件成本高于国外公司,不具比较优势。可见,TD-SCDMA产业在试制成本上与其它两个标准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5 .产业链建设我们知道,移动通信产业是由诸多产业链环节组成的,它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来推动,单一

18、产品的开发不能有效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跨国公司已在海外形成了其它两个标准的完整产业链,而国内公司尚有较大差距。如下表所示,在国内三种标准产业的发展中, TD-SCDMA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与其它两种标准相比占有了明显的产业发展优势。移动运营商系统设备商终端制造商芯片设计制造厂商增值业务服务商现状2G25637130004000FDD3G?22-30数千TDD3G?4104数千3G未来需求4545(每个标准)10(每个标准)34(每个标准)100006 .生产制造要素的比较优势分析我国移动制造业的生产制造要素同其它国家相比也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体现在生产制造的工艺、生产制造的成本、规模

19、生产制造的能力等方面。但在国内 三种标准产业比较上,由于在 TD-SCDMA产业中,其关键器件 一芯片国内可配套,基 站不使用高功放,生产线设备简化,工艺易于实现等,使得 TD-SCDMA产业生产制造 要素与其它两种制式产业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四、结论综上所述,在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中,WCDMA、CDMA2000产业发展与国外公司相比处于明显的弱势,强行发展必将是事倍功半的结果,产业发展将重蹈第二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覆辙。 而我国TD-SCDMA产业的发展较其它两个标准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我们应该挖掘和发挥这一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抓住这次TD-SCDMA所赋予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界的机会,加速 TD-SCDMA产业的发展,带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腾飞,改变 我国在2G市场被动挨打的局面,实现在3G市场上国内制造业的群体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