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及工资表指标解释

上传人:w****3 文档编号:55040437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业人员及工资表指标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业人员及工资表指标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业人员及工资表指标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从业人员及工资表指标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业人员及工资表指标解释(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业人员及工资表指标解释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 24时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 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 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1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 .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3 .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非全日制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 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2、,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 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 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 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1 .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2 .处于试用期人员;3 .编制外招用的人员,如临时人员;4 .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在岗职工不包括:1 .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

3、派遣人员”指标中;2 .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 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注意: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这些人员。其他从业人员 指在本单位工作,不能归到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 此类人 员是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体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等,以及在本单位中工

4、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 人员。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指在单位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包含同级别及副职)、单位内的一级部门或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同级别及副职),特大型单位可以包括一级部门内设的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副职)。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组织负责人、国家机关及其工 作机构负责人、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事业单位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指专门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从事本类职业工作的人员,一般都要求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按规定的标准条件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以及

5、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经济业务人员、金融业务人员、法律专业人员、教学人员、文学艺术工作人员、体育工作人 员、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宗教职业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指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 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业务、行政事务工作的人员和从事安全保卫、消防、邮电等业务的人员。具体包括行政办公人员、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邮政和电信业务人员、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指从事商业、餐饮、旅游、娱乐、运输、医疗辅助服务及社会和居 民生活等服务工作的人员。

6、具体包括购销人员、仓储人员、餐饮服务人员、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 运输服务人员、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 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 员、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指从事矿产勘查、开采,产品的生产制造、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及有关人员。具体包括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员,金属冶炼、轧制人员,化工产品生产人员,机械制造加工人员,机电产品装配人员,机械设备修理人员,电力 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供电人员,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橡胶 和塑料制品生产人员, 纺织、针织、印染人员,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 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

7、料生产加工人员,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药品生产人员, 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木制品制作及制浆、 造纸和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广播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作 业人员,印刷人员、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工程施工人员, 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检验、计量人员,其他生产、运 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季度或 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数替代。1.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

8、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计算公式为: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月均人数报告月的日历日数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 求得。计算公式为:月平均人数 月初人数 月末人数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应注意:(1)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2)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2.1-本季平均人数是季报基层表中应填报的平均人数是“1-本季平均人数”,以年初至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报告季内月数求得。计算公式为:季度:1本

9、季平均人数1月平均人数2月平均人数3月平均人数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31月平均人数6月平均人数三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1月平均人数 .9月平均人数9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 =1季度:1 本季平均人数或(用本季平均人数计算) 季度本季平均人数1季度本季平均人数2季度本季平均人数2一美叫木为文出入珈 1季度本季平均人数 2季度本季平均人数 评度本季平均人数二季度:1 本季平均人数 3本季平均人数以报告季内三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3求得。计算公式为:报告季内3个月平均人数之和3.年平均人数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除以12求得,或以4个季度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4求得。计算公式为:年平均人数报告年内12

10、个月平均人数之和12年平均人数报告年内4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在年内新成立的单位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为:从实际开工之月起到年底的月平均人数相加除以12个月。计算公式为:年平均人数 开工之月平均人数12月平均人数12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号令)进行修订,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 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 和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之和。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

11、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 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 其他工资四部分组成。工资总额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况的扣款。各单位在填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四项构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应项目;如不能确定调整项,可扣减基本工资项。基本工资 也可称为标准工资、 合同工资、谈判工资。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 (季度或年 度)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工作

12、的劳动报酬。各单位给个人确定的底薪可作为基本工资。包括工龄工资。基本工资不含定时、 定额发放的各种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也不包括补发的上一季度或上一年度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也可称为效益工资、业绩工资。指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和工作业绩定期支付 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奖金;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值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如年度、季度、月度等)、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以及某工作事项完成后的提成工资、年底双薪等。但不包括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的钱和各种资本性收益。工资性津贴和补贴指本单位制定的员工相关工资政策中,为补偿本单位在岗

13、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其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具体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如:过节费、通讯补贴、交通补贴、不休假补贴、无食堂 补贴、单位发的可自行支配的住房补贴以及为员工缴纳的各种商业性保险等。上述各种项目既包括货币性质的,也包括实物性质的以及各种形式的充值卡、购物卡(券)等。其他工资指上述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三类工资均不能包括的发给 在岗职工的工资,如补发上一年度的工资等。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指实际用工单位(派遣人员的使用方)在一定时期内为使用劳务派遣人

14、员而付出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用工单位负担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各种津贴、补贴等,但不包括因使用派遣人员而支付的管理费用和其他用工成本。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本单位从业人员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计算公式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指本单位在岗职工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计算公式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平均工资指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计算公式为:劳务派遣人员平均工资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平均人数其他

15、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计算公式为: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其他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本表数据包含的单位数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文件规定,工资统计原则上以填报基层年报表(I102-2表)的单位作为计算单位数的依据。但是,目前有些地区的工资统计报表仍 然采用由主管部门整体上报,例如县教育局将全县范围内的所有中小学统一报到当地统计 局,该指标主要针对这种情况设置。单位需要填报本报表数据所包括的法人单位个数。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的法人单位,填报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和单位详细名称指由于调查单位客观原因, 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需要填写实际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和详细名称。如:工资由其他法人单位代为发放,本单位不掌握每人工资发放情况。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数 填报。主营业务收入 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根据会计“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结转前)填报。执行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 业,如未设置该科目,以“营业收入”代替填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