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鉴以扶正祛邪法治疗耳鼻喉疾病验案举隅

上传人:d**** 文档编号:54971933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王德鉴以扶正祛邪法治疗耳鼻喉疾病验案举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王德鉴以扶正祛邪法治疗耳鼻喉疾病验案举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王德鉴以扶正祛邪法治疗耳鼻喉疾病验案举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王德鉴以扶正祛邪法治疗耳鼻喉疾病验案举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德鉴以扶正祛邪法治疗耳鼻喉疾病验案举隅(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王德鉴以扶正祛邪法治疗耳鼻喉疾病验案举隅王德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临 床、教学、科研工作 40 余载,擅长治疗耳鼻喉疾病。王教 授认为,耳鼻喉疾病发生和发展,是邪正相争的过程,而正 气与邪气相互消长,则决定了疾病变化与转归,并且主张扶 正与祛邪辨证统一,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要,或扶正 与祛邪并举,从而使正胜邪退,疾病向愈。现将其以扶正祛 邪法治疗耳鼻喉疾病验案举例介绍如下。1 鼻渊朱某,男, 11岁, 1992 年1月24 日初诊。感冒后反复发 热(t 37cC 39oC)、咳嗽20多天,伴鼻塞流黄清涕、头重 头胀感,舌淡红、 苔白厚,脉细略数。 在某医院曾用青霉素、

2、庆大霉素肌注,并服清热止咳中药,效果欠佳。检查:双下 鼻甲明显红肿, 用 3 麻黄素棉条收缩鼻甲后见双中鼻道有 脓性分泌物, 左鼻底部有黄清色黏涕, 双上颌窦投影区压痛, 口咽部无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无红肿。血分析: WBC 11 .6X 10 /L。西医诊断: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中医诊断: 鼻渊。证属肺失宣降, 痰湿壅积, 肺脾气虚。 治宜健脾祛湿, 宣肺化痰。处方:党参15g,天竺黄、茯苓、鸡内金各IOg, 青天葵、紫菀、枇杷叶、前胡、百部、白术各8g。 3剂,每天 1 剂,水煎服。配合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2 月 27 日二 诊:鼻塞减轻,仍流涕较多,咳嗽,偶有低热,舌脉同前。 在前诊基

3、础上加强宣肺散寒。处方:紫菀、法半夏、白芍各 8g ,苦杏仁、百部、前胡、五味子各6g ,麻黄、桂枝各4g , 天竺黄IOg,党参15g。3剂。21日三诊:热退,咳嗽基本 消失,仍鼻塞流黄清涕,舌尖红、苔白,脉细。风邪已散, 肺脾之气初复,宜补益肺脾、化痰祛湿。处方:黄芪 15g , 党参、天竺黄、天花粉各IOg,前胡、麦冬、白芍各 8g,白 术、苦杏仁各6g,苇茎12g。7齐叽28日四诊:仍有少许鼻 塞流涕, 舌淡红、 苔白,脉细。 检查: 双下鼻甲稍大及充血, 未见明显脓性分泌物。 正气充实, 邪气渐退, 续以托里排脓、 化痰通窍法。处方:黄芪 15g,党参12g,白术、鸡内金、 辛夷花、

4、苍耳子、菊花各 6g ,五谷虫 10g ,天竺黄 8g 。 7 剂。另以补中益气丸 2瓶,每次4g,每天3次,口服。调 理而愈。按: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见肺经风热及胆腑郁热证。本例患 者病初曾用大量抗生素仍未退热,结合其面色、胃纳、舌脉 及鼻涕色泽等全身与局部症状, 已非肺经风热或胆腑郁热, 正虚邪实之候显见。故初诊即用党参、黄芪以鼓舞正气,甘 温除热;配合麻黄、桂枝、紫菀、法半夏、苦杏仁、百部、 前胡宣肺清热、止咳化痰,以扶正祛邪;时值初春,加之病 程较久、病势缠绵,舌苔色白质厚,此为湿浊为患,故以天 竺黄、白术化痰祛湿;小儿为纯阳之体,脏腑娇嫩,治疗后 期酌加白芍、麦冬柔肝养肝,助正气恢复。

5、2 脓耳刘某,男, 32 岁, 1993 年 1O 月 8日初诊。右耳流脓,时 多时少,有臭味,伴听力下降、耳呜 2O 余年。曾在多问医 院诊治,屡用中西药物治疗不效来诊。诊见:症如前述,伴 遗精,口干微苦,纳可,二便调,无头痛、头晕,舌淡红、 苔黄微厚, 脉细。检查:右耳膜紧张部中央性中等大穿孑 L , 锤骨柄部分破环缺损,并见黏丝样微黄、微臭分泌物排出, 未见肉芽组织及胆脂瘤样物。 乳突部摄 x 线片未见骨质破坏。 西医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医诊断:脓耳。证属肾元 亏损,湿热停聚。治宜益肾培元,清利湿热,方用肾气丸加 减。处方:熟附子8g ,山药、熟地黄、茯苓各15g ,山茱萸、 泽泻

6、、牡丹皮、鱼腥草、地肤子各 12g ,皂角刺 lOg 。 7 剂, 每天 1 剂,水煎服。 15 日二诊:耳流脓明显减少, 耳鸣减轻, 口微干苦,舌脉同前。从肾辨治已对症,效不更方,守方去 熟地黄,加桃仁 12g ,乳香 lOg ,以加强活血祛腐之力, 7 剂。 22 日三诊:耳流脓、耳鸣消失,口不干苦,舌淡红、苔 薄白,脉细。检查:耳膜穿孑 L 处已无脓液,但微湿润、淡 红、无臭。正气已复,湿热渐消,继续以上方加白术 l2g 调 治,以收全功。按:虚性脓耳多为脾虚湿困、上犯耳窍,或肾元亏损、邪毒 停聚。本例患病 2O 余年,前医或清利肝胆湿热,或疏风清 热解毒,或健脾渗湿排脓,独无益肾填精之

7、法。因患者正值 青壮年,既无头晕神疲、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亦无肾元亏 损、邪毒停聚之局部体征,故医者忽视其肾亏虚。早在续 名医类案卷十七已有用补肾法治愈小儿脓耳病案记载: “小儿患脓耳,医以药治之, 经年累月不效, 后用六味地黄丸 加桑螵蛸服之愈。 ”本例乃肾元亏损为本, 湿热久困为标, 故 治以益肾培元, 清利湿热, 方用肾气丸酌加鱼腥草、 地肤子、 皂角刺清利湿热, 以攻补兼施。 全方切中病机, 故药到病除。 3 喉痹 叶某,男, 29 岁,1992 年1月 21 日初诊。咽干不适微痛, 晨起有灼热感 3 月余。伴口干不苦,大便秘结、数天 1 次, 舌淡红、苔黄稍腻,脉弦。检查:咽部黏膜暗

8、红色,双扁桃 体窝稍红 (扁桃体摘除 1 年)。西医诊断:慢性咽炎。中医诊 断:喉痹。证属肺阴亏虚,虚火上炎。治宜养阴清肺,活血 利咽,方以沙参麦冬汤加减。处方:沙参、麦冬、玄参、石 斛、金银花、野菊花、牡丹皮各 15g ,紫花地丁、泽泻各 12g, 五味子 10g 。7剂,每天 1 剂,水煎服。 28日二诊:咽干微 痛及灼热感均已消失,仍有异物感,人寐多梦,大便正常, 舌脉同前。上炎之火已除,而阴虚仍存,改养阴利咽为主。 处方: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天花粉、芦根各 15g ,知 母、菊花、苦杏仁各 12g。7剂。2月后患者因感冒来诊, 谓其喉痹症已消失,未见复发。按:本例以肺阴亏损为主,肺阴亏虚则津液不足,咽喉失养, 则咽干微痛,是虚火上灼咽喉之候;早晨为阴盛之时,阴液 更为不足,故有灼热感;口干、便秘、苔黄为阴虚火炎之征。 话宜扶正祛邪并举,故养阴之中酌加金银花、紫花地丁、泽 泻、牡丹皮以清热活血;然苦寒药易戕伤真阴,为虚虚之忌, 故中病即止,二诊则以养阴为主。临床运用扶正祛邪法时。 要注意正邪消长。再拟定扶正与祛邪主次与先后。不可一成 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