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意境表现 与演奏处理研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4966338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美术-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意境表现 与演奏处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美术-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意境表现 与演奏处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美术-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意境表现 与演奏处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美术-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意境表现 与演奏处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意境表现 与演奏处理研究(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谭盾先生作于19781979年间的作品,19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乐派开始兴起,在这波浪潮的影响下,谭盾先生创作了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因此这也是一部西洋作曲技法与中国风结合的代表性作品。这部作品有着谭盾家乡巫楚文化的民族特色,其丰富的和声创作技法给人们带来了丰满的画面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给研究者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本文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在研究作品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创作手法的同时,将作品的“意境美”作为着力点详细、综合地探究,通过对各小品在演奏时应把握的重点进行分析,增进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共鸣,以达到更好的演奏、诠释该组曲的目的。关键词:创作背景 意境表

2、现 演奏处理 AbstractEight memories in watercolouris a pianosuite composed by Tan Dun from 1978 to 1979. It is certainly true that thissuite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not only influenced by nationalism that wasrising all over the world from the end of 19C, but also combined Chinese styleand western composi

3、tion techniques.This work has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u Chu culture of tan Home, whose rich harmony creation techniques bring full screen to the people, enrich the peoples spiritual world,and provide a huge space for researchers.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music,this dissertationdiscusses

4、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ks,structure of musical forms and techniques of musical writing. At the same time, it focuses on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o analysis the key of performance comprehensively and strengthen the emotional blend and spiritual resonance to better perform and interpret the su

5、ite.Key words: creative background,Artisticconception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processing绪论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谭盾先生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时,作于19781979年间的作品。这是一部西洋作曲技法与中国风结合的代表性作品,近年来非常热门,受到音乐家们的亲赖。2003年朗朗先生在卡耐基音乐厅独奏了该组曲,引起业界的轰动;在“2014上海首届喜马拉雅国际钢琴艺术节之中国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上,国际级钢琴大师AndrewMichel Schub也演奏了整首组曲;另外在各类大型钢琴演奏比赛及综艺表演舞台上也多次被演奏

6、。2014年6月,笔者在个人音乐会上完整的演奏了该曲目,反响较好,但在演奏中对该组曲的意境呈现上仍存在不足,二次创作的画面感不强,问题的根源还是对该组曲的创作意境理解不够透彻。现通过对这部作品进行系统的美学意境研究,探寻演奏时心灵和情感上契合的方法,并对其创作手法、演奏技法进一步详细分析,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更好的去把握这部作品,同时也为他人的演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笔者将结合表演艺术的原理和自己的演奏实践对谭盾音乐风格及精神内涵做更深入地研究分析。通过广泛阅读,笔者发现有关谭盾的论文共两千余篇,但有关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专门研究的硕士和期刊论文仅十余篇,且大多数以分析作品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以及演奏

7、方法居多,而针对该作品美学意境把握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例如江西师范大学陈莹莹的硕士毕业论文的民族特征及演奏分析中以作品的创作背景、民族特征为线索,结合自身弹奏体会对作品的演奏技法进行了探索;湖南师范大学肖晨洁的硕士毕业论文谭盾钢琴组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奏诠释探讨了作品的中国风格与西洋作曲技法完美结合的创作特点,并对作品的民族风格、乐句表达、触键和音色、意韵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首都师范大学蔡丽宁的硕士学位论文谭盾钢琴组曲的教学分析从教学的角度,对谭盾及其音乐创作、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简析、主要技术课题及其弹奏法、教学要点及练习方法等多方面的论述等。这些论文都较详细的分析了作品创作及演奏,但对于作

8、品意境把握的分析研究较少。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一是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根据论文研究目标,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深入地了解与掌握所要研究问题,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得到现有资料比较形成的结论,为论文研究奠定基础;二是运用对比分析法,对照比较三个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以及不同演奏家演奏的版本,结合作者本人的介绍,找出更为准确的诠释;三是采取谱例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谱例,笔者从曲式、和声、调式调性等传统分析方法出发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分析;四是通过经验总结法,认真收集研究成果材料,找出其中相同的规律性的东西;根据演奏学、美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和提炼,总结出符合艺术理论的

9、经验;同时,利用经验总结法,总结论文研究成果,为撰写论文提供观点和材料。第一章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创作背景及作品分析第一节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创作一、谭盾创作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初衷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谭盾先生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时,作于19781979年间的作品。谭盾回忆当时创作忆时的心境说道:“那时,我在拼命学习西方古典和现代音乐的同时,又很想家。舍不得儿时的那些伴我长大的民谣和记忆。于是我写了我的第一部钢琴作品,像是我思乡的日记。作品充盈着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包含了作者儿时的回忆”1。二、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特点谭盾出生在湖南,对家乡的巫楚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该作品中使用了大量湖南民歌素材。例如第二首逗

10、的主题来自嘉禾小调新嫂嫂,第八首欢的素材来自湖南儿歌放牛哥等。作品中充盈着谭盾家乡巫楚文化的民族特色,其丰富的和声创作技法给人们带来了丰满的画面感。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部融汇东西方音乐精华的作品。主要体现在作曲技法、主题材料以及和声语言中。该作品模仿了我国传统乐器及民间打击乐器的演奏手法,并借鉴了欧洲印象派的和声语言,整部套曲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西方的时代感1。第二节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结构及创作手法一、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结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共由八段钢琴小品构成,依次是秋月、逗、山歌、听妈妈讲故事、古葬、荒野、云、欢,该组曲篇幅短小、风格各异,其音乐表现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二、

11、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创作手法民族乐器笙及打击乐器的效果在作品欢中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该小品中大量运用了四度、五度的和声以及二度叠置音程,力度感十足,如图1-1。图1-1作者在秋月中为了凸显现代和声的色彩,使用了非三度叠置和声手法,不和协的音响效果增强了乐曲色彩的对比。二度的叠置仿佛为月色蒙上了一层薄雾,充满迷离感,空灵而深远,如图1-2。图1-2复调创作手法的使用让中西方元素的兼容显得更加自然,主题在不同声部不同时间的呈现使得旋律线条更加委婉动听。在作品听妈妈讲故事中采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卡农式的模仿在你问我答中描绘了妈妈与孩子的对话,如图1-3。图1-3在古葬、荒野中包含了多声部,不同声部的

12、进行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呼应自然,产生了丰满的音响效果,如图1-4。图1-4中国音乐的神韵表达常常离不开装饰音的使用,在渲染作品意境时不可或缺。在秋月、云中为了模仿古筝的刮奏,运用了大量装饰音来模拟滑音,如图1-5、1-6。图1-5图1-6第二章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意境美的探究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创作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该作品的首演者朗朗回忆说:“最开始我弹的那一首曲子叫做云,也就是行云。当时,我刚弹了几个小节,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觉得它写的非常美,而且完全是一种印象派,但从和声上来说很中国,是传统的五声音阶,作品旋律明显很中式,让人感到离自己的ROOTS也就是根很近!”2。谭盾笔下

13、的音乐世界多彩精美,充满着灵气,他用他对中国古典民族音乐的独特见解为我们展开一幅幅令人惊叹的水彩画,他的写意手法带给听众无限的幻想,让人不禁沉醉于一幅幅泼墨山水画卷,空灵的气质散发着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第一节“月落湖波徐徐风”秋月意境美探究引子(1)小节:乐曲在一开始展示的画面就很动人,自由的散板,由远及近,由慢至快,把人引入寂静的秋夜。两串下行琶音犹如石子落入池塘,然后高音区的小二度音程仿若石子落入水中后激起的涟漪。置身于平静的湖边,感受着清风拂过湖面,天籁渐渐逼近。在短暂的呼吸后,带装饰音的三连音骤然而起,渐强渐快,将情绪推进。接着两个强有力的和弦琶音下行,与之前的轻飘做鲜明对比。紧接着回

14、复平静,焦点再次渐渐远去,音区变高,速度渐慢,再次陷入迷离的意境。A段(2-7)小节:速度较引子部分稍快一些,右手连续的六连音伴奏下行五声音阶均匀地流动着,如潺潺流水,延绵不绝。旋律声部模仿揉弦的音响效果,悠扬而唯美,在徐徐微风中,愈发地深沉,像是琴者轻抚丝弦,声音空而深远。A段(8-13)小节:巧妙的转调,旋律色彩发生转变,月白风清,繁星点点。旋律不断地向低处延伸,直至最深最低处。接着一串双音微微上爬,再柱式琶音连续下行,情绪波动后,六连音伴奏型戛然而止,由紧而松,由动转静。尾声(14-15)小节:素材取自引子部分,与引子相呼应,仿佛回到最初,高低音区相互对话,低音区重复地低诉着,但高音区却

15、不断地走向高处,越飘越远,最后在PPPP的弱奏下,陷入无限的沉思之中。第二节“难气童真笑稚儿”逗意境美探究A段(1-24)小节:乐曲一开始的节奏就很欢快,落提加跳音相结合,与伴奏声部时而同步,时而交错,旋律以级进和小跳为主,仿佛孩子们蹦跳的脚步。从13小节开始,主题旋律高八度再现,全为跳音,伴奏声部出现两个声部,中声部切分节奏保持着稳定的开心情绪,低声部有规律的下行,持续地流动性。B段(24-43)小节:开始用“问答”的语气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化,除了变单音为双音外,问句用顿音加强语气,答句模仿小孩子的语气简单短小。从35小节开始,旋律声部改为在左手出现,音区低,仿佛大人在讲话,而且缓缓提高语

16、调,像是在对调皮的孩子进行质问。有趣的是紧接着同样的旋律,高八度再次演绎,顽皮的孩子把大人的话淘气地重复了一遍,在42小节抬高语调,用ff的音量将逗的情绪提到了一个高点。再现(44-61)小节:对A主题的分裂变化,旋律跳音增多,蹦跳的频率加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稳稳的二度或三度的双音下行,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将情绪慢慢收回来,仿佛玩累了,准备要休息了。尾声(62-65)小节:四小节的ff连跳,干脆而有力,给人惊喜,将全曲在极度欢快的情绪中迅速结束。第三节“音穿林谷破远空”山歌意境美探究引子(1-2)小节:第1小节有四个带装饰音的二分音符,两组重复的音高加上每个二分音符的延音记号让人不禁想起徘徊在空

17、旷的山谷间那悠长而深邃的回声。第2小节略紧凑流畅的下行调外音,犹如空山鸟语,打破了这一片宁静。A段(3-9)小节:平行五度的进行引出第1乐句3-4小节的旋律主题,伴奏声部的颤音模仿鸟儿的鸣叫烘托主题。第2乐句5-7小节双手的两个声部同时重复着主题旋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强调主题,愉悦感溢于言表。句尾极具湖南特色的拖腔在空旷的山间缭绕,飘逸而又浪漫。B段(9-10)小节:本段层次分明,有着三声部吟唱效果。高声部是具有推动力的切分节奏二度或三度的双音,低声部是长时值的背景保持音la,中声部素材取自A段的湖南地方性音调la-do-mi-sol。主题旋律出现在中声部,高低声部衬托着,音响效果丰满立体

18、,层次分明,歌者脚踩山地头顶苍穹的歌唱形象展现在眼前。C段(11-13)小节:忽然四串流畅的下行重复音调,如一阵山风吹来,在歌者潇洒的唱出结束的旋律后,连续八度分解上行带着听众的心绪飘向远方。第四节“床前暖语入梦中”听妈妈讲故事意境美探究A段(1-16)小节:该段分为四个乐句,上方声部承载了主题旋律。上方声部仿佛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在细声细语、绘声绘色地为孩子讲着动听的故事,下方声部犹如稚嫩的孩童聚精会神地被故事吸引着,时而附和,时而提问。前两个乐句的主题在表述时,下方声部配以简单的两个音呼应,孩子似懂非懂的点头。后两个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前两个乐句,但力量由p增为mf,下方声部以卡农的形式重复着主

19、旋律。母亲提高了音量,又重复了一遍,这次孩子听懂了,跟在后面陈述了一遍。B段(17-32)小节:旋律是在A段基础上加花变奏,节奏加密,语速加快,情绪激动了起来,故事进行到了最为精彩的高潮部分。下方声部的支撑复调根据主题展开变体形成新的声部,与上方声部时而分,时而合,孩子兴奋不已地与母亲呼应着,而且还加入了更精彩的情节。再现段(33-45)小节:回原速,再现了主题A段。不同的是这次的主题声部在下方,上方声部的卡农紧随其后。孩子在讲述故事给妈妈听,妈妈随之肯定的重复。结尾处渐慢渐弱,在这温馨的环境下孩子逐渐进入了梦乡,意犹未尽。第五节“无奈西风送凄魂”古葬意境美探究A段(1-8)小节:本段中对大二

20、度保持音的运用为整首乐曲奠定了神秘的基调,仿佛沉重的脚步,由远至近。这一素材贯穿始终,使风格保持一致。各声部均以级进为主,主旋律在上方声部,下方声部保持着低音行进。二度的慢速下行使脚步愈发沉重,悲伤压抑的气氛萦绕左右。主旋律的每个小句子都是在级进下行,听者随之不停地陷入轮回中。B段(9-18)小节:随着两声小二度下行八度重音的出现,自然地进入庄严辉煌的氛围。第9小节中声部奏响主题,随之第10小节高声部紧随奏响,四组八次交替出现的主题,音域的大跨度,使气氛极度地膨胀,仿佛原始祭祀仪式上与神明沟通的场景。A段开始二度的脚步在这里开始以和弦的形式出现,烘托紧张的气氛。低声部和弦长音保持,时而用下方四

21、度的八度重音掀起一轮又一轮激情地吟诵。然后渐弱渐慢回到A段的脚步,上方声部主题以三度音程的形式将情绪拉回最初的凝重。再现段(19-26)小节:A段的完全再现,情绪回到最初的悲凉,但隐约中又带着一些沉思。用越来越微弱的二度音喘息着,最后在一片死寂中,用一声长长的叹息结束这一切。第六节“潇潇草木听苍风”荒野意境美探究A段(1-12)小节:共两个乐句,1-7小节为第一乐句,8-12小节为第二乐句。主题先单独的出现在高声部,仿佛在荒野上空空灵地回荡,在长音的保持中,中声部和低声部依次进入,将整体线条延伸至更低处,营造出神秘感。然后三个声部一起向高音区进行,越走越高。高声部在至高点停留,其间另外两个声部

22、一前一后地出来,像是回声般地推动着旋律。第二乐句的主题是第一乐句主题的发展,旋律多了一丝波动,配合中声部和低声部简单节奏型的衬托,使内部更有张力,潜伏着,似乎要爆发了。B段(13-20)小节:作为全曲的高潮部分,本段充分的将之前的压抑释放了出来。第一声部和第三声部的和弦的奏响犹如在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疯狂地呐喊,二声部同样的节奏型像是荒野中那股被唤醒的神秘力量紧随其后,第四声部沿着上方三个声部的方向延伸,层层递进。再现段(21-27)小节:在宣泄过后慢慢恢复平静。高声部和低声部的旋律都是主题动机,高声部在重复着动机的同时改变着自身的时值,有着让人难以捉摸的神秘,低声部放宽速率,烘托出悠长之感,中声

23、部二度双音持续一拍的稳定,营造平静感。第七节“云过山溪痕不收”云意境美探究A段(1-13)小节:共三个乐句。全曲贯穿着中国五声调式组成的固定音型,向上流动,推动乐曲发展,犹如晴空中的流云。a乐句(1-4)小节,流云在中声部衬托着,上方声部主题的跳音和切分附点音带着清透娓娓道来,先断再连线的语气充满着趣味性,然后下方声部如水中倒影般重复主题动机。b乐句(5-7)小节主题为一个长线条的旋律,在句子结束时用俏皮的倚音长音保持,随即下方声部再次重复之前的主题动机。c乐句(8-13)小节的主题是一个更长的句子,随着句子越来越长,也预示着即将迎来新的高峰。动机的重复,颤音的呼应,亲切感扑面而来。A段(14

24、-24)小节:共两个乐句。d乐句(14-16)小节高声部倚音和颤音的出现,模仿山林中鸟儿灵巧而清脆的叫声,三个颤音仿佛在交谈着。中声部的固定音型发生改变,旋律线向下,云富有变化,形象由一片片规整的小云朵变成了云海,千姿百态,自由而舒展。c乐句(17-24)小节中声部回到了开始的固定节奏型,主题是对A段c乐句的伸缩处理。尾声(25-30)小节:中声部的旋律在不同的调性间游走,低声部的影子不见了,高声部重复着相同的音,渐慢渐弱,云儿越飘越远,游离到天边,消失在天际。第八节“声随大地尽欢歌”欢意境美探究引子(1-6)小节:四个饱满结实的和弦,高亢有力地引出了声势浩大的壮观场面。左手跳跃的分解和弦,和

25、右手二度叠置双音的断奏,以可爱的孩童形象展开画面。A段(7-29)小节:(7-14)小节,主题以中弱的力度出现,伴奏是弱拍的五度重复双音,类似打击乐,频率固定地敲击着节拍,让人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主题旋律三度四度叠置音程上,这是在模仿笙的演奏。(17-24)小节再次重复主题,这次的出现音域上高八度,力度上f,伴奏声部出现了两个声部,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一层底部的模仿大鼓音效的二分音符长音,中声部则变成了有推动感的切分节奏。B段(30-47)小节:全曲的高潮部分。卡农式的交替四度双音断奏铿锵有力、此消彼长而且层次分明,仿佛两组表演者在“斗笙”,将人们欢乐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42小节开始,由mp走向

26、ff,全部的乐器登场,打击乐饱满热情地敲打着,旋律声部笙在齐奏,情绪迅速膨胀,力量不断加剧,震耳欲聋地奏响乐曲最开始的四个和弦。再现段(48-55)小节:旋律重复开始的主题,不同的是力度f,左手伴奏也不同于开始单一的打击乐弱拍出现,而是有大鼓也有锣镲。人们围着篝火舞蹈,欢声笑语,小孩子们相互追逐嬉闹,热闹非凡。尾声(56-60)小节:重复引子跳跃的素材,正当人们还在期待着再来一遍的时候,突然用最开始的三个柱式和弦强有力的在一片欢呼声中将一切结束。第三章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演奏处理第一节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音乐表现诠释美,是钢琴演奏的目的。在演奏作品时,如果只是单单把谱面上所见的音符弹奏出来,并不能充

27、分地表现音乐的美,应该在理解作品的音乐表现基础上,去把握好作品的意境。一、模仿音色的表现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中有许多模仿中国民族乐器音色的地方,包括:古琴、筝、笙、打击乐器等,应合理运用指尖、指腹、手腕、手臂来表现乐器的音响。 古琴:古琴的音色包含泛音、散音、按音。泛音的音色是轻盈的,触键轻而深,然后迅速离键;散音的音色是坚实的,触键深而集中;按音的音色结实而浑厚,要弹奏出婉转舒展的感觉16。 筝:在秋月中有六连音的地方,要弹奏出筝刮奏的音色,晶莹透彻,流畅委婉。用贴键的手法弹奏,指尖力量集中,手腕跟随旋律线的高低走向而起伏。 笙:在模仿笙的双音演奏时,手型固定、手腕放松、手指贴键。非断奏的演奏明

28、亮活泼,要突出上方音程的旋律音。打击乐:在欢锣鼓喧天的节日气氛中,可以听到大鼓、大小锣、钹等音色,声音饱满有力,这种富有冲击力的音响效果,弹奏时要充分利用手臂力量,触键迅速,动静相宜,刚柔并济。二、演奏思维的把握线性思维与立体思维相结合,即一方面音乐横向流动、线条流畅,结构非常连贯,另一方面注重纵向和声变化。很多主题素材取自单旋律的民歌,具有横向流动性,钢琴本身具有多声特点,应建立这两种思维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乐曲的韵味。三、音乐情绪的控制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八个乐章各有意境,如同八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独自成篇,旋律委婉流畅、虚实相间、动静结合、抑扬顿挫,其丰富的情绪变换对演奏者的现象力有较高的要求

29、。不仅要掌握单首作品内部情绪的变化,还应控制好曲与曲之间的情绪变化,用最短的时间“入戏”。无论是从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方面,还是从呼吸、动作、表情等表演方面,都要做好场景的迅速切换,恰如其氛地表现音乐情绪,给听者身临其境之感。第二节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各小品演奏分析在前一章,我们对每个小品的意境美进行了初步探讨,下面对各小品的演奏方法进行分析。一、秋月演奏分析(一)装饰音的演奏本首作品具有典型的中国音乐风格,因此装饰音不能演奏成欧洲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指尖敏捷,单倚音时值要短暂,小音符的倚音不能带有重音,复倚音的装饰音要迅速而有韧性,旋律线条要流畅连贯有方向感。(二)六连音的演奏手指贴键,手

30、腕、手臂放松,注意力量在指尖的转移,保持力度的均匀。触键用“摸”和“抹”的方法,如同流水般流畅,但速度不要过快,要根据左手句子的呼吸调整速度,旋律线条要有流动性,衬托出主题的空灵感。(三)散板的演奏散板的演奏具有伸缩性,但要形散而神不散。肖邦对Rubato的定义是:“弹奏歌唱性旋律的手可以摆脱掉严格的时值,但伴奏的手必须保持住时值。设想一棵树,树枝在风中摇摆树干就是稳定的时值,吹动的树叶就是旋律的伸缩。”3散板的演奏也要遵循这个定义,变化自然,内心跟着旋律歌唱,旋律长线条,与深呼吸合二为一。二、逗演奏分析(一)落提的演奏落提弹奏过程中,要注意表现舞蹈般的韵律感。“落”即弹奏第一个音时在手臂下落

31、的同时,用指尖支撑住手臂重量;“提”即演奏第二个音时力度稍轻,手腕带动手掌,让力量圆滑地转移。与跳音构成鲜明对比的同时,注意强调声音的连贯性。如图3-1。图3-1(二)跳音的演奏单音的跳音在弹奏时触键短促、力量集中、富有弹性。弹奏过程中手腕保持放松。如图3-2。图3-2双音的跳音在弹奏时,保持手腕灵活,发力要畅通,注意指尖要带“抓”感,触键距离低,声音饱满而整齐,弹奏力度突出上方音旋律。如图3-3。图3-3(三)多声部的演奏(13-18)小节为简单的三声部,要注意倾听每个声部的旋律。低声部的旋律线条很连贯,中声部切分音具有舞蹈性,右手的跳音富有弹性。如图3-4图3-4三、山歌演奏分析(一)散板

32、的演奏山歌的节奏特点是自由悠长,在乐句或乐节的尾处常常出现自由延长音。在处理乐句的呼吸、连接的节奏时,要把握好松紧,心里随着哼唱,表现山歌的抒情性。(二)触键的方法装饰音的触键要灵活,指尖轻盈音色明亮;琶音的触键要轻柔连贯,指肚贴住琴键,富有流动性。旋律声部的歌唱性不要只依赖踏板,而是用手指自身的演奏连贯,注意重量的转移,手指主动抬起。手臂动作小,肩膀放松。(三)踏板的运用在本曲中音后踏板的使用很重要,要注意更换频繁,避免混沌,保证旋律线条清晰连贯,兼顾和声平稳过渡。在(910)小节处,踏板从上声部切分音进入踩下踏板直到切分音结束时抬起。四、听妈妈讲故事演奏分析(一)歌唱性的弹奏歌唱性的弹奏关

33、键在于运用力量,即合理分配肩膀、手臂、手腕、手指的力量,把乐句弹奏得有韵律、有气息,内心歌唱,跟随旋律的起伏,弹奏出乐句间的呼吸4。(二)复调的演奏弹奏时“不仅要在纵向上使两个声部协调一致,而更重要的是从横向上使声部的旋律相互交织在一起,以造成音乐的交错、起伏及各自独立的节奏特征,使二声部的音响层次能清晰地表现出来。”5(三)触键的方法中段十六分音符在进入的时候要有音头,触键均匀不要太软,清晰地弹奏不可以潦草。力量平均,手臂带动手腕,用推的感觉弹奏。五、古葬演奏分析(一)多声部的演奏本曲采用复调多声部的写作手法,演奏时要分清声部层次,把握好主次。要做到“分析乐曲勤思考,音乐听觉作指导;手指独立

34、又不倚,触键音色有对比;声部连贯又清晰,层次鲜明现主题。旋律声部的旋律要按照句法呼吸,气息绵长,低声部的声音要弹透,借助手臂的力量触键要深,下键要慢。”6(二)和弦的演奏手臂和手腕充分放松,掌关节和指关节撑好,做到“上软下硬”,运用大臂带动反弹力量,力量集中于指尖,均匀整齐而有爆发力地弹奏和弦的每个音,使钢琴发出浑厚有力、震撼人心的音响。(三)作品意境的表现乐曲情绪神秘而沉重,弹奏时触键要深,有行进的节奏感,下键时奏出叹息似的吟唱语气。全曲速度变化为慢、快、慢,在戏剧性变化的转换时要衔接自然。六、荒野演奏分析(一)切分节奏的演奏中声部的切分音型贯穿始终,四分音符后半拍进入产生了反拍效果,略显“

35、机械”感,将重音放在每个拍子的后半拍。(二)作品意境的处理本曲中的“无声”是一种力量,牵引着乐曲的发展。在演奏长时值的音,或出现空拍时,有着大音希声的境界,无声胜有声,演奏的时候要置身于无尽的荒野之中,用呼吸的无形线条将其连贯起来,不能断开。(三)踏板的运用运用踏板时,保持住低音部的和声,也要兼顾旋律声部,即运用半换踏板,右脚不要全部抬起,抬一半后就踩下,使乐曲情绪连贯。七、云演奏分析(一)跳音的演奏跳音的弹奏要轻盈透亮,如水滴一般,动作不要太大,力量集中于指尖,弹性、饱满地弹奏。一个动作三个跳音,而非每个跳音都是独立的动作,避免将乐句割裂开。(二)颤音的演奏长颤音流动而细腻的音色是本曲的亮点

36、,演奏时不可呆板,随内心的乐感弹得充分有弹性。颤音地弹奏须由手指、手腕、小臂一起协调,手臂震动时,以肩部为轴,将力量传送至手指。(三)伸缩处理A段(14-24)小节出现伸缩处理(Ariosorubato),即各个单拍的速度可稍作变化,如个别音符时值稍有伸长,则另一些作相应缩短,与伸长时值的总和应保持不变。如图3-5图3-5(四)触键的方法主旋律在演奏时,手指、手腕与手臂相互协调,随旋律起伏而转移重心,深触键。手指贴键,奏出轻盈、圆滑的声音效果,音色柔和悠扬,富有变化,充满想象。八、欢演奏分析(一)和弦的演奏整体力量来自手臂的重量和腰部、臀部甚至双脚的支撑,手臂抬起时手腕要作适当调整,手指支撑各

37、关节坚实有力,手掌不要僵硬,指尖离键不可太远,声音整齐、力量均匀。(二)触键的方法断奏或跳音的音色要圆润饱满,触键快速果断,手臂动作不要过大;乐句连接时,手臂有呼吸感,指尖坚硬,腕部敏捷。左手保持音伴奏的小指在演奏时,要将指尖为支点挥动手掌,手掌的力量挂在这个手指上。(三)踏板的运用踏板根据低音,每小节更换,带重音记号的音符的踏板一拍一换。开始的四个和弦(1-2)小节,每个和弦只踩前半拍,不踩满。(42-45)小节在每拍的开始轻踩下踏板并迅速抬起,随力度增强而递增踏板的深度。60小节的三个和弦用一个踏板。结语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一部融合了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手法精华的作品。这部作品有着谭盾家乡巫楚

38、文化的民族特色,其丰富的和声创作技法给人们带来了丰满的画面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将作品的“意境美”作为着力点,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创作手法特征,通过详细、综合地分析研究,对各小品应把握的演奏重点进行分析,增进了实现彼此情感上的交融和心灵上的共鸣,达到了更好的演奏、诠释该组曲的目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弘扬了民族音乐文化,使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更进了一步,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在演奏作品时,应该在理解作品的音乐表现基础上,去把握好作品的意境,认真体会线性思维与立体思维相结合、中西文化相结合的关键。不仅要掌握单首作品内部情绪的变化,还应控制好曲与曲之间的情绪变化,从速

39、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方面,以及呼吸、动作、表情等表演方面,都要做好场景的迅速切换,恰如其氛地表现音乐情绪,给听者身临其境之感。参考文献1盛伯骥.关于艺术思乡的真实记录.根籁谭盾与家乡的对话编后感J.理论与创作,2002,(2)2王士昭.香港畅谈录(一) .视听技术.2003,113玛丹、姚纯青.钢琴艺术三百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24吴元、黄佩莹、泰尔.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辅导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01:p1225童道锦、孙明珠.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06:3556代百生.钢琴教学法.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03月:497吴祖强曲式与作

40、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8钱仁平中国新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9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10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11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12 陈祖馨钢琴艺术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3 魏廷格中国钢琴曲创作概论重庆出版社199414 刘庆刚钢琴的演奏与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5 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6 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钢琴艺术,2003,0217 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18 李静中国钢琴音乐演奏的“意境”之美乐器2010,0619 程宪伟谭盾钢琴组曲的分析与演奏乐府

41、新声2009,0420 蔡丽宁谭盾钢琴组曲忆的教学分析首都师范大学200521 卢琳谭盾钢琴组曲忆的艺术特点与演奏分析杭州示范大学200922 肖晨洁谭盾钢琴组曲忆的艺术特点与演奏诠释湖南师范大学201423 王嘉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音乐形态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24 曾美月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中的湖南民间音调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0225 陈莹莹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民族特征及演奏分析江西师范大学201326 江静谭盾钢琴作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创作技法与演奏技巧研究济宁学院学报2014,0527 李晶承西方音乐之技,展巫楚民族之魂谭盾看戏和忆钢琴作品探析西南大学200728 王琼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创作研究音乐时空2014,2429 马相华浅析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音乐大观2013.0430 方梦迪闻东方音乐之律,念乡愁之思谭盾钢琴组曲忆演奏辨析河南大学201431 张彩云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创作研究西南大学200932 白丹世界与民族的美妙交融谈谭盾钢琴组曲忆科技信息2009,3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