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单元复习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931696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六单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六单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四—六单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第四—六单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六单元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复习班别:姓名:学号:紫藤萝瀑布一整体把握.全文紧紧围绕什么来写的(线索)?以紫藤萝花为线索。写了赏花(看花)、忆花(思花)、悟花三个部分。.作者看花时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呢?原先,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焦虑和悲痛宁静喜悦振作奋起).本文从哪几方面写紫藤萝花? 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

2、的。.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况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作者不仅写了眼前的花,还写了以前的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 由繁盛到稀落、伶仃。 .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

3、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开门见山,引起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艺术特色: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的写法。文中写道: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花儿并没有枯死,“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作者赞美藤萝顽强的生命力,并由此联想到人的生命。这是借景(物)抒情的写法。语言极其流畅,细腻富有余韵,萦绕着一股柔婉之美。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紫藤萝花。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阅读全文,回答问题。下面不是写花的繁密茂盛的一项是()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

4、就像迸溅的水花。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友般的枝干。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本文作者因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文章中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是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文章题目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紫藤萝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文章开头写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香气似乎也是

5、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有人评论说紫藤萝瀑布既是一幅精致的画,又是一首深沉的歌,这两方面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作简要回答。.文章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表述。(二)阅读宗璞紫藤萝瀑布的第至段,回答问题。1上文写盛开的藤萝花,作者从的感觉角度,由及,由到,从形状、色彩、动态等方面写出了花的“盛”。表达了作者对花的之情。“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一句,写得非常细致,颜色为什么会“上浅下深”?“花苞”指什么?“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表现了“

6、我”对如此美丽的紫藤萝的 之情。5.紫藤萝花会“笑”,会“嚷”吗?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6.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三)阅读宗璞紫藤萝瀑布的第至段,回答问题。

7、1.第段与第段文字通过十多年前紫藤萝_与眼前的紫藤萝_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_(用原文回答)。2.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3.本文段运用了象征的写法,紫藤萝瀑布象征 ,紫藤萝的命运象征 。4.本段文字中作者感悟到一个什么样的哲理?其含义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哲理: 含义: 启示: 5.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加点词语“遮住”用得准确生动,请具体说说它的妙处。“遮住” 6.“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整体把

8、握1.中心思想:讲述“我“童年爬山遇险和在父亲帮助下脱险的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是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2. 文章思路:本文是记叙文,以第一人称来写,记叙的顺序是:顺叙第一部分(1-15):遇险。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遇险的经历。第二部分(16-22):脱险。写“我”在父亲的鼓励下,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第三部分(23):启示(感悟哲理)。写“我”由此次经历而感悟的人生哲理。3写作特点:A.先叙后议 B.以小见大 C.心理描写细腻

9、D.伏笔与照应手法的运用。4课文重点:A标题含义:无论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B“我”为何不能爬上崖顶?八年来一直有病,且牢记母亲的训诫(前有伏笔)。C最终靠什么从悬崖上下来?靠的是父亲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勇于尝试产生信心,信心带来成功)。D这次成功对“我”有何影响? “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应付一切”或者答中心。E父亲为何不抱“我”下来? 虽能使孩子脱险,但不能培养孩子自己应付困难能力。5启示:A、答中心。B、善交朋友。C、教子有方。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阅读课文第1至1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

10、”是怎么想的? _ _ (2)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得要死,为什么呢?文章多处有伏笔,请举出来。_ _ (3)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_ _(4)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_ (5)品读下面语句,简析其表达效果。我听见有人在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_ _(二)阅读课文第16至2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选段中景物描写“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愈来愈暗。”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这一部分详细描叙了“我”脱险的过程,其中“我”心理变化过程也清晰可见。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简

11、洁的文字,概括出“我”心理变化的过程。并说明其作用。最初 继而 随后 最后 作用:_ (3)“我”照着父亲的话移动了第一步后,为什么“信心大增”? _ _ (4)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_ _ (5)明知孩子有摔下来的危险,然而父亲却不去救,你如何理解父亲的做法?_ _ (6)品味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和作用。A“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_ _ B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_ _ C“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其中“巨大”一词,是否用得重

12、了?_ _(三)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段中,你认为哪句话哲理性较强,是这段的中心所在?_ (2)为什么“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_ _ (3)这一段说“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既然所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_ _(4)选文最后说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_ _(5)品读下面语句,简析其表达效果。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_ _4.下列对本

13、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我”,主要描写了“我”遇险和脱险的情景。B.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时写的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C.文末一句“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由“我”小时候爬悬崖一事感悟人生道理。D.文中的父亲采取边鼓励边指导的做法终于获得成功,这也启发我们: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精神不仅需要科学的理念,而且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手段。5.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两个“闷热”,既写了孩子们爬悬崖的动因,又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天气状况,也说

14、明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B.文中两次写到的“啜泣”,都是“我”复杂内心情感的表露,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而且符合特定的情境和儿童的心理,真切自然,令人信服。C.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她的庇护下,“我”变得懦弱,然而看似“狠心”的父亲却以他独特的方式,用心良苦地为“我”的生命注入了自信的琼浆。D. 文中对悬崖的描写,既说明其险,又说明险的程度,为“我”因胆怯而不能攀爬作了必要的交代,记叙周密,笔笔都见匠心。虽有嘉肴一、基础巩固(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虽有嘉佳肴( )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 ) 6、然后能自反也

15、 ( )7、然后能自强也( ) 8、学学半( )9、教学相长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二、能力提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不知其旨也( )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 兑命( )2、本文的中心句是(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

16、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 ”这个结论。5. 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这与文中哪个句子表达的意思相同? 6解释下列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嘉肴( ) 自强( ) 学学半( ) ( ) 看云识天气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介绍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文章。说明对象(即说明的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这个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所没有的特征。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列数字、列图表、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17、、作诠释、作引用、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分析说明方法的技巧: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语境(多联系说明对象的特征 )举例子:具体形象说明,便于读者理解。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科学更概括、更严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作诠释: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便于读者理解。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使文章更具可读性。作引用:充实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加说明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阅读看云识天气中几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

18、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

19、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1、看去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一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意思是什么? 3、第段中的“往往”、“常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4、“天上挂

20、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一句中的“天气”能否改为“气候”?为什么? 5、第段中画横线的两句话突出了云的 和 特征。6、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河中石兽一、重点字词临: 干: 圮: 曳: 并: 阅: 岁: 余: 竟: 棹: 是非木柿: 耳: 众服为确论: 湮: 啮: 据理臆断: 已: 但: 倒掷: 暴涨: 尔辈: 究: 物理: 求: 以为: 溯流: 固: 颠: 二、古今异义1. 渐沉渐深耳 耳:古义:罢了。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2. 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3. 二石兽并沉焉 并:古义:一起 。 今义:并列4

21、. 阅十余岁 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5. 是非木柿 是:古义:代词 ,此,这。 今义:判断词 是6. 盖石性坚重 盖:古义:发语词,因为。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7. 但知其一 但:古义:但,只。 今义:表示转折 但是,却8. 求石兽于水中 求:古义:寻找。 今义:请求、要求、追求9. 转转不已。 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三、一词多义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四、词类活用棹: 名词用为动词 船桨,这里指划(船) 暴涨:动词用为名词,洪水五、通假字钯:通“耙”,耕地的农具。求之下流,固颠。颠:通“癫”,“疯狂”六、特殊句式1.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 省略句2

22、.求之(于)地中 省略句3.(僧)棹数小舟 省略句4.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 倒装句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省略句)“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被动句七、翻译句子。1、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关键词为:已、遂、溯)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关键词为:如、果、于) 3、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关键词为:是、木杮、岂、暴涨) 八、内容理解。1、为什么“讲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河老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_ _2、文章末尾为什么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圣施威降大圣正嚷间

23、,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雀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衔。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

24、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衔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1、本文选自 ,作者 ,清代小说家。2、文中的小圣是指 ,大圣是指 。3、大圣是怎样变化

25、的?小圣又是如何降大圣的?根据选文按提示填空。小圣 雀鹰 大圣 麻雀 4、“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是指什么,为什么如此奇特?找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5、从这个文段中能看出大圣和小圣哪些人物性格?大圣: 小圣: 皇帝的新装(一)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者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个

26、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1、按照故事情节的安排,这段文字,在全文的结构上,是故事的()A、开端和结局B、发展和高潮C、高潮和结局D、发展和结局2、作者让一个小孩子第一个说出真话,表明这个小孩子()A、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敢于说出真话。B、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C、小孩子不懂事,破坏

27、了游行大典的隆重气氛。D、小孩子观察力强,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3、文中划线部分是对皇帝的()描写。A、语言和动作B、心理和动作C、心理和神态D、语言和神态4、 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5、皇帝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6、童话最后以一个小孩子说真话揭穿骗局来收尾,这给人们一个什么暗示? (二)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

28、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这两个

29、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1、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国家)的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2、这部分节选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下列句子中不是心理描写的一项是( ) A、愿上帝可怜我吧! B、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C、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D、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4、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5、“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句话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 )墙坏( )。其( )子曰:“不筑( ),必将有盗。”其

30、邻人之父( )亦云( )。暮( )而果( )大亡( )其财,其家甚智( )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横线字解释:2给全文翻译: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B、马无故亡而入胡C、其马将胡骏马而归D、暮而果大亡4写出文章的寓意: 5、宋人被盗的原因是什么?答: 6、富人虽已“大亡其财”,但此时若能赶快修好被雨毁坏的墙,仍不算晚,可避免更大的损失。这正如古人所云:“ , 。7、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一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_8、归纳精练暮而果大亡其财() 马无故亡而入胡()不筑,必将有盗()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邻人之父亦云( )人皆吊之

31、()邻人之父( ) 父子相保( )9、简析“而疑邻人之父亦云”中“亦云”词的作用。 塞翁失马近( )塞上之人有善( )术者( ),马无故( )亡( )而入胡。人皆( )吊( )之,其父曰:“此何遽( )不为( )福乎( )?”居( )数月,其马将( )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 )骑,堕( )而折( )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 )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 )独以( )跛( )之故( ),父子相保(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横线字解释。2给全文翻译: 3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友人惭,下车引之、其邻人之父亦云、人皆吊之A、B、C、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