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与学”之间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完整

上传人:欢**** 文档编号:54913144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在“做与学”之间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做与学”之间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做与学”之间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在“做与学”之间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做与学”之间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完整(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摸着石头过河在“做与学”之间【内容摘要】:“做中学”是一种理念,虽源于科学课程改革,但对于数学教学也有着宝贵的探索意义。在具体的运用中,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处理好动手“做”与练习的时间问题,学生动手“做”时,小组间如何更有效地合作等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运用。【关键词】:意识 方法 乐趣 成效“从做中学”这一学说的核心是“做”。什么是做呢?按我的理解,做就是行动,就是实践,就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成长,成长就是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而在传统的学校里不会有经验的发生和改造,因为那里脱离了生活。经验只有在生活的动境中才能发生、才能改造,也即只有在行动中、在实践中、在与环境

2、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有真正的成长。一、情境创设培养“做”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的现实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让全体学生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学得深入,学习效果好。现以 “圆柱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放晚学之前,我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做一个圆柱形体,然后把制作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第二天上课,我刚走进教室,就有同学在说:“圆柱好难做呀,圆柱的两个盖不是大

3、就是小,真麻烦!”“要量好尺寸做,你以为是随便做两个盖啊!”另一个学生说得证证有词。我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在课上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做圆柱的过程。学生讨论的非常积极、主动、热烈,在汇报过程中,学生是这样说的:甲组:我们是这样做的,我先剪了一个长方形,做了一个筒,接下来我该剪两个圆了,但是我剪了很多圆,都不合适,不是大就是小。可把我气坏了。然而我又想,这里面准有一定的奥秘。经过我的研究思考与我们小组的研究讨论,我知道了,这个圆的周长应当等于长方形的长。乙组:我还有一个补充,剪下来的两个圆应该是完全一样的。丙组:我是这样做的,我先剪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做圆柱的底。但是在剪长方形的时候,遇到了和

4、甲组一样的难题,长方形的长不是长了就是短了,后来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也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应该等于圆的周长。丁组:我发现了我们做出来的圆柱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有的细。这时我又反问一句:那圆柱的高矮粗细是由什么来决定的?丁组:圆柱的高矮由长方形的宽来决定,圆柱的粗细由长方形的长来决定。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圆柱的特征。就这样,这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了圆柱的特征,真正让学生在“做”中经历了数学学习过程。二、直观教学拓展“做”的方法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

5、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我们力图 “让课堂成为一个各抒已见的场所,一个探索问题的场所,一个聆听他人发言、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场所。” 曾经听一位教执教求平均数这节课,下面是其中的一个片断。小华家去年四个季度用电量情况如下表:季度一二三四用电量/千瓦时267222270213他家去年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教师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除了常见的用“四个季度的用电量月数=平均每月的用电量”的计算方法,还有个学生用了这样的方法:2673=89(千瓦时),2223=74(千瓦时),2703=90(千瓦时),2133=71

6、(千瓦时),(89+74+90+71)4=81(千瓦时)。结果怎么也是81,是巧合吗?避而不谈还是他决定让它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但她不能做出清楚的解释。生1:“她是先算各个季度平均每月的用电量,再把四个季度平均分成4份,那每份就是平均一个月的用电量。”一个学生试图帮她解释,但绝大多数学生依然不能理解。生2:“老师,我觉得可以画图来看看。” 只见他在黑板上画出了这样几组图:把每个季度的用电总量平均分成3份后,各个季度中每个月份的用电量就变得一样了。然后,从每个季度中各取一个月的用电量看成一组,这样一共有相同的3组:因为每组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只要算出其中一组的平均数(81),就是12个月的平均用

7、电量了。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这不仅对于提出问题这一想法的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次有价值的思维之旅。上述案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平均数的意义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加深了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学生在一个问题作为思考的背景,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让大家共同感受解题思路,并进步体验和感悟。这样,尽管书本上的教学思路是规定统一的,但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是丰富多彩的。三、多彩活动体验“做”的乐趣儿童的本性是爱活动,好奇促使他们什么事都想去尝试,而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思维往往离不开实物的支撑,动嘴说、动手做能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8、。如:教学“圆的认识”中有关半径、直径间的关系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后,我请同学们4人为一组讨论:“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直径与半径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简短而又带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无框架的约束下,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有的组采用了“折”的方法,有的组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有的组测量的是“同一圆内”也有的测量的是大小不同的圆同学们因为观察角度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等,得出的结论有的可能有偏差,但通过小组的操作,群体的交流,最终归纳出“同圆(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这一正确结论。这样的操作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

9、在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使做的活动落到实处。四、沟通生活呈现“做”的成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之目的。”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由此我想到了我在教学中曾经经历的一个实例。案例:一个长40分米,宽20分米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切后它焊接成一个高是5分米的无盖长方体铁盒,你知道是如何剪的吗?它的容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分米?(铁皮焊

10、接出忽略不计)全班学生几乎都是一样的做法:在长方形的四个角上分别剪去四个边长为5分米的小正方形,然后将余下的部分折叠焊接起来。做成后的长方体,长是30分米,宽是10分米,高是5分米,容积是30105=1500立方分米(如图(1)所示)就在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不同的剪法,他认为这个容积还不是最大的。正当大家都疑惑不解时,他大胆地走上讲台,拿出手中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的纸,演示自己的剪法:他先撕下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沿这张纸宽的方向两个角上撕下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并解释,撕下的是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将长两侧的纸折叠立起来,因为撕下的两个小正方形拼在一起的长正好等于余下的宽10分米,所以可以利用剪下的纸片堵到另一头。这时,这个长方体的长就是35分米,宽是10分米,高是5分米,容积是35105=1750立方分米。(如图(2)所示)这个片段的教学又给了我很多启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它更是一种体验,一种激励与唤醒。“做中学”是一种理念,虽源于科学课程改革,但对于数学教学也有着宝贵的探索意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做中学”,但作为一种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运用。在具体的运用中,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处理好动手“做”与练习的时间问题,学生动手“做”时,小组间如何更有效地合作等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