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学设计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54846972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学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学设计一、什么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议论阐明的看法和主张。一篇文章有时可以有几个论点,其中一个论点是主要的,即中心论点;其余的论点就是分论点,分论点要服从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有了分论点,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更丰富,说理更充分,脉络更清晰。所以我们提倡编写分论点。二、分论点之间形成什么关系?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正反对照和层进三种。【例一】中心论点:话说得好坏事关交际成败,我们必须明辨什么是好话。分论点:好话有理有利有节,能维护人格和国格。好话有礼有情有义,能利于他人和自己。并列式分论点。分论点之间如果交换

2、位置,一般不会造成层次混乱。但是这类分论点往往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按照“主次”、“大小”等顺序安排。【注意】不要只是根据古今中外等单纯的时间或空间顺序安排并列关系分论点的层次关系,要深入事物的内部研究不同事物的几个本质区别,以这个本质区别作为分论点安排顺序。【例二】中心论点:说话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交际的成败,我们要说好话,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分论点:好话如火种,能融化嫌隙的冰川,照亮灰暗的心房。恶语如严冬,会摧残友谊的幼苗,冻结希望的溪流。正反对照式分论点。这也是并列式结构的一种,可以根据上下文相互衔接的需要,按照“正反”或者“反正”的顺序安排这类分论点。【例三】中心论点:说话就是交际,要想交际

3、获成功,我们必须学会说好话。分论点:好话如好酒,越经时间酝酿,越发醉人之香。好话似好钢,唯经生活之炉,才闪哲理之光。层进式分论点。分论点呈递进关系,分论点的顺序不能互相对调。三、写文章要从哪里提炼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都是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作者从客观实际中获得的直接的或是间接的生活经验。因此,提炼论点的依据是生活:是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生活事件,或者是公理、名言警句等。面对考题,我们应该按照“ 审题拟定论题收集材料比较、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程序完成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任务。其实,提炼中心论点是审题立意的继续和深化。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利用考题所给材料,提取

4、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考题材料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些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的,因此我们可以围绕论题,以此为参考,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如果是两则故事,可以通过比较异同法来列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如果是一则故事,那么可以找出寓言中的两三个关键词,从中归纳寓意,并把几个关键词分别扩展为句子作为分论点;也可以针对寓意从正反两面确立分论点议论文专项训练(二) 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 在议论文专项训练(一)中,我们知道论点的提出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提出论点之后如何展开成文呢?这主要靠分论点的支撑了。当然,在中心论点之后还可以运用分析的手段(如概念辨析、对比分析、辩证分析)使论点更加具体,从而更好地提出分

5、论点。 分论点有阐述式、证明式、补充式三种。阐述式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是什么”、“怎么办”的论述。证明式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为什么”的论述,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补充式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或然性”的论述。至于分论点的设置顺序与议论文结构的关系,以后再谈。练习示例:以“坚持就是胜利”为中心论点,自选一个类型提出分论点。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阐述式分论点:1、坚持需要韧性。2、坚持需要不坠之志。3、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与孤独。4、坚持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这里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第一,论点不能是比喻句,应该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6、出来;第二,材料作文有最佳立意,而开放式的命题或话题作文在立意上尽量不要人云亦云;第三,论点不要空阔、虚大,不着边际;第四,提出论点时要考虑到分论点及论据的展开与运用,否则,论点虽好却无话可写了,只能重复论述,文章展不开,劳而无功。练习一1以“诚实就是人生的财富”为中心论点,写出三个阐述式分论点(“是什么”)。(1)(2)(3)2以“人生只有争才有出路”为中心论点,写出三个证明式分论点(“为什么”)。(1)(2)(3)3以“人生只有争才有出路”为中心论点,写出三个阐述式分论点(“怎么办”)。(1)(2)(3) 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材料: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

7、飞得高一点呢?” 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公鸡!”“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鹌鹑!”“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啊,我明白了!”云雀眨巴眨巴眼睛想,“谁如果想展翅高飞,就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如果眼睛只盯在树冠以下,那就永远不可能在蓝天白云间翱翔。” 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麻雀、鹌鹑

8、、雄鹰等对所飞的高度有着不同的认识,你对“高度”又有怎样的认识呢? 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1如果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要求写一篇高中段读后感,按“引议联结”的结构,请你把引述材料的部分写下来。(提示:用概述)2在引述材料之后,请你对材料作恰当的类比或引申分析,提炼出一个中心论点,并自选类型,写出三个分论点。 分析: 中心论点: 分论点: (1)(2)(3)3以“高度”为话题,请写出一个中心论点,并对它进行必要的分析后,再提出三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 (分析) 分论点:(1)(2)(3)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提取的方法一、从“

9、是什么”的角度分解即从中心论点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如,“诗意的生活,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播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地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这个观点,就可以分解成以下三个分论点: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尽天涯,开始追寻之旅。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机会去实现理想。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用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例文】包 容(2004北京满分作文)一百多年前,法国的

10、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

11、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觉者会选择一份包容,一份泰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能够兴师复仇,一雪前耻。他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他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记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

12、鲁迅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未免失之偏执,但那是在丧失了迂回的耐心后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反抗。他还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就是他包容的一面。他笔下的阿Q,听到人家说“疤”、“瘌”、“秃”、“光”就要和人拼命,到了后来甚至连“灯”字也不许别人提了。“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而一个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无法容忍的社会,也注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然而,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的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心上刀,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则意味着不自知

13、的恬静和淡然。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康德告诉我们“只有两样事物能让我的内心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如是我闻;当今世界、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我愿!【评析】这是一篇立意高、气度大、文质兼美的特等卷考场范文。它的成功之处是:作文的内容反映出该考生对“包容”题意的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范文开篇立意起点高

14、。作者从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上,把对“包容”的理解定位在这样一个高度上:“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好一个“共同拥有和赞美” !)然后,作者分别从“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展开论述,层层深入,中外结合,把自己对“包容”的认识讲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接着,作者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并结合自己切身体会,从反面将对“包容” 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高度来理解,这就是:“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卒章先用排比:“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

15、” 再用康德的名言(“只有两样事物能让我的内心深深震撼)和自创的歌词(“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来结束全文,有水到渠成的功效。基于以上评析 本篇当属不可多得的特等卷范文。二、从“为什么”的角度分解着眼于“分析问题”,这是一种因果分解,从坚持中心论点的意义的原因或提出中心论点的意义的原因这一角度分解中心论点。如,“帮助,是盛开的花朵,自有它的芬芳和硕果”就可以分解成以下三个分论点: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它点燃生命的希望;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它开出了青春的芬芳;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它结出了事业的辉煌。三个分论点多角度阐述了“为什么”要“帮助”这个中心问题。【例文】谈 意 气意气,

16、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

1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

18、,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三、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解着眼于“怎么办”即“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分解中心论点,即分论点依次提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如,“爱,需要我们用心来传递”就可以分解成以下三个分论

19、点: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标志;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从“笑出真诚”“做出宽容”“伸出援手”三个方面,阐述传递爱心的途径和方法。在运用并列式结构时,要注意各个分论点或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彼此的照应、衔接,不要东拉西扯地罗列一些不相干的问题。【例文】修 理 精 神 的 家 园潜江市实验高中2009届学生 张素洁当对着梳妆镜修饰容貌时,你是否会想到,还有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东西正急需修理呢?对,我们的精神家园,那正日趋破坏的心灵栖息地,正等着我们修理呢!用知识来修理家园,用满腹的诗书升华我们内在的气质。修理

20、精神家园,就得播下诗书的种子。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腹中的“墨水”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如一股幽泉从心底往上涌动,最后转变成沁人的清香。对诗书、对知识的领悟,不仅增长着我们的才干,丰富着我们的经验,扩展着我们的视野,而且会成为我们建筑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材料。正是因为播下了知识的种子,我们所懂得所理解的就更多,对生活的理解就越透彻,内在的气质也就更厚重,才为修理那家园打下了厚实的基础。用良好品德来修理家园,让正直、诚恳、善良成为我们闪光的性格。修理精神家园,就得用良好品行作为肥料。那肥料所滋养的,将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受到滋润的还有那周围的一切。“君子正其行,方可为道”,我们本无须“为道”,但却得“

21、正其行”,正直的行为会让我们更懂得虚假的丑恶,而诚恳与善良这些美则更能让我们学会与人相处,真诚而又不过分。带着这些“正行”来施肥于家园,怎能不让那里充满着正气与生机,充满着高尚与感动,怎能不为那种子的开花结果立下一个掷地有声的保证呢?用勤奋来修理家园,让奋斗与辛勤的汗水成就我们充实的内心。修理精神家园,就得用汗水与泪水来浇灌。“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然而,当初它的芽,却浸满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们要想让那精神家园开出鲜艳的花朵,奋斗的汗水最有效。有时,只需要坚持一下,拼搏一回,带着汗水去攀登那成功之梯,我们的心灵也会为自己而感动,被自己充实的内心所感染。因为奋斗,因为

22、勤勉,我们才会感到因此而带来的成功是幸福的,我们的精神家园才会因此开出绚丽的花朵。精神家园,如真的需要修理,我想,就得带着知识,涵着品行,付出汗水,去播种,去灌溉,唯有如此,那你才会永远是春天!樱桃红,芭蕉绿,无奈难敌晚风急。外在的太肤浅,内在的才能永恒,那么,开始行动吧,提提神,深呼吸,去修理我们的精神家园吧!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学习了教科书第79页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创造了机会。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解决问题中要注重

23、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读图的训练。捕捉、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解决问题的教学应为学生创造经历解决问题全过程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注重策略的指导。在本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调动已有认知经验,通过尝试、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数数、画图、推理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与归纳,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注重价值挖掘。本课的内容是一年级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机会。教师可适度开发好拓展相关内容,使学生在更加丰富的问题解决情景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例6的学习和以往的解

24、决问题一样,要学生经历解决问题全过程,从明晰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开始。 【课堂回放】 师:一群小朋友排队参观熊猫园,那么在小朋友排队中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呢?一起来看看这副图。通过这副图,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小丽排第10。 生:小宇平排第15。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呢?生: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呢?师:大家都很棒,找到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和已知信息。那小丽和小宇之间,之间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中间。师:就是谁和谁的中间?生:就是小丽和小宇中间。师:那小丽和小宇之间,算不算小丽和小宇呢?生:不算。师:说小丽和小宇之间,就是不包括小丽和小宇。【课堂回放】师:那从“小丽排在第”这个信息中,你能知道什么?生

25、:小丽前面有人。生:小丽前面的人包括小丽就是人。师:那从“小宇排在第”这个信息中,你又能知道什么?生:小宇的前面有人。生:这一队有人。在根据图找信息时,要分析每条信息背后的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可以捕捉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弄清信息和问题之后,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怎样解决呢?学生有过排队的经历,同时也有前面数数的知识经验,在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呢?”“你想怎么解决,在纸上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这是我们学生在小学阶段,我第一次给学生空间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自由发挥,释放每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学生的精彩

26、查看下一篇博客数数的策略之学生思维火花)。 做一做中的问题和例题师几乎完全一样的,是用来巩固解题的策略,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进一步明晰解题思路,积累类似的解题经验。 练习十八的第5题,在解决问题之前要学生自己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要解决的数序问题,并通过数数或者是简单的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道题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推迟”的意思,对于理解能力较慢的同学,可以一天一天的推算(就是一个数数的过程),如:不推迟就是星期一,如果推迟一天那就是星期二,让学生逐步找到正确的答案;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说,可以直接用1+3=4的计算来解决,但要学生能说出算式中的每

27、个数表示的含义,明白为什么可以直接加的原因是不算星期一,再过3天。这样才能是真正弄懂了。 练习十八的第6题,在解决信息较多的生活问题时,要调动学生的认数和数数的经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仍然要逐步让学生明晰“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过程),“解答是否正确?”(养成随时检验的好习惯),这也是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思路。数数的策略之学生思维火花(p79) 2012-11-29 13:38:24 | By: lbobohyy 今天数学课上我们着重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小丽和小宇之间有

28、几人?“其实答案有些学生可以脱口而出,但是要知道”你是怎样解答的?“,部分学生就露出了为难的情绪,于是我们借助笔和稿纸开始独立的探究之旅。 【课堂回放】 师:“你想怎么解决,在纸上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这样一个包袱抛给学生,学生们纷纷开始自己的思考历程。) 师:老师在同学们中间发现了这样的表示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他的表示方法谁能看懂,谁能说说通过他的表示,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他把15个同学用数字表示出来了。 师:是,通过小宇排在第15,我们知道包括小宇之前一共有15人,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他用圆圈把小丽和小宇中间的人圈出来了,是4人。 师:那么他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能

29、。 师:能解决问题,就是一种策略。 (出示下一个同学的) 师:这位同学跟刚才的同学思路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又什么不同呢?生:他写得很整齐! 师:那他写整齐有什么好处呢? 生:看得更加清楚。 师:对了,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书写习惯,自己的表达不仅让自己知道,也要让别人看得懂。 (出示下一个同学的) 师:看看这位同学的,怎么长长的一排数变短了,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生:能。 师:对,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小丽和小宇之间,所以定出小丽和小宇的位置,再看他们中间有几个人就可以了。 (出示下一个同学的) 师:看看这种表示方法,他把这两个小朋友都画出来了,中间有几个小朋友就很清楚了。 (出示下一位同学

30、的) 师:来我们看这位同学有更绝的方法,他不去画人物,而是用我们认识的简单的图形去代替这些人物,使得表示更加简洁清晰了。 师:老师告诉过大家,数学是最简洁的语言,这种画图来帮助我们理解题目意思,解决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出示下一个同学的) 师:这位同学不仅又图还有算式,可是你们知道这个算式的意思吗? 生:6表示包括小丽和小宇的6个同学。 师:那减1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不算小丽,就减去小丽一个人。师:那为什么还要减去一个1呢? 生:还有减去小宇。师:看来这个算式要经过图的配合我们都能读懂。 (出示下一个学生的) 师:谁能看懂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呢?你看他不用图来帮助你说明,

31、你能看懂吗? 师:15表示什么?减1呢?减10呢? 生:15表示一共有15个人。 生:减1表示减去 师:(指着图)减去了谁? 生:减去了小宇。 师:那减去10呢? 生:减去10表示减去了包括小丽的10人。 师:看来这位同学思路很清晰,他用了数学特有的简洁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非常了不起,这些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我们选择自己能弄懂的方法就可以了。 “你想怎么解决,在纸上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自己的方式是什么?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到了什么程度,学生能独立的完成这样的问题的解决吗?事先我们都不知道,但是在近3个月的小学生涯中,学生已经开始逐步的学会了怎样的学习数学。于是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调研。通过学生展示出来的想法,各种层次参差不齐,但都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除了以上展示的学生的比较清晰的思路外,也有大部分同学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却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过程,这也是比较突出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思维过程的全过程呈现,争取学生的多种数学表征的百花齐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