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4842064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呈现考纲呈现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大气大气 、水、岩石岩石 、生物生物 、土壤、地形等。(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生物循环 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特

2、别提醒特别提醒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有机物 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保持稳定稳定 的能力。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蒸

3、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 化学能 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1)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1)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2)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1)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

4、、能量传输续表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如CO2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和海水

5、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O2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O2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CO2的平衡,大气中O2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命题视角一命题视角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016课标,6,4分)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C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自

6、然带的分布。高山苔原带受海拔、坡向、纬度等因素影响明显。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二者都会影响植被生长,故A、B、D三项都与海拔相关。积雪厚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故C项正确。2.(2016课标,7,4分)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长白山西北坡冬季冻害高发,主要原因是该地冬季风以西北风为主,风力大,降温明显,因此冻害高发,故D项正确。西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雪量大,而积雪对植被起保温作用,故A项错误。冻害在气温低于0时就有可能发生

7、,而不一定是气温最低就会造成冻害,故B项错误。夏季,长白山南坡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多,云量多,日照少,故C项错误。D3.(2016课标,8,4分)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使蒸腾加剧,但与冻害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冻害是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出现的对农作物的伤害,低温更低,不一定使冻害加剧,故B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生长旺盛,雪期缩短,气温降到0以下,没有积雪覆盖而使冻害加剧,故C项正确。气候变暖,不一定使太阳辐射减弱,故D项错误。C命题视角二命题视角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8、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4.图中体现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循环功能转化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A.B.C.D.C5.图中地理要素产生的新功能,一起参与作用的圈层是()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A. B.C.D.答案答案CD该图反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D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统一的变化 过程。(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地理环境的整体

9、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2.意义意义:保证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可指导实践,如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个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将各自然地理要素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实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整体性的表现实例说明意义地理要

10、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续表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1)警示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农牧过渡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被,加上地表土层疏松和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

11、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作出综合评价。命题视角一命题视角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冰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

12、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1.(2017天津文综,11,4分)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活动层与永冻层的界线应该是7月份(气温最高月)0等温线。全球气候变暖,该界线下降,活动层变厚、永冻层上界下降,A、C项错误;全球变暖,春耕播种时间提前,B项错误;活动层增厚,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项正确。D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

13、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2.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该岛纬度低,气温高;由“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可知该地干燥,降水少,D项正确。D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教师用书专有)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与该岛远离大陆,地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故B项正确。B(教师用

14、书专有)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答案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耐寒的企鹅是南极洲的特有动物,赤道地区本应分布喜热的动物,企鹅在此处生存主要与该岛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有关,故C项正确。C命题视角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命题视角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3.2016课标,37(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答案答案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信息是:气候影响植物生长,植物数量影响动物的数量,气候对动物生长也有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